小粘膜藻论文_史大永,许凤,贺娟,李敬,郭书举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粘膜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粘膜,褐藻,化学成分,鉴定,结构,提取物,先导。

小粘膜藻论文文献综述

史大永,许凤,贺娟,李敬,郭书举[1](2008)在《小粘膜藻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海洋独特的生态环境中,海藻属于被吞食的弱者,为了对付海洋食草动物的吞食来维护自身生存,大多海藻能产生一些很有抵御特色的活性物质,如何实现海藻中活性物质的高价值利用是科学工作者的焦点。小粘膜藻(Leathesianana)属粘膜藻科(Leathesiac(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08年10期)

徐秀丽,范晓,宋福行,杨永春,韩丽君[2](2005)在《褐藻小粘膜藻的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正相硅胶、生物胶BioBeads、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反相HPLC等层析方法,从小粘膜藻(Leathesianana)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IR、MS、1D和2D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4羟基苯甲酸(1)、3羟乙酰基吲哚(2)、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3)、3溴4,5二羟基苯甲醛(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醚(5)、双(2,3二溴4,5二羟基卞基)醚(6)和3溴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5甲氧甲基苯二酚(7)。(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05年01期)

徐秀丽,范晓,宋福行,石建功[3](2005)在《褐藻小粘膜藻中的溴酚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褐藻小粘膜藻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 ,SephadexLH 2 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和IR ,MS及NMR等结构鉴定方法。结果 :从小粘膜藻中分离鉴定了 6个溴酚类化合物 ,分别为 2 ,2′ ,3,3′ 四溴 4 ,4′,5 ,5′ 四羟基二苯甲烷 (1) ,2 ,2′,3 叁溴 3′ ,4 ,4′ ,5 四羟基 6′ 乙氧甲基二苯甲烷 (2 ) ,2 ,3 二溴 4 ,5 二羟基苯甲醇 (3) ,2 ,3 二溴 4 ,5 二羟基苯甲基甲醚 (4) ,3 溴 4 羟基苯甲酸 (5 )及 2 溴 4 ,5 二羟基苯甲醛 (6 )。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发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徐秀丽[4](2004)在《小粘膜藻和苔海绵活性先导化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海洋生物中寻找新的药用活性先导化合物,开发利用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对13种海藻的乙醇提取物以及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进行了10种肿瘤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确定对小粘膜藻的乙酸乙酯相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继续对小粘膜藻乙酸乙酯相进行正相硅胶柱层析,所得到的24个极性部位进行了6种肿瘤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筛选,确定了抗肿瘤活性较好的极性部位。综合考虑生物活性和样品生物量,对小粘膜藻进行了活性跟踪的化学成分研究。应用重结晶、正相硅胶柱色谱、生物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液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从小粘膜藻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溴酚、生物碱、甘油酯和甾醇等25个化合物,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等现代光谱手段以及与文献数据对比进行鉴定,其中8个为新结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E)-2-甲基-3-(2,3-二溴-4,5-二羟基苯)丙烯醛 (1),(+)-2-甲基-3-(2,3-二溴-4,5-二羟基苯)-1-丙醇 (2),5,6(-二乙氧甲基-3,4,2(-叁溴-2,3(,4(-叁羟基二苯醚 (3),2-(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 (4),6-(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甲醚 (5),9,10-二氢-9,10-二甲氧基-3,4,7,8-四溴-1,2,5,6-四羟基蒽 (6),(+)-3-(2,3-二溴-4,5-二羟基苯)-4-溴-5,6-二羟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 (7) 和rel-(4aS*,10aR*)-(()-6,7-二溴-4a-羟基-3,8-二羟甲基-10a-甲氧基-1,4,4a,10a-四氢二苯并[b,e][1,4]二氧六环-1-酮 (8);17个为已知结构化合物,分别为:3-溴-4-羟基苯甲酸 (9),2-溴-4,5-二羟基苯甲醛 (10),3-溴-4,5-二羟基苯甲醛 (11),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 (12),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醇 (13),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甲醚 (1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醚 (15),双-(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醚 (16),2,2(,3,3(-四溴-4,4(,5,5(-四羟基双苯基甲烷 (17),2-(2,3-二溴-4,5-二<WP=5>羟基苯甲基)-3-溴-4,5-二羟基苯甲基甲醚 (18),2-(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3-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醚 (19),吲哚-3-甲酸 (20),3-羟基乙酰基吲哚 (21),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 (22),4-羟基苯甲酸 (23),1-O-十六烷酰基甘油酯 (24) 和岩藻甾醇 (25)。以上得到的纯化合物分别对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和MCF-7肿瘤细胞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环氧化酶COX-2和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进行了酶抑制活性筛选;对T、B淋巴细胞进行了免疫调节活性筛选以及对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实验表明:新化合物5,已知化合物16~19和24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新化合物5对Bel7402、BGC823、A549和A2780四种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83、5.21、1.49和1.58 μg/mL;化合物16、17和19对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具有极强的抑制活性,对应的IC50值分别为1.5、2.4和0.84 μmol/L;化合物16~19对T、B淋巴细胞具有非常好的免疫抑制活性,但具有细胞毒性;以上化合物均未表现明显的抗菌活性。海绵是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报道最多的海洋生物之一,它富含结构新颖,活性显着的次级代谢产物。对采自青岛海域罕见的苔海绵乙醇提取物以及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萃取物,进行了10种肿瘤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并对其乙酸乙酯相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应用重结晶、正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反相中压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从苔海绵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现代光谱手段以及与文献数据对比进行鉴定,确定结构分别为:胸腺嘧啶 (26),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27),尿嘧啶脱氧核苷 (28),4-羟基苯甲酸 (29),苯乙酰胺 (30) 和正十六碳酸 (31)。并采用MTT方法,在HCT-8、Bel7402、BGC823、A549、A2780和MCF-7肿瘤细胞株模型上对化合物26~31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实验表明,以上6个化合物均未表现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4-06-01)

徐秀丽,范晓,宋福行,石建功[5](2004)在《小粘膜藻4种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相硅胶、生物胶Bio -beads、SephadexLH -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 ,从小粘膜藻(Leathesianana)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 ,通过IR、MS、1D和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结构为 :吲哚 -3 -甲酸(1)、3,5 -二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醇(2)、1 -O -十六烷酰基甘油酯(3)和岩藻甾醇(4)。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海藻中分离鉴定。(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04年05期)

小粘膜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正相硅胶、生物胶BioBeads、凝胶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反相HPLC等层析方法,从小粘膜藻(Leathesianana)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IR、MS、1D和2D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为4羟基苯甲酸(1)、3羟乙酰基吲哚(2)、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醛(3)、3溴4,5二羟基苯甲醛(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乙醚(5)、双(2,3二溴4,5二羟基卞基)醚(6)和3溴4(2,3二溴4,5二羟基苯甲基)5甲氧甲基苯二酚(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粘膜藻论文参考文献

[1].史大永,许凤,贺娟,李敬,郭书举.小粘膜藻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8

[2].徐秀丽,范晓,宋福行,杨永春,韩丽君.褐藻小粘膜藻的化学成分[J].海洋与湖沼.2005

[3].徐秀丽,范晓,宋福行,石建功.褐藻小粘膜藻中的溴酚化合物[J].中国中药杂志.2005

[4].徐秀丽.小粘膜藻和苔海绵活性先导化合物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

[5].徐秀丽,范晓,宋福行,石建功.小粘膜藻4种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J].海洋科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化合物8的晶体结构透视图化合物

标签:;  ;  ;  ;  ;  ;  ;  

小粘膜藻论文_史大永,许凤,贺娟,李敬,郭书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