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假单孢菌论文-王东凯,黄国庆,吴琼,陈丽娟

荧光假单孢菌论文-王东凯,黄国庆,吴琼,陈丽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假单孢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荧光假单孢菌,分离鉴定,拮抗作用,发酵

荧光假单孢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凯,黄国庆,吴琼,陈丽娟[1](2013)在《荧光假单孢菌的研究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离鉴定荧光假单孢菌,筛选拮抗性强的荧光假单孢菌作为生物防治菌株,优化发酵条件,建立大量生产该菌菌剂技术,进行温室生物防治试验。利用紫外光下产生荧光与拮抗性的特性,采用梯度稀释的方法,常规的微生物研究方法进行条件优化和大量培养方法。试验从俄罗斯的菌剂中分离鉴定出拮抗性的ELS—1荧光假单孢菌,紫外下产生荧光的杆状单极生鞭毛菌株。并且优化了发酵条件,制备出荧光假单孢菌菌剂,获得温室生物防治好的效果。荧光假单孢菌ELS—1具有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其开发利用显示了良好的前景。(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赵博光,李良[2](2008)在《荧光假单孢细菌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导致松萎蔫的病状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混合物、致病细菌鞭毛蛋白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混合物接种黑松导致的松树萎蔫的病状与野生松材线虫导致松树萎蔫的病状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为:(1)经培养的致病荧光假单孢菌GcM5-1A菌株的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接种导致的黑松的病状变化趋势与松材线虫致死的黑松病状是一致的;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AM2C混合物不能使黑松发病;(2)致病细菌GcM5-1A无细胞滤液和野生松材线虫导致的黑松病状和病程天数无显着差异;(3)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的黑松病程显着长于接种野生松材线虫的黑松。结果可以用松萎蔫病是松材线虫和其携带的细菌的复合侵染病害的假说和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细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的论点来解释,说明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无细胞滤液是松萎蔫病致病的真正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窦燕峰,张根伟,尹秋响,田玉妙[3](2007)在《荧光假单孢菌PS-1发酵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荧光假单孢菌(P.Fluorescens)PS-1菌株的工业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可溶性淀粉10g/L,豆饼粉15g/L,葡萄糖3g/L,KH2PO40.6g/L,CaCO32g/L;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28℃,pH为7.0,装液量为20mL/250mL叁角瓶装量;搅拌速率200r/min。最大发酵菌数达到1.78×1010/mL。(本文来源于《河北化工》期刊2007年03期)

王海燕[4](2006)在《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改造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脂肪酶(triacylglycerol lipase EC3.1.1.3)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水解酶,能够催化甘油叁酯酯键的断裂。除此之外,脂肪酶还具有多种酶活性。因其催化功能的多样性及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的优越性,脂肪酶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动物体内,胰腺分泌脂肪酶用于消化食物中的脂肪。将脂肪酶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养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首先脂肪酶可以消除植物性饲料原料中的脂质抗营养因子,同时可以弥补幼禽幼畜消化道内脂肪酶的不足。但是已实现产业化生产的脂肪酶产品中,pH稳定性多在中性偏碱范围内,对酸的耐受性较差,适合于饲料用的品种很少,目前国内外也尚未见有对适合于饲料用的耐酸性脂肪酶的表达研究。本论文以毕赤酵母表达适合于饲料用脂肪酶为研究目标,对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基因进行了克隆、改造并分别将原始基因和改造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了表达,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1.对Genbank已发表的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根据两个同源性高的区域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到基因内部的一段序列,然后应用反向PCR获得了完整的基因序列,已在Genbank注册,登录号:DQ305493。 2.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的偏爱性,同时综合真核基因表达中影响表达调控的因素,在不改变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对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基因进行了密码子改造。通过DNA聚合酶反应,获得了改造的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基因。 3.将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原始基因和改造基因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了分泌表达,摇瓶水平诱导液酶活力分别为41.5U/mL和91U/mL,经密码子改造后表达量提高了2倍以上。 4.重组脂肪酶具有优良的酶学性质:最适pH为8.5,在pH 4~10范围内,脂肪酶的相对活力都在60%以上;pH 2.2~12处理30 min后仍然保留了较高的酶活力,均在70%以上,说明该酶具有较强的酸碱耐受性;最适作用温度为50℃,在35℃~60℃酶相对活力在60%以上;该酶具有较强的耐热性,60℃保温30 min剩余酶活力依然达到70%;金属离子对脂肪酶酶活力影响不大;重组脂肪酶能够抗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水解。综合以上情况,重组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能够耐受胃液pH范围内的酸性和胃蛋白酶的作用,在消化道特别是消化的主要部位小肠的pH范围内具有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6-06-01)

魏国荣,黄丽丽,高小宁,乔宏萍,康振生[5](2005)在《荧光假单孢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从小麦根部分离到的荧光假单孢杆菌株hw-5,以不同的浓度采用种子包衣、菌悬液浸种和土壤浇灌3种方法处理种子,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处理过的小麦种子,在苗期均对小麦全蚀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S1期)

魏国荣,黄丽丽,高小宁,乔宏萍,康振生[6](2005)在《荧光假单孢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从小麦根部分离到的荧光假单孢杆菌株hw-5,以不同的浓度采用种子包衣、菌悬液浸种和土壤浇灌3种方法处理种子,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处理过的小麦种子,在苗期均对小麦全蚀病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5-08-01)

朱志国,邵秀芬,杨巧玲[7](2004)在《皮肤烧伤面继发荧光假单孢菌感染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2岁,因颜面、下颌部红斑、结节、外表覆有较厚痂皮并逐渐扩大9d,于2003年4月11日前来就诊。患者自诉在发病前先有颜面及下颌部烧伤,经烧伤科给予湿性疗法及1%磺胺嘧啶银等药局部处理,皮损逐渐好转。但在烧伤后第3天,两侧颜面及下颌烧伤处出现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华皮肤科杂志》期刊2004年10期)

逄淑召,王群,王智,郭慧云[8](2004)在《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 5963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fluorescence 5 96 3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了筛选。该菌株的最适产酶条件如下 (w/v) :1%淀粉作为碳源 ;2 %酵母抽提物作为氮源 ;0 0 3%Mg2 SO4·7H2 O ;0 2 %诱导物 ,水 1L ;pH 7 0 ;培养温度为 2 8℃。(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04年01期)

许长蔼,岳东霞,陈融,范环,陈秀为[9](2001)在《荧光假单孢菌的生防遗传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荧光假单孢菌生物防治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提出了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进一步改良的可行途径。(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01年03期)

丁少军,沈志明,王书翰,尤纪雪[10](1998)在《荧光假单孢菌高活性木聚糖酶产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盐碱土中获得一样荧光假单孢菌(P.flu.01),研究了该菌木聚糖酶产酶条件。虽然木聚糖为木聚糖酶产酶最佳碳源,但以未处理的玉米芯为碳源,胰蛋白际和酵母混音为氮源时.经60h培养后,木聚糖酶活高达164.OIU/mL,而CMC酶活很低,只有0.29IU/mL。同时该菌对pH值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起始pH=6.0-11.0范围内其木聚糖产酶能力相差不大。有机氛胰蛋白股和酵母混音比无机氛更有利于酶活的提高,并且木聚糖酶活力的提高和有机氟含量增加成正比。玉米芯的物理状态即粗细度对产酶影响不大,但玉米芯的含量增加对广酶有强烈的挺进作用。该酶最合适pH值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本文来源于《纤维素科学与技术》期刊1998年03期)

荧光假单孢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混合物、致病细菌鞭毛蛋白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混合物接种黑松导致的松树萎蔫的病状与野生松材线虫导致松树萎蔫的病状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为:(1)经培养的致病荧光假单孢菌GcM5-1A菌株的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接种导致的黑松的病状变化趋势与松材线虫致死的黑松病状是一致的;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和非致病细菌AM2C混合物不能使黑松发病;(2)致病细菌GcM5-1A无细胞滤液和野生松材线虫导致的黑松病状和病程天数无显着差异;(3)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致病细菌GcM5-1A混合物的黑松病程显着长于接种野生松材线虫的黑松。结果可以用松萎蔫病是松材线虫和其携带的细菌的复合侵染病害的假说和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的细菌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的论点来解释,说明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无细胞滤液是松萎蔫病致病的真正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假单孢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东凯,黄国庆,吴琼,陈丽娟.荧光假单孢菌的研究和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3

[2].赵博光,李良.荧光假单孢细菌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导致松萎蔫的病状观察[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

[3].窦燕峰,张根伟,尹秋响,田玉妙.荧光假单孢菌PS-1发酵条件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7

[4].王海燕.荧光假单孢菌脂肪酶基因的克隆、改造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5].魏国荣,黄丽丽,高小宁,乔宏萍,康振生.荧光假单孢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6].魏国荣,黄丽丽,高小宁,乔宏萍,康振生.荧光假单孢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7].朱志国,邵秀芬,杨巧玲.皮肤烧伤面继发荧光假单孢菌感染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

[8].逄淑召,王群,王智,郭慧云.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fluorescence5963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J].生物加工过程.2004

[9].许长蔼,岳东霞,陈融,范环,陈秀为.荧光假单孢菌的生防遗传改良[J].天津农业科学.2001

[10].丁少军,沈志明,王书翰,尤纪雪.荧光假单孢菌高活性木聚糖酶产酶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8

标签:;  ;  ;  ;  

荧光假单孢菌论文-王东凯,黄国庆,吴琼,陈丽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