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政策,主义,外交政策,独立自主,共同体,中国外交,关系。
外交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勇慧[1](2019)在《普京第叁任期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分析及中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普京执政俄罗斯以来,俄罗斯政局保持相对稳定,经济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曲线变化。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妥善应对威胁和挑战,为国内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美关系恶化,俄欧关系紧张,俄转而奉行积极的"向东看"政策。在国际格局大调整、大变动中,俄罗斯谋求捍卫其大国地位并追求重塑世界秩序。(本文来源于《东亚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张林[2](2019)在《毛泽东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从中苏分裂到联美抗苏》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苏同盟关系破裂后,美国尼克松政府积极调整对华政策,毛泽东对此善意回应。经过两国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有了"震撼世界的一周",最终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在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考量因素,探析在那个不平静岁月里中国外交政策大转变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邢台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南方日报评论员[3](2019)在《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仍然强劲。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9-11-21)
本报评论员[4](2019)在《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11-13)
沈陈[5](2019)在《巴西外交政策调整下的金砖国家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西新政府的外交政策调整巴西是今年金砖国家峰会主席国,随着博索纳罗于1月1日就任巴西总统,巴西的外交政策开始发生调整。博索纳罗政府放弃了过去十几年间由劳工党政府推行的南南合作、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的外交方向,转而着力改善与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对多边合作亦持消极和怀疑态度。首先,把美国视为优先合作伙伴。就职以后,博索纳罗打破传统,(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9年21期)
温馨[6](2019)在《王毅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温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24日在北京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王毅表示,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形势,中欧作为世界两支重要力量,应共同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10-25)
沈昊[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与理念调整的历程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外交政策与理念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内改革的深入进行了调整。外交政策与理念的调整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两部分的动力因素。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历史,我们更要做到明确底线,坚守原则;塑造形象,担当责任;顶层设计,落到实处;与时俱进,务实调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们更需要对过去的中国外交政策与理念调整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加以把握,这对于外交战略的总体把握以及中国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延边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蔡凤林[8](2019)在《试述古代中日两国间的国际认知及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两国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东亚地区历史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其间经历了相互接触、交流和认知的历史过程。尤其是两国在古代社会交往过程中相互间形成的认知形态和政治定位,尽管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具有若干一以贯之的特性。这些特性对两国间当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对具有千丝万缕内在联系的古代东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目前,学界关于近代以后中日两国间的认知和外交政策多有研究,但对于古代同一问题的研究,则关注不够。本文对此课题做一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世界民族》期刊2019年05期)
白云飞[9](2019)在《韩国在东南亚加强经济合作布局》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韩国着手推动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叁国签订双边自贸协定相关事宜,力争在下个月举行的韩国—东盟特别峰会上正式签署协定。上个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访问泰国、缅甸、老挝叁国,旨在进一步加强双边经济合作。在韩国持续推动“新南方政策”框架下,东盟国家已成为韩国(本文来源于《经济日报》期刊2019-10-16)
张颖,潘敬国[10](2019)在《从周恩来访问非洲十国看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1963年末到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本文通过考察周恩来出访的时机与目的,分析周恩来访非的核心议题,探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动因与效果。周恩来访非期间,重点与各国领导人解释了中国对叁国条约的态度、在中印边界冲突后的立场及中法建交问题。这次出访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非洲,其目的在于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增进中非友谊,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审视周恩来访非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关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周恩来访非是一次战略性访问,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从理论创新到制度设计再到实践验证的逐步深化过程;第二,周恩来出访非洲的主要动因,不是来自外部压力,而是来自于内部的外交政策调整;第叁,从实际效果看,以这次出访为标志,中国外交成功实现调整,推动了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到来。(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期刊2019年10期)
外交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苏同盟关系破裂后,美国尼克松政府积极调整对华政策,毛泽东对此善意回应。经过两国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有了"震撼世界的一周",最终促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本文试图通过毛泽东在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考量因素,探析在那个不平静岁月里中国外交政策大转变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交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勇慧.普京第叁任期以来俄罗斯外交政策分析及中俄关系[J].东亚评论.2019
[2].张林.毛泽东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从中苏分裂到联美抗苏[J].邢台学院学报.2019
[3].南方日报评论员.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N].南方日报.2019
[4].本报评论员.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N].光明日报.2019
[5].沈陈.巴西外交政策调整下的金砖国家合作[J].世界知识.2019
[6].温馨.王毅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N].人民日报.2019
[7].沈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与理念调整的历程与启示[J].延边党校学报.2019
[8].蔡凤林.试述古代中日两国间的国际认知及外交政策[J].世界民族.2019
[9].白云飞.韩国在东南亚加强经济合作布局[N].经济日报.2019
[10].张颖,潘敬国.从周恩来访问非洲十国看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