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课程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课程,教师,温室,教育课程,知识,信息技术,本位。
课程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飞[1](2019)在《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以Web Service为载体的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系统关键性技术,基于B/S叁层体系架构,并合理利用JSP、VS2008、SQL Service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了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系统。系统设计主要包含系统框架、数据库、功能模块等设计。并基于JSP开发与框架技术,实现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管理,以及教师、学生、计算机设备叁者间的界面优化设计,实现了友好交互的智能化教学系统。通过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证明此系统运行良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既有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郭金萍,李佳[2](2019)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学前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是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统领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使用"课程(curriculum)"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为拉丁语"currere"所派生,原指"跑道"。职业教育课程就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为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专业所规定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学生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环境就是学生职业成长的"跑道"。因此,课程既是学生"学习进程"的直接表现,也是一所学校教育目标制定、教育经验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质量评价的灵魂。(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林怡[3](2019)在《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以《经济生活》“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18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台,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课程标准将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性质定位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题为例,阐述新课标背景下对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叁点思考:注意巧用教学提示,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坚持价值引领,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倩,杨西萍[4](2019)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反应工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本研究采用资源库平台、云班课、微课视频、计算机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信息化教学,使授课过程中的部分教学问题得到解决。(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杨扬[5](2019)在《基于移动APP的高职国学课程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和新兴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应用,移动设备在课堂内外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无缝的学习空间。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将智能设备应用与教学创新相结合,借助移动APP实施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国学课程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高职国学课程基于移动APP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一些实践探索,以期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路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何菊玲[6](2019)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关键。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原则必须基于教师教育的根本性质与目的以及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教育正义是教育的首要价值,也是培养教师的首要价值,它关乎着教师培养的合法性问题。培养具有较高道德品质的教师,既是教育正义的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专业原则是要在教师教育中坚持专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品质、专业能力的教师是教师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使命;自主性是专业性的本质体现。具有自主性的教师才能在教育实践中焕发出其教育的热情和巨大的创造力,体现出教师极高的效能感,这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和要求;坚持融合原则就是要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学工具与教学内容、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等多方面的融合,而不是相互孤立与割裂,使教师能够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手段与价值、教育技术与内容有机融合,形成教师的教育智慧。(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小微[7](2019)在《课程现代化:向着未来的再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我国的课程改革更加关注整合与选择,这意味着课程改革面向现代化的一次再出发。课程的现代化,不仅"化"在一般意义上,"化"在不同学科中,也"化"在不同的教育类型里。课程的核心构成是知识,回溯历史,人们经历了对知识本身价值、知识主体价值的追问和对知识价值转化的追问,逐步明确了人是课程现代化的出发点,着眼于人的综合素养或核心素养培育以及多样化、跨学科的课程支撑是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基本方向,结合作者与地区和学校长期合作的实例,阐述了面向未来社会和未来学习的课程改革再出发的基本准则和多条路径。(本文来源于《新课程评论》期刊2019年09期)
邱瑞,杨佳原[8](2019)在《教育现代化视阈下——网络课程内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高度繁荣发展的今日,以及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极大的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即应运而生了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已经成为学校教育及自学的重要平台之一。一改过去的实体课堂模式,随时随地都可以从手机上获取相关的教学课程,包括文化知识、琴棋书画、生活小窍门等。但网络课程的五花八门造就了其发展的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对网络课程的状况梳理,总结网络课程的分类以及网络课程发展现存的优劣。(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9期)
尤洋阳,黄秋霞,黄博,肖涵,吴佳华[9](2019)在《温室设计课程的创新设计——基于云南多样性气候、地理特征的现代化温室》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室设计与建造》是一门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专业课程。由于学时的限制和教材的局限性,当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仅能向学生介绍温室设计与建造的基础知识,而立足于云南省地方性特征的相关教学内容则是空白。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气候类型多样,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复杂,"立体气候"显着~([1]),云南整体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地形地貌复杂。因此,云南各地的农业气候及地理条件各不相同。因为学校培养的设施人才主要面向云南省内及西南片区,所以在课程教授内容中增加基于云南地方性特征的温室设计及建造的相关知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戴华,明志新,庞璐[10](2019)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教育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逐步深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对人才的培养关系非常密切。本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方法落后和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一些探讨。(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课程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程是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统领着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使用"课程(curriculum)"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该词为拉丁语"currere"所派生,原指"跑道"。职业教育课程就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为使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专业所规定的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学生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境,这种教育环境就是学生职业成长的"跑道"。因此,课程既是学生"学习进程"的直接表现,也是一所学校教育目标制定、教育经验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质量评价的灵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课程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音乐课程辅助教学系统设计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
[2].郭金萍,李佳.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学前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
[3].林怡.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以《经济生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例[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
[4].李倩,杨西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9
[5].杨扬.基于移动APP的高职国学课程现代化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6].何菊玲.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教育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原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杨小微.课程现代化:向着未来的再出发[J].新课程评论.2019
[8].邱瑞,杨佳原.教育现代化视阈下——网络课程内容研究[J].风景名胜.2019
[9].尤洋阳,黄秋霞,黄博,肖涵,吴佳华.温室设计课程的创新设计——基于云南多样性气候、地理特征的现代化温室[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
[10].戴华,明志新,庞璐.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