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根系分泌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根系,有机酸,分泌物,豇豆,小麦,葡萄,马尾松。
根系分泌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宗[1](2019)在《嫁接番茄抗青枯病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在我国广泛栽培,但近年来青枯病等土传性病害加剧,目前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根系分泌物是植物和土壤产生联系的重要介导物质之一,在调控根际微生物组成和植株抗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别用抗青枯病番茄砧木“番砧1号”(No.1)和番茄、茄子通用砧木“茄砧21号”(No.21)与高感青枯病樱桃番茄品种“粉贝贝”(Fb)进行嫁接,设置砧穗嫁接组合(Fb/No.1、Fb/No.21)、砧木自根嫁接组合(No.1/No.1、No.21/No.21),以接穗“粉贝贝”(Fb)自根嫁接组合(Fb/Fb)作为对照(CK)。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研究了在人工接种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solanacearum,以下简称青枯菌)条件下,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水培的方法在嫁接植株现蕾期连续收集根系分泌物,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不同有机组分进行检测、分析。依据不同嫁接组合接种青枯菌前后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变化,推测可能与抗病性相关的特异活性物质。通过化感验证,探讨嫁接番茄根系分泌物及可能存在的活性物质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旨在进一步揭示抗病砧木嫁接提高番茄对青枯病抗性的作用机理,为利用抗病砧木根系分泌物防控青枯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人工气候室接种和自然病圃栽培的方法,鉴定了各嫁接组合对番茄青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砧穗嫁接和砧木自根嫁接植株表现为高抗(HR)或抗病(R),说明两个供试砧木嫁接显着提高了感病番茄的抗病性,降低了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延缓了发病时间。采用苗期伤根灌注法接种青枯菌后,根据嫁接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变化情况,确定了嫁接番茄青枯病的发病进程:接种后第5-10 d为发病初期,第10-25 d为发病高峰期,第25 d后为发病末期。2、青枯菌在侵染植株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其数量从根系到地上茎部逐渐减少。随着病期的发展,砧穗嫁接植株、砧木自根嫁接植株的根际基质和根系中的青枯菌数量逐渐降低,至发病末期地上茎部中的青枯菌数量为3.03×105 CFU·g-1及以下水平,极显着低于CK(21.21 ×105 CFU·g-1)。说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可有效阻止青枯菌向根系和地上茎部侵染,同时抑制了青枯菌的增殖。3、接种青枯菌后,各嫁接组合根际基质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随病期的发展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总体上提高了植株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总量、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提高了植株根际细菌种群的丰富度,降低了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了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抑制了包括病原菌在内的有害微生物的增殖。说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能够改善根际微环境,对提高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重要作用。4、收集各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通过青枯菌接种试验和平板抑菌试验发现:抗病砧木自根嫁接和砧穗嫁接植株的根系分泌物使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CK降低了4.44%-7.78%和5.59%-12.49%,其对青枯菌的增殖也具有显着抑制作用,相对抑菌率为7.69%-18.63%。说明抗病砧木嫁接植株的根系分泌物中存在具有抑菌作用和提高抗病性的活性物质。5、对接种青枯菌前后各嫁接组合的根系分泌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嫁接组合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接种青枯菌后,根系分泌物的物质成分和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其中,抗病砧木嫁接植株根系分泌物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和2,4-二叔丁基苯酚(2,4-DTBP)的相对含量在接种青枯菌后普遍提高,而CK中的相对含量则降低。说明这3种物质可能与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关。6、为了验证根系分泌物中的DBP、DIOP和2,4-DTBP与嫁接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有关,采用不同浓度的以上3种模拟活性物质进行青枯菌化感验证,结果发现:DBP、DIOP和2,4-DTBP溶液均能够抑制青枯菌的增殖,相对抑菌率为34.65%-51.32%,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1.0 mL·L-1的2,4-DTBP溶液。接种试验表明,用不同浓度的3种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植株灌根处理均能够显着降低番茄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0mL·L-1 DBP溶液,较无菌水处理分别降低了47.78%和57.28%。7、用不同浓度的3种模拟活性物质对番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发现:0.05-1.0 mL·L-1的DBP与较高浓度(0.5-1.0 mL·L-1)的DIOP和2,4-DTBP对番茄种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处理浓度的提高,抑制效果增强;较低浓度(0.05-0.2 mL·L-1)的DIOP和2,4-DTBP则能够促进种子萌发,其中效果最好的是0.2 mL·L-1的DIOP,平均发芽率比无菌水处理提高4.00%。用3种模拟活性物质处理番茄幼苗,均能够促进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长,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作用,但对干重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孙鑫,刘倩文,李坤,郭修武,郭印山[2](2018)在《外源对羟基苯甲酸对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羟基苯甲酸(4-HBA)是导致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自毒物质。本试验以‘贝达’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选取发芽后长势一致的实生苗进行4-HBA胁迫处理,研究自毒物质对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的4-HBA处理对‘贝达’葡萄的水培幼苗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葡萄根系SOD和PAL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48 h达到峰值;MDA含量增加,96 h高浓度处理根系MDA含量最高。外源4-HBA处理导致根系分泌的4-HBA、肉桂酸含量减少,水杨酸、阿魏酸却显着增加,总酚酸含量在4-HBA为250μmol/L时降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增高,且与对照达到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期刊2018年04期)
孙鑫[3](2018)在《对羟基苯甲酸对葡萄根系分泌特性的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毒作用是葡萄连作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前期课题组研究发现对羟基苯甲酸(4-HBA)作为自毒物质,其对葡萄根系分泌特性具有一定的调控效应,但具体如何调控及调控过程中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还未知晓。因此,本研究选用葡萄砧木‘贝达’为试材,4-HBA为外源自毒物质,设置不同浓度和取样时间,通过贝达葡萄水培幼苗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丙二醛(MDA)及根系分泌的酚酸物质含量变化来确定4-HBA对贝达葡萄造成胁迫的稳定作用阈值和最佳处理时间,后用不同信号转导抑制剂与4-HBA协同处理,明确4-HBA诱导贝达葡萄根系分泌特性发生改变过程中所涉及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4-HBA处理影响了贝达葡萄水培苗的生长、SOD活性、PAL活性和MDA含量。250μmol·L~(-1)、500μmol·L~(-1)和1000μmol·L~-11 4-HBA对贝达水培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4-HBA浓度提高抑制作用更显着。SOD和PAL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48h达到峰值,MDA含量则不断积累。胁迫初期,各浓度外源对羟基苯甲酸处理下SOD酶活性无显着差异,胁迫后期,SOD酶活性呈现“低促高抑”的趋势。PAL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外源4-HBA处理影响了根系分泌物和根系组织中的酚酸含量。外源4-HBA处理导致根系分泌的4-HBA含量减少,水杨酸(SA)却显着增加,总酚酸含量在4-HBA为250μmol·L~(-1)时降低,500μmol·L~(-1)和1000μmol·L~(-1)时增高,且与对照达到显着差异。外源4-HBA处理使根系组织中的4-HBA和SA含量都增加,与对照达到显着差异,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而增加。3.钙离子通道抑制剂、SOD特异性抑制剂、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处理影响贝达葡萄组培苗的生长。25μmol·L~(-1)和150μmol·L~(-1)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异博定(VP)都可以缓解4-HBA对组培苗生长的胁迫,高浓度缓解胁迫效果更显着。1μmol·L~(-1)的二亚苯基碘(DPI)可以缓解4-HBA对组培苗生长的胁迫,而高浓度5μmol·L~(-1)DPI则无显着作用。1μmol·L~(-1)和10μmol·L~(-1)的NADPH氧化酶抑制剂(DETC)可以缓解4-HBA对组培苗生长的胁迫,10μmol·L~(-1) DETC处理缓解效应更显着。4.外源4-HBA处理贝达葡萄根尖使其细胞内Ca~(2+)分布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从细胞壁逐渐向细胞质扩散。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异博定(Vp)和氯化澜(La Cl_3)处理后,降低了细胞质中Ca~(2+)的浓度,相同150μmol·L~(-1)的处理浓度下,LaCl_3的效果更为显着。5.钙离子通道抑制剂VP、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SOD特异性抑制剂DETC均能够抑制4-HBA对根系分泌酚酸的诱导作用。Vp、LaCl_3与4-HBA共同处理使葡萄根系酚酸代谢关键酶PAL活性及根系分泌物中4-HBA和水杨酸含量显着下降。表明4-HBA诱导的胞外钙离子参与了葡萄根系酚酸物质的生物合成的信号转导过程。DETC与4-HBA共同处理对使葡萄根系PAL活性降低,根系分泌物中4-HBA含量降低。DPI与4-HBA共同处理后,PAL活性则未发生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文颖[4](2018)在《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分泌特性及有机酸对铝毒的缓解生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先锋树种,在荒漠造林、沟壑治理、庭园绿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也是我国主要的用材树种之一,主要用于提供家具、建筑、木纤维工业等方面的原料。但近年来出现马尾松林大面积生长衰退甚至死亡的现象。研究认为,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是影响马尾松林的生长,导致马尾松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活性铝不仅能抑制土壤中水分和阳离子(Ca~(2+)、Mg~(2+)、K~+、Cu~(2+)等)的交换吸收还能通过破坏植物根系细胞等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的根系是最先受到铝毒害的部位,表现出主轴伸长受抑制,根系粗糙,呈褐色,根尖、侧根短粗而脆,根冠脱落,根尖表皮和外皮层细胞受到破坏,部分根系坏死等现象。因而,如何缓解马尾松铝毒害,提高马尾松的耐铝能力,则成为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根系分泌物是植物生长发育中向外界环境中释放的各类有机化学物质总称,包括低分子量的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和糖类物质和高分子量的黏胶、养分离子、外酶等。根系分泌物在植物逆境修复中有重要作用,环境胁迫会刺激植物调节自身根系分泌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质来缓解逆境造成的伤害。因此,研究逆境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对提高植物抗逆性,缓解植物毒害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水培试验法,以试验组前期对不同种源的29个马尾松家系(基因型)的耐铝性筛选结果为基础,选取耐铝型FJ5和铝敏感型GD20马尾松为试验材料,研究酸铝作用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物特性及对根尖缓解作用机制。研究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对酸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的研究,收集供试马尾松幼苗在不同铝浓度处理下的根系分泌物并对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旨在揭示酸铝胁迫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及不同耐铝基因型马尾松根系分泌特性的差异;二是有机酸对马尾松根尖铝毒的缓解作用机制研究,通过施加外源有机酸对酸铝环境下马尾松根系生长、根尖H_2O_2、MDA、过氧化物酶活性、根尖细胞壁多糖组分和根尖有机酸合成酶进行测定,以揭示马尾松根系分泌物对酸铝环境中土壤铝毒的缓解作用机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低浓度铝处理能促进FJ5的根生长,而GD20的根生长在铝作用下持续受到抑制。对比两种基因型马尾松在各铝浓度下处理10 d和20 d的根系分泌特性,发现耐铝型马尾松在各浓度铝作用下根系有机酸、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泌量要高于铝敏感型马尾松。在铝处理20 d时FJ5的有机酸分泌量在A3和A5浓度下有显着增加的趋势,而GD20随铝浓度的增加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含量逐渐降低,这说明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对耐铝型马尾松缓解铝毒害起主要的作用,而铝是能诱导耐铝型马尾松分泌更多有机酸的原因之一。FJ5根系分泌物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比GD20更高,且随铝处理浓度增加两种马尾松的酶活性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耐铝型马尾松能通过分泌更多的酸性磷酸酶来促进土壤中无机磷的生成,与土壤中过量的铝离子反应产生沉淀而环境土壤铝毒害作用。2、铝毒会增加马尾松根尖H_2O_2和MDA的含量,外源有机酸加入后,2种马尾松根尖H_2O_2、MDA含量均能显着降低,柠檬酸处理的缓解效果要优于草酸处理。马尾松根尖过氧化物酶(APX、POD、GR)在单铝作用下活性上升,耐铝型FJ5在POD和GR活性的增幅要高于敏感型GD20,柠檬酸和草酸加入后根尖APX、POD活性的变化得到缓解,柠檬酸处理对FJ5的缓解效果更好,而草酸处理对GD20的效果更好。GD20的根尖GR活性在有机酸加入后活性下降,且两种酸的缓解效果差异不大,而柠檬酸处理会增加FJ5的GR酶活性,草酸处理使FJ5根尖酶活性减少。3、铝作用下FJ5根尖的乙醇酸氧化酶和NAD-IDH活性显着升高;GD20的PEPCase和CS活性增加,而NAD-IDH活性变小。柠檬酸处理对FJ5根尖乙醇酸氧化酶、CS和NAD-IDH活性有影响,能显着降低GD20的PEPCase活性。草酸处理对FJ5根尖乙醇酸氧化酶、PEPCase、CS和NAD-IDH活性均有影响,与GD20根尖的PEPCase活性有关,可以看出敏感型马尾松体内的PEPCase活性与有机酸耐铝有密切关系。单铝处理降低FJ5的根尖酸性磷酸酶活性,而使GD2O的酶活性上升,有机酸加入后FJ5的酶活性增加,柠檬酸处理显着降低了GD20的酸性磷酸酶活性。4、铝胁迫下马尾松根尖各根段的果胶、HC1、HC2中的总糖和糖醛酸含量普遍上升,而HC1中多糖的变化更明显,说明HC1应为铝在马尾松根尖的主要结合位点。铝敏感性GD20在铝处理下的细胞壁多糖组分增幅较大,导致根细胞受抑制的程度也更大。外源有机酸加入后,GD20各根段的果胶、HC1、HC2中的总糖和糖醛酸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草酸处理的缓解效果优于柠檬酸。而耐铝性FJ5在有机酸加入后,根尖细胞壁0~10mm根段的HC1、HC2糖醛酸和各根段的HC1总糖含量有所缓解。总体上有机酸对GD20的缓解作用效果更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4-10)
于力,孙锦,郭世荣,朱为民[5](2016)在《铝诱导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耐铝豇豆品种‘T6’和铝敏感豇豆品种‘S3’为材料,分析铝诱导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并以耐性品种‘T6’为材料,研究铝诱导的根系有机酸分泌与有机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铝诱导豇豆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苹果酸的分泌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耐铝品种苹果酸的分泌量高于铝敏感品种,‘T6’(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上海市植物生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6-10-29)
胡春梅[6](2014)在《铝胁迫下八仙花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及VALT基因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铝毒是限制酸性土壤中植物生长和作物生产以及森林退化的主要因子,植物为了能在有铝毒害的环境下生长,进化出一系列的耐铝毒机制。目前公认为铝胁迫下根系有机酸的分泌是植物重要的抗铝机理之一。本研究以八仙花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铝胁迫下八仙花根系分泌有机酸的特点,以了解八仙花的抗铝能力,以及影响八仙花有机酸分泌的各因子。在此基础上,克隆出液泡铝离子转运子VALT基因,并研究了其在铝胁迫下各部位的差异表达。全文研究结果如下:在本实验中八仙花经铝胁迫后分泌的有机酸为草酸。将八仙花扦插苗采用0、50、100、200、400、600μmol·L-1AlCL3溶液胁迫24h后,八仙花扦插苗根的伸长量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当铝的浓度达到50μmol·L-1时才开始大量分泌草酸。八仙花各根段经铝胁迫后距离根尖0-5mmm段的分泌草酸量明显高于5-10mm、10-15mm、15-20mm根段,表明铝诱导八仙花根系草酸分泌的主要部位是0-5mmm根段之内。在缺磷条件下八仙花根系草酸的分泌量略高于对照。在处理的第10天草酸分泌量达最高峰并在此后开始下降。研究结果表明草酸的分泌不是八仙花对铝胁迫的专一性反应。在开始铝处理后的0.5、2h时八仙花根系也有少量草酸分泌但是变化不大,在4h时分泌量显着增加,表明铝诱导八仙花根系分泌草酸属于第二类分泌模式。阴离子通道抑制剂PG和蛋白合成抑制剂CHM均完全抑制铝诱导下八仙花根系草酸的分泌,说明阴离子通道和新合成蛋白参与八仙花根系草酸的分泌过程。成功克隆八仙花的VALT基因片段,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表明,VALT基因在八仙花的根和叶里均表达,但在各浓度AICl3胁迫时其在根的表达量都要高于叶。在400nmol-L-1AICl3胁迫时VALT基因在根和叶里表达量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聂磊,全国明,陈路书[7](2013)在《铅胁迫下景天属和花生属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溶液培养条件下,铅(Pb)处理15 min后景天属植物就开始大量分泌有机酸,而花生属植物在4 h后才开始分泌,总有机酸在12 h后达到最大值,且野生种类的分泌强度要明显超过栽培种类。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亚酰胺(CHM)不影响景天属植物根系有机酸的分泌,但明显抑制了花生属植物有机酸的分泌,表明后者的分泌过程必须有新蛋白质的诱导合成。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苯甲酰甲醛(PG)和蒽-9-羧酸(A-9-C)均明显抑制Pb诱导下景天属和花生属植物根系有机酸的分泌,显示出两者的有机酸分泌是与膜系统上的阴离子通道密切相关,且能被Pb所诱导或激活。景天属植物和花生属植物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受到抑制后,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都明显升高,显示植物抗逆境能力与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强度存在一定联系。(本文来源于《广东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于力,孙锦,郭世荣,阎君,朱为民[8](2013)在《铝诱导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耐铝豇豆品种‘T6’和铝敏感豇豆品种‘S3’为试材,分析铝诱导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特性,并以耐性品种‘T6’为试材,研究铝诱导的根系有机酸分泌与有机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铝诱导豇豆根系分泌柠檬酸和苹果酸。苹果酸的分泌量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耐铝品种苹果酸的分泌量高于铝敏感品种,‘T6’和‘S3’在50μmol·L-1铝处理时根系苹果酸分泌量分别是5μmol·L-1铝处理时的17.8和3.5倍。不同铝处理时间下2个豇豆品种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均存在一个6 h的滞后期,属于分泌模式Ⅱ。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T6’根系苹果酸的分泌量显着增加,同时根尖苹果酸含量显着减少,与苹果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没有显着变化;阴离子通道抑制剂蒽-9羧酸和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已米特可以完全抑制铝诱导的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根尖有机酸含量没有显着变化。推测:根系分泌苹果酸是豇豆抵御铝毒害的机制之一,苹果酸的分泌与苹果酸代谢无关,而阴离子通道可能介导此分泌过程。(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杨智仙,董坤,董艳,郑毅,汤利[9](2012)在《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对5个小麦品种根系分泌进行了收集、浓缩,研究了5个小麦品种生物量、根冠比和有机酸分泌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生物量和根冠比有明显的差别。93-124和云麦47根系分泌有机酸的速率最快,云麦53和云麦56根系分泌有机酸速率最慢,小麦品种之间根系分泌有机酸速率差别较大。(本文来源于《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20)
董艳,杨智仙,董坤,汤利,郑毅[10](2012)在《供氮水平对小麦生长特性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2,5 mmol/L Ca(NO_3)_2)对小麦生长和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供氮量增加,小麦地下部生物量和根冠比显着降低;小麦地上部生物量和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速率显着增加。表明氮营养对小麦生物量和根冠比具有重要影响,对小麦根系分泌物有调控作用。(本文来源于《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8-20)
根系分泌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羟基苯甲酸(4-HBA)是导致葡萄连作障碍产生的重要自毒物质。本试验以‘贝达’葡萄实生苗为试材,选取发芽后长势一致的实生苗进行4-HBA胁迫处理,研究自毒物质对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0μmol/L、500μmol/L和1000μmol/L的4-HBA处理对‘贝达’葡萄的水培幼苗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葡萄根系SOD和PAL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在48 h达到峰值;MDA含量增加,96 h高浓度处理根系MDA含量最高。外源4-HBA处理导致根系分泌的4-HBA、肉桂酸含量减少,水杨酸、阿魏酸却显着增加,总酚酸含量在4-HBA为250μmol/L时降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增高,且与对照达到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系分泌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宗.嫁接番茄抗青枯病特性及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孙鑫,刘倩文,李坤,郭修武,郭印山.外源对羟基苯甲酸对葡萄植株生长及根系分泌特性的影响[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8
[3].孙鑫.对羟基苯甲酸对葡萄根系分泌特性的调控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4].周文颖.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根系分泌特性及有机酸对铝毒的缓解生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8
[5].于力,孙锦,郭世荣,朱为民.铝诱导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的研究[C].第十届上海市植物生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6
[6].胡春梅.铝胁迫下八仙花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及VALT基因表达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7].聂磊,全国明,陈路书.铅胁迫下景天属和花生属植物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分析[J].广东林业科技.2013
[8].于力,孙锦,郭世荣,阎君,朱为民.铝诱导豇豆根系有机酸分泌特性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
[9].杨智仙,董坤,董艳,郑毅,汤利.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特性的研究[C].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2
[10].董艳,杨智仙,董坤,汤利,郑毅.供氮水平对小麦生长特性及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C].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