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论文_江心英,袁树人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接投资,东道国,地域,国际,结构,主体,动因。

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江心英,袁树人[1](2003)在《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综合动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系统动力学思想为指导,在简要评述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东道国ESP系统、投资主体OIL特征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影响;指出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是来源于东道国、投资主体、母国的合力,提出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形成的综合动因理论,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03年03期)

江心英[2](2002)在《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综合应用区域地理学、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研究东道国ESP系统、投资主体OIL特征及国际环境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影响,揭示国际直接投资结构的动因机制及其传导路径。拟在丰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内容,拓展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围。 本文在概括总结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传导路径。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是多个经济活动主体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活动的结果,其形成的动力来源于东道国ESP、投资主体OIL及母国政策的合力,并不仅仅是投资主体或东道国单方面活动的产物。若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东道国ESP系统特征决定东道国吸收外资能力的大小,包括对外资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而投资主体OIL系统特征则决定投资主体对外投资能力的大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的供给规模和供给结构;东道国ESP系统与跨国公司OIL系统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的基本特征;上述两二子系统矛盾运动的方向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流向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以上述观点为基础,通过分析动力结构,建立国际直接投资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得出如下重要结论: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是由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体制因素以及决策者的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下国际生产资本跨国流动动所形成的非线性、多回路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等一切特征;决定特定时空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特征的是由投资存量、撤资流量、撤资利润、投资成本、投资流量、投资存量所组成的正反馈环,它是一个不稳定系统,具有自增强作用,由此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具有动态性;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不断变化的灵敏参量是投资/撤资流量。换句话说,只有投资/撤资流量能够改变国际资本地域运动的状态特征。同时,投资/撤资流量也是人为控制国际资本地域运动的政策杠杆作用点,影响投资/撤资流量的因素具有多元性;按期望目标,东道国通过改变自身的ESP系统、投资主体通过对O、L、I进行不同的组合,均可以影响投资/引资流量,从而达到调控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目的。在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合力的传导路径——区位选择、产业投向和投资方式选择进行了具体剖析。分析了区位因于、区位优势、国际生产类型对外资区位选择的影晌,指出显着因子、障碍因子、区位优势的层次性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具体影响,井划分了国际生产类型;分析了企业选择与产业选择的区别,指出技术因素、资源因素、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目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及进入壁垒等对外资的产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并只体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分布;构建了外资进入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从不同层面重点研究了影响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的因素。速度、获得Btin企业的战略资产、母国和东道国社会结构相似度、资本市场自出度是跨国并购的决定因素;而跨国创建的决定因素则为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权、目标行业特征等。 在实证研究中,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为个案,对前述理论进行具体印证。从梯级开放战略与中国外资东多西少的空问分布格局、产业政策与外资产业投向、开放进程与投资方式的变化叁个方面,论证了转型变量是20多年来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关键因素。预测了加入 W’TO后 5年内中国 ESP系统的变化以及外资结构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卜,并对如何促进外商向西部投资提出政策建议,即制度创新是根本,一定时限的政策支持是关键等主要观点。(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2-04-01)

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综合应用区域地理学、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通过研究东道国ESP系统、投资主体OIL特征及国际环境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影响,揭示国际直接投资结构的动因机制及其传导路径。拟在丰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内容,拓展人文地理学研究范围。 本文在概括总结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传导路径。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是多个经济活动主体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活动的结果,其形成的动力来源于东道国ESP、投资主体OIL及母国政策的合力,并不仅仅是投资主体或东道国单方面活动的产物。若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东道国ESP系统特征决定东道国吸收外资能力的大小,包括对外资的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而投资主体OIL系统特征则决定投资主体对外投资能力的大小,包括对外直接投资的供给规模和供给结构;东道国ESP系统与跨国公司OIL系统矛盾运动的结果决定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的基本特征;上述两二子系统矛盾运动的方向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国际环境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流向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 以上述观点为基础,通过分析动力结构,建立国际直接投资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得出如下重要结论: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是由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体制因素以及决策者的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下国际生产资本跨国流动动所形成的非线性、多回路的复杂巨系统。它具有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等一切特征;决定特定时空条件下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特征的是由投资存量、撤资流量、撤资利润、投资成本、投资流量、投资存量所组成的正反馈环,它是一个不稳定系统,具有自增强作用,由此决定了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具有动态性;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不断变化的灵敏参量是投资/撤资流量。换句话说,只有投资/撤资流量能够改变国际资本地域运动的状态特征。同时,投资/撤资流量也是人为控制国际资本地域运动的政策杠杆作用点,影响投资/撤资流量的因素具有多元性;按期望目标,东道国通过改变自身的ESP系统、投资主体通过对O、L、I进行不同的组合,均可以影响投资/引资流量,从而达到调控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目的。在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合力的传导路径——区位选择、产业投向和投资方式选择进行了具体剖析。分析了区位因于、区位优势、国际生产类型对外资区位选择的影晌,指出显着因子、障碍因子、区位优势的层次性对国际生产资本地域运动的具体影响,井划分了国际生产类型;分析了企业选择与产业选择的区别,指出技术因素、资源因素、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目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及进入壁垒等对外资的产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并只体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部门分布;构建了外资进入方式选择的分析框架,从不同层面重点研究了影响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的因素。速度、获得Btin企业的战略资产、母国和东道国社会结构相似度、资本市场自出度是跨国并购的决定因素;而跨国创建的决定因素则为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权、目标行业特征等。 在实证研究中,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为个案,对前述理论进行具体印证。从梯级开放战略与中国外资东多西少的空问分布格局、产业政策与外资产业投向、开放进程与投资方式的变化叁个方面,论证了转型变量是20多年来影响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结构的关键因素。预测了加入 W’TO后 5年内中国 ESP系统的变化以及外资结构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卜,并对如何促进外商向西部投资提出政策建议,即制度创新是根本,一定时限的政策支持是关键等主要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江心英,袁树人.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综合动因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3

[2].江心英.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动因理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外商直接投资地域结构系统

标签:;  ;  ;  ;  ;  ;  ;  

国际直接投资地域结构论文_江心英,袁树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