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海洋有益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有益菌,芽孢,海洋,胞菌,杆菌,产物,活性。
海洋有益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树杉[1](2009)在《海洋有益菌JG1的分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产养殖业繁荣发展的今天,为防治水产病害的发生而滥用抗生素等药物会对环境及人类自身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人们正积极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方法。有益菌(probiotics)被定义为“可通过改善微生物平衡或改进原有微生物区系的属性而对宿主动物施加有利影响的活的微生物细胞”。它作为生抗生素的替代品应用于水产养殖体系中,使水体环境得到修复,病原菌得到控制,养殖动物抗病力得到增强,逐渐成为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的一种生物控制模式。在自然环境中,有些微生物通过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来获得竞争优势。有益菌的作用机理之一便是通过产生抑菌物质或营养竞争等拮抗方式来有效地抑制病原菌生长。因此,选择具有抑菌活性的细菌作为潜在的有益菌进行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海洋细菌中的多个属种都具有抑菌活性,从养殖水体环境以及养殖动物体表或体内分离土着菌作为潜在的有益菌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海洋有益菌被应用于水产养殖细菌病害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实验从健康鱼类海水养殖环境分离出具有抑菌活性的海洋有益菌JG1,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拮抗试验并测定其抑菌谱。检测结果显示,菌株JG1抑菌谱较广,对多株海水养殖病原弧菌(Vibrio)和气单胞菌(Aeromonas)有拮抗作用。选择抑菌效果明显且重复性高的鳗弧菌(V. harveyi)VIB72作为本实验拮抗试验的指示菌株。用10-1浓度JG1菌液(菌体浓度为6.7×107cfu /mL)注射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连续观察20天后,没有发生病害或死亡的现象,初步判定其可作为潜在有益菌应用于水产养殖中。根据对细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G1为杀鱼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iscicida)。有机溶剂分步萃取菌株JG1发酵液测定,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层样品以及萃取后的水层样品具有抑菌活性,表明起抑菌作用的物质有多种,其中主要是一类极性较强的大分子物质,初步推测为蛋白类物质。采用玻璃纸覆盖平板法制备菌株JG1的胞外产物,优化培养条件,发现菌株JG1在28℃下培养48 h的胞外产物抑菌活性最高。胞外产物经硫酸铵沉淀,采用超滤及葡聚糖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手段对其中的抑菌活性组分进行部分纯化。纯化后的活性物质进行温度、pH和蛋白酶K处理,结果表明其对pH的耐受范围较广,而热处理和蛋白酶消化均可使其活性丧失,这表明杀鱼假交替单胞菌JG1的胞外抑菌物质具有蛋白质性质。根据细菌素的定义:在对数生长期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类具有蛋白质特性、对相近种属具有拮抗作用的杀菌物质,可以认为该蛋白质性质的抑菌物质属于细菌素或者类细菌素。经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海洋有益菌JG1胞外产物中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含有黄色色素。推测该抑菌物质可能是一种色素-蛋白复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4-10)
董秀娟[2](2007)在《两株海洋有益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健康的对虾养殖环境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有机物降解菌Y5,从海水养殖水体中防腐钢片的微生物粘膜上分离筛选到一株有抑菌作用的细菌DL2。根据菌株形态特征,API 20E生化鉴定试剂条鉴定结果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Y5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DL2鉴定为Phaeobacter inhibens。对菌株Y5胞外酶活力及DL2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发现Y5具有较强的酪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卵磷脂酶、脂酶等胞外酶活性,菌株DL2具有较广泛的抑菌谱,对致病性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表明菌株Y5、DL2可以作为潜在的有益菌应用到水产养殖中。用菌株Y5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得特异性抗血清,建立了菌株Y5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05cell/ml;利用细菌gyrB基因的通用引物UP-1/UP-2r,成功的扩增了菌株Y5和DL2的gyrB基因,根据所测得gyrB基因序列,设计了Y5和DL2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Y5和DL2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引物BF1/BR2能特异性的扩增出Y5的gyrB基因,最低检出浓度为6.0×103cfu/ml,50μlPCR反应体系中的检测灵敏度为12.5pg;引物PF1/PR1能特异性的扩增出DL2的gyrB基因,最低检出浓度为2.98×104cfu/ml,50μlPCR反应体系中的检测灵敏度为31pg,结果表明引物BF1/BR2和PF1/PR2能较灵敏的检测出目的菌株。分别将Y5和DL2与饵料混合饲喂实验室小水体养殖的斑马鱼和蛤蜊,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并结合传统的分离方法对菌株Y5和DL2进行检测,研究它们在养殖动物消化道中的存活情况。发现有益菌Y5可以在养殖动物消化道内能存活两周以上,数量稳定后基本不发生明显变化,而且成为肠道中的优势菌;有益菌DL2在两种养殖动物肠道内能存活24h左右,表明有益菌Y5进入养殖动物肠道后,可以快速的在养殖动物肠道中定植并繁殖下来,而有益菌DL2在肠道内的定植能力较弱,只能在蛤蜊和斑马鱼肠道中短暂停留。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青岛近海岸的环境总DNA以及从不同海水环境中分离保存的68株菌进行检测。在对环境样品总DNA检测中,引物BF1/BR1和PR1/PR2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对不同海水环境中分离的68株菌的检测中,引物BF1/BR1检测到了两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菌株,这两株菌均分离自养殖环境,引物PR1/PR2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环境中检测引物BF1/BR1检测到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两株菌进行16SRNA基因测序分析,进一步确证这两株菌均为坚强芽孢杆菌,表明引物BF1/BR1可以用于坚强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也表明坚强芽孢杆菌多存在于养殖环境中,而phaeobacte inhibens可能在环境中存在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7-06-30)
李会荣,俞勇,李筠,陈刚,纪伟尚[3](2001)在《海洋有益菌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健康的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分离到 2 13株海洋细菌 ,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和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拮抗试验 ,从中筛选到 5株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和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 )等菌株生长有抑制作用的海洋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 ,初步鉴定为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 ,其中菌株A18鉴定为橙色交替单胞菌 (Alteromonasaurantia)。(本文来源于《高技术通讯》期刊2001年09期)
海洋有益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健康的对虾养殖环境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有机物降解菌Y5,从海水养殖水体中防腐钢片的微生物粘膜上分离筛选到一株有抑菌作用的细菌DL2。根据菌株形态特征,API 20E生化鉴定试剂条鉴定结果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菌株Y5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坚强芽孢杆菌(Bacillus firmus),DL2鉴定为Phaeobacter inhibens。对菌株Y5胞外酶活力及DL2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发现Y5具有较强的酪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卵磷脂酶、脂酶等胞外酶活性,菌株DL2具有较广泛的抑菌谱,对致病性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表明菌株Y5、DL2可以作为潜在的有益菌应用到水产养殖中。用菌株Y5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得特异性抗血清,建立了菌株Y5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为105cell/ml;利用细菌gyrB基因的通用引物UP-1/UP-2r,成功的扩增了菌株Y5和DL2的gyrB基因,根据所测得gyrB基因序列,设计了Y5和DL2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Y5和DL2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引物BF1/BR2能特异性的扩增出Y5的gyrB基因,最低检出浓度为6.0×103cfu/ml,50μlPCR反应体系中的检测灵敏度为12.5pg;引物PF1/PR1能特异性的扩增出DL2的gyrB基因,最低检出浓度为2.98×104cfu/ml,50μlPCR反应体系中的检测灵敏度为31pg,结果表明引物BF1/BR2和PF1/PR2能较灵敏的检测出目的菌株。分别将Y5和DL2与饵料混合饲喂实验室小水体养殖的斑马鱼和蛤蜊,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并结合传统的分离方法对菌株Y5和DL2进行检测,研究它们在养殖动物消化道中的存活情况。发现有益菌Y5可以在养殖动物消化道内能存活两周以上,数量稳定后基本不发生明显变化,而且成为肠道中的优势菌;有益菌DL2在两种养殖动物肠道内能存活24h左右,表明有益菌Y5进入养殖动物肠道后,可以快速的在养殖动物肠道中定植并繁殖下来,而有益菌DL2在肠道内的定植能力较弱,只能在蛤蜊和斑马鱼肠道中短暂停留。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青岛近海岸的环境总DNA以及从不同海水环境中分离保存的68株菌进行检测。在对环境样品总DNA检测中,引物BF1/BR1和PR1/PR2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在对不同海水环境中分离的68株菌的检测中,引物BF1/BR1检测到了两株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菌株,这两株菌均分离自养殖环境,引物PR1/PR2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环境中检测引物BF1/BR1检测到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的两株菌进行16SRNA基因测序分析,进一步确证这两株菌均为坚强芽孢杆菌,表明引物BF1/BR1可以用于坚强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检测结果也表明坚强芽孢杆菌多存在于养殖环境中,而phaeobacte inhibens可能在环境中存在较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洋有益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树杉.海洋有益菌JG1的分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2].董秀娟.两株海洋有益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
[3].李会荣,俞勇,李筠,陈刚,纪伟尚.海洋有益菌的筛选与鉴定[J].高技术通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