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铜论文_胡延鹏,袁双龙,方斌,朱绪敏,杨向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纳米,还原法,铜粉,摩擦,液相,纳米材料,粒径。

纳米铜论文文献综述

胡延鹏,袁双龙,方斌,朱绪敏,杨向民[1](2019)在《纳米铜/环氧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得到铜纳米线(CuNWs)及铜纳米片(CuNPs),将其与环氧树脂(EP)共混制备得到复合材料,利用导热系数测试、电阻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后材料的导热性能、绝缘性能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填充了CuNWs或CuNPs的EP在显着提升导热性能的同时仍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当CuNWs和CuNPs的填充体积分数为11%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可分别提高至1.09 W/(m·K)和1.26 W/(m·K),相对于树脂基体导热系数分别提升了474%和563%,同时电阻率分别为9.0×10~(10)Ω·cm和6.2×10~(10)Ω·cm,保持了较好的绝缘性,显示出这类材料在导热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孙引忠,王琼,孟昭[2](2019)在《纳米铜在220~#矿山润滑油中的悬浮稳定性与摩擦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39 nm的纳米铜悬浮液。通过一种缓冲液与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纳米铜表面进行改性,研究纳米铜在220~#矿用润滑油中的悬浮稳定性;同时利用MFT-R4000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与AW润滑油抗磨试验机研究纳米铜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缓冲液、吐温-80及司盘-80用量分别为纳米铜悬浮液的233%、2%和2%条件下对纳米铜进行改性,所得到的改性纳米铜在220~#润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3%时,悬浮稳定性较好;其摩擦系数在5、10和20 N负荷下与原油相比分别降低了67.07%、15.79%和43.40%;其极压与抗磨性能分别提高了20.0%与63.9%以上。(本文来源于《湿法冶金》期刊2019年06期)

王书玉,刘季平,李红梅,吴裕波,赖凌峰[3](2019)在《香石竹和非洲菊切花采后纳米铜处理的保鲜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 L.)和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切花茎末端切口处易受细菌等微生物侵染,导致失水凋萎、观赏品质下降和寿命缩短。纳米铜(nano-copper,NC)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以香石竹和非洲菊切花为试材,初探不同浓度NC与蔗糖组合瓶插液处理的保鲜效应。挑选发育状况基本一致、健壮无病虫害的香石竹‘俏新娘’和非洲菊‘Ruikou’切花(购于广州岭南花卉市场),在去离子水中平切茎基部,使花枝长约25 cm,置于装有去离子水的玻璃瓶中。(1)香石竹切花(8个重复)单支瓶插于150 mL以下各处理液:去离子水,2.5、5.0 mg·L~(-1) NC,2.5 mg·L~(-1) NC+3%蔗糖,5.0 mg·L~(-1) NC+3%蔗糖。(2)非洲菊切花(8个重复)单支瓶插于150m L以下各处理液:去离子水,2.0、3.0 mg·L~(-1) NC,2.0 mg·L~(-1) NC+3%蔗糖,3.0 mg·L~(-1) NC+3%蔗糖。置于温度为(20±2)℃、湿度为60%±10%、12 h光照/12 h黑暗(光强为12μmol·m-2·s~(-1),光照时间为7:00—19:00)条件下评价抑菌效果。取本实验室保存的百合切花瓶插菌液约40.0μL均匀涂布于培养皿(直径为9.0 cm)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然后用镊子将无菌的小圆形滤纸片(直径为5.5 mm)放置在培养基上(3片/皿),用微量进样器分别取15μL不同浓度NC溶液滴在滤纸片上(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置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 h后观测抑菌圈大小。(1)与对照(去离子水)相比,各NC处理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香石竹‘俏新娘’切花的花朵开放,改善花枝的水分关系和提高观赏品质,并显着延长切花瓶插寿命。其中以5.0 mg·L~(-1) NC+3%蔗糖(比基本液延长瓶插寿命3.3 d)和2.5 mg·L~(-1) NC+3%蔗糖(比基本液延长瓶插寿命2.9 d)瓶插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2)与对照(去离子水)相比,各NC处理对非洲菊‘Ruikou’切花均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其中2.0 mg·L~(-1) NC+3%蔗糖瓶插处理可显着减轻和延迟切花花瓣萎蔫和花茎弯折现象,并显着延长切花瓶插寿命。(3)NC对百合切花瓶插菌液中的细菌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菌圈大小随NC浓度提高而明显增大,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5 mg·L~(-1)。(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王敏,余珊[4](2019)在《水合肼还原制备纳米铜粉的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液相还原法水合肼还原制备纳米铜粉,考察了反应温度、抗氧化剂添加量、PVP添加量、反应时间、体系pH值、铜盐浓度、还原剂的浓度等因素对铜颗粒的粒径与形貌的影响。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优化,从而得到粒径小、分散性好、空气中抗氧化的纳米铜粉。(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5期)

黄福东,左志超,陈玉华,王善林,黄永德[5](2019)在《液相还原两步法合成纳米铜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液相还原步法制备铜纳米颗粒过程中,工艺参数对铜纳米颗粒形貌尺寸的影响。方法在水体系下,先用葡萄糖将铜离子预还原为氧化亚铜,再使用次亚磷酸钠将氧化亚铜还原成纳米铜颗粒。分别改变反应过程中的PVP添加量、次亚磷酸钠的浓度以及加热温度,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对所得的产物进行形貌观察。结果 PVP添加量与次亚磷酸钠浓度的提高,都使得铜纳米颗粒的尺寸逐渐减小,并且过量的PVP会造成铜纳米颗粒的团聚;然而随着温度的提高,铜纳米颗粒的尺寸先减小再增大。结论实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VP添加量为2 g,次亚磷酸钠浓度为1.2 mol/L,反应温度为60℃。此条件下所制备出的铜纳米颗粒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均匀,粒径为400 nm左右。(本文来源于《精密成形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6](2019)在《超临界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铜及氧化铜粉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临界水热合成技术是一种纳米材料制备前沿技术,其利用金属盐及其氧化物在超临界水中迅速饱和析出及后续反应,从而获得粒径10-30nm的超细粉体,具有成核率高、反应速率快、无二次污染等巨大优势。纳米铜及氧化铜的应用遍及航空航天、催化、导电以及润滑油等(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报》期刊2019-08-16)

龚文,杜秋[7](2019)在《纳米铜基复合功能新材料在节能减排中大有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太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太鲁科技)是获得国际融资2017"十大绿色创新企业"殊荣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在2019(第十届)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上,太鲁科技董事长吉维群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介绍时说:我公司自主创新一种被业内专家称为"重稀土"的"纳米铜基复合功能新材料",并(本文来源于《国际融资》期刊2019年08期)

陈海峰,吴娟娟,吴明月,贾惠[8](2019)在《纳米铜@炭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及抗菌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铜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成为无机抗菌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廉价易得的葡萄糖和氯化铜为原料,通过加热炭化、高温煅烧二步还原,成功制备纳米铜@炭基复合材料(Cu-NPs@C)。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光电子能谱仪以及比表面积对复合材料中铜的价态、粒径和分散情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NPs@C中的纳米铜具有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颗粒为球型且均匀分散在炭片上,粒径范围在4~46 nm,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最大为418 m~2/g。抑菌圈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表明,复合材Cu-NPs@C-5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绿脓杆菌(P.aeruginosa)均具有优异的抑菌杀菌作用。Cu-NPs@C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体现在碳基载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而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纳米铜。此外,碳基载体可以有效抵抗纳米铜颗粒表面的氧化,Cu-NPs@C-5在60天干燥存放后仍有较强的抗菌效果。(本文来源于《新型炭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王虎[9](2019)在《水合肼化学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制备颗粒尺寸在纳米级、大小分布均匀的纳米铜粉,采用水合肼化学还原硫酸铜的方法,并利用扫描电镜(SEM),Image-Pro Plus软件、铜离子浓度测定仪等测方法测量纳米铜粉的颗粒尺寸和铜离子的转化率。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水合肼化学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粉满足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性条件;制备纳米铜粉最佳的实验参数,水合肼浓度为1.5 mol/L、CuSO_4·5H_2O的浓度为0.5 mol/L、EDTA和PVP质量比为3∶2(EDTA浓度为30 g/L、PVP浓度为20 g/L)、反应溶液的pH值为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颗粒大小均匀、颗粒尺寸为50.2 nm的纳米铜粉,Cu~(2+)的转化率达到98.2%。(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7期)

熊光耀,杨煜,徐斌,季德惠,沈明学[10](2019)在《摩擦热驱动界面纳米铜的生成及其减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热通常会伴随摩擦副表层结构的摩擦化学效应、局部熔融或胶合、甚至形变和裂纹等发生,给摩擦副服役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拟借助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热效应来驱动润滑介质热解原位产生纳米铜,来实现对摩擦副表面磨损的原位修复。在UMT-3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甲酸铜-辛胺配合物前驱体为润滑环境,以316L不锈钢为对磨副,进行往复摩擦磨损试验。随后,利用SEM、EDX、表面轮廓仪、XRD等研究了纳米铜的生成及其减摩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试验环境下316L不锈钢配副表面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纳米铜,能有效减缓摩擦副间的摩擦剪切作用,大大提高了摩擦副的抗磨损性能;经摩擦热驱动实现纳米铜原位修复的磨损表面深度可降低50%,摩擦副表面材料去除量仅为未经修复时的1/3。因此,通过摩擦副表面摩擦热的合理利用,可以将摩擦热对摩擦过程的不利影响转变为有利的磨损修复基础条件,实现摩擦热驱动下的磨损表面原位修复。(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07期)

纳米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39 nm的纳米铜悬浮液。通过一种缓冲液与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纳米铜表面进行改性,研究纳米铜在220~#矿用润滑油中的悬浮稳定性;同时利用MFT-R4000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仪与AW润滑油抗磨试验机研究纳米铜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缓冲液、吐温-80及司盘-80用量分别为纳米铜悬浮液的233%、2%和2%条件下对纳米铜进行改性,所得到的改性纳米铜在220~#润滑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3%时,悬浮稳定性较好;其摩擦系数在5、10和20 N负荷下与原油相比分别降低了67.07%、15.79%和43.40%;其极压与抗磨性能分别提高了20.0%与63.9%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铜论文参考文献

[1].胡延鹏,袁双龙,方斌,朱绪敏,杨向民.纳米铜/环氧树脂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孙引忠,王琼,孟昭.纳米铜在220~#矿山润滑油中的悬浮稳定性与摩擦性[J].湿法冶金.2019

[3].王书玉,刘季平,李红梅,吴裕波,赖凌峰.香石竹和非洲菊切花采后纳米铜处理的保鲜作用[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4].王敏,余珊.水合肼还原制备纳米铜粉的工艺优化[J].湖南有色金属.2019

[5].黄福东,左志超,陈玉华,王善林,黄永德.液相还原两步法合成纳米铜的工艺研究[J].精密成形工程.2019

[6]..超临界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铜及氧化铜粉体[N].陕西科技报.2019

[7].龚文,杜秋.纳米铜基复合功能新材料在节能减排中大有作用[J].国际融资.2019

[8].陈海峰,吴娟娟,吴明月,贾惠.纳米铜@炭复合材料的绿色制备及抗菌性能(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9

[9].王虎.水合肼化学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J].功能材料.2019

[10].熊光耀,杨煜,徐斌,季德惠,沈明学.摩擦热驱动界面纳米铜的生成及其减摩特性研究[J].材料保护.2019

论文知识图

(a)银纳米粒子和(b)铜纳米粒子的...(a-d)图分别为银纳米粒子、铜纳米粒...纯铜表面与脱合金表面静态接触角对比...和US表面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变...沸腾实验数据与文献实验结果对比纳米管阵列光催化CO2生成CH...

标签:;  ;  ;  ;  ;  ;  ;  

纳米铜论文_胡延鹏,袁双龙,方斌,朱绪敏,杨向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