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接入控制论文_张健瑀

导读:本文包含了媒体接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媒体,信道,协议,算法,空出,认知,时分多址。

媒体接入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健瑀[1](2019)在《水下认知声学网络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声学通信网络因其物理传播的方式和介质的不同,相较于陆地上的无线通信网络具有可用带宽有限,传播时延长,通信速率低,受噪声干扰明显的特性。而水下应用随着各种相关领域和行业的需求增长发展迅速,单一点对点通信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应用需求了,水下声学通信的组网技术逐渐成为海洋工程及相关领域应用实现的关键难题。水声物理的固有特性和应用领域的需求增长,为水下通信网络协议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往对水声通信网络的研究主要以移植陆地上成熟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为主。然而由于水下声学物理环境的复杂性,这种技术移植并不有效。更多情形下,相关技术的类比移植要打破常规技术的整个切入视角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面对水声网络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陆地上并没有类似的问题可以类比借鉴,更多的突破需要我们以水下通信本身的视角看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认知无线电技术当前已经是软件定义网络技术中相对成熟的一类技术了。类比认知无线电技术,认知声学技术被水下声学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者们提出,并将研究的方向致力与打造与水下人工声学系统和水下生物声学系统友好共存的频谱高效利用系统。然而面对水下特殊的物理环境,传统认知无线电的技术对实现这样的认知声学系统提供的更多的是应用需求理念而不是技术的直接类比应用。这中间出现的如水下频谱感知的效率和效果问题,公共控制信道的稳定性和带宽问题等都有待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水下认知声学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案,侧重于MAC协议设计,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一种由接收端独立进行的频谱感知方法,利用接收端的频谱感知结果和基于有限的监听信息维护的信道状态进行联合频谱决策和功率分配。2)一种可扩展的长传播延迟网络调度策略,支持单播、多播和广播,同时提供最佳吞吐量,以满足水下认知声学网络中公共控制信道的监听需求和高吞吐量无冲突传输的需求。3)提出了涉及多跳网络的频谱选择性吸收和动态功率分配以及节点的移动性的一组新的隐藏终端和暴露的终端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叁重隐藏终端问题。我们提出的水下认知声学网络系统,能够适应海底观测网搭建,水下集群移动探测,水下地质和气象等观测的数据收集等大型水下网络应用的组网需求,结合了可扩展的节点拓扑部署策略与水下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设计。同时为水下声学多跳网络和移动自组网中的功率控制考虑和媒体介入控制提出了新的实际设计约束。(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高士娟,王喜军,朱清超[2](2019)在《移动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自私行为优化算法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自私行为处理机制中存在的静态性、不公平性和复杂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自私行为优化处理算法。首先,结合最优化理论和反馈原理,利用历史样本推导最优接入概率,实现参数的实时动态变化,改善静态性;然后,设置所有节点特定时刻均采用最优接入概率,改善网络公平索引系数;最后,采用线性迭代机制,避免算法复杂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利用李雅普诺夫算法和全局稳态点,理论上证明了所提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优化前,所提算法自私节点数、时延分别降低了30%~50%、8~10 ms,吞吐量、公平索引值分别提高了0.5 Mb/s、0.05,控制开销基本保持不变,自私行为处理机制的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宋东旭,唐亮,杨洪生,卜智勇[3](2018)在《一种基于动态流控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流控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算法(Multi-channel MAC with Dynamic Flow Control,MMAC-DFC)。通过动态流控,可以根据控制信道的繁忙状况动态地调整每次传输的数据分组的数量,实现了对特定控制信道多信道MAC算法的增强。仿真结果表明,MMAC-DFC相比于其他多信道MAC算法能有效地提升网络的吞吐量和端到端时延。(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杨茂保,徐利亚,葛明珠,陈希,舒长兴[4](2018)在《面向无人机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机数据链路长、传播延迟大的特点,提出了面向无人机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该协议利用远距离无线链路传播延迟大的特点,实现了同一竞争域内多数据包的并发传输。以系统吞吐量最大化为目标,设计了一种无冲突的时隙分配算法,并从理论上分别分析了系统在饱和不饱和状态下的吞吐量。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MAC协议的吞吐量要优于目前的动态TDMA以及IRSA协议,特别是在饱和情况下,且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玉龙[5](2018)在《TTNT战术数据链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战术数据链(Tactical Data Link)作为一种为作战特定开发的数字化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战术消息的高效传输、控制台的指挥控制和作战武器的协同作战,为未来信息化战争实现联合作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战场中更高的作战需求,促使各国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展对战术数据链研究。战术瞄准网络技术(Tactical Targeting Network Technology,TTNT)作为美军最新最先进的战术数据链,对于其关键技术的实现逐渐成为各国研究机构的热门。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又是TTNT战术数据链通信的关键,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TTNT战术数据链系统通信传输能力的强弱和组网方式的灵活性。因此,对于TTNT战术数据链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研究,无论是从通信技术的发展上还是我军战术数据链的进一步研发上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TTNT战术数据链MAC层所采用的统计优先级多址接入控制(Statistical Priority-Based Multiple Access,SPMA)协议,从它的队列调度算法、信道负载预测算法和退避算法叁个关键技术方面分析其特性并进行实现,旨在对我国TTNT战术数据链的整体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战术数据链MAC协议分类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战术数据链MAC协议的设计要求。其次,详细介绍了传统战术数据链的MAC协议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Link4、Link11、Link16和Link22战术数据链,并进一步介绍了 TTNT战术数据链的整体性能和SPMA协议的设计特点。然后,研究了SPMA协议的工作机制和运行逻辑,并在技术细节缺失的情况下,根据传统战术数据链的MAC协议和SPMA协议的设计特点,对SPMA协议的队列调度机制、信道负载预测算法以及退避算法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改进。最后,通过OPNET Modeler仿真平台对SPMA协议进行建模仿真,并设计了不同网络规模和流量负载的仿真场景对SPMA协议的队列调度算法、信道负载预测算法和退避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队列调度算法可以在保证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机制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低优先级数据包“饥饿”的问题;全新设计的基于动态门限阈值的信道负载预测算法可以准确地对当前信道的负载值进行预测;全新设计的退避算法能够在各种信道负载的情况下,有效的兼顾高吞吐量和低延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高士娟,谭同德,朱清超[6](2018)在《单收发器分布式多跳认知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移动自组网(MANET)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中存在的多收发器限制、信道负载失衡等问题,并兼顾多跳和控制开销等性能,提出一种单收发器多跳分布式认知MAC协议优化模型。首先基于功率节省模式(PSM)机制,利用通知传输指示消息(ATIM)窗口和DATA窗口时间分割实现认知MAC协议的信道感知和数据传输功能;其次对功率值非均匀量化和格雷编码,降低移动性导致的浮点型开销;然后设计了多跳分布式信道协作机制,以此为基础,重定义信道切换规则,确保信道之间负载均衡;最后对信道空出时间(CVT)、信道开启时间(COT)、吞吐量和信道负载时间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新协议无需多收发器支撑,各信道之间CVT、COT、负载时间差值分别降低了13 ms、20ms和100 s,对应吞吐量提高了1.5%,实现了协议在收发器数、信道负载均衡、吞吐量和控制开销等性能方面的优化。(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邓敏[7](2018)在《面向应用的水声传感网络媒体接入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声传感网络(Underwater Acoustic Sensor Networks,UWASNs)在海洋观测中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组网技术是水声传感网络的关键,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技术是组网技术的核心内容。水声传感网络具有传播时延长、误比特率高等特点,且水声传感网络面向应用,不同应用具有相应的需求。因此,结合网络特点与应用特征,设计面向特定应用的水声传感网络MAC协议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考虑数据收集型水声传感网络的负载分布不均匀特性,提出了一种面向数据收集的MAC(Data-Collection-Oriented MAC,DCO-MAC)协议。在 DCO-MAC 协议中,水声传感网络被划分为多个子网,负载较轻的子网采用基于竞争的MAC(ConTention-basedMAC,CT-MAC)协议,接收节点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发送节点的信道预约包后,广播传输邀请包,邀请子网内有数据向其发送的节点加入传输,实现通过一次信道预约,完成接收节点对多个发送节点的数据收集,以期提高网络吞吐量;在负载较重的区域,采用基于预约的MAC(ReSerVation-basedMAC,RSV-MAC)协议,由接收节点发起数据传输,对所有有数据包待传输的节点进行调度,避免数据包的传输冲突。另外,当存在移动节点时,DCO-MAC协议优先考虑移动节点的接入。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DCO-MAC协议能有效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少数据包传输时延,降低网络能耗,并实现节点公平性。基于水声传感网络的水下目标检测是个热点研究,针对水下目标检测的实时性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水下目标检测的MAC(Underwater Target Dection MAC,UTD-MAC)协议。在UTD-MAC协议中,探测到目标的节点向融合中心发送包含目标状态信息的数据包,由融合中心调度数据包的传输,避免传输冲突,从而减少融合中心收集目标状态信息的时间;包含目标信息的数据包由融合中心转发至汇聚节点的过程中,采用并行握手方法,节点与上一跳节点信道预约成功后,在接收数据之前,向下一跳节点进行信道预约。当节点成功接收上一跳节点数据包后,立即向下一跳节点转发数据包,减少数据包从融合中心到汇聚节点的时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UTD-MAC协议可以降低数据包端到端传输时延,降低网络能耗,并提高目标跟踪准确度。论文对所提出的UTD-MAC协议进行水池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UTD-MAC协议可以较好的降低数据包端到端传输时延。(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5-01)

原源,曹先彬,范梅梅[8](2018)在《动态服务质量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传输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自组网在高负载下的服务质量及时延问题,提出一种动态服务质量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传输机制。以多信道检测统计为平台,结合优先级机制,通过在高负载网络中适当遏制低优先级业务,并且进行网络流量优化,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低时延发送;同时利用流量预测模型估计网络流量,通过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寻找合适的优先级门限值,确保高优先级业务接入率。通过计算机仿真可知,所设计的动态服务质量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传输机制,可在大负载网络中动态控制信道的接入,保持良好的网络吞吐量,其高优先级业务接入率达到99%以上,能有效解决航空数据链网络高业务量导致的服务质量及时延问题。(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熊轲,马换,刘强[9](2018)在《基于分簇的Ad Hoc网络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USAP》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未来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中,不但要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还要保证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快速变化.现有的M-USAP(改进的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能够在一帧内完成全网控制信息的交互,每个节点拥有全网路由信息,在小规模网络中能够快速适应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但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存在路由开销大、收敛慢、端到端时延大、节点吞吐量小、时隙复用率低和网络反应迟钝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USAP(分簇式统一时隙分配协议).该协议基于分簇思想,簇内采用动态时分多址协议,簇间采用多频段分割技术,实现高效的簇内和簇间节点交互.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路由收敛快、业务收发平稳、端到端时延小、时隙复用率高和网络灵活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袁晓铭[10](2018)在《无线体域网媒体接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日益攀升的慢性病发病率加剧了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成本增加等社会问题,健康监护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深入探索健康监护领域中无线医疗关键技术以缓解当前的医疗现状,无线体域网(Wireless Body Area Network,WBAN)技术应运而生。WBAN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短距离、高可靠、低功耗的无线通信网络。它由一个中心节点和多个在体表、体内或者人体附近相互连接的传感器节点组成。WBAN通过这些传感器节点采集用户生理的、行为的及其它健康相关的信息,并将其传送到中心节点或者远程监护中心,联合远程医疗系统向用户提供健康生活或治疗建议。它改变了传统医疗监护系统的范式,并且不受地域和医疗设施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保证用户便捷舒适的条件下为用户提供持续的、实时的健康监测服务。目前,WBAN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医疗监护领域的一种核心技术,它能够为健康监测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有效缓解由于医疗资源短缺而导致的就医难问题。然而,WBAN在健康监测中仍然存在许多技术和设计方面的挑战。首先,随着WBAN的普及应用,多WBAN共存场景会导致WBAN间相互干扰,从而造成医疗数据传输不完整或超时。然而,传感器节点收集到的危及生命的数据需要高可靠、低时延传输,否则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并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多WBAN共存的干扰问题来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其次,WBAN中可穿戴或植入传感器设备主要依赖于容量有限的电池供电,而传感器节点更换电池或者充电面临较大困难,因此这些节点必须采用高能效的通信机制以节省能量消耗。再者,WBAN中不同的传感节点可能产生多种类型的业务,如信息、图像或者视频等,其到达率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不尽相同,而且网络中存在的突发性业务对信息传输方案要求更加苛刻。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在实现节能和实时可靠的数据传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高能效和高可靠的MAC协议可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WBAN中MAC技术为核心,首先分析多网络共存场景下的动态干扰对无线体域网标准IEEE 802.15.6 MAC协议性能的影响,并在硬件平台上进行协议的实现。然后,为了减小WBAN之间和内部节点间的干扰,设计了一个混合的定向MAC协议。此外,考虑了WBAN的业务特性,设计了一个两轮预约协议。具体研究内容和贡献可概括如下:(1)针对多WBAN共存中的干扰问题,首先研究了WBAN在不同情况下的干扰情况。特别地,本文考虑了人体的动态性,分别分析了WBAN在人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情况下的动态干扰情况。进而,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叁维马尔可夫链性能分析模型,并将动态干扰引入性能分析模型中,提升了模型的实用性和可信性。基于此,本文研究并分析了节点数目、负载、运动速度和共存网络数目的变化对WBAN中不同优先级业务的吞吐量和分组接入时延的影响。评估结果证明了提出的性能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该结果有利于指导现实中WBAN网络的布局和管理以及干扰避免协议的设计。(2)针对目前绝大部分WBAN的研究都集中于理论层面分析而缺乏硬件支持验证的现状,本文完成了基于无线体域网标准IEEE 802.15.6的原型机系统的设计和硬件实现,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本文重点介绍了设计的原型机系统的基础架构、不同模块的功能、以及不同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交互过程。同时,测试了原型机系统在不同通信距离和不同负载下基于IEEE 802.15.6标准的通信功能。最后,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原型系统满足QoS指标的基本要求,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通信距离和负载大小对误帧率的影响,为今后WBAN中算法和协议的研究验证提供指导和硬件支撑。(3)针对WBAN中节点能量严重受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的定向接入LEDA(Lifetime Extended Directional Approach)MAC协议以减少能耗和延长网络生存时间。WBAN中节点位置相对固定,可以将定向天线技术引入协议设计。LEDA MAC协议采用竞争和调度混合的MAC接入机制,用多天线竞争模式传输控制信息以满足不同优先级业务的预约需求,用单天线调度模式传输数据信息以减少能量消耗和对其他节点的干扰。这种混合设计还减少了传统定向MAC协议中“听不到”和“隐藏终端”问题的影响。同时,LEDA MAC协议考虑了突发业务的影响,自适应地为突发业务动态分配时隙,提高了网络适应性和可靠性。此外,LEDA MAC协议在超帧中设计休眠期,没有数据传输的节点进入休眠期以节省能量消耗。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IEEE 802.15.6 MAC协议,LEDA MAC协议能明显减少能量消耗延长节点寿命,并且提高网络吞吐量,减少数据传输时延。(4)针对WBAN中业务多样性、数据到达率不一致和具有突发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令牌的两轮预约(Token-based Two-round Reservation,TTR)MAC协议。基于对WBAN中监测数据特点的分析,为周期数据设计一轮预约机制并为突发数据设计两轮预约机制来达到节能的目的。TTR MAC协议为数据到达率不同的节点分配合适的时隙数目,充分利用时隙资源,减少时隙浪费。同时,WBAN中某些业务数据会超出正常波动范围,该类紧急数据需要及时处理。TTR MAC结合节点的业务优先级和数据的紧急程度来传输数据。另外,为了提高时隙利用率和扩充网络容量,为m-周期数据设计了一个比特调度序列算法。结果表明两轮预约TTR MAC协议相比于IEEE 802.15.6 MAC协议或者其他一轮预约协议,具有更好的业务适应性,并且能显着提高时隙利用率和节省网络能量消耗。(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媒体接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移动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自私行为处理机制中存在的静态性、不公平性和复杂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自私行为优化处理算法。首先,结合最优化理论和反馈原理,利用历史样本推导最优接入概率,实现参数的实时动态变化,改善静态性;然后,设置所有节点特定时刻均采用最优接入概率,改善网络公平索引系数;最后,采用线性迭代机制,避免算法复杂度的增加。在此基础上,利用李雅普诺夫算法和全局稳态点,理论上证明了所提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优化前,所提算法自私节点数、时延分别降低了30%~50%、8~10 ms,吞吐量、公平索引值分别提高了0.5 Mb/s、0.05,控制开销基本保持不变,自私行为处理机制的性能得到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媒体接入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张健瑀.水下认知声学网络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设计[D].吉林大学.2019

[2].高士娟,王喜军,朱清超.移动自组网媒体接入控制协议自私行为优化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9

[3].宋东旭,唐亮,杨洪生,卜智勇.一种基于动态流控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算法[J].信息技术.2018

[4].杨茂保,徐利亚,葛明珠,陈希,舒长兴.面向无人机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8

[5].王玉龙.TTNT战术数据链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高士娟,谭同德,朱清超.单收发器分布式多跳认知媒体接入控制协议优化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8

[7].邓敏.面向应用的水声传感网络媒体接入控制技术[D].浙江大学.2018

[8].原源,曹先彬,范梅梅.动态服务质量的多信道媒体接入控制传输机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8

[9].熊轲,马换,刘强.基于分簇的AdHoc网络媒体接入控制协议C-USAP[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8

[10].袁晓铭.无线体域网媒体接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媒体接入控制帧结构适用于AdHoc网络的协同媒体接入控一5无限漫游技术语音和视频这类和时间相...机制和空间复用MAC机...W-ATM协议分层模型协议中的(1,2,3)重传方案示意图

标签:;  ;  ;  ;  ;  ;  ;  

媒体接入控制论文_张健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