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军(吉林省辽源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吉林辽源136200)
【中图分类号】R44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320-01
肋骨外伤是临床相对常见损伤,占有放射影像学检查的部分,虽然现代医学影像发展很快,X线检查仍然是当前诊断肋骨骨折简单易行,经济,可靠的方法。放射影像学能否做出明确诊断,有否肋骨骨折对临床抢救治疗及事后纠纷处理非常重要。以X线平片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而X线平片多采用正位或斜位片对明显的骨折可以显示,诊断不难但对一些单纯性隐蔽性的及不全性骨折,特别是位于肋骨弓部的骨折显示有很大的困难,重叠影像是最大的困难。常用的正位及斜位片方法亦不能完整清晰的显示肋骨形态,因肋骨投照方法所限造成漏诊时有发生,每年发生医疗纠纷屡见不鲜,笔者三十于年的放射学工作中,通过多年的实际操作及经验总结出一种肋骨投照的特殊方法——肋骨广角度投照法。此投照法能将弓状弯曲的肋骨经过这种特殊的投照方法使之拉直展开显示完整而清晰,对肋骨弓部显示尤其优越,而且此方法简单易掌握,普通X线机即可投照使用。而且不使用滤线器X线射线剂量同正常胸部正位使用剂量减少一倍。
投照方法
1.胶片尺寸:10cm×12cm或14cm×14cm。
2.投照距离:1.5米。
3.投照体位:患者站立位,病侧手举向上抱头,身体中线胸部柄处与胶片暗盒一角成倾斜45度角,暗盒上缘需超过肩部。由于胸廓宽窄因人而异,因此可根据病人的胸廓为哪种类型而定,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倾斜角度(调整范围为:1—3度)。
4.中心线:对准肩胛骨下缘与暗盒中心垂直射入。
5.屏气情况:曝光时令患者深吸气后屏住气。
6.投照条件:比投照胸正位片量减少一倍。
(注:此方法不使用滤线器设备)
讨论
众所周知肋骨是呈弓状从后上向前下走行排列的。肋骨弓部弯曲度大,当胸部受到各种挤压撞击或直接暴力受伤时,肋骨弓部极易发生骨折并且占骨折比例是最大的。根据伤势情况而分明显骨折,不明显骨折和隐蔽性骨折。因此能否拍出一张质量好的照片,投照角度就更为重要。传统教科书的肋骨正位及斜位投照方法容易造成漏诊,尤其是无错位的骨折很难显示骨折线,给肋骨骨折准确率带来困难。然而利用笔者介绍的这种“肋骨广角度投照方法”就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之处,使所拍摄的肋骨由原弓形走行,就好比把每一根肋骨分别拉直一般,取消了肋骨弓部弯曲的走行,让每一根肋骨都能独立的大面积的显示。肋骨广角度投照比正常胸正位片大约扩大2.67左右,而且也避开了心脏及纵隔在X线片上的重叠遮挡。此方法照其它方法优越且诊断率高直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被检查者减少了一半的X线射线对人体损害的剂量。如上述投照方法所述为胸正位片或斜位片的一倍减少射线剂量可谓此方法一举两得,利于诊断,减少损伤,简单方便各级大小级别X线机均可开展。(如条件好的医院有CR或DR的X线机开展此方法更为可观)。
开展此种方法所拍摄广角度投照胶片100例患者同部分胸部正位胸片相比较、胸部正位投照胶片所显示出骨折影的46例在利用我们介绍的肋骨广角度投照方法都百分之百得以很好的显示,且较胸部正位片显示的更全面,而明显,在这方角度投照100例当中有7例肋骨骨折的在同他们的胸部正位片对比时未显示出明显骨折影。由于肋骨投照我们所开展介绍的肋骨广角度投照方法以胸部正位片的投照方法在肋骨拉直分开的同时并且扩大2。67左右,达到了令放射科医师及临床医师满意的效果。
此肋骨广角度投照方法的开展研究,经历了多年的反复的投照,投照从体位及倾斜角度从人体倾斜不成功到由胶片的倾斜可以说不断探索的结果,为了让多年影像上弯曲的肋骨拉直,到最后成功,证明了只要有目标、有决心就能成功。
“介绍一种肋骨广角度投照方法”弥补省内空白的同时主要有以下三大优点
1将多年影像所显示弯曲的肋骨经过特殊投照方法的开展将其拉直,分开了。提高了影像上及临床的诊断率,减少了医疗纠纷。
2由于此方法不需要用滤线器投照,所投照X线射线剂量照胸部正位片减少了一倍的剂量辐射人体的损伤。
3用此种方法的开展投照肋骨增加了经济收入,使医院放射科多了一门投照技术。
以上笔者介绍研究开展的肋骨广角度投照方法虽然只是一个部位的投照改进知识更新,但它是我们每天临床与放射线接触患者外伤人群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容忽视。提高诊断率,减少了X线射线。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减少了医疗事故及纠纷,据笔者所知每年在各级医院因为肋骨外伤骨折投照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漏诊及医疗纠纷时有发生,也是令放射科诊断大夫每当写肋骨报告时十分小心,即便是正常也得另写上“症状持久请定期复查的自我保护”字样,以防日后引起医疗纠纷。
以上肋骨广角度投照方法的介绍开展希望能给同行以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我们能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避免漏诊,为患者服好务而共同努力。愿此方法能在我省及我市得到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孟岱英.X线投照技术[M].3版.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84:155-158
[2]李景学.骨关节X线诊断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55
[3]曹来宾.骨与关节X线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