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的新出路

旅游演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的新出路

金仁重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河南济源459000)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在旅游演艺业的带动下,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找准传统民间文化产业与旅游演艺市场的结合点,扩大演艺业与旅游业的共生点,明确传统民间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着力点,这将使传统民间文化产业和旅游演艺业相扶相长,共同发展,也将成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走出困境的新出路。

关键词:旅游演艺传统民间文化文化产业演艺市场

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传统的民间文化受到巨大挑战,这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严肃问题,中国的情况尤其值得关注。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民间文化的状况开始衰落,甚至已经凋零到令人心惊的程度。

一、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遇到了新的挑战,与整个体制转型同步,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其外部表现即是大量国有、集体企业萎缩、解体、运作困难、生产不景气。如福建为人们所熟知的工艺美术行业,如脱胎漆器、软木画、竹编、德化瓷塑都处于后继乏人的困难境地。北京、江苏、浙江等工艺美术发达的省、市民同样陷入不景气的状态。

(二)民间戏曲

一些戏剧的衰落并不是自今日始,在张庚主编的《中国戏曲志》中,可大致看出一些省份民国以来戏曲衰败的轨迹,如四川,民国初年有剧种32个,已消失6个,无专业剧团的18个,一个剧团支撑一个剧种的5个。据广西文化部门材料,新中国建立初期,广西地方剧种18个,如桂剧、壮剧、彩调剧、邕剧、粤剧、丝竹戏、采茶戏等,到上一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以外,其它剧种多已难得一见。

(三)其他艺术形式

年画、剪纸、皮影过去在民间都很流行,宋代已有彩版印刷年画,到清代,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作坊。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木版年画,除专家、学者、外国人外,很少有人问津。剪纸,几乎南北各省都有,流传甚广,但学习的人主要是农村妇女,而且年轻人并不重视它的传承。

二、旅游演艺为传统民间文化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旅游演艺指的是以旅游观光客人为观众群,以当地特色文化为内涵,以传播当地文化历史为目的的一种在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港口城市所做的演出。旅游演艺产品,由于依托于积淀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潜力极大,各地都创作出了一批适合旅游开发的演艺产品。这其中以文化资源大省陕西、四川、河南为代表。

(一)陕西是旅游演艺产业开发的先驱者

著名的《仿唐乐舞》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陕西省歌舞剧院古典艺术团原创推出,由此打开了汉唐历史文化资源的舞台演出复活之路,开创了让历史人文与现实的“联动”再现的旅游演艺产品的新探索。《仿唐乐舞》演出将近30年,至今仍保持着长演常新、历久不衰的舞台生命活力,创造了中国旅游演艺产品的奇迹。

(二)四川以拥有古代巴蜀文化的辉煌历史物质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享誉国内外

“都江堰”“三星堆”“金沙”遗址,以及凭特色演唱与艺术绝活流行于大西南各省区的川剧艺术,成为四川打造文化遗产演绎型旅游演艺产业大省的基础性文化资源。根据“金沙”遗址演绎的大型音乐剧《金沙》,将成都这个古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通过浪漫动人的戏剧演出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近年来四川省歌舞剧院精心打造推出的大型诗乐舞《大唐华章》,初步探索出一条“双效双赢”的市场运作路子,创下了四川国办剧院一个剧目在外省同一剧场连续上演300余场的最佳纪录,2007年,又应邀赴荷兰、比利时和德国3个欧盟国家的近30个城市商业巡演40场,获得了超过国内商演3至10倍的收益。

(三)河南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民间演艺业历史悠久

新世纪以来,河南文化界依托人文自然资源,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旅游演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新剧院——郑州歌舞剧院推出的大型民族舞剧《风中少林》一出炉,便摘取了中国舞蹈界最高奖项“荷花奖”金奖桂冠。巡演所到之处,都掀起学少林功夫的“热潮”。这种用文化遗产演绎出新题材的现代形式,创造市场奇迹。“风中少林”的商标专利经过了19项注册,涵盖了歌舞剧以外的衍生产品,从女士化妆包、佛珠到音乐、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长线经营项目。

三、旅游演艺带动传统民间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找准传统民间文化产业与旅游演艺市场的结合点

要大力发展演艺产业,就必须把演艺与市场结合起来,结合点就是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对此,一是要全面、正确认识演艺的功能。只有全面认识演艺的功能,才能在强调演艺思想教育功能、艺术欣赏功能的同时,深入发掘和运用演艺客观存在的产业功能、商业功能和经济功能。二是要正确定位演艺工作。把演艺工作定位在事业上还是产业上,直接关系演艺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把演艺工作定位在产业上,才能使演艺业进入市场、在市场中站住脚,才能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载体,而不仅仅是文化教育的工具。

(二)扩大演艺业与旅游业的共生点

旅游业与演艺业互联共需、互利共赢。旅游业发展能够为演艺业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是演艺市场繁荣的发动机,演艺业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千方百计扩大二者的共生点,促进旅游业和演艺业相结合,能够形成文化共生体和产业联合体,促使旅游业和演艺业双双做大做强。

(三)明确传统民间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传统民间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就是更新观念、突破障碍、创新体制、面向市场,这是传统民间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创新体制,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加快调整文化领域的所有制结构,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使传统民间文化产业更富有生命力。

(四)人才是关键

传统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有艺术人才,更要有经营人才。一方面,要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力度,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培养一批名家大家,才能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培养和引进一些经营性人才,这对要依托旅游演艺业来发展的传统民间文化产业尤其重要。许多演艺团体不缺大家名角,缺的是既懂演艺、懂传统民间文化又懂市场运作的经营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多了,旅游演艺团体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中发展,传统民间文化产业才能够突破瓶颈实现飞跃式发展。

因此,要通过各种办法、采取多种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使更多的经营性人才涌现出来,这是旅游演艺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是传统民间文化产业的希望所在。

中国旅游演艺业已经度过了探索实验阶段,旅游演艺品牌的打造目标与经营模式,正在从品种形式单一性、消费体验一次性的被动营销一元模式,向着内涵形式复杂化、消费体验可重复的主动营销多元模式转变,这给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春天,必将引领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走向新的繁荣。

参考文献:

[1]徐世丕.旅游演艺对我国传统演出市场的冲击和拓展[J].中国戏剧,2008(9).

[2]杨丽霞,喻学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4(4).

[3]徐世丕.旅游演艺的历史,形态,格局与类别[N].中国文化报,2009-05-15(3).

[4]李世碧.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文化品牌的成功尝试[J].社会主义论坛,2007(7).

作者简介:

金仁重(1983—)男,甘肃兰州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管理系教师,河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产业经济。

标签:;  ;  ;  

旅游演艺,我国传统民间文化产业的新出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