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减振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减振,阻尼,树脂,弹性,水下,函数,缺陷。
减振板论文文献综述
姜宏[1](2016)在《减振板作用下的超大型浮体水弹性响应解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对于利用海洋空间和开发海洋资源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目前国际海洋工程界研究的热点。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推动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超大型浮式结构物是一种极为扁平的柔性结构物,必须将结构的变形与流场的作用耦合起来,采用水弹性理论进行分析。本文在势流理论基础上,采用特征函数法计算减振措施下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水弹性响应。本文采用箱式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利用欧拉梁理论将浮体结构简化为二维弹性梁。在流体求解时,将结构与流体组成的动力系统进行区域划分,采用特征函数展开法并联合使用模态展开法求解流体速度势,利用各区域边界上速度势和速度的连续条件建立方程组,求得辐射势和绕射势系数,进而得到流体的速度势。在结构求解时,利用二维弹性梁的振动微分方程,推导出弹性浮体的运动方程,将流体速度势代入水弹性运动方程,求解运动方程得到各阶模态幅值,并采用模态迭加法求得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水弹性响应。借助Fortran语言编译程序,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解析方法的有效性和程序的可行性。在结构迎浪端布置减振板时,能有效减小结构整体的水弹性响应,特别是结构迎浪端及中部的变形和弯矩,但对结构尾端的减振效果有限。存在最佳的减振板宽度和入水深度,使减振板发挥最大的减振效果。对比有无配置减振板情况下,入射波波长变化对浮体水弹性变形的影响,在合适的入射波长范围内,减振板对结构的水弹性响应有较好的减弱效果。可考虑在实际超大型浮体上安装减振板,以减小结构的水弹性响应。在结构迎浪端和尾端配置减振板情况下,利用结构对称性推导了速度势的求解公式和水弹性运动方程。在两端配置减振板时,能大幅度减小结构整体的水弹性响应。双板也存在最佳参数使减振板发挥最大的减振效果,且双板最佳参数变化规律与单板相同,但最佳参数值不相同。对比分析了无减振板情况下、最佳参数单减振板作用下、最佳参数双减振板作用下结构的水弹性响应,并对这叁种情况进行波长分析,无论是减振效果还是对波长的适应范围,双减振板较单减振板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讨论了结构自身刚度变化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增大刚度对结构的减振效果有限。在1m波长和2m波长入射情况下,随着水深增加,结构变形和弯矩都增大;在相同水深条件下,随着波长增大,结构变形和弯矩都增大。本文的研究为超大型浮式结构物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姜宏,翟钢军,程勇,万志男[2](2015)在《迎浪端配置减振板的超大型浮体平板模型水弹性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箱型超大型浮体迎浪端引入水下减振平板,依据势流理论,采用模态展开法和特征函数展开法求解流体速度势,并将其代入水弹性运动方程,求解该浮体的水弹性响应。探究减振板板宽、入水深度等参数对超大型浮体水弹性响应的影响;对比有无配置减振板情况下,入射波波长变化对浮体水弹性变形的影响,这些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造船》期刊2015年03期)
吴丹飚[3](2014)在《后装市场阻尼减振板行业标准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阻尼材料按应用市场主要分前装和后装。其中汽车后装市场阻尼材料主要以粘弹性材料为主,包括丁基胶和沥青。目前依然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去规范和约束产品的性能及相关技术指标。但是汽车后装隔音市场要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以下观点仅同大家分享。阻尼性能的评测标准(本文来源于《音响改装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杨建,黄胜,王军,薛菲菲[4](2013)在《树脂复合减振板脱层缺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脂复合减振板由两层钢板中间夹树脂层构成的,能起到减振降噪的效果。针对减振板的冲压成形过程中出现的起皱、破裂及脱层、表层滑移等缺陷,通过法向极限位移试验及切向极限位移试验建立减振板脱层的判据,通过经验公式建立成形极限的判据,并在此判据的基础上建立树脂复合减振板成形性判断系统,直观地反应减振板的脱层缺陷,并对U弯实验的脱层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3年03期)
曹友强,邓兆祥,王攀,刘会杰[5](2012)在《机敏约束层阻尼减振板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敏约束层阻尼减振板结构,考虑到粘接层、压电层、阻尼层、基层结构的耦合运动及位移协调关系,结合压电学理论、有限元理论以及粘弹性材料阻尼性能的滞弹性位移场模型,建立了耦合系统的有限元动力模型,该模型可适用于含SCLD结构的任意复杂系统的振动建模研究。以局部覆盖SCLD结构的对边约束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结构动力学参数理论计算、ANSYS模态分析与模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及ANSYS分析能较好吻合,充分证明了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黄胜[6](2011)在《树脂复合减振板冲压成形特性及成形缺陷判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树脂复合减振板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不仅可以显着的降低汽车零部件的振动和噪音水平,并且强度和刚度也能满足安全要求,同时不额外增加零部件的重量,因此其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775142)的资助下,对减振板的冲压成形特性及成形缺陷展开了研究。通过90°V型弯曲试验方法,研究加载速度对减振板回弹量的影响,发现减振板的回弹角存在时滞效应,且在加载速度为0.5-5mm/s时,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弯曲成形件的回弹量逐渐减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减振板、与减振板等厚度的单层板、基板叁者的回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板的回弹量最大,与减振板等厚度的单层板的回弹量次之,减振板的回弹量最小且与单层板的回弹量接近。表明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弯曲回弹规律和与其等厚度的单层板的弯曲回弹规律类似。通过减振板切向极限位移和法向极限位移的试验数据,获得减振板上下基板发生脱层时相对位移的极限值,从而建立减振板的脱层判据。由于基板是减振板的一部分,以基板的FLD建立减振板的破裂和起皱判据。以OpenGL为渲染工具,在MFC中建立了树脂复合减振板成形缺陷的判断系统。选取筒形件拉深成形和U弯成形为实例,对减振板成形过程中的脱层、破裂和起皱缺陷进行了判断,并将脱层和破裂的判断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所建立的判据可以合理预测减振板的脱层和破裂缺陷。(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1-01)
黄胜,陈军,李海波,夏国栋,马家鑫[7](2010)在《加载速度和存放时间对树脂复合减振板弯曲类回弹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冲压件在汽车及家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冲压成形性能研究受到重视。该文从加载速度及成形件的存放时间的关系出发,研究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弯曲回弹特性,通过采用90°V形弯曲件回弹模型,针对4种不同的加载速度和工件的存放时间,对树脂复合减振板进行回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速度为0.5mm/s~5mm/s时,随着加载速度的增加,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回弹角逐渐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无论哪种加载速度,树脂复合减振板的回弹角均随存放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直到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赵立杰,王文竹,荣刚[8](2010)在《非对称智能减振板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非对称智能板的导纳值,实现了智能板压电片的优化设计。由于压电分流阻尼电路中能量的消耗是导纳值的函数,因此用导纳值来评价智能板的减振效果。用模态分析得到智能板的振型和固有频率,再通过谐响应分析求得智能板的导纳值。针对3个非对称模态,采用子问题的优化方法,优化设计压电片的位置,使其减振效果达到最佳。(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0年05期)
滕斌,郑苗子,姜胜超,勾莹,吕林[9](2009)在《Spar平台垂向减振板水动力系数粘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Spar平台垂向减振板的水动力计算问题,应用自适应高斯积分法对求解过程中的准奇异积分问题进行了处理,采用较少单元即可达到较高精度。在势流理论下对Spar平台垂向减振板的水动力系数进行了计算,并与Prislin等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真实流体中垂向减振板的附加质量约为势流理论下附加质量计算结果的1.1倍,而辐射阻尼基本可以忽略,减振板的阻尼影响主要由粘性阻尼提供,因此在工程设计中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9-08-05)
韩永[10](2008)在《变速器减振板整体成型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变速器减振板冲压工艺及结构特点,设计了减振板整体成型模具,阐述了该套模具的结构特点及模具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8年32期)
减振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箱型超大型浮体迎浪端引入水下减振平板,依据势流理论,采用模态展开法和特征函数展开法求解流体速度势,并将其代入水弹性运动方程,求解该浮体的水弹性响应。探究减振板板宽、入水深度等参数对超大型浮体水弹性响应的影响;对比有无配置减振板情况下,入射波波长变化对浮体水弹性变形的影响,这些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振板论文参考文献
[1].姜宏.减振板作用下的超大型浮体水弹性响应解析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6
[2].姜宏,翟钢军,程勇,万志男.迎浪端配置减振板的超大型浮体平板模型水弹性响应分析[J].中国造船.2015
[3].吴丹飚.后装市场阻尼减振板行业标准讨论[J].音响改装技术.2014
[4].杨建,黄胜,王军,薛菲菲.树脂复合减振板脱层缺陷研究[J].重型机械.2013
[5].曹友强,邓兆祥,王攀,刘会杰.机敏约束层阻尼减振板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2012
[6].黄胜.树脂复合减振板冲压成形特性及成形缺陷判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黄胜,陈军,李海波,夏国栋,马家鑫.加载速度和存放时间对树脂复合减振板弯曲类回弹的影响规律[J].塑性工程学报.2010
[8].赵立杰,王文竹,荣刚.非对称智能减振板优化设计[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0
[9].滕斌,郑苗子,姜胜超,勾莹,吕林.Spar平台垂向减振板水动力系数粘性影响[C].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2009
[10].韩永.变速器减振板整体成型模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