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迷宫密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迷宫,齿轮箱,特性,通式,现状,结构,孔洞。
迷宫密封论文文献综述
马亚如,霍文浩,刘婧,蒋立君,方志[1](2019)在《迷宫密封磨损失效泄漏特性和防碰磨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单级高速离心鼓风机轴端迷宫密封碰磨失效的问题,基于工程实际迷宫密封齿磨损图样,建立了迷宫密封齿弯曲磨损失效模型,提出了"齿顶凹槽"迷宫密封防碰磨结构设计方法。采用实验校核的定常求解叁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的数值方法,研究了密封齿弯曲磨损和"齿顶凹槽"防碰磨结构对迷宫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分析了4种弯曲磨损系数B=0,0.1,0.2,0.3,4种凹槽径向深度H/s=0.5,1.0,1.5,2.0和5种凹槽轴向宽度L/s=2.2,2.5,3.0,3.5,4.0的迷宫密封的泄漏量、密封腔流场结构,获得了迷宫密封碰磨失效的判断依据和"齿顶凹槽"防碰磨结构的优化参数。结果表明:鼓风机变工况时,迷宫密封泄漏量随进口压力的增大而线性增大;相同运行工况下,密封泄漏量随密封齿弯曲磨损程度的增大而显着增大;当密封齿磨损量达到B≥1.0时,密封泄漏量达到了设计值的2倍,无法满足机组运行对轴端封严的要求,即发生了密封磨损失效;齿顶凹槽防碰磨结构设计不仅能适应转子的径向振动和轴向窜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迷宫密封磨损失效,还可以减小密封泄漏量(约10%),提高密封的性能。(本文来源于《风机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耿安康,何聪,颜久娟,金梦超,郑权[2](2019)在《蜂巢迷宫密封技术在推进剂大孔洞泄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处理推进剂泄漏是推进剂使用中必备的能力,目前在应对推进剂大孔洞(大于2cm)泄漏时无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文对蜂巢迷宫密封技术展开分析,计算蜂巢迷宫密封技术的最大堵漏能力,对堵漏材料与推进剂进行相容性实验研究,并展开推进剂模拟堵漏试验,论证蜂巢迷宫密封技术在应对推进剂大孔洞泄漏的可行性。该技术对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很有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10期)
余焱群,张懿萱,康玉晶[3](2019)在《基于直通式迷宫密封的海上平台井口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稠油开采面临瓶颈,而平台有杆采油技术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合适途径。油井安全是海上平台有杆采油新工艺实施的前提和关键,基于新工艺开发了海上平台复合井口装置,可实现正常作业动态密封、断杆自动关井、停产手动封井等功能。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井口密封泄漏模型,分析了密封结构各参数对泄漏量的影响,确定了密封本体结构,在0.1 mm间隙、10 MPa井口高压下泄漏量为2.728×10~(-5) m~3/s。说明密封结构设计合理,能够达到关井密封井口、撤离平台的目的,以确保海上稠油热采井有杆采油新工艺的安全实施。(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10期)
司和勇,曹丽华,李盼[4](2019)在《耦合热、动载荷的超超临界汽轮机迷宫密封动力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密封汽流激振严重影响超超临界汽轮机的安全运行,采用DEFINE_CG_MOTION和DEFINE_PROFILE控制宏建立转子的涡动方程,通过Workbench流固耦合方法计算热、动载荷下密封齿形变,根据快速傅里叶变化得到机组运行时的密封动力特性,并对转子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蒸汽可导致密封齿膨胀变形,温度对密封齿长度变化影响可达1%~1.5%,压力和离心作用对其影响较小。热、动载荷使迷宫密封直接刚度减小,直接阻尼先增加后减小,交叉刚度先减小后增加,动力系数的最大变化为原来的2倍。35~55Hz内转子稳定裕度急剧下降,转子对密封汽流激振更敏感。热、动载荷引起的压力波动集中在低频范围,密封周向压力波动可增高18.5kPa。密封高压区的压力波幅剧增是汽流激振显着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孟晖,刘学刚[5](2019)在《高温磁力泵迷宫密封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石化企业高温磁力泵因迷宫密封失效,通过改善迷宫密封间隙及降低温度传导等方法,解决了迷宫密封失效问题使泵可靠运行。(本文来源于《通用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张雨,张开林,姚远[6](2019)在《旋转与热效应对齿轮箱轴向迷宫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润滑油与理想气体混合介质下齿轮箱密封泄漏机理,分析转子旋转效应和热效应对迷宫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研究旋转效应和热效应造成密封系统转子结构变形和流场变化导致密封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旋转效应和热效应减小了迷宫密封间隙宽度,其中,热效应膨胀变形量高于旋转效应离心变形一个量级;转子转速存在一个阈值(4 000 r/min),当转速超过阈值时,迷宫密封泄漏量明显降低,当转子转速为10 000 r/min时,相对无旋转工况,泄漏量下降了18.5%;润滑油温度升高,黏度降低,密封结构的泄漏量呈近线性增大,当温度为140°C时,相比温度为40°C工况,泄漏量上升了58.6%;旋转效应和热效应造成流场变化是影响密封系统泄漏特性的主要因素,结构变形是次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雨,张开林[7](2019)在《结构变形对高速齿轮箱直通式迷宫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高速列车齿轮箱转子旋转造成的离心变形和热膨胀变形对迷宫密封性能的影响,建立齿轮箱直通式迷宫密封计算模型,在研究离心变形和热膨胀变形造成密封系统转子结构变形的基础上,基于Euler-Euler两相流模型,给出结构变形与泄漏量的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转子旋转离心变形和热膨胀变形减小了迷宫密封间隙,热膨胀变形高于转子旋转离心变形一个量级;工程应用中,低转速小半径转子结构可以忽略离心变形,但需要考虑转子的热膨胀变形。(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3期)
原建博,施新新,齐新丹,胡童,梅占舰[8](2019)在《高速齿轮箱迷宫密封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建立了某型号列车高速齿轮箱轴端直通式迷宫密封3-D模型,通过CFD (Compulational Fluid Dynamics)雷诺平均Navier-Stokes(N-S)方程及k-ε湍流模型数值仿真了迷宫密封流场变化情况并分析了迷宫密封的机理。总结了高速齿轮箱迷宫密封应用及研究现状,针对前人对高速齿轮箱迷宫密封空腔流场及密封结构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当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高速齿轮箱迷宫密封进一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以期为高速齿轮箱迷宫密封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液压气动与密封》期刊2019年03期)
罗跃纲,王鹏飞,徐昊,王晨勇[9](2019)在《迷宫密封-转子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密封激振作用是造成迷宫密封-转子系统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迷宫密封-转子系统的研究现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迷宫密封力模型与计算方法,密封动力特性系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含有迷宫密封的滑动轴承-转子系统和其他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问题。其中对系统稳定性、临界转速以及迷宫密封的密封性能、密封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一般变化规律进行了归纳,为迷宫密封-转子系统的综合设计和技术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提出了有关迷宫密封-转子系统研究领域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而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大连民族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何柳,刘渊,陈昌尾,黄新源,俞翔栋[10](2018)在《迷宫密封环覆熔铜及试验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某设备的迷宫密封环为钢铜结合的结构,其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离心力、惯性力、振动力、热应力,钢与铜的接合强度是其关键技术指标。本文成功将熔覆铜技术应用于迷宫密封环,并经过金相、侧弯及疲劳试验,验证了熔覆铜技术的钢、铜结合强度可以满足设备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传动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迷宫密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快速处理推进剂泄漏是推进剂使用中必备的能力,目前在应对推进剂大孔洞(大于2cm)泄漏时无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文对蜂巢迷宫密封技术展开分析,计算蜂巢迷宫密封技术的最大堵漏能力,对堵漏材料与推进剂进行相容性实验研究,并展开推进剂模拟堵漏试验,论证蜂巢迷宫密封技术在应对推进剂大孔洞泄漏的可行性。该技术对保证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很有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迷宫密封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亚如,霍文浩,刘婧,蒋立君,方志.迷宫密封磨损失效泄漏特性和防碰磨结构设计研究[J].风机技术.2019
[2].耿安康,何聪,颜久娟,金梦超,郑权.蜂巢迷宫密封技术在推进剂大孔洞泄漏中的应用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3].余焱群,张懿萱,康玉晶.基于直通式迷宫密封的海上平台井口装置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9
[4].司和勇,曹丽华,李盼.耦合热、动载荷的超超临界汽轮机迷宫密封动力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19
[5].孟晖,刘学刚.高温磁力泵迷宫密封改造[J].通用机械.2019
[6].张雨,张开林,姚远.旋转与热效应对齿轮箱轴向迷宫密封泄漏特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7].张雨,张开林.结构变形对高速齿轮箱直通式迷宫密封性能的影响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9
[8].原建博,施新新,齐新丹,胡童,梅占舰.高速齿轮箱迷宫密封研究综述[J].液压气动与密封.2019
[9].罗跃纲,王鹏飞,徐昊,王晨勇.迷宫密封-转子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9
[10].何柳,刘渊,陈昌尾,黄新源,俞翔栋.迷宫密封环覆熔铜及试验检测[J].传动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