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专业优势加强中文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利用专业优势加强中文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利用专业优势加强中文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孙磊泰山学院中文系

王丽君山东省肥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作为承传人文精神的中文系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就成为首要的课题。文章从中文专业课的特点,尤其是以现当代文学课特点作为个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从老师、文学形象自身以及作家的文化人格诸方面探讨了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中文教学现当代文学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6-0124-02

中文系所开设专业课主要有汉语系列和文学系列,汉语系列课程工具性强于人文性,而文学课程则具有厚重的人文内涵。因此如何利用这种人文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就成为中文教育工作者首要研究的课题。在此,以现当代文学课程作为具体个案加以探讨。

“文学就是人学”。作家的人格、经历、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人物性格都能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现当代名家名篇都是现代人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反映。现当代作家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以及贯注在作品中的审美体验能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鲁迅反抗绝望的痛苦灵魂,他一生在绝望——希望之间挣扎和超越的命运会引发学生无尽的思考,从而考虑自己人生的追求与幻灭,希望与绝望,从大师的身上体悟人生的真谛。郭沫若传奇的一生,茅盾追求的一生,老舍对人民事业执着的一生肯定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撞击。还有那一篇篇经典作品足以让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对他们中学阶段所缺少的人文教育肯定会大有裨益。那么,在具体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该怎样去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

一、对于主讲教师的要求

作为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和充沛的激情。尤其是激情,文学本就是通过情感和审美来感染和影响人的,因此在讲课中贯注情感就是必须的。正如曹文轩先生谈到现当代文学时所说:“这个专业与眼光、勇气、激情、介入、生命、人格、沉着、悲壮等单词似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很难想象,一个现当代文学的老师会面无表情的给学生讲解一个个作家,分析一部部或激昂或沉郁的文学作品。如果一个老师不再被文学作品所传达的激情所感动,所激动,那他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动。有人说:中文系的学生不会哭了,即看文学作品的时候都能够不被感动了。这其实是文学教育的失败。不论是谁,如果失去了悲悯的情怀和同歌同哭的情绪感受力,那就是一个缺乏艺术感受的人,一个没有人文素质的人。作为文学课的老师,让自己的激情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激情和魅力,从中体会个性解放的旗帜为什么始终飘扬,从中体会人道主义的丰碑为什么依然矗立。感受狂人的无法言说的痛苦;感受祥林嫂只能重复“我真傻,真的”无助的倾诉;感受子君的勇敢和涓生的逃避,感受一切可以感受的情感。能否让学生在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关键就需要老师能否用文学的方式来从事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能否有充沛的激情。

二、加强文学形象的感染力,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青史留名的作家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人文追求可起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优秀名著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所提出的表现血与泪的文学,从而开创的底层文学创作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一生》、《湖畔儿语》众多的人生悲剧在上演,个人命运的无从把握,《为奴隶的母亲》中被出租的春宝娘的心灵感伤,以及《家》中觉新的人生悲剧和爱情悲剧,还有《寒夜》中在苦苦挣扎的小人物汪文宣。这些人物的悲剧命运所引发的悲悯情怀,对于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急需。80后甚至9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很少懂得去关心他人,同情和悲悯对于他们是缺席的人文储备。而通过这些感染人的形象可以弥补他们在生活中所缺失的这种人文关怀。另外,理想作为人文素养中的重要因素,也逐渐被追逐实际利益所取代。理想和未来好像都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名词,今天的学生们只有实际的目标,而缺乏更终极的人文理想追求。他们在身边也无法见到和感受到一个拥有崇高理想的人所具有的崇高魅力。而在文学作品中却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艺术形象。十七年文学时期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如《红旗谱》、《红岩》、《谁是最可爱的人》、《保卫延安》等等,塑造了朱老忠、江姐、许云峰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为了崇高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义无反顾,这些形象曾经鼓舞了整整几代人。新时期现实题材的作品中,《乔厂长上任记》、《花园街五号》、《沉重的翅膀》、《抉择》等也塑造了一批为了崇高理想,力排重重险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改革者(反腐败者)形象。所有这些人物无不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他们执著地追求崇高的理想,积极探索社会进步,并以自己的满腔热血,实践躬行。崇高的理想的缺少意味着人文精神的彻底堕落。因此,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必须引导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事业成功、爱情与家庭生活幸福的同时,树立更为高远的人生理想。要有更为丰厚的人文底蕴,要有对于终极目标追求的人文情怀。

三、联系作家实际,通过作家的文化人格、人文素养影响学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深刻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和反思等精神需求,整个文学史的演变过程,除了美好的文学作品以外,也是一部中国现当代作家的思想史、奋斗史和苦难史,充分体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歌德曾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又说:“一个人必须自己是个人物,才会感到一种伟大人格而尊敬它。”[2]比如大作家巴金,巴金是一位具有伟大人格的作家,在他的作品里,处处闪耀着他的人格的光辉与不可征服的力量。巴金的人格体现在:执著追求光明的崇高理想;人道主义情怀;宽广坦荡的胸襟;矢志爱情的崇高品格;忏悔意识与赎罪意识。巴金热爱人类、和平,反对邪恶,主张人人平等,这种情操,这种心胸,源于一个“爱”字。新时期散文更是不能忽略巴金的《随想录》,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其灵魂,巴金因此被誉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说过:“讲真话就要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做起”,“写作就是挖掘自己的灵魂”。他在《随想录》中毫不掩饰自己在特定历史时期最隐秘的心态,把艺术的解剖刀指向了自己灵魂的深处,不文过饰非,表现了一个正直艺术家的良知,如《怀念胡风》、《小狗包弟》、《怀念萧珊》、《解剖自己》、《说真话》、《“文革”博物馆》等。这种与民族共忏悔、与时代同忧患的自省、自强、自剖精神,开创了一个自我审判、自我忏悔的新风气。教师在讲授作品的同时,应将作家的这种人格力量贯通在讲课的过程中。

通过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引导学生以虔诚而敬意的目光注目二十世纪杰出作家和他们的杰作,重返这些作家当年呐喊彷徨的生命现场。于是,我们从鲁迅深邃的目光里感受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铁骨柔情,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体会“泪眼问花花不语”的痴情,从钱钟书的《围城》我们体悟人生的归程是冲进又冲出一座座围城,从张爱玲的“生命是一袭长满了虱子的华美睡袍”上感受张氏一个世纪以来的苍凉,从史铁生的地坛领会生命的孤独与执着,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领略生命的美好和脆弱。一个个,一篇篇,学习他们,我们能够从这些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中得到顿悟,得到温暖,得到人格的诗意启示,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他们诗意的光辉将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因此,如果能充分利用中文专业在人文内涵方面的优势,就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中文系学生人文底蕴的养成更上一层楼,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注释〗

1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473

2歌德、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225

标签:;  ;  ;  

利用专业优势加强中文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