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三突起类(Triproj ectacites Mtchedlishvili,1961 emend.Stanley,1970)是晚白垩世-古新世北半球广泛分布的一类被子植物花粉,具有特征明显、分异度大、地质延限短、演化迅速的特点,对地层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形态复杂多变,该类花粉在度量和描述中存在不少难点,缺少明确而统一的标准,这导致了属种定义和区分的巨大分歧,迄今提出的与三突起类相关的属有38个、种则多达三百多个,其中很多是同物异名,需要清理和厘定。因此,关于三突起类的系统分类存在很多混乱和争议,亟待完善。本文以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辽盆地科学钻探一井(简称松科1井或SK-1)上白垩统岩芯剖面为对象开展三突起类花粉的形态学、系统分类和地层学研究。通过探索运用单颗粒花粉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联合观察技术,对松科1井南北两孔嫩江组二段-明水组二段中的三突起类化石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研究。在综合观测松辽盆地大量标本和分析前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三突起类的含义和范围,指出三突起类主要特征是发育突出于体的突起和其末端的沟状萌发器。本文详细观察描述了三突起类体和突起、壁层结构、突起加厚、纹饰、特殊构造、极性等形态学特征,认为纹饰和极性不适于作为分类的首要准则,不同纹饰或极性之间有过渡类型;特殊构造(如颈环、次突起、赤道横裂)发育稳定,易于识别,可以作为划分属的重要依据。论文对相关属种进行了厘定,建立了一个新的三突起类分类系统,系统描述了松科1井三突起类花粉化石共计7属35种。根据对松科1井大量三突起类标本形态特征的观察,针对前人在三突起类测量、描述和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普遍适用的测量方法和参数。经松辽盆地大量标本的应用、检测,它们不仅能有效避免各种误差、准确反映和描述三突起类花粉的形态特征,而且适用于不同保存形态的标本,能帮助建立这些标本之间的联系,为三突起类花粉分类系统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形态学度量和描述基础。本文共计分析、观察了 101块样品,其中34个(北孔32个,南孔2个)富含三突起类花粉。根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发生和延限情况,在松辽盆地松科1井划分建立了三突起类5个发展阶段,由下而上依次为:Ⅰ.发生阶段(坎潘期最早期);Ⅱ.辐射阶段(坎潘期早期);Ⅲ.稳定阶段(坎潘期中晚期);Ⅳ.繁盛阶段(坎潘期末到马斯特里赫特期早期);Ⅴ.衰落阶段(马斯特里赫特期中晚期)。它们分别被划分命名为 Aquilapollenites kentii-A.stelckii 带、Aquilapollenites striatolongus-Integricorpus scolpulensis带、Fibulapollis mirificus-A quilapollenites spinulosus带、Aquilapollenites attenuatus-Bratzevaea amurensis带和Bratzevaea cliva-Pseudoaquilapollenites conatus带。根据三突起类各属种及形态学特征出现的顺序,推测、构建了三突起类形态学演化的规律及属种间的演化关系。三突起类总体上有个体变大、突起变强壮、纹饰变显著、特殊构造从无到有的演化趋势。区域对比显示,松辽盆地三突起类植物群在组成和演化规律上与日本和韩国地区相近,与北美和西伯利亚地区有所差异。Aquilapollenites quadricretae、Bratzevaea amurensis是良好的地层学指示分子,它们仅限于马斯特里赫特期,可以用作大范围的区域地层对比。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2章 研究材料及方法 2.1 松辽盆地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制备第3章 三突起类含义及形态学 3.1 三突起类溯源 3.2 模式属、模式种和模式标本 3.3 三突起类形态学 3.3.1 体和突起 3.3.2 壁层结构 3.3.3 萌发器 3.3.4 突起加厚 3.3.5 纹饰 3.3.6 次突起 3.3.7 颈和颈环 3.3.8 赤道面和中心点 3.3.9 极性 3.3.10 突起的发育程度 3.3.11 不同保存位置标本间的联系第4章 三突起类测量方法及参数 4.1 度量方法 4.2 参数及意义 4.3 描述与应用 4.3.1 描述性术语 4.3.2 测量和参数运用实例 4.3.3 参数的统计学分析第5章 系统分类 5.1 三突起类涵义、范围及相关属 5.1.1 Aquilapollenites Rouse,1957 5.1.2 Pentapollenites Krutzsch,1958 5.1.3 Kurtzipites Anderson 1960、Fibulapollis Chlonova, 1961和Coriaripites Srivastava,1969 5.1.4 Mancicorpus Mchedlishvili,1961、Tricerapollis Chlonova, 1961、MtchedlishviliaSrivastava, 1969和Hemicorpus Krutzsch,1970 5.1.5 Triprojectus Mchedlishvili,1961 5.1.6 Integricorpus Mchedlishvili,1961、Pseudointegricorpus Takahashi in Takahashi etShimono,1982和Parviprojectus Mchedlishvili,1961 5.1.7 Projectoporites Mchedlishvili,1961 5.1.8 Orbiculapollis Chlonova,1961 5.1.9 Translucentipollis Chlonova, 1961 5.1.10 Loranthacites Mchedlishvili,1961和Accuratipollis Chlonova, 1961 5.1.11 Expressipollis Chlonova, 1961 5.1.12 Taurocephalus Simpson,1961 5.1.13 Cranwellia Srivastava,1966 5.1.14 Morinoipollenites Wang et Zhao,1979和Tanghanpollis Wang et Zhao,1979 5.1.15 Jiangsupollis Song in Song et al.,1981 5.1.16 Bratzevaea Takahashi in Takahashi et Shimono,1982 5.1.17 Pseuodoaquilapollenites Liu,1983和Novemprojectus Choi,1984 5.1.18 Andapollis Zhao,1987 5.1.19 Angulatiprojectus Farabee,1987、Claviprojectus/Clavatiprojectus Farabee,1987和Retipilaprojectus Farabee,1987 5.1.20 Striatoporites(Krutzsch)Farabee,1990和Striatocorpus(Krutzsch)Farabee,1990和Costaprojectus Braman,2013 5.1.21 Farabeipollis Nandi et Chattopadhyay, 2002 5.1.22 Laevicorpus (Krutzsch) Braman, 2013和Glaberprojectus Braman, 2013 5.1.23 Reticorpus (Krutzsch) Braman, 2013和Retroprojectus Braman, 2013 5.2 三突起类属级检索 5.3 松辽盆地三突起类属种描述 5.4 新种英文描述第6章 松辽盆地松科1井三突起类地层学与演化 6.1 松辽盆地三突起类发展阶段 6.2 三突起类演化规律初探 6.3 与三突起类省其它代表性地区的对比第7章 结论与不足参考文献图版及图版说明致谢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吴一笑
导师: 朱怀诚,李建国
关键词: 鹰粉,白垩纪,花粉形态学,系统分类,演化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 26000000,XDA2007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88103,41872004)
分类号: Q914
总页数: 213
文件大小: 27433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鹰粉论文; 白垩纪论文; 花粉形态学论文; 系统分类论文; 演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