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腋下直切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切口,腋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婴幼儿,室间隔。
腋下直切口论文文献综述
余鹏飞,李保军,孟东亮,钟后成,王恒磊[1](2019)在《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术治疗598例6月龄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腋下直切口在6个月以下婴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598例6个月以下婴儿先心病经右腋下直切口行心内直视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3例(50.7%),女295例(49.3%),年龄45~180 d,体重(5.7±2.2) kg。术前诊断包括:室间隔缺损(VSD)444例(74.2%),房间隔缺损(ASD)45例(7.5%),VSD+ASD 95例(15.9%),VSD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MR)3例(0.5%),VSD+ASD+中重度MR4例(0.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5例(0.8%),部分房室管畸形(PECD)2例(0.35%)。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0.67%),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3例,右肺不张4例,气胸2例,切口局部液化11例,二次开胸止血5例。术后6个月至8年门诊随访476例(79.6%),发现VSD残余分流5例,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发现右前胸壁较对侧扁平4例,右腋窝下局部胸壁凹陷2例,未发现其他胸廓畸形。结论在6个月以下婴儿常见先心病手术中选择右腋下直切口入路是安全可行的,但需严格选择病例和熟练掌握技术操作方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傅金利[2](2019)在《腋下微创直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05期)
王强,李凯,潘俊,曹海龙,范阜东[3](2018)在《右侧腋下直切口在二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侧腋下直切口在二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二次心脏瓣膜手术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37~67岁,平均(54.0±9.1)岁,体重43~73(56.0±9.8)kg。手术方式包括二尖瓣置换(MVR)7例,二尖瓣成形(MVP)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3例,叁尖瓣成形术(TVP)4例,叁尖瓣置换术(TVR)2例,MVR+TVP 2例。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6(4.6±0.9)h,体外循环时间55~140(104.8±22.3)min。心脏停跳术后自动复跳17例(17/23),气管插管时间4~24(12.2±6.0)h,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5±1.9)d。手术后首日引流量平均(404.3±204.0)ml。17例患者术后无输血(17/23)。本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出院时心功能Ⅰ级13例、Ⅱ级10例。结论经右侧腋下直切口在二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近期手术效果良好,手术安全性高,适用于常见二次心脏瓣膜手术。(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鑫,胡姬婷[4](2018)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实施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8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观察组实施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2组术后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比较,应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琭[5](2018)在《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借助于对比调查探究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TARVAI-MVR)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的临床资料及机制。方法选取择期行TARVAI-MVR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对患者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在手术治疗后的第1天、2天、3天应用重症监护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对患者做谵妄评估。结合谵妄评估结果将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发生谵妄患者作为观察组,没有发生谵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患者进入到重症监护室(ICU)后,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估,应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对患者的镇静深度进行评估。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术中、术后各项数据进行记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各治疗阶段相关数据的差异,并将此作为基础分析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一部分:(1)本次研究中的120例患者中,有42例患者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5.0%,结合此结果将发生谵妄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没有发生术后谵妄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年龄、MMSE评分、过度饮酒史、文化程度几项指标上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与男性比例以及血红蛋白几项指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过度饮酒、文化程度属于TARVAU-MVR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夹闭时间、手术时间、低血氧症发生情况、低血压发生情况几项指标对比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时间与术中低血压两项指标属于TARVAU-MVR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4)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ICU驻留时间、术后引流、镇静深度、疼痛程度指标上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度疼痛、ICU时间、深度镇静属于TARVAU-MVR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与术后24h两个阶段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h与术后72h两个阶段中,两组患者CRP水平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4h两个阶段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8h与术后72h两个阶段中,两组患者TNF-α水平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血浆中白介素6(IL-6)水平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叁个阶段的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基于其创伤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术后比较容易发生谵妄,术后谵妄的发生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经调查结果显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可达到35.0%,需要临床工作者对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给予关注。术后谵妄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过低、术中低血压、过度饮酒史、过度疼痛、深度镇静等,此结论对预防TARVAI-MVR术后谵妄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可将这些危险因素作为基础,制定术后谵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的效果。另外,经研究证实TARVAI-MVR术后谵妄的发生与患者术后血清TNF-α、CRP与IL-6水平持续升高具有着相关关系,其中,血清TNF-α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与TARVAI-MVR术后谵妄的发生机制存在相关关系,其引发机制可能是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在外周形成且与大脑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到患者的认知与行为等;IL-6能够诱发大脑中的小神经胶质细胞,从而促使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影响到患者的认知功能,最终引发术后谵妄;TARVAI-MVR术后血清CRP水平的异常升高与TARVAI-MVR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具有相关关系,其机制可能是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急性炎症反映会导致大脑出现急性水肿,而若是发展成为全身炎症反应则会引起多器官组织的负性发展最终引发术后谵妄。针对此,在围术期需要对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行控制,有助于进一步降低TARVAI-MVR术后谵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8-03-01)
张杨,凤旭东,钟成跃,付裕,王灿[6](2018)在《快通道麻醉在婴幼儿先心病腋下小直切口矫治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婴幼儿先心病手术采用正中切口,术后带管时间长、恢复慢、肺部并发症多,麻醉主要依赖较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先心病腋下小直切口手术方式受到青睐,快通道麻醉是否适用于此类患者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麻醉选择不仅要考虑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而且还要改善术后预后情况~([1])。笔者所在医院对婴幼儿先心病腋下小直切口患者实施快通道麻醉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琼[7](2016)在《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术后谵妄是患者术后所出现的一种精神紊乱状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意识混乱,是突发的,可逆的,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认知水平改变或感知障碍等症状。一般2~3天内自愈,很少延续至第7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谵妄与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住院费用的增加增加、并发增的增加、近期和远期死亡率的增加及患者之后的认知障碍均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也无明确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措施,预后不明确。鉴于上述几种原因,术后谵妄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由于手术创伤大、手术应激性高以及CPB等独特性因素的存在,心脏手术被视为引起术后谵妄高发的外科手术类型。随着心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传统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向微创心脏外科的转型是当今心脏外科学的发展趋势。我科开展的右腋下直切口技术具有切口小、瘢痕隐蔽、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缩短住院天数等优点。此外该技术不仅仅能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更是明显提高了手术的美观效果,进而使得病人的身体、精神创伤都能够最大限度得到减少。但是该技术亦有其不足之处,手术暴露差即为其主要局限性。而胸腔镜技术恰恰能提供清晰的视野,弥补右腋下之切口心脏外科技术的不足之处,易为患者接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将胸腔镜技术和右腋下直切口心脏外科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其融合而成的技术即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入路心脏外科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到目前为止,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TARVAI-MVR)已得到广泛应用,效果良好。但是,目前尚无有关TARVAI-MVR术后谵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报告,亦无有关其发病机制的研究。第一部分 TARVAI-MVR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目的:观察TARVAI-MVR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1.纳入择期下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134例,所有病人均于术前进行MMSE评分,并于术后1天、2天、3天用重症监护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谵妄评估。根据谵妄评估结果将两组病人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所有患者在入ICU之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术后疼痛程度,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评估镇静深度。2.记录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数据,比较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的差异,进而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发生术后谵妄者共有48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5.8%。2.单因素分析显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相比,两组间的年龄(t=-3.741,P<0.001)、过度饮酒史所占比例(?2=17.556,p<0.001)、术前MMSE评分(t=8.659,P=<0.001)、文化程度(?2=27.652,p<0.001)、CPB时间(Z=-8.61,P<0.001)、主动脉夹闭时间(Z=-8.267,P<0.001)、手术时间(Z=-4.604,P<0.001)、术中低血压发生率(?2=24.703,p=0.000)、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2=28.598,p=0.000)、术后引流(Z=-2.135,P<0.001)、呼吸机时间(Z=-6.617,P<0.001)、ICU时间(Z=-7.794,P<0.001)、镇静深度(?2=30.443,p=0.000)、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711,p=0.000);而两组间性别(?2=2.718,p=0.099)、体重(t=-0.465,P=0.642)、术前血红蛋白浓度(t=-0.322,P=0.748)、术后第一天白蛋白水平(t=0.483,P=0.63)、术后第一天肌酐水平(Z=-1.715,P=0.0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过度饮酒、受教育程度、CPB时间、术中低血压、深度镇静、过度疼痛、ICU时间为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1.TARVAI-MVR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35.8%,2.TARVAI-MVR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过度饮酒、受教育程度低、CPB时间长、术中低血压发生、ICU时间长、深度镇静、过度疼痛。第二部分TARVAI-MVR术后谵妄机制的初步探讨目的:通过检测TARVAI-MVR术后谵妄发生过程中炎性因子水平含量的变化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1.纳入择期下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患者134例,所有病人均于术前进行MMSE评分,并于术后1天、2天、3天用重症监护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谵妄评估。根据谵妄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2.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手术前、术后24h、48h和72h抽取中心静脉血3ml,离心3000转/分10分钟,用吸管或空针取上层血清放置于另一试管,置于-70℃冰箱冷冻保存待检,血浆CRP,IL-6和TNF-α含量测定均用酶联免疫法,比较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叁种炎症因子水平在不同时间点有无差异。结果1.发生术后谵妄者共有48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5.8%。2.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TNF-α(21.44±10.34 pg/ml vs 13.58±9.94 pg/ml,P<0.05;23.21±13.70 pg/ml vs 12.94±4.15 pg/ml,P<0.05)和CRP(200.96±50.21mg/Lvs 117.21±38.36 mg/L,P<0.05;122.96±61.65 mg/L vs 56.34±26.30 mg/L,P<0.05)水平均在术后48和72小时明显升高;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谵妄组和非谵妄组的TNF-α和CRP浓度无显着性差异(Ps>0.05)。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IL-6浓度在术后24h、48h和72h均明显升高(Ps<0.05);术前谵妄组和非谵妄组术前IL-6浓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TARVAI-MVR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35.8%;2.升高的炎症因子TNF-α、CRP和IL-6水平可能参与了术后谵妄的发病过程。(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6-09-27)
胡荣波[8](2016)在《右腋下直切口与正中剖胸入路对先心病患儿术后引流、康复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右腋下直切口与正中剖胸入路对先心病患儿术后引流及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接受手术的86例先心病患儿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对照组行传统正中剖胸入路。比较2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对先心病患儿实施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性及可靠性明显优于正中剖胸入路途径。(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艾峰,张岩伟[9](2016)在《右侧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右侧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均30例。观察组实施右侧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胸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右侧腋下直切口手术治疗,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降低出血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6年10期)
常忠路,史博伦,程黎杰,王秉林,王超[10](2016)在《9个月以下婴幼儿右腋下直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9个月以下婴幼儿经右腋下直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9月,该院对56例9个月以下婴幼儿施行右腋下直切口心脏直视手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全组病例无并发症及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随访无异常。结论右腋下直切口应用于9个月以下心脏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但要求手术操作精细。(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腋下直切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患者共计80例,选择时间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所有患者均予以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8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不存在手术死亡病例,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术后心内膜炎致室缺残余漏情况,且予以了再次正中开胸行室缺残余漏修补术进行治疗;患者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分别为(65.55±15.55)min,(36.66±12.22)min、(86.67±23.33)m L;80例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具有十分可靠的临床应用安全性,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用血量,且患者的术后切口具有隐蔽和美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腋下直切口论文参考文献
[1].余鹏飞,李保军,孟东亮,钟后成,王恒磊.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术治疗598例6月龄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J].实用医药杂志.2019
[2].傅金利.腋下微创直切口体外循环下直视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王强,李凯,潘俊,曹海龙,范阜东.右侧腋下直切口在二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
[4].张鑫,胡姬婷.微创右腋下直切口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
[5].张琭.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8
[6].张杨,凤旭东,钟成跃,付裕,王灿.快通道麻醉在婴幼儿先心病腋下小直切口矫治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8
[7].张琼.胸腔镜辅助下右腋下直切口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危险因素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8].胡荣波.右腋下直切口与正中剖胸入路对先心病患儿术后引流、康复时间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
[9].艾峰,张岩伟.右侧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
[10].常忠路,史博伦,程黎杰,王秉林,王超.9个月以下婴幼儿右腋下直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临床实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