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逆变器论文-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

谐振逆变器论文-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谐振逆变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应加热电源,串联谐振逆变器,移相,锁相

谐振逆变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1](2018)在《基于DSP的串联谐振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串联谐振逆变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试解决在串联谐振逆变器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应用领域中其负载特性容易发生突变的问题,利用DSPTMS320F2812单片机进行负载电压电流实时性采集,缩短采样周期,并进行频率跟踪并锁相。在此过程中,相对于传统频率跟踪锁相,对中高频率感应加热电源负载突变这一现象实现了响应时间极短,提高了性能的稳定性保证了逆变器开关器件的正常工作并使得系统能够始终在稳定的功率因素下工作,提高了逆变器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给定系统额定功率,用单片机处理,实现了系统自动移相,从而改变输出功率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移相控制,也大大缩短了其响应时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9期)

邵鄂,褚瑞[2](2018)在《基于单管准谐振逆变器的电磁炉端子骚扰电压测试、分析与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用电器中功率板设计最困难的是需满足相关电磁兼容法规要求。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管高频感应加热准谐振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开关管反并联二极管实现零电压低损耗开关过程以及对谐振过程产生的谐振电流进行了理论推导;并按照GB 4824-2013标准要求对某款电磁炉进行了电源端子骚扰电压测试、不合格原因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实施了改进抑制;最后通过复测验证了整改对策的有效性,以图为家电企业提供电磁兼容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赵二亮[3](2018)在《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软开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了串联谐振逆变器在弱感性的工作模式,分析了这种模式下开关器件和各元件的工作状态并给出了控制时序。通过各时段的分析,从理论上得出了串联谐振逆变器开关器件实现软开关与死区时间、并联吸收电容、负载频率和输出电压电流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检测负载电流电压相位差,选择使开关器件工作在软开关状态的最小功率因数角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系统性的仿真和实验,进而验证了所提出策略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期刊2018年01期)

李民久,姜亚南,贺岩斌,熊涛,陈庆川[4](2018)在《基于LCC谐振逆变器的中频磁控溅射电源在等离子体镀膜工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频磁控溅射镀膜具有成膜均匀,膜重复性好,靶材不易中毒等诸多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因此应用广泛。中频磁控溅射技术在电源的设计和应用方面非常重要,目前较为成熟的是正弦波和脉冲方波两种输出方式。本文阐述了正弦波输出方式的基于LCC谐振逆变器的中频磁控溅射电源的设计方法,并基于该电源的输出特性,分析该电源有利于提高镀膜工艺中的沉积效率,有利于抑制等离子体负载打弧,有利于等离子体负载特性匹配等优点。最后用正弦波输出方式的中频磁控溅射电源与脉冲方波输出方式的电源做了输出特性对比试验。(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18年01期)

贾冰[5](2017)在《基于FPGA的串联谐振逆变器斩波调功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感应加热技术具有加热温度高、效率高、速度快、加热温度容易控制、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无空气污染等优点,现在感应加热己广泛应用于金属熔炼、透热、热处理和焊接等工业过程。但是目前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感应加热电源多采用模拟电路控制,控制精度不高,灵活性较差,系统可靠性低。而数字式电路控制精确,软件设计灵活,整个控制系统简单、可靠,因此研究感应加热电源的数字化电路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串联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感应加热的基本知识和感应加热技术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感应加热的控制问题也作了简要的介绍。接下来分析并制定了电源的构成方案,并分析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各种调功方式,在对比几种功率调节方式的基础上,为了克服由串联谐振逆变器构成的感应加热电源调压式调功和移相式调功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逆变斩波式调功的控制方法,在满足频率跟踪的条件下,产生了四路脉宽相间依次可调的逆变触发脉冲信号,通过控制H桥四个开关元件的导通时间达到了对输出功率调节的目的。由于感应加热过程中负载参数的变化会引起负载谐振频率的变化,为了保证感应加热电源工作在弱感性准谐振状态,逆变控制电路必须具有频率跟踪功能,系统中需要设计一种锁相环电路。传统的锁相环易受电网电压、温度漂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系统的同步调节很难实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数字锁相环,该电路控制精度高、软件设计灵活。并分别对触发脉冲信号、引前触发角度以及死区时间等功能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对其工作原理和电路模块作了详细描述,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产生的脉冲信号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6-01)

彭咏龙,江涛,李亚斌,史孟[6](2017)在《串联谐振逆变器最优锁相角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分析了串联谐振逆变器的不同工作状态,得出功率器件的最佳开关过程,并从理论上计算出了最优锁相角度。采用负载电压、电流双反馈的定角锁相控制策略来实现最优相角锁定功能。搭建了一台串联谐振逆变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江涛,彭咏龙,李亚斌,史孟[7](2016)在《基于延时环节的串联谐振逆变器锁相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锁相控制是谐振式逆变器控制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串联谐振逆变器锁相环的数学模型,理论上分析了加入延时环节后锁相环系统稳定的条件,并对其动态响应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负载在加热过程中频率升高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动态延时的锁相控制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加快锁相控制的动态响应速度并保持负载功率因数角的恒定,提高了锁相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12期)

王俊仃[8](2016)在《电压型谐振逆变器中智能PID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感应加热以其特有的加热速度快、可对工件进行局部加热、节能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由于光纤制造、区熔提纯和化学合成等新兴工业的发展,开发大功率、超高频率、加热集中的逆变感应加热电源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从感应加热电源的原理和拓扑结构着手,把电源功率控制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功率调节方式。针对高频条件下常规功率调节方法中的不足,和常规的功率调节方法要求被控制对象要有精确的数学模型,其自身又存在超调量大,静态稳定性差,而且对于非线性因素引起的参量变化不能做出准确及时的调整的缺点,提出了利用模糊PID的方法实现感应加热电源的功率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模糊PID控制器设计仿真并与普通PID控制器对比,可以看出其优越的控制能力。最后通过对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介绍,研究了在FPGA中实现模糊PID控制器的方法。在Quartus II开发平台上对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利用顶层原理图和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程序的编写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控制器设计的正确性。再把控制器下载到FPGA中,在实验室样机中,证明了控制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6-12-01)

李学胜[9](2016)在《应用于高频交流配电系统的半桥可控LCLC谐振逆变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交流配电系统(HFAC PDS)以其变换等级少,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动态响应快等优势,成为替代直流配电系统(DC PDS)的有效选择,更加符合配电系统传输损耗更低、稳定性更高、功率更大、供电距离更远、供电终端数量更多以及响应速度更快的要求。单相DC/HFAC逆变器作为HFAC PDS的动力侧,主要有全桥型和半桥型两种,传统正弦脉冲宽度调制(SPWM)方式逆变器具有开关频率高和软开关实现困难的缺点。谐振型逆变器以其开关频率低、软开关实现容易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HFAC PDS中。当全桥型谐振逆变器在输入电压相较于输出母线电压较高时,控制角小,软开关实现困难,半桥型谐振逆变器是对全桥型谐振逆变器的有效补充,然而输出调节能力有限。除此之外,由于系统容量的扩充以及冗余性的要求,需要逆变器工作在并联模式下,希望逆变器输出相位和幅值解耦,方便控制。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值解耦的半桥可控LCLC型谐振逆变器,采用双PWM调制方式,解决了半桥型谐振逆变器输出调节能力有限的问题,且实现了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值的解耦。本文首先给出了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值解耦的半桥可控LCLC型谐振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并按照开关状态的不同,将整个工作周期分为十二个工作模态,详细分析了不同模态逆变器的工作过程。论述了半桥逆变器的输出可控性以及输出电压相位和幅值之间的解耦特性,并给出了逆变器实现软开关的条件,分析了各开关管的软开关过程。谐振变换器主要由开关网络和谐振网络构成,本文对LCLC型四阶谐振网络的工作原理及参数确定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LCLC型谐振网络参数及控制角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包括:保证各开关管工作在软开关模式下的最小控制角、输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及输出电压调整率,绘制了其关于谐振网络参数及控制角的变化趋势图,给出了谐振网络参数的确定流程。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谐振逆变器的输出可控性,输出电压幅值和相位解耦特性以及软开关特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6)

邓朝昀[10](2016)在《LLC负载超高频感应加热电压型谐振逆变器并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感应加热电源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应用十分广泛,由熔炼、铸造等传统行业逐渐扩展到半导体的区熔提纯、光纤制造及化学合成等新兴行业,开发加热功率集中、加热快的超高频、大容量感应加热电源渐渐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也是科研人员在近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本文以LLC负载超高频电压型谐振逆变器并联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LLC负载超高频感应加热电压型谐振逆变器并联运行中,串联不同电感时逆变器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探究串联电感不同时逆变器换流角度以及LLC品质因数的变化;对逆变器输出电压存在差异时换流角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输出功率的变化。并讨论不同因素下超高频感应加热电源模块的环流问题,重点分析逆变器串联电感不同时对环流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情况下的环流仿真进行了理论分析。为了尽可能减小逆变器串联电感不同时环流的影响,设计了DC-DC电路控制逆变器输入电压的方法进行均流,完成相关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运用VHDL语言编写相关模块程序,在QuartusII 9.0进行电流闭环仿真验证,最后搭建了基于FPGA的LLC负载超高频电压型谐振逆变器并联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6-03-01)

谐振逆变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家用电器中功率板设计最困难的是需满足相关电磁兼容法规要求。本文介绍了基于单管高频感应加热准谐振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开关管反并联二极管实现零电压低损耗开关过程以及对谐振过程产生的谐振电流进行了理论推导;并按照GB 4824-2013标准要求对某款电磁炉进行了电源端子骚扰电压测试、不合格原因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实施了改进抑制;最后通过复测验证了整改对策的有效性,以图为家电企业提供电磁兼容设计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谐振逆变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基于DSP的串联谐振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2].邵鄂,褚瑞.基于单管准谐振逆变器的电磁炉端子骚扰电压测试、分析与抑制[J].环境技术.2018

[3].赵二亮.串联谐振逆变器的软开关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8

[4].李民久,姜亚南,贺岩斌,熊涛,陈庆川.基于LCC谐振逆变器的中频磁控溅射电源在等离子体镀膜工艺中的应用[J].真空.2018

[5].贾冰.基于FPGA的串联谐振逆变器斩波调功的研究与实现[D].河北大学.2017

[6].彭咏龙,江涛,李亚斌,史孟.串联谐振逆变器最优锁相角度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7

[7].江涛,彭咏龙,李亚斌,史孟.基于延时环节的串联谐振逆变器锁相控制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6

[8].王俊仃.电压型谐振逆变器中智能PID控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9].李学胜.应用于高频交流配电系统的半桥可控LCLC谐振逆变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10].邓朝昀.LLC负载超高频感应加热电压型谐振逆变器并联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标签:;  ;  ;  ;  

谐振逆变器论文-陈宗禹,高文根,季乐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