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分析

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分析

(东莞市麻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卫科广东东莞523142)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方法:从我社区2016年4月-2018年2月预防接种儿童中抽取80例,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另40例接受针对性心理干预(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儿童配合度、接种疼痛感、家长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疫苗接种配合度92.50%高于对照组的5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接种时、接种后F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疫苗接种满意度87.50%高于对照组的52.5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明确掌握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心理特征,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接种疼痛感,提升家长满意度和儿童接种配合度。

【关键词】儿童;干预;心理;护理;特征;预防接种;社区

【中图分类号】R1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2-0255-02

儿童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均未发育成熟,如免疫系统等,身体抵抗力较低,易受各病毒和病菌侵害身体,进而引发各类疾病[1-2]。而对其注射疫苗则可达到预防各疾病,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但与成年人比较,儿童心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预防接种阶段,因其注射疫苗过程中会产生疼痛,儿童对此存在恐惧心理,无法更好甚至不愿配合此次疫苗接种,需医护人员给予强制性方法干预,且部分儿童会出现寒战等状况。现大部分疫苗接种单位均重视合理且科学的新型接种模式,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有研究报告明确指出[3-4],儿童实施疫苗接种时,明确掌握其心理特征,并加强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的疼痛感,提升配合度。为此,本研究共讨论到80例疫苗预防接种儿童,意在分析其心理特征和干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社区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预防接种儿童中抽取80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40例vs研究组40例)。各儿童均为定期接种者,其智力、体格等均正常,无各类疾病急性发作期、无器质性病变,且心理健康,无精神发育迟缓、社会交往障碍。对照组:男性儿童22例,女性儿童18例,年龄3~10岁,平均为(6.2±1.2)岁;研究组:男性儿童23例,女性儿童17例,年龄3~10岁,平均为(6.3±1.1)岁。两组儿童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分析心理特征:儿童因年龄小无法理解预防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部分均认为只生病才会打针、吃药,无法正常理解未生病的状况还需打针的状况,其内心发生反抗情绪;部分儿童家长管教方式错误,儿童内心也恐惧医院医护人员;且害怕面对陌生环境,内心紧张,排斥和畏惧疫苗接种时带来的疼痛;部分家长对反抗、抵触疫苗接种的儿童给予打骂、恐吓、训斥等方式,让其更加憎恨、惧怕预防接种。

干预方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告知其以免接受大约所需时间、并做基本的健康宣教、让家属配合此次疫苗接种。研究组则接受心理干预,具体为:

①健康教育:积极宣教疫苗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目的,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张贴宣传画等,并与儿童家属沟通接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可用易懂、简单的表述的语言讲解疫苗接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适当安慰,告知其配合的状况下,疼痛小。

②改善环境:疫苗接种室可布置为暖色调,窗帘、墙壁等采用卡通画面,摆放其喜欢的玩具、图书,播放轻音乐类型的二哥,保持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宽敞整洁。

③设置隔离并分组:将未接种和接种的儿童隔离开,设置观察室、接种室、候诊室,避免大量拥抱和聚集。

④针对性心理护理:用温和的语气和真诚的微笑与儿童进行交流,适当用肢体语言进行安慰,取得儿童合作和信任,让其感受到友好。疫苗接种中,可积极表扬和鼓励儿童,刺激儿童愉快心理,提升配合度。指导其用深呼吸的方式进行放松,可引导其唱歌或数数,缓解其焦虑心理。儿童接种中勇敢表现,可让家长拍摄记录,与亲朋好友分享,用榜样法进行鼓励。接种过程中,及时阻止家长威逼儿童和粗暴的语言和行为,用积极的情绪和信任的态度感染儿童,并做好引导和示范。

1.3指标判定

根据儿童疫苗接种过程中各自表现,评估其配合度。配合:无反抗行为或抵触情绪;基本配合:在护士和家长协助下不乱动者;不配合:哭闹、抗拒者。配合度(基本配合+配合)/40×100%。

儿童接种过程中,用面部表情分级评分法(FRS)评估儿童接种过程中疼痛状况,共6个等级,计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

用社区医院自制疫苗预防接种满意度问卷表调查家长对此次预防接种的满意度,设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计算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疫苗接种配合度

研究组疫苗接种配合度92.50%高于对照组55.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疫苗接种配合度比较[n(%)]

3.讨论

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项重要国策则为预防接种,有计划性实施预防接种,可确保儿童正常生长发育[5-6]。疫苗接种中,易发生抗拒、恐惧、害怕、紧张等负性情绪,儿童心理受到一定创伤,且影响疫苗接种顺利进行[7]。所以,加强重视干预疫苗接种中儿童负性情绪,不仅可提升儿童配合度,且对儿童身心健康和就医感有积极意义。

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也为确保疫苗预防接种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环节[8],提升其家长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度,让其明确掌握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疫苗接种过程,对儿童有一定刺激性和创伤性,引发相应心理反应,出现群体癔症状况[9],所以,重视营养良好的环境,消除儿童负性情绪,转移注意力,避免接种时一个儿童哭闹,引发连锁反应[10],并正确疏导其心理,采用鼓励式方式,调动儿童积极情绪,调整其状态,确保顺利完成疫苗接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疼痛评分、接种配合度、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为,疼痛的产生与人情绪、性格、意志力有密切关系[11],积极的情绪可增高其疼痛阀值,降低其疼痛敏感性[12],因此研究组儿童疼痛评分更低,确保顺利接种,进而提升其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

综上,明确掌握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心理特征,并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接种疼痛感,提升家长满意度和儿童接种配合度。

【参考文献】

[1]李兰凤,张斯华,吕丽格,等.儿童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及护理需求调查[J].河北医药,2016,38(9):1415-1417.

[2]林宝妮,姚尧,方琼,等.深圳市接种儿童监护人焦虑状况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7,34(6):567-569.

[3]徐鹭,丁筱竹,徐斐,等.南京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KAP问卷的信效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3):324-327.

[4]王艳梅,朱宝,黄蓉娜,等.2013年成都市预防接种门诊儿童接种率调查与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31(2):119-122.

[5]曹艳,CAOYan.预防接种在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中的现状调研及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3):84-87.

[6]蔡维芳.儿童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6(2):283-284.

[7]齐国娥,杨老虎,于瑞彦.家长课堂在儿童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6):1017-1019.

[8]左志平.不同查验方式对儿童预防接种结果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32-133.

[9]黄蓉娜,张量智,曾莉,等.成都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接种率分析和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10(6):666-670.

[10]赵仲达,徐海洋,孙良,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及其短信预约使用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15,36(6):761-763.

[11]王凤双,肖雷,黄蓉,等.多学科专家论证基础疾病儿童预防接种模式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10(6):678-680.

[12]罗美玲,林希建,刘浩,等.长沙市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3):44-48.

标签:;  ;  ;  

社区预防接种过程中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