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化学实验;学习兴趣;激发
作者简介:丁辉,任教于江苏省相城区太平中学。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的做法和体会:
一、用实验上绪言课,培养学习兴趣
有趣是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易引起警觉、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为一直在九年级教学的笔者,每年都在研究如何能上好绪言课,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树立信心。以前总是分析今年发生的和化学知识有关的热点,在上课时提出,让学生感受化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在电视上看到一句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请学生讨论为什么钻石能永久流传。但是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些事实学生是无法解释和理解的,并且也没有说服力。后来在教研组的研讨下,准备用三个实验来开始绪言课。一个实验是:用酚酞试液在白纸写下“欢迎进入化学世界”,带进教室后,然后直接用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用透明的喷壶喷上去,学生就会看到红色的“欢迎进入化学世界”,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上课开端中一下子就到达了极点。然后向学生解释生活中一个骗人的把戏:有人用两杯“水”混合后变成“血”,使那些封建迷信的人上当受骗。使学生感受化学和生活的关系,感受科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学生的兴奋之余,马上再进行一个实验“烧不坏的手绢”,不用解释原因,只是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神奇之处,感受化学可以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
第三个实验是“清水变牛奶”,让学生亲自向“清水”中吹气,很快看到清水变成了牛奶。这个实验在这里不仅能够体现出化学的奇妙,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化学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这个事实,为下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铺垫。
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随之,教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最后,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设计实验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面向公民的化学”这一理念落实到化学课程与教学中,就要求整个课程与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使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
作为化学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尤其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在知道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清楚所学的知识能力用于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尤其是化学科学的“两重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第三节“金属的防护和回收”中,课本上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钢铁的锈蚀及其防护。由于这个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在上课时把实验结果直接展示给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实验用品都是生活中比较普遍的,只需要几个铁钉和水就可以完成,所以这个实验完全由学生动手做,提前两天布置给学生,在家中完成,上课时每个学生展示出自己的实验成果,再提出两个问题,这一节课就完完全全地交给学生了:①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归纳钢铁生锈的条件;②联系生活实际归纳如何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
由于第三章和第四章的纯理论课程,使一部分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正处于进退两难的阶段,让学生的兴趣能够延续显得尤其重要。这一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更重要的体现了实验贴近生活,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能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铁制品,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节课的效果在这一章的检测中也得以体现,涉及到钢铁生锈的题目,笔者进行了统计,只有一个学生做错,充分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增多学生动手实验,发展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没有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的时间。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经常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欣赏和感受化学美,就会消除对化学的误解,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课余设计兴趣实验,升华学生兴趣
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所形成的非智力心理优势,会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使智力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实验一:魔棒点灯:你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么?实验: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实验二:紫罗兰的变色实验——酸碱指示剂原理:这个季节正好是有紫罗兰的时候,可以用紫罗兰来做酸碱指示剂。这个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用菊花做的效果也不错。
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化学知识,更重要的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升华,激发了学生对化学探究的欲望。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宋心琦.有关化学实验改革的想法与建议[J].化学教育,2001(3).
[2]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江苏省相城区太平中学
邮政编码:21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