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损伤论文_张明辉,周储伟,鲁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层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损伤,裂纹,频率,称多,曲率,碳纤维。

分层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张明辉,周储伟,鲁浩[1](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钻孔分层损伤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叁维Hashin失效准则,以及双线性Cohesive损伤模型中的二次名义应力准则和BK失效准则,采用ABAQUS/Explicit模块中的VUMAT子程序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钻孔过程中的分层损伤进行模拟,并通过钻孔后的超声C扫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了麻花钻的半径和顶角对分层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得到钻孔后单向板损伤区域的最大破坏直径为25.6mm,分层因子为2.56,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最大破坏直径为25mm,层因子为2.50,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2.4%,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与上表面铺层界面和中间界面相比,单向板下表面铺层界面的分层因子最大,分层损伤最严重;分层因子随麻花钻的直径和顶角的增大而增大,分层损伤程度也增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09期)

秦礽,李小童,商雅静,周伟[2](2019)在《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弯曲变形与破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含对称分层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特性,本文结合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技术和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方法,对含对称多分层单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件在叁点弯曲实验下的屈曲破坏行为和变形场信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试件的损伤模式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分层的存在将导致材料的承载能力降低且抵抗变形的能力变弱,压缩载荷下的分层损伤比拉伸载荷下的分层损伤更明显,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在加载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AE损伤信号;损伤过程的AE信号通过聚类分析,大致可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信号叁类,分别对应含对称分层试件的基体开裂与分层扩展、纤维脱粘和纤维断裂叁种损伤模式;含分层损伤试件的位移场变化不稳定且应变场分布比空白对照试件更分散。AE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材料内部损伤信息,DIC方法能够分析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变化,两种技术的结合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健康监测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06期)

刘畅,王康康,赵洁[3](2019)在《含分层损伤碳纤维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等效评估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在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小范围分层损伤,对含不同形状、位置、大小的分层损伤层合板的压缩渐进失效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了分层损伤特征参数对剩余强度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对预置分层试验件进行设计,与模拟结果相互修正,同时探讨了分层损伤特征参数对剩余强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层面积是影响结构剩余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对于损伤尺寸占比较小的分层缺陷,分层的形状、位置、方向及分层位置上下铺层角度对剩余强度影响不大。最后提出了含分层损伤层合板损伤等效评估原则。(本文来源于《飞机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王翠萍,康盟,徐萌[4](2019)在《分层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呼吸科收治的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500例为观察组,其中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254例,跌倒高危人群246例,实施分层管理模式;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477例为对照组,其中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234例,跌倒高危人群24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前后跌倒、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难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非难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下降,压力性损伤痊愈率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科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实施分层管理模式,有利于护士明确职责,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降低压力性损伤和跌倒发生率,提高压力性损伤痊愈率和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卢观婷[5](2019)在《以器官损伤分层诊断慢性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酒精性肝病是酒精过度消耗所引起的肝脏一系列表现,其疾病谱包括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是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类型,4周死亡率超过15%,高达40%。结合EASL的ACLF诊断标准,以28天病死率及疾病进展率为依据,代偿性酒精肝发生急性肝损伤/急性失代偿有望被分为急性肝损伤/急性失代偿期和慢加急性肝衰竭期,后者又根据器官衰竭的个数分为1、2、3级。通过大样本队列前瞻性观察,了解中国人群慢性酒精性肝病的疾病谱分布情况;通过以器官损伤分层诊断标准帮助临床优化酒精性肝病的治疗和管理。研究目的:研究中国人群酒精性肝病的自然史;探索酒精性肝病(肝功能代偿期)基础上发生急性肝损伤或急性失代偿时的分期分级诊断标准。研究设计与方法: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约3000名慢性长期大量饮酒因出现肝脏损伤而入院的患者,记录其基本饮酒情况及住院期间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数据,每例患者至少完成1年的随访。本研究有广东省21家单位共同参与。在患者因酒精性肝病急性加重或出现急性失代偿入院后,由参与单位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及入组。入组后按试验流程完成试验。研究结果:酒精肝队列研究(Scale study)在2017年11月16号正式启动,截至2018年11月,共筛查456例饮酒病人,排除208例病人,当前成功入组248例;有98.5%是男性患者,平均年龄49.35±11岁,平均饮酒年限为22年,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高达153.8g,AUDIT评估量表平均得分23±8。入院时已有肝硬化的患者占57%,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患者在年龄、平均每日饮酒量,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ABIC评分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硬化基础的患者,有8.4%在入院时即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符合欧洲ACLF诊断标准);ACLF1、2、3级占比分别是3.5%、4.2%、0.7%。另外43%非肝硬化基础的患者,有5.7%患者达到ACLF标准,其中ACLF1、2、3级占比分别是1.9%、2.8%、1.0%。而患者入院时发生率最高的器官衰竭是肝衰竭;最低的是神经系统衰竭。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出现重症酒精性肝炎或病情急剧进展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时通常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疾病的发展,对疾病分层了解可能是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有效管理患者的重要一步,我们建立的这个多中心前瞻性长期观察队列,可以明确中国人群酒精性肝病的自然史,其次,还可以明确以器官损伤分层诊断的标准,帮助临床医生快速有效区分疾病进展高风险人群并及时给予适当干预,尽最大的努力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20)

蔡璐,尹立雪,王斯佳,周婕,徐芸[6](2019)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对阿霉素致大鼠急性左心室心肌早期毒性损伤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阿霉素致大鼠急性左心室心肌早期毒性损伤的特点。方法选取体质量300~350 g SD雄性大鼠32只,完全随机分为阿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6只。阿霉素组:采用浓度2 mg/ml盐酸阿霉素,按12 mg/kg给药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应用常规二维灰阶采集给药前、给药后24 h和给药后48 h 3个时间点的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的超声心动图像,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IVSd)、左心室后壁(LVPWd)厚度,计算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基于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工作站心肌分层应变分析技术获取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心肌整体圆周分层应变值,比较两组大鼠3个时点的左心室FS、EF测值及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3层圆周应变差异。完成3个时间点超声心动图检查后,两组各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大鼠心脏行HE染色行常规心肌病理学检查。组内给药后24 h、48 h数据与给药前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给药前数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两组大鼠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整体圆周分层应变值分布均存在梯度特征: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阿霉素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心内膜下心肌圆周应变在给药48 h后减低。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10.6 vs-17.04±2.89,t=2.3,P<0.05);对照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叁层心肌圆周应变参数及阿霉素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中层心肌及心外膜下心肌圆周应变参数在给药前后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VEDD、LVESD、IVSd、LVPWd、FS、LVEF在两组中给药前后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霉素组大鼠心脏病理改变主要是:心内膜下心肌细胞水肿,空泡样变,心肌细胞核萎缩、溶解,间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结论采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有可能早期检出并定量分析阿霉素致SD大鼠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力学功能异常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寿涛[7](2019)在《基于振动频率和曲率识别FRP梁的双分层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Fibre Reinforced Polymer)因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成型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工业、体育休闲以及土木工程等领域。对于FRP层合结构,层与层之间的结合力主要由树脂基体的强度决定,因此沿厚度方向的强度很低,使得分层损伤成为FRP材料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主要破坏形式。分层损伤的出现会极大弱化结构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可能造成整体结构失效,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寻求一种可靠、准确、高效的方法对FRP材料的损伤进行检测和识别具有重大意义。关于FRP分层损伤识别问题,现有文献主要针对单分层损伤进行识别,而对于双/多分层的识别研究较少。考虑到固有频率易于测量,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而振型曲率对结构的局部变化十分敏感等。本课题将以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基于频率和基于曲率的两种方法对双分层损伤进行识别。通过构建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理论模型,以生成损伤参数对应的各阶频率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利用遗传算法(GA)可预测出对应的损伤参数。构建含双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有限元模型以得到各阶纯弯曲振型数据,通过中心差分法转换为振型曲率以用于损伤识别。采用数值验证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两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以频率变化值作为识别指标,对比单分层识别算法和双分层识别算法,结果表明双分层识别方法更具通用性,能准确识别单/双分层损伤,而单分层识别算法预测双分层损伤的效果不佳。利用数值案例和实验案例对双分层识别算法进行验证,预测理论案例的各损伤参数平均误差均在±2.00%范围内,而实际案例的预测平均误差在±5.00%左右。因此说明双分层识别算法可有效识别单/双分层损伤。基于曲率模态提出叁个损伤识别指标(曲率模态绝对差、即刻损伤因子和曲率模态变化值相邻点差值)对FRP层合梁的双分层损伤进行识别。数值验证结果表明叁个损伤识别指标均能有效识别双分层损伤,尤其以曲率模态变化值相邻点差值的识别效果最好。实测曲率模态数据经滤波器滤波处理后依然存在较多杂波,难以区分杂波是由损伤引起或是由测量过程受到干扰造成,因此难以通过实测数据对损伤进行识别。综上,采用基于振动参数变化进行分层损伤识别时,应优先采用固有频率作为识别指标,该指标对FRP材料中的单/双分层损伤均能识别。(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贺梦悦[8](2019)在《基于频率和光纤光栅识别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的分层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因其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抗振动、吸波透波、绝缘隔音、外观设计灵活和可塑性强等综合特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陆交通、民用基础设施、体育器材和建筑医疗等工程领域。常见的FRP材料以层合结构为主,层与层之间是树脂基体,力学性能较薄弱,极易导致FRP材料在加工、储存、运输、服役及维修过程中因遭受中低速冲击而产生分层损伤,大大降低了FRP层合结构的承载能力,最终在低于设计载荷水平下失效,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和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FRP层合结构进行早期损伤诊断和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FRP复合材料层合梁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损伤发生前后的振动参数(模态频率)变化值和光纤光栅波长漂移值为损伤指标,通过构建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极限学习机和遗传算法等,实现对FRP层合梁的分层损伤位置、大小和分层界面等参数的一一识别。对文中提出的用于分层损伤识别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数值模拟案例和试验实测案例的双重验证:(1)数值模型案例验证中,首先建立了层合梁的理论模型、有限元模型以及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代理模型等叁种数值模型,基于这些数值模型生成了“分层损伤参数-频率变化值”数据库和一系列数值验证案例用于验证构建的机器学习算法,并对比了分别采用叁种数值模型进行分层识别的精度和所需运算时间。(2)试验测量案例验证中,首先制作了无损和含分层损伤的FRP层合梁试件,在一端固定的边界条件下分别对其进行模态频率测试和光纤光栅波长测试,实测的多阶频率变化值和光纤光栅波长漂移值被用于对构建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试验验证。此外,基于频率变化指标的损伤识别方法中还对各机器学习算法的可变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如数据库大小、隐含层节点数、是否归一化、输入和输出形式及网络参数优化方法等,最终确定适用于算法的最佳参数。基于频率变化的数值验证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佳,案例数为165时的界面正确率高达98.15%,损伤位置和大小的绝对预测误差分别为0.14%和0.17%。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效果最佳,其次是极限学习机、基于代理模型的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损伤位置和大小的绝对预测误差均控制在3.3%以内,而对于分层界面的识别,以支持向量机的分类识别效果最佳,正确率为100%。基于波长漂移的试验验证表明,将各光纤光栅的波长漂移、加载坐标和加载值作为算法输入时,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均能正确输出加载点和损伤之间的方位关系。综上,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基于频率变化和波长漂移的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均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FRP梁的分层损伤,其中以支持向量机识别效果最佳。本文将频率预测与光纤光栅的局部预测相融合,减少了利用光纤光栅识别的工作量,同时对直接基于频率指标的损伤位置和大小做进一步验证和细化。(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双喜,李雪芹[9](2019)在《基于非线性弹簧界面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功能等效的原理,用自定义本构的非线性弹簧模拟复合材料层间界面,弹簧的刚度随着界面层的牵引力-位移曲线变化,可以表征界面材料性能的线性和非线性退化过程。对复合材料单一型分层和混合型分层损伤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单元尺寸、界面强度等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非线性弹簧界面单元能够准确地模拟分层损伤的起始和扩展过程,使用非线性弹簧模拟界面可以减小计算模型规模,与内聚力单元相比计算效率提高约10倍;裂纹每扩展一个单元长度所需要的能量与单元尺寸成正比,单元尺寸越大,裂纹扩展所需要的能量越大;界面强度越低,初始裂纹尖端张开过程越平缓,模型的收敛性越好,可以通过降低弹簧单元界面强度来减小模型计算规模。(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茹,柴亚南,张阿盈,陈向明,屈天骄[10](2019)在《含预制分层的帽型加筋单元在四点弯曲载荷下的损伤扩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复合材料加筋结构在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初始分层损伤从而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利用ABAQUS分析平台建立含预制分层的帽型加筋结构有限元模型,选用虚拟裂纹闭合技术中的Benzeggagh-Kenane(B-K)分层扩展判据模拟含预制分层的帽型加筋结构在四点弯载荷作用下结构裂纹的起始和扩展情况,对比试验发现结果拟合良好。详细分析分层的位置、形状及面积对加筋板损伤起始的影响,比较各型能量释放率对裂纹扩展影响。结果表明:预制分层位于界面中部时结构的承载能力最大;分层面积增大时结构的承载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层面积在一定范围变化时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不大;但当分层面积大于一定值时,结构的承载能力急剧下降;剪切应变能释放率对裂纹扩展的贡献比较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分层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含对称分层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特性,本文结合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技术和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方法,对含对称多分层单向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件在叁点弯曲实验下的屈曲破坏行为和变形场信息进行了研究,并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试件的损伤模式进行了辨识。结果表明:分层的存在将导致材料的承载能力降低且抵抗变形的能力变弱,压缩载荷下的分层损伤比拉伸载荷下的分层损伤更明显,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在加载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AE损伤信号;损伤过程的AE信号通过聚类分析,大致可分为低频、中频和高频信号叁类,分别对应含对称分层试件的基体开裂与分层扩展、纤维脱粘和纤维断裂叁种损伤模式;含分层损伤试件的位移场变化不稳定且应变场分布比空白对照试件更分散。AE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材料内部损伤信息,DIC方法能够分析试件表面位移场的变化,两种技术的结合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健康监测有重要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层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明辉,周储伟,鲁浩.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板钻孔分层损伤的数值模拟[J].机械工程材料.2019

[2].秦礽,李小童,商雅静,周伟.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弯曲变形与破坏实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3].刘畅,王康康,赵洁.含分层损伤碳纤维复合材料剩余强度等效评估原则[J].飞机设计.2019

[4].王翠萍,康盟,徐萌.分层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压力性损伤与跌倒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

[5].卢观婷.以器官损伤分层诊断慢性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6].蔡璐,尹立雪,王斯佳,周婕,徐芸.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对阿霉素致大鼠急性左心室心肌早期毒性损伤的评价[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9

[7].李寿涛.基于振动频率和曲率识别FRP梁的双分层损伤[D].广州大学.2019

[8].贺梦悦.基于频率和光纤光栅识别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梁的分层损伤[D].广州大学.2019

[9].郭双喜,李雪芹.基于非线性弹簧界面的复合材料分层损伤预测[J].应用力学学报.2019

[10].张茹,柴亚南,张阿盈,陈向明,屈天骄.含预制分层的帽型加筋单元在四点弯曲载荷下的损伤扩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论文知识图

界面元双线性本构Collombet等[27-29]扫描获得的内部损伤图含预制分层复合材料层板有限元模型锥头圆柱弹弹体侵彻5mm复合材...不同模型预报的典型层间的分层损应力集中

标签:;  ;  ;  ;  ;  ;  ;  

分层损伤论文_张明辉,周储伟,鲁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