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膀胱,糖尿病,神经,艾灸,残余,封包,针灸。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娟,张会凯,李辉,李聪敏[1](2019)在《丹芪缩尿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芪缩尿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及常规西药口服,并给予运动疗法、膀胱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丹芪缩尿方。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均明显降低(P<0.05),最大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及西药口服基础上,丹芪缩尿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2期)
颜平康,张前杏,章群[2](2019)在《浅论中药治疗老年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相关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检出率为20.4%,老年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5.0%[1]。而糖尿病并发症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一般多在患病后7~15年发生,以中老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其主要症状为排尿不畅、尿流变细、缓慢,常有排尿不尽感,甚至发生尿失禁。1D N B发病机制及西医治疗1.1D NB的发病机制D NB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糖尿病导致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受损,从而引起膀胱功能障碍[2]。当(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莫小书,周平[3](2019)在《中药封包联合糖癃通利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封包联合糖癃通利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个体化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使用中药封包联合糖癃通利方治疗;对照组予以甲钴胺片0.5 mg,口服,1日3次,与盐酸坦洛新缓释片0.2 mg,口服,1日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5%,优于对照组的66.7%(P <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 <0.05),但治疗组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膀胱残余尿量显着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药封包联合糖癃通利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可靠,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7期)
张婷婷,沈玉国,李惠,李凯利,马丽[4](2019)在《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采取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的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接诊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6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宣肺温肾汤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则为7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期刊2019-09-06)
冯文涛,陈改娟,侯晓辉[5](2019)在《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对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对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2例DN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西药治疗)与研究组(基础治疗+西药治疗+温针灸治疗)各46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排尿情况与血糖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口干多饮、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增多、排尿时间增长)积分显着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显着减少(P<0.05),且研究组减少幅度更大(P<0.05);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显着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NB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排尿情况与膀胱残余尿量。(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常名空,高丽娜[6](2019)在《揿针联合督脉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探索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思路与方法,观察揿针联合盘龙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纳入病例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揿针治疗隔日1次;配合隔姜督脉灸,隔日1次,一次灸30分钟,7天为一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疗效;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甲钴胺注射液500ug 1次/日静脉推注,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联合督脉灸不仅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之功,而且在改善患者体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疗效显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8期)
栾仲秋,金丽霞,赵大鹏,王晶,范桢亮[7](2019)在《补肾通关饮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肾通关饮联合温和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8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且不同程度依赖导尿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治疗组(20例)与联合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接受4周膀胱排尿康复训练(Crede压迫法),联合治疗组在排尿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补肾通关饮与中极、关元、气海穴温和灸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美国泌尿科协会症状指数(AUA-SI)评分,以及治疗4周后摆脱导尿管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 <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减少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 <0.05)。两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升高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 <0.05)。两组治疗后AU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UA-SI评分的降低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P <0.05)。治疗4周后,两组摆脱导尿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 <0.05)。结论单独采用膀胱排尿康复训练或联合补肾通关饮与温和灸均可显着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其中联合治疗方案要优于单纯的排尿康复训练。(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4期)
陈翠芝[8](2019)在《穴位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穴位艾灸治疗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糖尿病基础治疗上,试验组以穴位艾灸和甲钴胺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均有明显改善(P <0.01),但试验组较对照组残余尿量下降更明显(P <0.01)。治疗的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穴位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经济。(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22期)
何彩红,朱水染[9](2019)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与硫辛酸单用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比较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与单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就医的98例糖尿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016年1月~2018年7月)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单用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膀胱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两组治疗后的残余尿量、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残余尿量、逼尿肌压力均小于对照组(P<0.05),其最大尿流率大于对照组(P <0.05)。(3)两组治疗后的SOD、MDA、AOP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SOD高于对照组(P <0.05),其MDA、AOPP均低于对照组(P <0.05)。(4)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 <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12%、2.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α-硫辛酸与依帕司他联合用于糖尿病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抑制其氧化应激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使其生活质量改善,且安全性良好,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4期)
徐嘉敏,易玮,陈斌[10](2019)在《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用穴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临床上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收集近15年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有关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研究,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腧穴关联性。结果:纳入29篇文献,针灸处方29首,选穴29个,腧穴中,关元和叁阴交的运用频次最多,均为23次,占14.02%,其次为中极运用19次,占11.59%;局部选用腹部穴位的频次最多,为60次,占36.59%;所用腧穴归属6条经络,其中任脉运用频次最高,为56次,占34.78%;特定穴中以交会穴的运用最多,72次,占40.45%。结论:临床上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以选用关元和叁阴交最为常见,局部选穴以腹部为主,最常用经脉为任脉,重视交会穴的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相关调查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的检出率为20.4%,老年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55.0%[1]。而糖尿病并发症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一般多在患病后7~15年发生,以中老年人为主,女性多于男性。其主要症状为排尿不畅、尿流变细、缓慢,常有排尿不尽感,甚至发生尿失禁。1D N B发病机制及西医治疗1.1D NB的发病机制D NB的主要发病机制为糖尿病导致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受损,从而引起膀胱功能障碍[2]。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丽娟,张会凯,李辉,李聪敏.丹芪缩尿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颜平康,张前杏,章群.浅论中药治疗老年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J].中国乡村医药.2019
[3].莫小书,周平.中药封包联合糖癃通利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
[4].张婷婷,沈玉国,李惠,李凯利,马丽.宣肺温肾汤联合西药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研究[C].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论文资料汇编.2019
[5].冯文涛,陈改娟,侯晓辉.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对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9
[6].常名空,高丽娜.揿针联合督脉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J].名医.2019
[7].栾仲秋,金丽霞,赵大鹏,王晶,范桢亮.补肾通关饮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
[8].陈翠芝.穴位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
[9].何彩红,朱水染.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与硫辛酸单用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
[10].徐嘉敏,易玮,陈斌.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用穴规律[J].中医药导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