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东蕊[1](2021)在《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脉闭塞(MCAO)28天神经功能的影响,探究血塞通对损伤皮层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2.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体外培养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的保护作用,验证血塞通注射液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调节作用。研究方法:1.采用改良的Longa法对SD大鼠进行MCAO模型的制备,假手术组大鼠只进行皮肤切开以及钝性分离血管和神经,不插入栓线。大鼠MCAO模型的成功建立评价方法选用TTC染色法。2.根据术后Longa评分将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塞通小剂量组,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即阳性药物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术后1-28天,每日清晨给药前对大鼠进行称重,根据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分。评价血塞通对大鼠MCAO术后不同时间点(7天,14天和28天)神经功能和体重恢复的疗效。MCAO术后28天,将所有大鼠麻醉后断头取脑,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的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梗死侧的SYN和PSD-95的蛋白表达变化,探索血塞通注射液对皮层梗死区的神经保护作用。采用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HC)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LINGO-1,EGFR以及PI3K/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3.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CAO术后28天大鼠大脑皮层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一步探索血塞通的神经保护机制。4.体外培养SH-SY5Y细胞,CCK-8法确定最佳缺氧时间,建立OGD/R损伤SH-SY5Y细胞模型,CCK-8法确定血塞通和bpV的最适药物浓度。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等5个组别,按照不同组别给与相对应的药物,正常组给与无血清的EBSS液,模型组给与无糖的Earle’s液。镜下观察血塞通对OGD/R损伤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GD/R损伤SH-SY5Y细胞的PI3K/AKT以及PTEN和GSK-3β的mRNA和蛋白表达对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观察当使用bpV时,PTEN及其下游的PI3K/AKT通路、GSK-3β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TTC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右脑为均一的红色,表明脑组织并未损伤;手术组大鼠由于大脑右侧被梗塞而出现广泛的白色,表明MCAO可诱导大鼠右侧脑组织梗死。研究结果证明大鼠MCAO模型成功建立。2.各组大鼠的体重在造模前未见显着的差异(P>0.05);在MCAO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各组大鼠体重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者P<0.01);术后第28天,除模型组外,各药物治疗组大鼠的体重与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4天的假手术组大鼠的体重高于第7天假手术组的体重,余组别两个时间点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第28天各组大鼠的体重均显着高于第14天相同组别的大鼠(P<0.01)。手术组各组大鼠苏醒后EZ-Longa评分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第7天的mNSS评分中,血塞通大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药物治疗后14天,血塞通治疗组(包括小剂量和大剂量)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着降低(P<0.05)。而药物治疗后28天,血塞通治疗组大鼠的mNSS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塞通大剂量组在降低大鼠的mNSS评分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这说明血塞通治疗可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且具有剂量依赖性。MCAO术后相同组别的mN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比较显示:第7天和第14天同一组别的mN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除尼莫地平组外,第28天的mNSS评分显着高于同一组别第14天的mNSS评分(P<0.05)。MCAO术后28天,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的脑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呈大面积损伤,组织着色较浅,神经细胞坏死、核固缩、深染;治疗组大鼠的脑组织也出现一定的损伤,但是和模型组相比,损伤程度较轻,神经细胞的数量也多;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的脑组织结构更完整,神经细胞数量亦明显增多。MCAO术后28天,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大鼠的PSD-95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对各治疗进行比较发现,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PSD-95表达方面显着优于血塞通小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可显着提高大鼠大脑皮层SYN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与血塞通小剂量组相比,血塞通大剂量组在提高SYN蛋白表达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P<0.05)。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各组LINGO-1,EGFR,PI3K以及AKT mRNA表达无显着变化(P>0.05)。IHC结果显示:LINGO-1的阳性颜色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较少;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LINGO-1的阳性表达显着低于模型组的阳性表达(P<0.01);而对各治疗组之间皮层LINGO-1的阳性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的阳性颜色均为深棕色,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P-EGFR,P-PI3K以及P-AKT呈低表达;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显着高于模型组(P<0.01);对各治疗组之间的P-EGFR,P-PI3K以及P-AKT的表达进行比较发现,组间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大鼠的Lingo-1蛋白的相对表达相较于模型组显着下降(P<0.01),接近正常水平;而各治疗组之间进行比较,Lingo-1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的P-EGFR,P-PI3K以及P-AKT高于模型组(有趋势,或P<0.05,或P<0.01);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MCAO术后28天,qRT-PCR结果显示:除血塞通大剂量组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mRNA(P<0.05),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的PTEN mRNA表达组间比较未见显着差异(P>0.05);各组大鼠脑组织的GSK-3β mRNA表达组间亦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各治疗组之间的P-PTEN和P-GSK3β相对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CCK-8法检测SH-SY5Y细胞的最佳缺氧时间为7 h;血塞通和bpV对OGD/R损伤的SH-SY5Y细胞的最适药物浓度分别为20μg/ml和1μmol/L。通过镜下观察血塞通,bpV以及血塞通+bpV对OGD 7 h/R 24 h培养的SH-SY5Y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发现,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的贴壁细胞数量较模型组多,大部分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部分细胞突触缩短,但大部分细胞突触仍存在,各治疗组之间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的差异。SH-SY5Y细胞OGD 7h/R24 h培养后,qRT-PCR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血塞通组,bpV组以及血塞通+bpV组细胞的PI3K,AKT,PTEN和GSK-3β mRNA的水平未见显着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大脑皮层的 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 以及 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的P-PI3K/PI3K,P-AKT/AKT,P-PTEN/PTEN以及P-GSK-3β/GSK-3β蛋白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论:1.血塞通可以长期缓解MCAO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并促进神经重塑和再生从而增加MCAO术后大鼠的体重,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2.血塞通发挥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LINGO-1表达,激活EGFR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PTEN的表达进一步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抑制下游GSK-3β的活性,长期促进突触的重塑和再生。3.血塞通可以缓解OGD/R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通过抑制PTEN的活性,激活其下游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发挥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张幸[2](2020)在《升清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升清化瘀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与单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差异,评价升清化瘀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石家庄市中医院脑病四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瘀方,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并监测安全指标,记录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最后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总积分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脉络瘀血、耳鸣、头痛、心悸气短、肢体麻木单项证候积分上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单项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心悸气短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单项证候积分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脂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指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甘油三脂(TG)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基底动脉(BA)及左椎动脉(LVA)平均流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右椎动脉(RVA)平均流速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血管搏动指数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安全指标在整个研究中均未见异常,未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方案安全可靠。结论:(1)升清化瘀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血脂水平、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降低血管搏动指数方面均有效,且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临床有效率更高。(2)升清化瘀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齐家[3](2016)在《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急性脑梗塞与急性脑出血隶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风作为中国古代“风”“劳”“鼓”“膈”四大顽症之一,以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较低的治愈率成为当今世界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一系列以中药三七为原料的制剂已应用于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对于其疗效的探索也在进行中。[目的]本此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循证医学的研究方式,对目前已上市的三七单体成分制剂治疗中风急性期的有效性及其他相关指标做出客观评价,为此类治疗方法提供更丰富、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本次研究共分为两个部分:1.文献综述:综述总结了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进展。文章通过分析病因、病机,引用中国古代文献,以及讨论现代实验研究结果的方式就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的重要性、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优势以及从循证医学得到的启示三个方面对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进展进行综述。2.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方法】本研究经York University系统评价中心注册,分别评价了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和急性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研究采用计算机与人工结合的检索方式检索了2015年11月26日前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以及相关文本资料中所有有关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出血性中风的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相关要求和拟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以及Meta分析,分别汇报结果,最终合并得出结论。[结果]1.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共纳入24篇文献,共计3060名研究对象。纳入文献普遍质量偏低。纳入的24项研究中有22项报告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9项研究报告了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有6、6、2、4项研究对全血比粘度(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含量6项血液流变指标进行了报道,3项研究对治疗前后NIHSS评分做出报道。同时关于生活能力评分、梗死体积、血清炎性因子含量、C反应蛋白含量均仅各有1项研究进行报道(仅作描述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三七制剂治疗组在上述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三七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725名研究对象。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其中3项研究报告了临床有效率,5项研究报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7项研究报告脑血肿体积。同时关于周围水肿带体积、血清C3含量、血浆D2聚体含量、血浆C反应蛋白含量、NIHS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有且仅各有一项研究做出报道(仅作描述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三七制剂治疗组在上述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三七制剂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恢复相关血液流变指标方面表现优异;对于急性出血性中风,分析结果表明三七制剂对促进患者脑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以及缩小周围水肿带方面较单纯西医基础治疗疗效显着。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章质量有限,存在偏倚可能,故本次研究并不能对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的疗效予以定论,期待将来能够有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来验证此次评价。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4](2014)在《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明确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证据,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评价研究质量,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合并统计相关数据,应用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分别定性、定量检验统计结果的稳定性,获得相对可靠的临床疗效证据。结果:疏血通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蚓激酶、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单味水蛭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均有效,且其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检验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临床疗效证据相对充分,血瘀生风作为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认识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王艳昕,蔡永亮,许珍晶[5](2011)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中医诊治进展》文中指出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呈突飞猛进的发病趋势,成了世界糖尿病发病重灾区之一,是影响国人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主要疾病之一。我国1991至2000年随访结束的主要死因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所致死亡占所有死因的第9位[1]。已有研究表明,糖
孙志升[6](2008)在《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病机和治法,提出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瘀热生毒-毒损脑络”,其中“毒损脑络”为其病机关键,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可能成为改善糖尿病并脑梗塞疾病结局的有效疗法的假说;观察中药复方益消复瘫汤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进行干预治疗的生物学机制,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方药。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病理机制进行理论探讨;2.临床研究方法:以30例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益消复瘫汤8周,按积分记录症状体征,检测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水平,认知功能障碍(MMSE)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生存质量评估(QLI),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指数,血脂指标(TC、TG、HDL、LDL),血液流变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内皮功能(ET、NO),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等。同时监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并与30例补阳还五汤对照组作比较研究。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根据导师学术思想,认为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是在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脾气亏虚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气虚日久瘀血内阻于络脉,瘀久化热生毒,毒损脑络,出现糖尿病并脑梗塞。所以气虚血瘀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基本病机,毒损脑络是其病机关键。本着标本同治的原则,以“络脉”和“毒邪”为重点,以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为治法。临床应用强调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培补元气,调理气血;虫类走窜,搜邪剔络等方药的应用;尤其重视药物归经入脑、兼顾标本两病的药物作用和清热解毒药的层次性选择问题。2.临床研究结果经益消复瘫汤治疗8周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干、多饮、多尿、气短、乏力、自汗改善最为明显(P<0.01),口舌歪斜积分也有下降(P<0.05)。神经功能缺损水平,认知功能障碍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各项检测指标明显改善(P<0.01),综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升高(P<0.05);血液粘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降低血脂水平,以TC最明显,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1),LDL也有下降(P<0.05)。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P<0.01),NO水平明显上调(P<0.01)。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有显着性差异(P<0.01)。统计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流变、血脂、内皮功能、清除血清炎性标记物等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补阳还五汤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经益消复瘫汤治疗8周后,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从临床症状到各项化验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减轻和改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统计表明,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补阳还五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益消复瘫汤具有确切的糖尿病及脑血管治疗保护作用。本研究证实,气虚血瘀、毒损脑络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主要病机,清热解毒、益气活血通络是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重要治法。益消复瘫汤具有显着的临床疗效,是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有效复方。
封继宏,王铸[7](2007)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期糖尿病患者在微血管病变及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容易并发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脑梗死是糖尿病主要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原因之一。据报道,其发病率为7.66%18.60%,病死率可达12.0%47.8%,致残率超过40%。糖尿病和脑梗死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往往合病,且相互影响。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消渴病中风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概况做一文献综述。
李可建[8](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赵菊珍,赵卫兵,杜灵枝[9](2001)在《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
赖淑婷[10](2009)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回顾性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防治及预后。2、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是目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它是症状性脑梗塞的一种前兆,因此对此病的研究很有必要。3、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CT特点,CT梗塞灶部位与脑梗塞是否出现症状的相关系。4、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不易被患者及医师注意到或忽略,易再继续发生脑梗塞,而不管是无症状性或是有症状性的,都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因而预防进一步加重。5、探讨对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塞防治与否和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的转化的危险因素关系。6、探讨糖尿病合并症状性与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中医辨证特点,有利于重新认识症状与证型的形成机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方法本课题为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年龄、性别、形体、饮食习惯、病程、临床症状、中医证型、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为主,调查250份糖尿病合并脑梗塞、2型糖尿病病案资料。应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验证形成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症候与危险因素的探讨。结果1、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和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组在舌象、脉象、证型相结合分析,结果显示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为基本证型。2、糖尿病合并症状性脑梗塞与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塞,二者在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数中,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指标均高于正常值,结果显示这些数值均是导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3、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CT特点上,以腔隙性多发性梗塞最多见。主要损伤部位为基底节、放射冠,多数还同时伴有脑萎缩。所以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上易出现肢体瘫痪程度较轻。4、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年龄、形体、病程上,这3种因素呈正相关性,P<0.05。5、糖尿病合脑梗塞与糖尿病,二组在凝血、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统计结果显示:二组在这些实验室检查数据指标上无显着的差异性,P>0.05。结论1、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年龄、血高脂、高血糖、高血压、吸烟、饮酒等,这些危险因素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2、在本课题观察研究中,从临床症状和舌脉象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结合探讨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基本证型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在临床上的中医辨证有一定的指标意义。3、糖尿病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以凝血指标升高、血脂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升高、空腹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这些指标异常提示了糖尿病患者易并发脑梗塞,而这些指标也为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机制及病情轻重、预后等的临床重要指标。
二、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三七、三七总皂苷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1 中药三七和其成分的研究 |
2 三七总皂苷及其各成分对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LINGO-1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机制研究 |
1 LINGO-1 |
2 EGFR |
3 PI3K//AKT |
4 PTEN |
5 GSK-3β |
6 PTE、AKT以及GSK-3β的关系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大鼠MCAO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LINGO-1,EGFR以及下游PI3K/AKT通路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血塞通对MCAO大鼠术后28天PTEN和GSK-3β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细胞实验研究 |
实验四 血塞通对SH-SY5Y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mNSS神经功能评分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2)升清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定标准 |
3.统计分析 |
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1.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1.2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比较 |
2.疗效指标比较 |
2.1 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
2.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2.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4 血脂的比较 |
2.5 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的比较 |
3.安全指标结果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 |
2.中医学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 |
3.升清化瘀方的立方依据 |
3.1 病因病机分析 |
3.2 治法分析 |
3.3 升清化瘀方组方分析 |
4.药物分析 |
5.对照组用药选择原因 |
6.观察结果分析 |
6.1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6.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6.3 血脂分析 |
6.4 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分析 |
7.安全性分析 |
8.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个人简历 |
附录 |
(3)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 |
1.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的重要性 |
2. 三七制剂治疗中风的优势 |
3. 从循证医学得到的启示 |
4.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 |
前言 |
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1.2 资料检索 |
1.3 文献选择方法 |
1.4 质量评价 |
1.5 信息提取与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方法 |
2.3 结局指标 |
2.4 质量评价 |
2.5 结果分析 |
3. 小结 |
3.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3.2 临床作用评价 |
三七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1.2 资料检索 |
1.3 文献选择方法 |
1.4 质量评价 |
1.5 信息提取与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方法 |
2.3 结局指标 |
2.4 质量评价 |
2.5 结果分析 |
3. 小结 |
3.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3.2 临床作用评价 |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约克大学评价中心系统评价注册认证回执 |
附录2: 三七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纳入排除表 |
附录3:三七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纳入排除表 |
附录4:信息提取表1 |
附录5:信息提取表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检索 |
1.2选择标准 |
1.2.1纳入标准 |
1.2.2排除标准 |
1.3选择方法 |
1.4分组、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
1.5统计分析方法 |
1.6效应指标 |
2 结果 |
2.1选择结果 |
2.2纳入研究概述 |
2.3纳入研究质量 |
2.4统计结果 |
2.4.1总有效率比较的Meta-分析结果 |
2.4.2敏感性分析 |
2.4.3失效安全数 |
3 讨论 |
3.1临床疗效分析 |
3.2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3.3循证检验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 |
(5)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中医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证候的研究 |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
1 中药汤剂的运用 |
2 中成药的运用 |
3 中药注射液的运用 |
3.1 中药注射液的临床研究 |
3.2 中药注射液的动物实验研究 |
4 针刺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研究 |
5 其他治疗 |
(6)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理论研究 |
一、“气虚血瘀”是糖尿病并脑梗塞的发病基础 |
(一) 脾气虚是糖尿病主要病机 |
(二) 脾与脑 |
(三) 脾气亏虚是中风致病的基础 |
(四) 瘀血是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主要病因 |
(五) 结论气虚血瘀是2 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发病基础 |
二、“毒损脑络”是2 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病机关键 |
(一) 毒的概述 |
(二) 络脉 |
(三) 脑络与脑神 |
(四) 毒损脑络的病理演变及生物学基础 |
三、清热解毒益气活血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基本治法 |
(一) 益气健脾为治本之法 |
(二) 活血化瘀为重要治法 |
(三) 清热解毒为治法关键 |
(四) 应用清热解毒法的相关依据 |
四、几点说明 |
(一) 对毒的认识说明 |
(二) 对清热解毒的说明 |
(三) 辨证论治为主导 |
(四) 药物的归经问题 |
临床研究 |
一、病例诊断标准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诊断标准 |
二、试验病例标准 |
(一) 病例纳入标准 |
(二) 病例排除标准 |
(三) 病例剔除标准 |
(四) 病例脱落标准 |
三、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及分组 |
(二) 一般情况资料 |
四、观察及治疗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 |
五、疗效判定 |
(一)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判定 |
(二) 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判定 |
(三) 认知功能疗效判定 |
(四) 日常生活能力疗效判定 |
(五) 生活质量评定 |
(六) 实验室疗效指标 |
(七)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八) 安全性评价标准 |
六、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中医证候改善情况 |
二、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情况 |
三、中医单项证候积分变化 |
四、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况 |
(一) 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 |
(二) 认知障碍改善情况 |
(三) 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
五、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六、治疗前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情况 |
七、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 |
八、血脂改善情况 |
九、血浆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
十、血清炎性标志物清除情况 |
十一、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十二、安全性指标分析结果 |
临床疗效分析 |
一、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二、改善症状体征 |
三、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
四、改善生活质量 |
五、调整血糖水平 |
六、改善胰岛功能 |
七、改善血流变状况 |
八、调整血脂水平 |
九、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十、清除血清炎性标志物 |
十一、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
讨论 |
一、炎症与2 型糖尿病 |
二、炎症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三、炎症反应与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
四、中医治则确立及方药组成和分析 |
(一) 中药功效溯源 |
(二)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五、益消复瘫汤作用机制分析 |
(一) 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
(二) 抑制炎症反应 |
(三) 改善胰岛素抵抗 |
(四) 调整血糖水平 |
(五) 改善血流变学状态,降低血脂水平 |
六、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7)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
2.1 中药注射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2.1.1 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2.1.2 其他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2.2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2.2.1 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2.2.2 其他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3 针刺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4 其他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研究 |
(8)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
1.1 文献检索 |
1.1.1 检索范围 |
1.1.2 检索策略 |
1.2 检索结果合并 |
1.2.1 合并策略 |
1.2.2 关键类 |
2 文献选择 |
2.1 文献选择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文献选择方法 |
2.2.1 初筛 |
2.2.2 二次筛选 |
2.2.3 三次筛选 |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
3.1 文献分组 |
3.2 文献分类 |
3.3 文献编号 |
3.4 文献登记 |
4 文献质量评价 |
5 文献信息收集 |
6 统计分析方法 |
6.1 Q统计量检验法 |
6.2 固定效应模型 |
6.3 随机效应模型 |
6.4 漏斗图分析 |
6.5 敏感性分析 |
6.6 失效安全数 |
7 效应指标 |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
7.2 需治疗病人数 |
结果 |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
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1.1 有效治法筛选 |
1.2 有效方药筛选 |
1.2.1 扶正方药筛选 |
1.2.2 祛邪方药筛选 |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
2 安全性分析 |
2.1 不良反应分析 |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
6.1 纳入研究质量 |
6.2 发表性偏倚 |
6.3 临床异质性 |
6.4 待评价研究 |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
7 后续研究 |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查新报告 |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
详细摘要 |
(9)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果 |
3 讨论 |
(10)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 分文献研究 |
第一章 古代文献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叙述 |
第一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糖尿病"病因、病机及其并发症的认识 |
第二节 叙述古代文献对"脑梗塞"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三节 中医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论述 |
第二章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
第三节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
第四节 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实验动物研究 |
第五节 现代方法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
第六节 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 |
第三章 痰、瘀证对糖尿病、脑梗塞、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相关叙述 |
第一节 人体与痰湿证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人体与血瘀的相关性 |
第三节 痰浊与血瘀之相关性 |
第四章 气象因素、中医时间医学与中风病的论述 |
第一节 气象、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时间医学的论述 |
第二节 气象天人相应与中医时间医学论述 |
第三节 气象因素与中风病的关系 |
评述与展望 |
第五章 糖尿病血管病变 |
第一节 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概述 |
第二节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生理病理叙述 |
第六章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与现代研究进展 |
第一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发病机制 |
第二节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七章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研究进展 |
第一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率 |
第二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生的危险因素 |
第三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发病机理 |
第四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五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影像学检查及其研究 |
第六节 无症状性脑梗塞(SCI)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及其防治 |
评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
第一章 2型糖尿病合并症状性和无症状性脑梗塞危险因素及实验室相关指标探讨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临床资料 |
三、研究方法 |
四、统计学分析 |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临床特点及糖尿病对脑梗塞发病的影响探讨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临床资料 |
三、研究方法 |
四、统计学分析 |
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课题创新点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得奖情况 |
致谢 |
四、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塞通对MCAO大鼠和OGD/R损伤SH-SY5Y细胞LINGO-1,EGFR,PI3K/AKT通路以及PTEN和GSK-3β的研究[D]. 周东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升清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D]. 张幸.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3]三七制剂治疗急性中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D]. 齐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缺血性中风血瘀生风病机假说的循证检验研究[J]. 马丽虹,赵广,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5]糖尿病并发脑梗死中医诊治进展[J]. 王艳昕,蔡永亮,许珍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2)
- [6]清热解毒益气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塞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孙志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0)
- [7]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研究进展[J]. 封继宏,王铸.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04)
- [8]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9]尼莫地平与路路通治疗糖尿病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 赵菊珍,赵卫兵,杜灵枝.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6)
- [10]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医证候与危险因素的回顾性探讨[D]. 赖淑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糖尿病论文; 血塞通论文; 脑梗塞论文;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论文; 三七总皂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