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镇布局,发展趋势,一体化
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论文文献综述
时泳,路阳[1](2019)在《基于贵州省城镇空间布局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贵州省经济水平不断发展,道路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部分城镇之间的区域一体化趋势也更加明显。本文在分析全省城镇发展现状情况和特征基础上,总结城镇布局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交通、产业、人口、经济等多要素综合研判全省城镇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以问题和趋势为双重导向,提出城镇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并针对有条件进行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机制。(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期刊2019-10-19)
赵越,罗志军,曹丽萍,钟珊,赵杰[2](2019)在《基于空间决策的区域城镇发展与农业生产协调布局优化——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地进行城镇发展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的划分,是解决城市无序发展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借助ArcGIS、GeoDa等软件,对临川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自相关关系进行评价,以此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初步划定成果,采用多准则判断CA模型对城市扩张进行模拟,通过两方面结果的对比与调整,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耕地国家利用等别,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结果表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593.46 km~2,初步划定结果主要分布于上顿渡镇、崇岗镇、河埠乡和荣山镇等耕地综合质量较高,且多为高—高聚集的区域。经过城市扩张模拟结果可知,临川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为显着增加,主要增加面积分布于展坪乡、上顿渡镇以及钟岭街道。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扩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川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东南、西南方向扩张,扩张类型主要为蔓延式扩展。根据耕地国家利用等别将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区分为可调入区与可调出区,从而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区与城市开发边界的优化与协调,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区与城市开发边界的最终成果。研究结果可为保护耕地资源、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提供参考,也可为今后的划定工作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彩华,袁弘,宋妍妍[3](2017)在《成都加快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5月2日,丹麦首相拉斯穆森访华,成都是此行首站。在蓉期间,到太古里“逛街”是拉斯穆森行程中的重要一站:鞋子店、饰品店、眼镜店和音响店,这些都是来自丹麦的本土企业。也就是这几日,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往南,在与锦江交汇处,承载着建设中国—欧洲中心使命的(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7-05-05)
王静瑜[4](2015)在《探讨中心城区周边区域城镇发展的合理性——以唐山市丰润区区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城镇带动乡村,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协调区域城镇间的发展,促进城镇之间形成有序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对区域城镇的空间结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织结构及网络系统结构等进行协调安排。针对区内近郊城镇以及临近空港物流城的城镇,应做具体分析给予特殊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切实满足保护耕地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使城乡规划不盲目、不虚化,保障规划的可实施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房地产业》期刊2015年Z2期)
张玉周[5](2015)在《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基于河南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富有竞争力的城镇化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亟须进行区域布局优化。河南省作为我国典型的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其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现状与问题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河南省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呈现明显的极化特征——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和较低地区在空间上均趋于集聚,且二者之间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为此,我国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应采取强化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实施和政策引导、实施城市群推动战略和差异化发展战略等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5年03期)
张鹏[6](2014)在《区域协调下的昆明市域城镇空间发展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研究昆明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演进和重组的导向为主要内容。对昆明市市域城镇空间发展布局的成因布局进行研究,分析了昆明市域城镇空间发展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昆明市域城镇空间的发展布局提出相应的原则和对策。旨在区域协调下的昆明市域城镇空间发展布局更加完整、稳定的前进。(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张雍雍,朱静怡,徐溯源[7](2012)在《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城镇发展互动机制初探——以浙江文化城·暨海宁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出,全国各省市开始大力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满天星斗、不见月亮"等空间布局上的问题。由此,文章以浙江文化城·暨海宁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从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与区域城镇发展互动影响要素、文化产业组织模式与空间布局特征等方面,阐述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城镇空间发展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对新时期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重点的确立和方法论选择提出一些思考,以期为类似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期刊2012-10-17)
黄辉,肖艳阳,祝海明,段香园[8](2012)在《中部小城镇区域空间布局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宁乡县处于长株潭"3+5"城市群核心,迎来高速发展期,但是同时遭遇城镇布局混乱的问题。本文首先在回顾国内外区域空间布局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区域空间布局基本理论及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然后根据该县的产业发展现状,确定区域增长极,最后具体论述了区域空间布局的基本组织模式在该县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期刊2012-10-17)
周龙[9](2011)在《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兰白都市经济圈”着眼,以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以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和沿黄特色经济带建设为轴线,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突破,整体推动,努力构建跨越式发展新格局。 积极推进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 原则:统筹规划、协(本文来源于《白银日报》期刊2011-01-19)
卢琳[10](2008)在《陕西省资源型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型城镇是伴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陕西省地处我国中部,特殊的地质构造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截止2005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已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其中已列入国家和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是我国的矿业大,省内有资源型城镇:4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8个县。矿产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与资源型城镇的科学规划建设是陕西省经济稳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城镇空间结构是指规模不同、职能各异的各级城镇在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及其组合状态。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有利于合理配置区域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扩大投资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目前在陕西省很多县一级行政区域由于其城镇空间结构不合理,大都存在着区域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重复建设、投资效益差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资源型城镇作为陕西省经济活动的载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规划建设必须以服务省内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前提。城镇空间布局是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城镇发展论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原理与方法的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的内容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满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资源型城镇空间布局模型。接着在全面分析陕西省资源型城镇的特点、发展和布局现状的基础上,以靖边县和镇安县为例,运用资源型城镇空间布局模型,对其产业发展方向和城镇空间布局如何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陕西省资源型城镇空间布局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5-15)
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地进行城镇发展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的划分,是解决城市无序发展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借助ArcGIS、GeoDa等软件,对临川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自相关关系进行评价,以此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初步划定成果,采用多准则判断CA模型对城市扩张进行模拟,通过两方面结果的对比与调整,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耕地国家利用等别,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结果表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593.46 km~2,初步划定结果主要分布于上顿渡镇、崇岗镇、河埠乡和荣山镇等耕地综合质量较高,且多为高—高聚集的区域。经过城市扩张模拟结果可知,临川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为显着增加,主要增加面积分布于展坪乡、上顿渡镇以及钟岭街道。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扩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川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东南、西南方向扩张,扩张类型主要为蔓延式扩展。根据耕地国家利用等别将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区分为可调入区与可调出区,从而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区与城市开发边界的优化与协调,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区与城市开发边界的最终成果。研究结果可为保护耕地资源、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提供参考,也可为今后的划定工作提供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城镇空间布局论文参考文献
[1].时泳,路阳.基于贵州省城镇空间布局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2019
[2].赵越,罗志军,曹丽萍,钟珊,赵杰.基于空间决策的区域城镇发展与农业生产协调布局优化——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9
[3].杨彩华,袁弘,宋妍妍.成都加快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网络化功能体系[N].成都日报.2017
[4].王静瑜.探讨中心城区周边区域城镇发展的合理性——以唐山市丰润区区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为例[J].中国房地产业.2015
[5].张玉周.新型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基于河南的实证分析[J].中州学刊.2015
[6].张鹏.区域协调下的昆明市域城镇空间发展布局研究[J].价值工程.2014
[7].张雍雍,朱静怡,徐溯源.文化产业空间布局与区域城镇发展互动机制初探——以浙江文化城·暨海宁文化产业集聚区规划为例[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2012
[8].黄辉,肖艳阳,祝海明,段香园.中部小城镇区域空间布局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2012
[9].周龙.优化区域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N].白银日报.2011
[10].卢琳.陕西省资源型城镇空间布局规划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长安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