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论文-胡洒洒,姚宝农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论文-胡洒洒,姚宝农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医药疗法,综述,学术性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论文文献综述

胡洒洒,姚宝农[1](2019)在《近5年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数据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缺血性脑卒中占70%,年复发率高达17. 7%[1]。其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病死率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缺血性脑卒中又称缺血性中风,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姿俏,柏强[2](2019)在《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所致的脑组织损伤,脑组织在缺氧、缺血条件下,大脑的认知功能及正常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功能运动障碍等。肢体偏瘫是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后遗症。本文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缺血性中风偏瘫的诊(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谢红艳,郭伟[3](2019)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针灸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优势,选取较有疗效的相关文献,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对比,发现临床上针灸治疗有效,但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致残、复发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宋广鹏[4](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8例。两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血浆黏度、TG、T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可显着减少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浆黏度,改善血脂,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金煜[5](2017)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经过确诊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例随机分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脂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疗效显着,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黎杰,何振雄,伍忠荣[6](2016)在《腹针联合足底反射区按摩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探讨应用腹针联合足底反射区按摩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腹针联合体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底反射区按摩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Baithel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SIAS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ai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Bai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IAS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对比显着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IAS量表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腹针联合足底反射区按摩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症疗效显着,明显减轻症状体征,加快促进患者机体、机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活周期,降低患者社交焦虑评分,促使患者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社交能力及生活。腹针联合足底反射区按摩可提高患者生活信心,为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孔令魁[7](2016)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6年09期)

黄晓辉,邓国辉[8](2015)在《化瘀通痹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9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风可分为缺血性脑中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和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风后遗症则是经过规范内科治疗后仍遗存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临床症状。在我国脑血管病位居叁大死因之首。每年存活的600万~700万脑血管病患者中,80%均留有中风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1]。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总结,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拟定化瘀通痹汤加减内服,联合针刺(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许会忠[9](2015)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掷骰子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补阳还五汤(当归尾20g,川芎9g,红花、水蛭各10g,牛膝30g,生黄芪60g,地龙15g,桃仁、赤芍、桂枝各10g),随证加减,1剂/d,水煎300m L,3次/d。治疗组42例针刺(百会、手叁里、足叁里、内关、血海、叁阴、阴陵泉、太冲、大陵、尺泽、合谷和风池),随证加减,留针20min,1次/d。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3.1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王娟,刘健[10](2014)在《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脑血流量和内皮素-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MCAO 5周后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模型。电针百会、水沟2周后,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脑血流量的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脑组织中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血流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脑血流量明显提高(P<0.05)。模型组ET-1蛋白表达阳性物质总面积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ET-1蛋白表达阳性物质总面积有低于模型组的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后,脑组织中ET-1含量明显上升。电针有抑制ET-1上调的趋势,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的脑血流值。(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所致的脑组织损伤,脑组织在缺氧、缺血条件下,大脑的认知功能及正常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功能运动障碍等。肢体偏瘫是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后遗症。本文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取得不错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缺血性中风偏瘫的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论文参考文献

[1].胡洒洒,姚宝农.近5年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9

[2].王姿俏,柏强.通窍活血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

[3].谢红艳,郭伟.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概况[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

[4].宋广鹏.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

[5].金煜.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

[6].黎杰,何振雄,伍忠荣.腹针联合足底反射区按摩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7].孔令魁.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

[8].黄晓辉,邓国辉.化瘀通痹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97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

[9].许会忠.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

[10].王娟,刘健.电针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大鼠脑血流量和内皮素-1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标签:;  ;  ;  ;  

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论文-胡洒洒,姚宝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