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清收不良贷款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杰埙[1](2021)在《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不良资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不良资产种类逐渐丰富,同时不良资产行业参与主体日益增加,法律环境不断完善,对不良资产投资、处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投资、处置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及处置难度日益增大,身处不良资产行业的主体面对更大的挑战,对其自身的运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不良资产处置作为不良资产投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处置效率高低及效果好坏,直接决定了不良资产投资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A投资管理公司为例(以下简称A公司),分析了A公司当前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其所采用的处置方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成因,并结合笔者相关工作经验和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为A公司提出其所采用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优化思路、具体措施以及相关的实施优化保障措施,从而能够使A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不良资产研究的学术界关于不良资产概念、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模式、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以及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首先介绍了A公司基于自身情况及与同业经营模式对比从而所选择的业务定位、组织架构、经营目标等,并通过分析A公司截止2019年末整体的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相关数据情况,特别是委托清收与债务重组两种处置方式在整体处置方式中的占比、实际平均处置时间两个指标与最初设定经营目标所反映出来的差距,总结出A公司当前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着处置方式结构未达目标及资产处置周期未如理想的现象,而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其重点发展的两种处置方式都存在一定问题: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未建立清收服务商量化选择标准、清收服务商筛选流程合理性不足、对清收服务商未能实施有效管控以及未能及时调整组织模式等四大问题,而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同样存在无法同时满足效率与效益的要求、重组过程中对资产价值的重新定价难度较大、对债务重组业务的内部控制相对薄弱、退出方式相对缺乏等四大问题。这些问题是A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过程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给处置工作带来了更高的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到A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接着本文结合笔者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针对A公司当前处置不良资产的所采用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目前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思路及具体措施。在优化思路方面,提出了通过提升清收服务商质量和优化债务重组效能这两点优化方向,并基于这两点优化思路,提出了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可通过制定合理的准入门槛,包括设定历史业绩、社会网络及渠道资源关系、资金实力、沟通协调能力、清收团队、处置团队核心成员素质及能力、市场声誉、服务对象数量和其他因素等九大考察维度对清收服务商进行筛选;从清收服务商引入、现场考察及信息收集、清收服务商综合能力评价、与清收服务商正式洽谈、正式签订清收服务协议等关键节点着手,制定严格的筛选流程;并通过清收额度激励、清收进度激励、清收保证金激励、独家合作激励、精神激励等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清收服务商主动实施清收,同时以经济、时间、声誉等手段约束清收服务商以使其与A公司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上述优化措施,以期使A公司能有针对性地建立优秀的第三方线下清收服务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待条件成熟时,可成立关系更紧密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性质的分支机构,以充分掌握当地的资源和信息,更好地对清收团队进行管理,进一步拓展异地不良资产业务。而在债务重组处置方式的优化方面,则可以首先A公司通过基于重组业务特殊性,向B集团申请调整对其的考核模式以化解效率与效能之间的矛盾;其次,通过不断提升处置人员在债务重组处置方式方面所要求的专业素质,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提高资产定价水平,解决资产定价难的问题;再次,通过强化A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债务重组项目的投资流程,从而在公司内部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使内控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最后,通过大数据技术组建业务信息平台,将该业务信息平台打造为债务重组业务的资源和数据推送中心,有效扩大债务重组业务的退出通道,以促进A公司及行业优化发展。通过上述各项具体优化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优化A公司委托清收及债务重组两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从而提升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及改善处置效果。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要实现上述优化方案,A公司需要从制度支持、资金来源、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获得的充分的保障。本文的研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与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冰棍理论、资源配置理论等理论的实际应用,同时为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后续发展方向提供了可行的思路。由于本文所选的A公司的处置运营模式较为普通,因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服务于大量与之相似的不良资产投资管理公司,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期望可以为不良资产行业的处置环节提供更好的处置方式的思路借鉴。
苏永超[2](2020)在《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商银行是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主要作用,全力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R市(省直管县)一家重要的金融机构,M农商银行的存款、贷款总量规模较大,在R市经济发展中贡献较多。近年来,该行的不良贷款剧增,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深入分析不良贷款现状及成因,研究并提出针对该行不良贷款的相应防范对策,构建科学、系统的防范体系,对该行优化贷款结构、降低经营风险、增强自身竞争力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不良贷款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简单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用的方法及路线,在此基础上,以M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为研究对象,对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受县域金融环境影响、客户自身问题等是该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外部原因;信贷管理工作有待完善、奖惩办法有待优化、信贷结构有待调整、信贷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是该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内部原因;提出该行只有对外通过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推动R市信用体系建设,对内通过全面提升信贷管理工作、建立合理的不良贷款考核办法、调整信贷投放政策以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信贷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大数据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才能有效化解不良贷款。最后,结合内、外部影响因素,建议该行采取借助司法力量、运用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处置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等新措施推进不良贷款防范化解工作。本文结合数据分析对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研究,提出化解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的对策,能为其它农商银行不良贷款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有助于农商银行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银行综合实力。
靳清山[3](2020)在《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行稳健的经营与否与发放不良贷款息息相关,也与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存在着正相关。近年来,各个商业银行紧紧抓住"四万亿"房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大举资金投入支持房地产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迎来一个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时期,不良贷款的比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自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布局和结构逐步的优化和向经济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的方向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银行不良资产所占的比率显着上升,资产管控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不良资产的管理亟待提升,这成为了我国各个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形势和问题。经济的增速进一步放缓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增速明显地加快,商业银行快速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金融系统也出现了不稳定的信号。近几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放余额和比重逐年"双升",成为金融业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更是每家商业银行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金融难题。国家高度重视影响社会金融安全的重大问题,把如何准确、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各家商业银行的整体不良贷款规模年均呈现快速上升的增长趋势,同时不良贷款规模的年均增速比率也明显加快,不良资产规模大幅度的上升和增速比率的大幅增加,这些都使得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论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在总结传统处置方式的基础上,依据银行业发展的整体现状并结合发达国家经验予以创新,提出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使其能够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供借鉴。论文针对银行这一时期不良资产处置的高峰,在这一大背景下,以zz银行为代表作为案例,通过深入的分析探讨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资产处置方式问题产生的原因、现有处置方式的优化以及现有方式优化中所需的一些保障性政策措施,希望论文能够对zz银行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战略和理论的支撑,并为其他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韩峰[4](2020)在《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种运营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当中,其中不良贷款是银行最常见也是影响面最广的风险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国内采取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从而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对经济结构加以相应的改善和调整。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在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着复杂性,由于先前在信贷投放方面存在着盲目性,且管理方面以粗放式管理为主,使得银行信用风险事件有所增加。银行风险贷款的逐渐出现,使得其不良贷款压力增长。另外,在监管政策方面银行加快改革和完善,建立更为严格的措施。处于新经济金融环境之下,银行在不良贷款解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能够高效处置和应对不良贷款,成为时下商业银行生存发展不得不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搜集、整理、分析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近6年的不良贷款数据,与鄂尔多斯市独特的地区特点、金融环境相结合,分析已采取的处置效率措施中存在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处置方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出该银行现阶段效率提升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基于现状出发,针对性建立解决对策,期望能够实现高效快速、合理合规等效果。本文研究在商业银行防范以及处置不良贷款,推动经营管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郝澍田[5](2019)在《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减缓,经济结构的优化,外部监管环境的强化和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要求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持续暴露,不良资产规模不断增大,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LW城市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爆发式增长,影响业务正常经营发展的关键时刻,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对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了更适合自身情况的内部集中处置模式,取得了不良资产处置的阶段性成效,也能够为其他同类城市商行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供参考。本文共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首先,对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明确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总结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其次,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进行界定。通过介绍分散处置模式、外部集中处置模式和内部集中处置模式三种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并对其进行比较;然后介绍影响商业银行选择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成本、效益、风险、产权结构和人才队伍情况五方面。第三,针对LW商业银行改革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前,不良资产爆发式增长的现状,介绍了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和选择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原因;接着介绍了LW商业银行内部集中处置模式具有财务独立核算、不良资产权责一致、资产经营部角色明确的特点和处置专业化、降低成本、绩效激励有效、利于风险隔离和整合处置资源五大优势;然后介绍了LW商业银行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运用,该模式下成立类似于行内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经营部,各分行将不良资产的档案、处置权按照内部移交流程移交至资产经营部,并按照权责发生制全额记账;通过优化原有处置方式,开拓新的处置途径和快速审批处置方案来提高处置不良资产的效率;通过对绩效考核的前后比较,介绍了内部集中处置模式下各经营指标的考核方法;最后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了内部集中处置模式下各环节的应用。第四,通过对改革为内部集中处置模式后的两年期间LW商业银行不良指标的变化、不良资产处置金额的比较和在省内城商行的横向对比,肯定了内部集中处置模式取得的成效;但在这两年期间也发现了风控意识减弱、评估能力不足和应急处置机制缺失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风控管理、完善内部评估体系、建立不良资产应急处置流程和优化内部移交程序的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为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进一步优化提供有益参考,也希望能给遇到类似不良资产激增问题的同类城市商业银行提供借鉴,减少不良资产问题对商业银行健康发展造成的影响。
刘馨雅[6](2019)在《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风险控制分析》文中认为我国农商行近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立足当地,发展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举足轻重的力量,但不断发展的同时,农商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自2011年以来也在不断攀升,从2011年的1.6%上升到2017年的3.2%,不良贷款严重制约了农商行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的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极有必要,所以,本文以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控制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文章基于我国农商行整体水平和全国有代表性的30家农村商业银行的数据和相关文献,剖析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不良贷款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等对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我国农商行的发展状况,从全国农商行整体水平方面和地方农商行方面分析了我国农商行现状,并对地方农商行风险防范指标情况进行了分析,之后从信贷资产结构、缓释信用风险、风险管理意识和不良贷款的清收与保全方面分析了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防控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寻找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外部、内部和客户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出防控中存在如下问题:贷款集中度问题、风险管理意识问题、缓释信用风险能力弱、清收手段单一且力度不足,而防控存在问题的因素有:外部因素主要为宏观经济下行和信贷环境恶化;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原因为信贷机制有漏洞、人力资源管理不足和内部控制问题;客户因素为经营不善、信息不对称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为更加详细地研究农商行不良贷款的控制,因此选取防控效果显着的北京农商行和防控效果一般的无锡农商行进行案例对比分析,主要从不良贷款现状、可能面临的风险分析、防控措施方面、处置措施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的过程中,找出北京农商行采取的比较好的措施为无锡农商行进行借鉴。在文章的最后,本文分别借鉴农业银行的防控措施和国内外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从防控措施方面和处置措施方面对我国农商行完善不良贷款控制提出相关建议,比如在防控措施方面优化员工结构并创新培训方式、提高风险意识并加强风险防控、加大创新并应用大数据技术等,在处置措施方面政府机构发挥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处置机构、加大处置措施创新力度等。本文可以为提升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的防控能力提供相关建议,为农商行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提供思路与借鉴,为其他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关顺远[7](2019)在《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提出在遭受了二零零八年经济重创之后,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位运行,我国的实体企业经济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传统制造业转型压力逐渐增大。银行业作为经济晴雨表,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影响,存量信贷资产风险劣变、不良贷款指标持续下降,对银行业信贷资产产生巨大的挑战。基于当前状况,不良资产的处置消化能力逐渐影响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良贷款的化解处置成为全球金融业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研究不良贷款的化解处置策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主要目的是研究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也能够为全国其他商业银行管理不良资产提供经验借鉴。首先,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国内外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有研究。论文在第二章中总结了不良资产相关概念以及“冰棍效应”理论、资产转让理论、资产证券化理论等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接着以城市商业银行A银行为例,全面总结了A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并通过报表数据分析,研究了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A银行现有的催收、重组、核销等处置手段存在催收效率低下、重组客户风险重生等方面问题,同时,从处置手段的丰富性来看,A银行目前的处置手段较为单一,相关不良贷款处置管理较不完善。最后,本文针对A银行现有的催收、重组化解、以物抵债、核销等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同时引入了两种新型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并对A银行不良资产防控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黄迪[8](2019)在《新常态下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5月,“新常态”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面临重大调整。供给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既为银行业良性向好发展提供了深层次动力,也在具体落实行动中带来风险和压力。银行业不良率持续攀升,不良化解任务艰巨,不良资产风险成为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改制创建不足13年的Z银行,前身是沿海某县级市城市信用社,乘国家“发展普惠金融”战略之东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Z银行在存贷款规模与质量、管理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近年来其资产规模增长趋势减缓、营业收入依赖存贷利差、盈利能力逐年下降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新常态下,Z银行不良资产呈现出规模增加的趋势,拨备覆盖率持续低于我国城商行整体水平。同时,不良贷款担保物不足、地区和行业集中度的特点也为后续处置工作增加了难度。目前Z银行采取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仍是相对传统的自主清收、诉讼追偿、息费权益放弃、债务重组、以物抵债、呆账核销和资产转让等。受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环境变革、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不健全等客观原因,以及自身发展根基尚浅、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核心产品运营粗放等主观因素的影响,Z银行不良资产化解中存在处置被动、周期长、成本高、手段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满足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批量化的要求,Z银行需要遵循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内生逻辑,明白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艰巨,整合银行内外部力量,多策并举。在前文分析研究基础上,笔者对提升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不断强化不良资产处置团队,优化处置业务流程,加快化解当前已有的不良资产。第二,要加强前端建设,更加注重信贷风险管理和完善内控体系,控制新增不良资产的形成。第三,要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尝试采用资产证券化、债转股等市场化手段压降不良,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并积极探索引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丰富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第四,要与地方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在减少政府干预的同时借助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催收,形成良性互动。最后,充分利用“新常态”为银行业带来的长期利好。一方面新常态下政府和监管势必持续发力,带来法律法规、会计、税收等配套机制的不断完善,拓展不良资产运作空间;另一方面“新常态”下将产生的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抓这一机会,将有助于Z银行做大贷款规模,实现弯道超车。
姜新华[9](2014)在《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同业竞争的加剧,外部监管工作的强化,以及外部宏观新形势的变化和银行内部绩效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AB银行因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结合近年来战略目标定位,积极探索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新模式创新,以“价值创造、价值管理为核心”,以“软实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为导向。通过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转型研究与探索,来寻求提升不良资产经营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作者作为AB银行的一名员工,针对AB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分析存在不足与原因,借鉴先进银行相关经验,运用SWOT框架来分析AB银行实现经营管理转型创新的各项利弊因素,并结合相关经营管理基础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科学论证,目的是通过这种特定的、整体性的研究,充分论证研究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给AB银行系统相关业务条线同事提供更多参考方案。最终,作者针对AB银行当前面临的不良贷款经营管理难题和问题症结,提出了“统一管理、集中经营、专业处置”这一创新管理模式观点,并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创新管理具体措施和建议,通过列举银行同业先进做法和相关成功清收案例,论证了这些建设性的方案与建议的有效性,有助于AB银行持续优化改进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更大经济效益。
谭聪杰[10](2012)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产生以及清收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降低农村信用社的巨额不良贷款并顺利实现对不良贷款的清收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再在研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难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的主要选择方法,最后提出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应采取的模式建议。
二、对清收不良贷款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清收不良贷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动态 |
1.研究动态 |
2.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研究的主要内容 |
3.技术路线 |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
1.文章的创新点 |
2.文章的不足之处 |
二、不良资产处置的相关理论 |
(一)相关概念 |
1.不良资产 |
2.不良资产处置 |
(二)相关理论 |
1.资源配置理论 |
2.冰棍效应理论 |
3.资产组合理论 |
三、A公司现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案例 |
(一)A公司经营概况 |
1.A公司业务定位及组织架构 |
2.A公司近年业务发展情况及反映问题 |
(二)A公司现行主要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1.基础处置方式——诉讼追偿和整包转让 |
2.鼓励处置方式——委托清收和债务重组 |
3.其他处置方式 |
(三)A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
1.委托清收处置案例——Z市工行债权资产包项目 |
2.债务重组处置案例——G公司不良资产项目 |
四、A公司现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开展情况 |
2.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3.委托清收处置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二)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1.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开展情况 |
2.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3.债务重组处置方式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三)本章小结 |
五、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优化思路及具体措施 |
(一)优化思路 |
1.保证清收服务商的质量 |
2.提升债务重组方式效能 |
(二)委托清收处置方式优化措施 |
1.确立清收服务商的准入门槛 |
2.明确清收服务商的准入流程 |
3.制定对清收服务商的激励约束措施 |
4.择机成立直营分支机构 |
(三)债务重组处置方式优化措施 |
1.匹配业务特性,申请调整考核模式 |
2.夯实专业基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3.强化内控管理,建立全面风控体系 |
4.结合信息化技术,完善重组资产退出渠道 |
(四)本章小结 |
六、实施优化的保障措施 |
(一)相关制度支持 |
(二)拓宽资金来源 |
(三)专业人才培养 |
(四)企业文化建设 |
七、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方法 |
2 不良贷款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不良贷款的概念及分类 |
2.1.1 不良贷款的概念 |
2.1.2 不良贷款的分类 |
2.2 不良贷款相关理论 |
2.2.1 信用理论 |
2.2.2 金融脆弱性理论 |
2.2.3 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
3 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M农商银行概况 |
3.1.1 发展概述 |
3.1.2 存贷款情况 |
3.1.3 不良贷款管理制度与防范办法 |
3.2 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3.2.1 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
3.2.2 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
3.2.3 不良贷款与同业对比情况 |
3.2.4 现状与问题调研分析 |
4 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
4.1 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外部原因 |
4.1.1 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
4.1.2 受县域金融环境影响 |
4.1.3 客户自身问题 |
4.2 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内部原因 |
4.2.1 信贷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
4.2.2 不良贷款奖惩办法有待优化 |
4.2.3 信贷结构有待调整 |
4.2.4 信贷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4.2.5 信息化水平较低 |
5 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防范化解的对策建议 |
5.1 防范化解不良贷款的先进经验借鉴 |
5.1.1 江西邮储多措并举促清收 |
5.1.2 工行滨州分行深化银政合作 |
5.1.3 贵州都匀农商银行发挥党建引领 |
5.1.4 经验总结 |
5.2 不良贷款防范化解的外部对策 |
5.2.1 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 |
5.2.2 推动R市信用体系建设 |
5.3 不良贷款防范化解的内部对策 |
5.3.1 全面提升信贷管理工作 |
5.3.2 建立合理的不良贷款考核办法 |
5.3.3 调整信贷投放政策以优化信贷结构 |
5.3.4 加强信贷人才队伍建设 |
5.3.5 引进大数据技术推进信息化建设 |
5.4 采用新措施推进不良贷款防范化解工作 |
5.4.1 借助司法力量 |
5.4.2 运用财政风险补偿基金处置模式 |
5.4.3 借助互联网平台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进一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M 农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调查问卷 |
致谢 |
(3)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选题依据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意义 |
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 |
2.2 银行不良资产相关指标 |
2.3 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危害 |
2.4 不良资产处置的理论与原则 |
2.4.1 资产重组理论 |
2.4.2 冰棍效应理论 |
2.4.3 资源组合理论 |
2.4.4 不良资产处置的原则 |
3 zz银行不良资产与处置现状 |
3.1 zz银行介绍 |
3.2 zz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3.2.1 zz银行不良贷款逐年增加 |
3.2.2 zz银行拨备覆盖率逐年下降 |
3.2.3 zz银行潜在风险资产占比较大 |
3.3 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现状 |
3.3.1 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架构 |
3.3.2 zz银行不良资产现行处置方式 |
4 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4.1 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缺少多样化 |
4.2 诉讼清收难度大、周期长、现金回收率低 |
4.3 不良资产潜在价值未能充分挖掘 |
5 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问题产生的原因 |
5.1 处置制度与流程不完善 |
5.2 考核管理机制有缺陷 |
5.3 缺少专业化人才与创新 |
6 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优化 |
6.1 大额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债转股 |
6.2 住房抵押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资产证券化 |
6.3 资不抵债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利差 |
6.4 其他抵押质押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 |
6.5 信用类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 |
7 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的保障措施 |
7.1 改革组织架构,成立“好坏银行” |
7.2 梳理内部相关制度,控制操作风险 |
7.3 重视新增业务管理,实施降旧控新 |
7.4 完善处置流程及考核机制 |
7.5 组建专职处置团队,加强交流学习 |
8 结论 |
8.1 结论 |
8.2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采用的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述及理论综述 |
2.1 不良贷款概念及分类 |
2.1.1 不良贷款概念 |
2.1.2 不良贷款分类 |
2.2 理论综述 |
2.2.1 商业银行运营风险 |
2.2.2 COSO控制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4 流程银行 |
2.2.5 优化原理 |
第三章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分析 |
3.1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环境分析 |
3.1.1 地理环境概况 |
3.1.2 金融环境概况 |
3.2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企业概况 |
3.3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 |
3.3.1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进程回顾 |
3.3.2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
3.4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
3.4.1 外部环境影响 |
3.4.2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
3.4.3 信贷结构不合理 |
3.4.4 信贷流程管理控制不到位 |
3.4.5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率的措施及成效 |
3.5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处置效率制约因素分析 |
3.5.1 批量处置模式边际效益递减 |
3.5.2 处置质效低,成本较高,利润受损严重 |
3.5.3 法律诉讼成本高、执行难、效率低下 |
3.5.4 现有处置方式天然的局限性限制了处置效率 |
3.6 人员结构亟待优化 |
第四章 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提升不良贷款处置效率的优化建议 |
4.1 积极探索新的处置模式 |
4.1.1 债转股模式 |
4.1.2 押品互联网受托处置模式 |
4.1.3 银政企合作模式 |
4.2 优化控制环境,提高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质效 |
4.3 加强风险前瞻管理,有效开展控制活动 |
4.3.1 加强信贷风险管控 |
4.3.2 提升信用风险监控水平 |
4.3.3 实行大户风险会诊工作 |
4.3.4 提升自主监控能力 |
4.4 加强处置队伍建设,提升协同效应 |
4.4.1 增强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 |
4.4.2 建立信贷人才储备机制 |
第五章 保障措施 |
5.1 针对基础资产信息予以充分披露 |
5.2 健全不良贷款定价估值机制 |
5.3 建立不良贷款信息服务技术平台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工作述评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研究范畴界定 |
一、商业银行 |
二、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 |
三、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比较 |
一、分散处置模式 |
二、外部集中处置模式 |
三、内部集中处置模式 |
四、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比较 |
第三节 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
一、成本因素 |
二、效率因素 |
三、风险因素 |
四、股权结构因素 |
五、人才因素 |
第三章 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选择及其运用 |
第一节 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选择背景 |
一、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 |
二、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 |
三、LW商业银行选择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原因 |
第二节 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
一、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特点 |
二、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优势 |
第三节 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运用 |
一、组织架构 |
二、资产移交 |
三、处置方法 |
四、绩效考核 |
五、主要案例解析 |
第四章 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运行评价 |
第一节 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实施效果 |
一、初步完成改革目标 |
二、模式创新进展良好 |
第二节 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不足 |
一、风险防控意识相对减弱 |
二、不良资产评估存在争议 |
三、程序缺失易失处置良机 |
四、内部移交衍生法律风险 |
第五章 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的优化建议 |
第一节 持续提高风险识别管控能力 |
第二节 完善不良资产内部评估体系 |
第三节 建立不良资产应急处置机制 |
第四节 优化不良资产内部移交程序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风险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可能创新点和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不良贷款概念界定 |
2.2 不良贷款分类方法 |
2.3 农商行不良贷款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内部控制理论 |
2.3.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农商行不良贷款情况及风险防范指标分析 |
3.1 农商行不良贷款情况 |
3.1.1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状况 |
3.1.2 农商行的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3.1.3 总结 |
3.2 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指标分析 |
3.2.1 资本充足率方面 |
3.2.2 拨备覆盖率方面 |
3.2.3 资产利润率方面 |
3.2.4 成本收入比方面 |
3.2.5 存贷比方面 |
3.2.6 总结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商行不良贷款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农商行不良贷款防控存在的问题 |
4.1.1 信贷资产结构方面 |
4.1.2 风险管理意识方面 |
4.1.3 缓释信用风险方面 |
4.1.4 不良贷款清收与保全方面 |
4.1.5 总结 |
4.2 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外部原因 |
4.2.2 内部原因 |
4.2.3 客户因素 |
4.2.4 总结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商行不良贷款控制案例分析 |
5.1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
5.2 两家农商行不良贷款现状及风险分析 |
5.2.1 不良贷款现状 |
5.2.2 风险防范指标方面 |
5.2.3 农商行不良贷款风险分析 |
5.2.4 总结 |
5.3 两家农商行不良贷款防控对比分析 |
5.3.1 防控措施方面 |
5.3.2 处置措施方面 |
5.3.3 总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控制的建议 |
6.1 防控措施方面 |
6.1.1 |
6.1.2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 |
6.1.3 加大创新,应用大数据技术 |
6.2 处置措施方面 |
6.2.1 政府机构发挥主导作用 |
6.2.2 成立专门的处置机构 |
6.2.3 加大处置措施创新力度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7)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 |
1.2.2 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框架 |
1.5 创新之处 |
第2章 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理论 |
2.1 不良资产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冰棍效应”理论 |
2.2.2 资产转让理论 |
2.2.3 资产证券化理论 |
2.2.4 金融创新理论 |
第3章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1 A银行概况 |
3.2 A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
3.2.1 A银行不良资产基本情况分析 |
3.2.2 A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 |
3.3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现状 |
3.3.1 A银行不良资产认定 |
3.3.2 A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处置方式 |
3.3.3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考评政策 |
3.3.4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果评价 |
3.4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
3.4.1 A银行不良资产催收存在的问题 |
3.4.2 A银行不良资产重组化解存在的问题 |
3.4.3 A银行不良资产以物抵债存在的问题 |
3.4.4 A银行不良资产核销存在的问题 |
3.4.5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改进建议 |
4.1 遵循恰当的处置原则 |
4.1.1 成本最低原则 |
4.1.2 时效性原则 |
4.1.3 市场化原则 |
4.2 改进现有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4.2.1 A银行不良资产催收改进策略 |
4.2.2 A银行不良资产重组化解改进策略 |
4.2.3 A银行不良资产以物抵债改进策略 |
4.2.4 A银行不良资产核销改进策略 |
4.3 引入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手段 |
4.3.1 不良债权打包转让 |
4.3.2 不良资产证券化 |
4.4 优化不良资产防控与管理 |
4.4.1 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控制 |
4.4.2 建立科学化、信息化的不良资产管理体系 |
4.4.3 提高不良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4.4.4 完善激励考核制度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果 |
5.2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新常态下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新常态解读 |
2.2 不良资产内涵与成因研究 |
2.2.1 不良资产内涵界定 |
2.2.2 不良资产成因及影响因素 |
2.3 关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分析 |
2.3.1 不良资产处置国际经验研究 |
2.3.2 不良资产处置国内研究 |
3 新常态下Z银行发展现状与不良资产情况分析 |
3.1 新常态下Z银行发展现状与行业地位分析 |
3.1.1 资产规模扩张趋势减缓 |
3.1.2 盈利能力逐年下降 |
3.1.3 营业收入依赖于存贷利差 |
3.2 新常态下Z银行不良资产概况 |
3.2.1 不良贷款规模逐年增加且偏离度高 |
3.2.2 拨备覆盖率持续低于城商行整体水平 |
3.2.3 不良贷款行业集中度高 |
3.2.4 保证贷款比重较大且不良率高 |
3.3 Z银行不良资产现行处置办法 |
3.3.1 处置程序与原则 |
3.3.2 Z银行现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
4 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问题分析 |
4.1.1 被动处置为主风险后压严重 |
4.1.2 处置方式单一不良资产剥离周期长 |
4.1.3 内控体系不健全新增不良防控效果不理想 |
4.1.4 考核体系不完善影响不良资产处置积极性 |
4.2 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管理技术亟需提升 |
4.2.2 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
4.2.3 核心产品运营粗放 |
4.2.4 人才不足影响处置效率 |
4.2.5 定位摇摆增大发展阻力 |
5 新常态下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建议 |
5.1 优旧取新防控前置 |
5.1.1 继续优化传统处置方式 |
5.1.2 以人才为根本 |
5.1.3 不断完善贷款发放和处置制度 |
5.1.4 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
5.1.5 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创新发展 |
5.2 回归银行业本源 |
5.2.1 注意防控创新催收举措中的新生风险 |
5.2.2 提供更加灵活优质的金融服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目前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方面 |
1.2.2 国内研究方面 |
1.3 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及安排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创新相关理论基础 |
2.1 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 |
2.2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相关理论 |
2.2.1 金融创新理论 |
2.2.2 优化决策理论 |
2.2.3 结构效益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现状 |
3.2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面临的难题 |
3.3 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的路径分析 |
4.1 现有不良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4.2 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现实基础分析 |
4.2.1 优势因素分析 |
4.2.2 劣势因素分析 |
4.2.3 机遇因素分析 |
4.2.4 威胁因素分析 |
4.3 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的可能路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转型创新方案设计 |
5.1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创新方案总体原则 |
5.2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创新方案设计 |
5.3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创新方案具体措施 |
5.3.1 公司不良贷款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
5.3.2 零售不良贷款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
5.4 不良贷款经营管理创新实证分析 |
5.4.1 公司不良贷款清收创新案例实证 |
5.4.2 零售不良贷款清收创新案例实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贡献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贡献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 |
(一) 借款人原因导致不良贷款 |
(二) 信用社自身原因导致不良贷款 |
(三) 其他原因导致不良贷款 |
二、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的难点以及清收办法 |
(一)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难的原因 |
(二)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办法 |
三、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应采取的主要模式 |
四、总结 |
四、对清收不良贷款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收购不良资产后处置方式优化研究[D]. 张杰埙.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M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对策研究[D]. 苏永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6)
- [3]z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优化研究[D]. 靳清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G银行鄂尔多斯分行不良贷款处置效率提升研究[D]. 韩峰.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5]LW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内部集中处置模式优化研究[D]. 郝澍田.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6]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风险控制分析[D]. 刘馨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7]A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关顺远. 华侨大学, 2019(01)
- [8]新常态下Z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D]. 黄迪.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AB银行不良贷款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 姜新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10]我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问题研究[J]. 谭聪杰. 金融经济, 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