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室分流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脑积水,预后
脑室分流术论文文献综述
杜吴杰,许俊华,杨东斌,赵彩红[1](2019)在《同期和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同期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积水患者98例,根据手术分期方法不同分为同期组51例和分期组47例。分期组患者做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2~3个月后再做颅骨修补术,同期组患者给予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进行同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四肢感觉功能评测(Fugl-Meyer)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laspow coma scale,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脑灌注异常指数和脑积水程度,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同期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分期组(72.34%),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同期组GCS、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分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Barthel、Fugl-Meyer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评分均升高,且同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分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前两组脑灌注异常指数和脑积水程度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后两组脑灌注异常指数和脑积水程度均改善,但两组脑灌注异常指数差异无显着性(P>0.05),同期组术后脑积水程度改善程度优于分期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同期组并发症发生率(3.92%)明显低于分期组(17.02%),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同期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显着,可提高脑积水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并发症较少。(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易磊,易超亮,孙清平[2](2019)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60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试验组实施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积水患者予以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有助于机体功能恢复和改善,推广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张翼[3](2019)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该院2011年12月—2018年12月方便选取82例小儿脑积水患者,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例,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治疗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5.61%,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7,P=0.012)。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1.63±0.91)cm,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2.22±0.87)cm,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7,P=0.003)。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12±1.51)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56±1.67)d,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9,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明显比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9.27%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9,P=0.002)。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有效方式,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切口长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31期)
黄玉萍,刘艳君,陈沛林,黄国豪,张志[4](2019)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着,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0期)
揭南辉[5](2019)在《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积水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VPS组与LPS组,各30例。VPS组给予VPS治疗,LPS组给予LPS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次性成功率、术前与术后3 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术前与术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VPS组(P<0.05)。LPS组一次性成功率高于VPS组(P<0.05)。术后3 d LPS组血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VPS组(P<0.05)。术后6个月LPS组NIHSS评分低于VPS组,且ADL评分高于VPS组(P<0.05)。结论:VPS与LPS治疗脑积水均可取得显着疗效,但LPS可提高一次性成功率,降低血清NSE与S100β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利于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0期)
何林[6](2019)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为其治疗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8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B组,均39例,其中A组予以脑室-腹腔分流术,B组予以常规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对两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A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B组(71.79%),对比差异显着(P<0.05);A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B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A组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少于B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B组(20.51%),对比差异显着(P<0.05)。结论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优选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0期)
高剑峰,陶山伟,冼华伟[7](2019)在《不同时间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颅脑缺损合并脑积水在不同时间采取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价值。方法选择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进行颅脑缺损合并脑积水的50例病患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4年1月-2019年1月之间,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以及实验组,组均25例。予以实验组病患两个月内同期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以及颅骨修补术,予以常规组病患首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再于两个月至叁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两组均持续治疗六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GCS得分、GOS得分、ADL得分、FMA得分以及并发症出现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常规组在GCS得分、GOS得分、ADL得分、FMA得分方面比较差异较小(P> 0.05);治疗后常规组在GCS得分、GOS得分、ADL得分、FMA得分方面均低于实验组(P <0.05)。常规组与实验组并发症出现率分别是48.00%、24.00%(P <0.05)。常规组与实验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6.00%、88.00%(P <0.05)。结论对于颅脑缺损合并脑积水病患治疗时要明确病患手术适应症,提高操作技术,对其同期实施颅骨修补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明显,术后并发症较少,病患机体恢复时间段,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唐治菊,陈晓英,鲜继淑[8](2019)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创伤并发脑积水的精细化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45例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患者精细化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认为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并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马宝君,叶子[9](2019)在《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伴脑积水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将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应用于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本次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本院中2016年6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180例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抽到白色球为实验组,绿色球为对照组,每组均包含90例患者。两组患者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开展手术,分别为同期手术(实验组)和分期手术(对照组)。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ADL、GCS、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同期手术,早期手术更适合应用于大体积脑外伤伴脑积水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明显更优,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昏迷状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9期)
甘武,周东,詹升全,郭文龙,王鹏[10](2019)在《53例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脑积水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室-心房分流术(VAS)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失败脑积水的手术效果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VPS治疗失败而改行VAS的53例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111个月,VAS失败15例(28.3%),其中感染拔管2例,拔管改行VPS 4例,因堵管脑积水加重放弃治疗而死亡2例,因再次术后颅内感染死亡1例,余6例经手术调整后VAS有效。统计分析显示:手术时期和年龄是导致VAS术后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VPS次数增加有降低VAS成功率的趋势。结论 VAS是治疗VPS失败脑积水的有效手段,年龄是VAS术后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技术的优化和经验积累有助于提高成功率,成年人(>18岁)、VPS 2次以内的脑积水病人行VAS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脑室分流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科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60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试验组实施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积水患者予以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有助于机体功能恢复和改善,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室分流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杜吴杰,许俊华,杨东斌,赵彩红.同期和分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2].易磊,易超亮,孙清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张翼.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中外医疗.2019
[4].黄玉萍,刘艳君,陈沛林,黄国豪,张志.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5].揭南辉.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与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6].何林.脑室-腹腔分流术在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智慧健康.2019
[7].高剑峰,陶山伟,冼华伟.不同时间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缺损伴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9
[8].唐治菊,陈晓英,鲜继淑.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创伤并发脑积水的精细化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9].马宝君,叶子.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期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伴脑积水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10].甘武,周东,詹升全,郭文龙,王鹏.53例脑室-心房分流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脑积水疗效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