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小静[1]2010年在《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我国的出版单位也经历了事业单位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公司制改造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由于出版业具有显着的意识形态特征,出版业长期以来受党和政府机关的重视,被过分地强调了其政治和教化功能,而出版物的商品性这一重要属性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并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由此以后,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文化产业成长期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出版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必然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出版业的发展不仅要有内需的拉动,而且也要有外需的拉动,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虑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中国出版业必须“走出去”。而今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正面临着五大问题:我国出版业作为国家垄断产业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产生的阵痛一直没有消失;外国出版巨头开始涉足中国,我国出版企业的实力无法与之匹敌;缺乏出版业“走出去”人才、版权贸易人才、翻译人才,成为我国“走出去”的瓶颈;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改变着全球人们的阅读习惯;我国的出版行业组织、版权中介机构还远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01年我国加入WTO,这对我国出版业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我国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大力改革、加快发展,同时提高我国出版企业的实力以实现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是摆在所有从事出版从业人员面前的艰巨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出版业发展状况,通过研究和分析,探讨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系列问题,以下简要介绍全文内容。首先,本文对我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制约因数进行了概述。具体表现在:中国出版业正在按中央要求进行公司制改造,具备条件后可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这一改革正在全面推开;国内出版市场尚未完全放开,作为国家特许经营的出版企业,经营风险较小,获利空间较大,“走出去”开拓国际业务动力不足,或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走出去”的行动相对迟缓;分析了我国出版产业管理体制、市场结构以及出版集团、中介组织的弊端。其次,本文分析了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叁种主要模式:一是出版物出口。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出版物实物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西方出版物市场所占份额极小,影响十分微弱,需在增加外文图书的基础上,扩大营销网点和营销渠道。二是版权输出,这是当前我国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我国的版权输出从改进内容入手,力求突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障碍,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让承载中华文化精华的出版内容通过版权贸易方式进入到西方主流社会。叁是资本输出,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让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可利用直接设立新设、并购海外出版企业等方式在海外成立出版公司,以此让我国的出版企业在跨国出版传媒的传统领地上争得立足之地。再次,本文借鉴了国外出版业发达国家诸如美国、英国、日本出版业“走出去”的模式与经验,通过分析发现,虽然美国出版物的输出重在强化资本的输出,英国的图书出口具有强大优势,日本的动漫产业发展与输出特色十分鲜明。但是它们也存在共性的特点:一是将实物出口、版权贸易与资本输出完整联合起来,齐头并进地促进本国的出版业“走出去”;二是克服叁种瓶颈,包括本土语言的教育和推广、国际市场的选择以及本土化运作;叁是利用叁种动力,即以政府相关部门为驱动,以行业自身发展需求为起点,借高新科技相关领域之力量。最后,论文阐释了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对策:政府支持,从融资、税收等方面加大对走出去的扶持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培养“外向型”的人才;打造走出去的主体,即采取上市、并购等方式将我国出版企业做强做大;利用新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促使出版企业“走出去”等。全文在文化产业、文化多样性、文化软实力及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国情、依据我国图书出版业现状条分缕析,试图找到一条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发展之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及建议以供参考。
倪娟[2]2003年在《加入WTO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和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分析我国加入WTO协议入手,对WTO协议中和中国出版业的相关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中国出版业现行状况,总结我国出版业和国外先进出版业的差距,国外出版业对我国出版业的冲击,包括图书零售业、音像出版业、印刷业、知识产权保护、网上书店、电子商务等方面,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关对策,从而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出版强国之路。
曾庆宾[3]2003年在《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的出版业,经历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发展历程。出版单位经历过企业、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发展、演变过程。由于出版业显着的意识形态特征,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党和政府机关的附属物,过分地强调其政治和教化功能,其发展历程和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一样,几经风雨,几经周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并强调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出版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成长期的主导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壮大我国出版产业,使它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无疑具有深远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本论文研究方法以实证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方法,描述和揭示了我国出版业发展的轨迹;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运用统计、数学工具对我国出版业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剖分析;运用类比、归纳、演绎的方法,明确了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路向和实际操作的策略选择。 本研究论文共分四篇:第一篇,说明本研究论文的研究目的,选题背景及文献综述;第二篇,描述了出版的起源、出版物与出版产业、西方出版产业及我国澳港台地区出版产业的现状,为以后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的研究打下基础;第叁篇,分析了我国出版业目前的现状,我国出版业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着重分析了我国出版业存在的弊端,为研究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理清思路;第四篇,厘清了长期困扰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叁个概念性问题,探讨了如何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战略导向和制度安排,研究了影响出版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并归纳了研究的结论和研究的局限。 本研究论文的创新方面:(1)通过实证和理论归纳、演绎的方法,证明了我国出版物是商品,出版社是企业,出版业是产业,从理论上还出版产业以本来面目八2)设置一套较完整的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和制度框架体系,提出了发展我国出版产业的整体设想及操作策略。诸如出版产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制度创新、产业核心竞争力、国家产业政策等等。这些将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赵立涛[4]2006年在《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当代中国出版产业面临着五大危机:外国出版巨头开始涉足中国;我国出版业作为国家垄断产业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产生的阵痛一直没有消失;私营书业的兴起给出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的阅读习惯在现代生活环境下开始改变;出版业面临着其他强势媒体的压制。同时,危机也是机遇,我国出版产业如何抓住机遇,大力改革,加快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以实现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变,是摆在所有从事出版工作同志面前的一个艰巨的课题。 论文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视角提出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道路,即实现出版产业的集团化,并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出版产业的集团化市场绩效和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我国出版产业集团化提升出版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首先,论文对我国出版产业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分别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出版能力、组织与管理、市场结构以及出版集团等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我国出版产业管理体制、市场结构以及出版集团的弊端。 其次,论文分别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出版产业管理体系从基本状况、行政管理体系和法律管理体系叁个视角进行了分析。指出发达国家出版管理体制的共同特点是:主要依靠法律管理,行政管理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从行业组织、政府专职管理机构在宏观管理中的职能以及宏观管理的手段等角度分别分析了中外出版管理体系的异同,并针对上述差距提出我国出版产业管理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即: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施间接调控,加强出版产业立法,用法律来约束出版企业,同时,对国外出版集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中国出版集团与国外出版集团的差距。 再次,界定了产业集团化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研究了出版产业集团化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出版产业集团化促进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
刘新英[5]2001年在《加入WTO对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文中认为中国加入WTO已进入最后谈判阶段 ,入世在即。它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给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知识产权贸易的一部分 ,中国的出版业将受到哪些影响 ,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 ,是出版管理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中国
肖武[6]2001年在《“加入WTO与中国出版业发展”课题公开研究成果 如何应对承诺、寻求对策,提出多种模拟解决方案》文中研究表明由中国出版科研所承担的“加入WTO与中国出版业发展”课题近期以专着的形式公开了研究的主要成果。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该书,除收录了课题研究报告外,还辑录了研究所研究人员有关WTO对我国报刊业以及出版管理与市场开放影响等方面的论文,同时,收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两个法律文本。此
耿乃凡[7]2006年在《WTO框架下的中国出版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入WTO对出版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有效的发展策略将有助于中国出版业的快速壮大。本文论述了WTO对出版业的具体规范与中国的承诺,分析了中国出版业在其框架下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策略。
王昌淑[8]2002年在《加入WTO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和对策》文中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初期,政府暂不承诺开放出版市场。但逐步扩大开放是总的趋势,中国科技期刊必须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通过分析加入WTO对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影响,中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和与国际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提高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办出中国的“精品”、“名牌”;科技期刊必须走产业化、集团化的发展之路;逐步引进行业外资金和外资参与经营,增强科技期刊的经济实力;改革科技期刊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重点科技期刊支持力度等应对策略。相信经过努力,加入WTO以后中国科技期刊一定能持续、健康地发展,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于珊[9]2000年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邀请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加入WTO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入世”不仅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也给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为了全面了解加入WTO对我国文化、知识产权,特别是对出版业的影响,2000年5月19日至21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在北京怀柔举办了“加入WTO与中国出版业发展高级研讨会”。
欧阳群[10]2005年在《我国出版业外资进入状况剖析》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以多种形式陆续进入我国出版领域,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出版业对外资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出版物分销领域已对外资敞开了大门,实力雄厚的国外传媒资本又透过与本土企业的合作,事实上已进入出版物内容制作领域。外资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出版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外资的进入,在带给我们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对传统的中国出版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本土出版企业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可以说,中国的出版业生态环境已因外资的进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对日益扩张的外资,本土出版业应如何加以面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文章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的背景。 这一部分从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为外资进入提供了契机;中国出版市场的发展壮大日益受到国外传媒资本的青睐;外资进入是推动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手段之一,叁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的背景。 第二部分,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的概况。 这一部分将从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的地区分布情况;业务领域分布情况;进入我国出版业的模式以及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的资本规模四个方面,分别介绍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出版业的外资出版企业情况。 第叁部分,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这一部分,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的优势(包括资源优势、先进理念和市场营销力以及公关优势叁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外资进入对我国出版业的冲击及对策。 这一部分,不仅分析介绍外资进入我国出版业给我国带来的冲击,并且对我国如何应对外资给中国带来的新问题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研究[D]. 路小静. 武汉大学. 2010
[2]. 加入WTO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和对策[D]. 倪娟.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3].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D]. 曾庆宾. 暨南大学. 2003
[4]. 中国出版产业集团化及其国际竞争力研究[D]. 赵立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5]. 加入WTO对出版业的影响及对策[J]. 刘新英. 中国测绘. 2001
[6]. “加入WTO与中国出版业发展”课题公开研究成果 如何应对承诺、寻求对策,提出多种模拟解决方案[J]. 肖武. 出版参考. 2001
[7]. WTO框架下的中国出版业发展策略研究[J]. 耿乃凡. 现代城市研究. 2006
[8]. 加入WTO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和对策[J]. 王昌淑.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9].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邀请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加入WTO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于珊. 出版参考. 2000
[10]. 我国出版业外资进入状况剖析[D]. 欧阳群. 武汉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