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性成分论文_叶漪滢

导读:本文包含了名词性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词性,成分,语言学,释义,限定词,图式,人民日报。

名词性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叶漪滢[1](2019)在《现代汉语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时间的研究一直是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语言学中有关于时间词的研究也一直被广泛关注。在对于时间表达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时体的分析、相关词和短语的探讨、以及时空关系及其隐喻的研究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结合语料库中相关语料,通过意象图式理论对时间词中的时间义名词性成分进行研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人类在认知上通过空间理解时间概念,体现出的具体的意象图式,探讨表达时间的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的类别,分析了其意象图式类型的属性,并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类型进行了认知上的阐释。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对关于时间表达的现有研究成果,从语法、语义、认知叁个角度进行了梳理,基本理清现有成果中有关于时间表达的相关情况。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叁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分析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类型,探讨了时间义名词性成分在四个维度呈现出来的八种意象图式类型,分别是零维空间的绝对点型图式和相对点型图式、一维空间的路径图式和平衡图式、二维空间的部分—整体图式和系联图式、以及叁维空间的静态容器图式和动态容器图式,根据不同的意象图式类型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进行了分类。第二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意象图式的属性进行分析,分析了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所表现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精确性和模糊性、单一方向和连续方向、显性对称和隐形对称四个方面的属性。第叁章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意象图式类型的划分进行了认知上的阐释,运用隐喻、转喻、参照原则、有界与无界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鲁志杰[2](2018)在《国内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观国内近30年名词性成分的指称研究,汉语名词指称的分类和句法表现成为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各位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特点,以"理论内涵——运用研究"为线索,综述国内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指称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同时对由此引发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促进汉语指称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韩景泉,蒙岚[3](2018)在《英语名词性成分抽象格的可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普遍语法原则,格鉴别式本质上属于一种描述性的规定,缺乏解释力。它要求每个显性的名词组必须获得抽象格,但却没有解释为什么应遵守该条件。本文论证,基于可见性的格解释在经验与理论两方面都优越于基于格鉴别式的解释。一方面,空算子与空代词PRO之类的无语音形式成分要求有格,对此可见性分析能正确预测和解释,而格鉴别式分析却不能。另一方面,取消格鉴别式,并代之以可见性条件,得到的是一条原则而不是两条,可以简化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我们的语言能力,尽量减少整个理论的复杂度是完全合理的举措。然而,格的可见性解释也并非没有问题。由于格与题元角色指派明显地捆绑在一起,这意味着凡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需要格,而凡不需要题元角色的地方都不需要格。按照该分析,虚词应该不需要格。由于虚词没有被指派题元角色,理应无格。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虚词只能出现在受格标记的位置上。我们认为,虚词之所以需要格,实际上是其配对成分需要格。根据可见性分析,谓词只给可见的名词组指派题元角色,抽象格能使名词组变得可见;所有的格违例都能在题元准则上得到解释。(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柴闫[4](2017)在《表人类后缀与名词性成分组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表人类后缀不能黏附在形容词性成分之后,只能黏附在名词性成分NP和动词性成分VP后,且多与名词性成分组配。此种类后缀共有4种义项,分别是:沉迷义、缺乏义、表职业及泛指人的类后缀。基于名词的语义分类,本文归纳与表人类后缀组配的名词性成分NP的语义类别,并引入生成词库理论中的物性角色思想,揭示名词性成分NP和表人类后缀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而构建表人词族的释义模板。(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季安锋[5](2016)在《名词性成分触发预设的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性成分在具体语境中可否触发存在预设,受到叁个方面的条件制约:一是其本身的指称性质,定指性成分都可触发存在预设;二是句中动词的语义类型;叁是名词性成分所处的句法位置及所充当的句法成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刘国辉[6](2016)在《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名词性成分使用频率及其文体分布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名词性成分作为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构成成分,一旦其使用频率出现较大变化,必然导致整个语篇结构或布局的变异。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大型英语语料库COCA和COHA,从共时和历时两个不同角度,以五种不同文体(口语、小说、期刊、新闻和学术)为对象,来实证考察这种共轨性。具体来说,首先考察词性与文体之关系,然后以作主语和宾语的叁种名词性成分(派生名词、名词性小句、-ING形式和TO不定式)为切入点进一步具体考察,结果发现:实词远高于虚词的使用频率,口语体与学术体呈明显对立态势;派生名词在学术文体中使用最多,而小说文体中则最少,且多作主语;名词性小句多出现在口语文体中,作主语的小句多于作宾语的;-ING形式和TO不定式形式也多出现在口语中,两者作宾语的变化很大。由此可见,某种词性的使用频率若过大必使整个文体系统转向另外的系统。(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2016年04期)

刘街生[7](2015)在《视点与存在句动后名词性成分的信息状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些存在句动后出现前面已提及过的旧实体,其原因就在于因视点变化,把这些旧实体处理成了新实体、新信息。视点因素也可能导致把新实体处理得像旧实体,并使相应存在句在使用当中受限制,必须符合特定要求。本文以此为例,考察小说文本中影响名词性成分信息状态处理的视点变化类型、方式。(本文来源于《汉语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杨晨[8](2014)在《从功能视角看近十年《人民日报》社论名词性成分的指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指称理论为指导,研究近十年《人民日报》社论中名词性指称成分的指称情况。主要探讨了叁个问题:一、指称的界定。通过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代表人物韩礼德、哈桑、胡壮麟关于指称的定义进行分析和比对,结合语料实际情况,提出界定为指称应满足两个条件——信息恢复性和认同性。二、名词性指称成分的指称情况。将名词性指称成分分为代词和名词词语两大类,代词下又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名词词语下又分为局部同形指称成分、异形指称成分和其他不能与所指项进行形式比较的词语。研究不同类型的名词性指称成分、其所指项、指称关系的特点和规律,发现其中的异同。叁、名词性指称成分的指称性等级。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对名词性指称成分的指称能力进行分析和排序,总结出了名词性指称成分的指称性等级序列。同时,对于指称性强、依靠其本身语义很难与所指项建立联系的指称成分,提出其建立指称关系的弥补措施,包括缩小指称成分和所指项的距离、在上下文中增添语义两种方式。(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5-06)

曾卓[9](2014)在《英汉名词性成分中的有定性和无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定"与"无定"指的是名词性成分在指称上的有定性和无定性特征,即所谓特指与定指及泛指与不定指的问题。有定、无定既涉及语法和语义的内容,还涉及语境和交谈者的语言心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采用英汉比较的方法,着重讨论名词性成分中的有定和无定性。(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4年10期)

洪爽[10](2014)在《限定词短语理论与汉语名词性成分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运用限定词短语理论分析汉语的名词性成分,认为汉语中存在限定词短语DP,且DP与NP都可以充当论元。有无指称是判定汉语DP与NP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名词性成分的解读与谓语性质有很大关系:无指NP通常在属性谓语中充当论元,有指DP通常在事件谓语中充当论元。(本文来源于《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名词性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观国内近30年名词性成分的指称研究,汉语名词指称的分类和句法表现成为汉语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各位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特点,以"理论内涵——运用研究"为线索,综述国内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指称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同时对由此引发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促进汉语指称研究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词性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叶漪滢.现代汉语时间义名词性成分的意象图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鲁志杰.国内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

[3].韩景泉,蒙岚.英语名词性成分抽象格的可见性分析[J].外语学刊.2018

[4].柴闫.表人类后缀与名词性成分组配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7

[5].季安锋.名词性成分触发预设的条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6].刘国辉.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名词性成分使用频率及其文体分布考察[J].山东外语教学.2016

[7].刘街生.视点与存在句动后名词性成分的信息状态[J].汉语学报.2015

[8].杨晨.从功能视角看近十年《人民日报》社论名词性成分的指称[D].西南交通大学.2014

[9].曾卓.英汉名词性成分中的有定性和无定性[J].文教资料.2014

[10].洪爽.限定词短语理论与汉语名词性成分的解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范畴化网...3 例 10(a2)树形结构图图 4 例 11(a2)树...)     (图B2b)正因为这样,a中,客人在深层结构中充当...话题与主语及宾语语言表现形式对比2-3动词的“价”与单双音节趋向动词的...

标签:;  ;  ;  ;  ;  ;  ;  

名词性成分论文_叶漪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