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加密MODEM的原理与实现

USB加密MODEM的原理与实现

一、USB加密MODEM的原理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谭琼花[1](2020)在《厨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科技的发展往往带来新的技术,在全球互联网的背景下,物联网技术是21世纪新兴技术中发展最为快速的。它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跟随它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智能家居行业。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于身心舒适的欲望越来越强,智能家居也就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当然,人们不仅希望自己的住宅舒适智能,还希望它能更加的安全。而智能厨房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也是衡量住宅舒适度的标准之一。本文就以物联网中的Zigbee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结合树莓派硬件,设计一个厨房环境监测系统,完成对住宅厨房环境的实时采集和查看。主要工作如下:(1)将各类传感器搭载在主控芯片为CC2530的Zigbee模块上作为厨房环境监测系统的终端子节点,负责厨房环境数据的采集。终端子节点上的控制器件会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异常时立刻动作,达到对厨房环境控制的目的。终端节点上的数据会利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的环境数据通过Zigbee内部协议无线发送给主芯片为CC2530的Zigbee协调器。(2)选择树莓派作为整个监测系统的网关,网关对下与协调器相连负责收集数据,对上负责搭建Web服务器实现数据的上传和存储。此次系统利用USB口转串口的方式实现Zigbee协调器与树莓派网关硬件连接。(3)系统以树莓派的开源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Nginx为网页服务器,My SQL为数据库,PHP为脚本开发语言的软件组合,在树莓派硬件上搭建了一个以LNMP为基本架构的,轻量级的,开源性的Web服务器。树莓派在收到Zigbee协调器发送过来的环境数据时,会将这些数据通过树莓派上传至Web服务器中进行储存。用户也可以通过树莓派的网络IP地址,随时对这些数据进行查看,达到对厨房环境的监测。本文设计的厨房环境监测系统,不仅能够对厨房情况有一个准确,实时的把握,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的阻止厨房意外的发生。图[64]表[4]参考文献[61]

马佳宾[2](2019)在《基于短信动态口令的FTU手机维护App双因子安全体系》文中研究表明动态口令双因子安全体系的身份认证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由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FTU安装在柱上,现场维护检修十分不便利,而智能手机作为维护终端十分灵活方便。但是,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乎国计民生,绝对不允许无关手机对专业设备进行随意控制,因此,用于FTU维护的手机App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管控才能对FTU进行维护操作。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掌握了动态口令双因子异步身份认证技术的原理、业务流程和技术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进一步的技术研究,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针对身份验证保密性的需求,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择了TEA算法进行验证码的加密解密运算,并对该算法的工作原理、编码实现进行了具体分析,设计了实验程序进行验证,并完成了TEA算法的类,供服务器侧和手机终端侧软件开发时使用。基于以上技术研究的成果,使用手机短信的通信手段搭建了身份认证服务器的硬件环境。使用VC++集成开发环境进行身份认证服务器软件的设计,分别实现了软件框架的构建,底层通信驱动,手机短信应用开发和双机热备用功能等设计工作,完成了项目软件的设计开发。在完成软件的设计实现之后,在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验证测试,证明所设计的软件满足用户技术规范书要求。项目研究和软件设计将电子商务领域成熟的技术用于解决工业生产领域的实际问题,体现了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图19幅,表2个,参考文献56篇。

谢宇威[3](2019)在《基于RT-Thread的变电站远动机联网分路器设计》文中认为在电力系统中,远动控制技术主要用于实现电力调度系统中调度主站对变电站的监控,以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同时,为增强对站端监控的可靠性,一般会建立多个调度主站对同一变电站进行监控,并且各个调度主站通过不同的数据传输通道与变电站通信,以增强电力调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现根据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提出的升级改造需求,要求将一些还未接入地调和备调系统的站点通过调度数据网接入,并要能在多个调度主站实时的对变电站进行监控。但一些变电站中正在使用的远动机没有网络接口且没有足够的串口接口,从而无法通过调度数据网接入到新的地调和备调系统,完成多调度系统一体化的改造要求,若更换所有变电站远动机,所需成本较高,且工作量大。对此,本文通过对需要改造的变电站所采用的远动通信规约和新的地调备调系统的接入方式进行研究,针对变电站远动机接口数量和种类不足的问题,自主设计了一种远动机联网分路器。其作为多调度主站与变电站远动机之间的一个通信控制装置,具有网络接口和足够的串口接口,并在其中实现了一种一对多通信控制方法,可以让远动机通过单个串口与多个调度主站通信,使得在多个调度主站端能够实时的对变电站进行监测与调度。从而在不更换变电站远动机的情况下,实现电力调度系统多调度主站系统一体化的改造目标。联网分路器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以高性能ARM微控制器LPC1768为控制核心,以串口和网络通信接口电路为基础,以指示电路和复位按键电路为辅,构成了完整的联网分路器硬件电路。联网分路器的软件功能是基于嵌入式RT-Thread操作系统实现的,由通信、一对多通信控制、配置、指示以及按键复位五大功能模块组成。通信功能功能的实现可以让变电站远动机通过调度数据网接入到新的调度系统。此外,为了能让远动机通过单串口与多调度主站之间进行正常通信,在分路器中实现了一对多通信控制功能,该功能由分路机制、自动封锁屏蔽机制和智能识别切换机制之间的相互协作来完成。配置功能则可以对分路器的网络和串口参数以及工作模式进行配置,使其能用于不同变电站中,从而大大增强了其通用性。最后,在联网分路器中实现了指示和复位功能,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魏传臻[4](2019)在《胶带运输系统的物联网监测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胶带运输机作为最主要的大重量运输装置,成为矿井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运输装置。因此,对胶带运输机的各项性能及运行状态的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基于物联网ZigBee技术设计了胶带运输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系统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应用层,即终端数据采集模块,终端节点设计以CC2530芯片为核心,采用电流传感器TBC06DS3.3、温度DS18B20、气体温湿度传感器DHT11和转速传感器A3144E、MQ-2型烟雾传感器、GEJ15型跑偏传感器构成节点电路,实现对胶带运输机主要运行参数的采集。网络层,即ZigBee组网实现无线通信,主要通过CC2530的无线射频功能来实现。采用ESP8266MOD WiFi模块实现一个包含路由功能的协调器,实现协调节点与上位机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终端节点加入协调器构建的网络,实现ZigBee组网。应用层,设计了上位机监测软件,监测界面采用B/S与C/S混合架构,利用Java语言编写实现,同时,加入了MySQL数据库,实现了对系统采集数据的实时接收、图像显示及历史数据存储,满足了客户端的用户对胶带运输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管理需求。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本文设计的胶带运输机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基本上满足了设计需求,实现了对胶带运输机的无线监测和历史运行数据的存储,完成并实现了胶带运输机运行状态的多个参数在线监测功能。本论文共有图70幅,表14个,参考文献56篇。

罗安源[5](2018)在《基于RFID的加气站气瓶安全管理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危化品气瓶规格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特性,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而对气瓶的生产经营、存储、运输和使用等过程进行全程安全监督、监控,异常报警,事故追踪等显得十分重要。但我国目前在危化品气瓶流通和安全监管过程存在诸多缺陷,技术运用不到位,相应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传统的手工登记工作量大,管理效率低,且操作流程不规范,混充、错充、过充等,使气瓶出现腐蚀、化学污染、疲劳、过早失效等隐患。鉴于传统的气瓶充装管理有诸多缺点,本课题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结合无线通信技术、Qtsql数据库、QtNetwork网络编程技术以及嵌入式linux系统,基于ARM平台组建先进的危化品气瓶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气瓶充装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并对气瓶的整个市场流通过程和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严格监管,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搭建。本课题采用了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ARM硬件平台,结合RFID射频识别技术对气瓶信息进行动态管理,采用GPRS或WIFI无线通信技术完成与加气站服务器的数据交换,基于Qt图形库开发手持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完成系统存储及显示等关键电路设计,依据实现的功能完成底层软件设计。2.系统软件的编写。编写声卡、GPRS、WiFi、LCD显示屏和触摸屏以及用户界面等应用程序,结合RFID射频信息采集系统,工作人员安全登录管理,实现了对气瓶信息安全读写,可视化操作,网络化管理;实时更新气瓶数据库信息,降低人为干预对气瓶安全性的影响。加气站服务器端实现对气瓶信息的集中化管理,以及对手持读卡设备使用的授权管理,并管理已注册用户的账户密码和指纹数据,实现增、删用户等操作。

徐鑫[6](2018)在《基于Android平台虚拟SIM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互联网技术正以难以想象的迅猛速度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前景为业界看好。移动互联网也已深深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用户在境外出行时的移动上网需求也日益强烈。移动用户出国活动频繁,国际漫游业务量迅速增加。但是,传统的实体SIM卡一般只有在开通国际漫游服务后,才能继续使用网络。国际漫游资费高是全世界电信运营商普遍面临的问题。针对以上所述问题,论文基于安卓5.1、以高通MSM8952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一种虚拟SIM卡的方案。虚拟SIM卡又称软SIM,预装在手机系统底层,是通过软件方式实现硬件SIM卡功能。虚拟SIM卡除了可以使手机终端更加轻薄,在网络资源选择上具备明显的优点:可以动态下发擦写卡资源,轻易的支持多IMSI,在不同运营商间切换。论文完成了虚拟SIM卡的方案分析设计与实现。方案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分析了实体SIM卡的通信框架,研究设计了虚拟SIM卡的通信框架;2.分析了相关的数据加密算法,针对虚拟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被窃取的情况,设计加密流程,设计对虚拟卡参数进行加密传输;3.分析对比了目前移动终端数据安全方案,设计基于ARM TrustZone技术设计了虚拟卡数据安全保存方案。根据以上的分析方案,论文对虚拟SIM卡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实现。实现方面包括了三个方面:1.Framework对外接口设计与实现,主要涉及虚拟卡的添加、激活及删除操作。2.虚拟卡数据安全管理实现主要涉及虚拟卡参数的安全下载及保存。3.Modem侧虚拟卡的实现,主要涉及使能虚拟卡和虚拟卡初始化操作。论文最后对设计完成的虚拟卡软件进行了相关测试,设计了相关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用例的测试场景完成一系列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通过功能测试表明,虚拟SIM卡应用在不同的测试场景下能够稳定运行。通过性能测试表明,本方案的国际漫游服务启用耗时较短。并且最后对比了虚拟SIM卡与运营商的国际漫游资费,通过对比发现虚拟SIM卡提供的漫游资费低于运营商的资费水平。虚拟SIM卡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在国际漫游资费上占有优势。

白雪[7](2018)在《MTK通用-基带处理器间通信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于功能手机只能提供有限的通话、短信等功能,智能手机通过高级的操作系统和丰富的扩展应用满足了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智能手机中存在两个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负责通讯相关功能,应用处理器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它们作为独立的模块承担各自的工作,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然而由于基带芯片行业的封闭性,这种手机中已有的应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机制并没有提供开放接口,普通研究者很难利用这一通信机制来进行数据传输,因此对两个处理器通信机制的研究十分必要。目前,手机应用处理器与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机制研究都是针对手机中已有的双处理器通信机制,需要配合硬件驱动修改实现,技术难度较为复杂。因此本论文通过分析与研究MTK手机平台的安卓操作系统内核源码和逆向分析基带固件,发现并验证了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之间数据处理过程的函数关联,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应用-基带处理器数据传输方案。对于基带固件,设计了基带交叉编译扩展工具链,将扩展代码以补丁形式加入基带固件中,实现了基带固件的功能扩展。此外,还设计并实现了基站通信数据的获取功能和分离式加密技术,可分别实现记录并保存基站通信数据日志,以及由基带处理器对来自应用处理器的用户数据执行加密操作并由应用处理器对密文进行保存。通过在HTC E9pw手机上对应用-基带处理器通讯方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设计的应用-基带处理器的通讯机制能够实现两个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同时,获取到的基站通信数据可以真实地反映手机通讯状态,帮助检测手机异常通信行为。分离式加密技术实现了在基带处理器中加密用户数据,提高了用户数据安全性。因此本文提出的应用-基带处理器的通信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郑宏立[8](2018)在《蓝牙双模SoC多媒体芯片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集成电路与无线技术的发展,蓝牙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耳机、音箱等蓝牙多媒体设备上。但目前国内蓝牙产品相对国外同类产品而言性能较低、功耗更大、成本更高。为此,本人以研制一款新的蓝牙双模多媒体芯片为课题,旨在缩小与国外蓝牙芯片的差距。本文根据芯片的应用需求结合对业界相关产品的调研,首先从优先考虑优化面积和低功耗的设计方向确立了项目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主要包括MCU的选型、存储系统设计及系统时钟设计,并进行了设计难点分析。其次,基于集成电路正向设计流程进行了蓝牙双模SoC架构设计、主控单元的集成设计及DMA设计,并对蓝牙双模中关键模块,如编码模块、跳频算法模块、冗余码模块等进行了专门的设计与验证,提出了一种面积优化的数据流处理实现方法,从而减小了芯片中蓝牙模块的实现面积。最后,本文对课题所设计的芯片进行了验证与测试。课题所设计的蓝牙多媒体芯片主频为96MHz,实现面积在0.13um CMOS工艺下为3.9×5.4mm2,支持蓝牙4.1双模功能,完成了预定的设计目标。

杨柏松[9](2017)在《Android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增强,采用电池供电的嵌入式系统(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对其的依赖性日渐增强。嵌入式系统移动终端系统对功耗很敏感,随着移动终端的计算性能的提高和服务功能的多样化,性能、功耗与温升的均衡设计和低功耗设计是移动终端主要考虑的目标之一。本文主要研究移动终端硬件电路低功耗设计和软件电源管理设计实现以及对系统功耗的优化方法,并实际进行设计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终端产品。针对移动终端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特点,从硬件和软件设计两方面来进行电源管理设计优化,在确保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低的待机功耗。作者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调查研究当前国际国内硬件低功耗设计和软件电源管理设计方法。(2)制定了移动终端的硬件低功耗设计和软件电源管理设计方案。(3)完成移动终端的硬件电路低功耗设计与实现,包括最小系统、多媒体模块、无线连接模块、Modem射频模块、传感器模块、USB接口及充电模块电路低功耗设计,布局规划、电源规划、详细布线等,降低了移动终端的静态功耗,为软件提供电源管理控制基础。(4)完成Android软件电源管理的设计与优化,包括引导程序设计、Android框架层电源管理配置、Linux内核电源管理配置优化、LCD和触摸屏驱动程序电源管理设计、Camera驱动程序电源管理设计与优化、USB和Charger驱动程序电源管理的优化,降低了系统休眠待机功耗,并进行了测试验证。(5)完成移动终端性能、功耗与温升的均衡设计:通过检测温度和电池状态动态调整电源管理策略,并进行了测试验证。本文研究探讨了当前移动终端电路低功耗设计和软件电源管理设计方法(动态电源管理、动态电压与频率调节等),以及电源管理设计方案,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成本低,可行性高的方案进行电源管理设计与优化,兼顾性能和成本,从而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Android移动终端的休眠电流小于3.5mA,提升了待机续航能力。

陈伟[10](2017)在《基于超声波的反应堆安全壳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种应用于安全壳内外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设计的要求是保持反应堆安全壳的完整性、密闭性,在不对反应堆安全壳进行破损的情况下,保持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稳定、准确的传输。安全壳内的监测系统主要采用有线监控技术,在安全壳的复杂环境下大量布线增加了系统潜在危险和不可控性。由于有线监测技术具有布线约束、费用昂贵、破坏密闭容器的完整性等缺点,所以希望建立无线通信系统来解决有限传输所带来的问题。由于安全壳的结构、尺寸要求和电磁波的集肤效应的影响,使得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不能应用于安全壳内外完成无线通信。本文通过了解超声波传输的的特性,设计以超声波作为载波,以反应堆安全壳作为通信信道,设计实现安全壳内外无线通信的超声通信系统。对在本文将对超声波、通信原理、反应堆安全壳的相关基础进行介绍,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比较并确定最佳方案,对超声通信系统的硬件系统进行介绍,最后是对软件设计和调试。调试主要是对钢板和铅室等材料进行系统调试,系统经过调试接收端可以稳定、准确的接收数据,符合完成设计要求,值得开展后续研究和开展相关科研。

二、USB加密MODEM的原理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SB加密MODEM的原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厨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1 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课题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的创新点
2 厨房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2.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2.1 物联网的技术架构
        2.2.2 Zigbee技术
        2.2.3 Zigbee协议构成
    2.3 树莓派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设计
    3.1 硬件的总体框图
    3.2 家居网关的硬件设计
        3.2.1 家居网关硬件选型
        3.2.2 家居网关串口连接
        3.2.3 家居网关供电模块
    3.3 Zigbee协调器的硬件设计
        3.3.1 Zigbee模块芯片选型
        3.3.2 Zigbee协调器与网关的连接
        3.3.3 Zigbee协调器与终端节点的连接
    3.4 传感器节点设计
        3.4.1 温湿度传感器节点设计
        3.4.2 烟雾传感器节点设计
        3.4.3 蜂鸣器
    3.5 本章小结
4 厨房环境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 家居网关的软件设计
        4.1.1 树莓派系统安装
        4.1.2 网关和协调器通信
    4.2 Zigbee网络软件设计
        4.2.1 Zigbee协议栈应用调用设计
        4.2.2 协调器软件设计
        4.2.3 Zigbee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4.3 传感器软件设计
        4.3.1 温湿度传感器软件设计
        4.3.2 烟雾传感器节点软件设计
    4.4 系统服务器
        4.4.1 系统服务器的选择
        4.4.2 LNMP软件安装
        4.4.3 Web服务器搭建
    4.5 本章小结
5 厨房环境监测系统调试
    5.1 系统数据采集与发送
        5.1.1 系统节点的放置
        5.1.2 系统数据发送
    5.2 系统功能测试
    5.3 Web服务器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基于短信动态口令的FTU手机维护App双因子安全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章节安排
    1.5 小结
2 身份认证的理论及实现技术
    2.1 身份认证技术的基本模型和目标
    2.2 身份认证方式的类别
    2.3 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技术
        2.3.1 动态口令的概念
        2.3.2 动态口令认证技术
        2.3.3 动态口令加静态口令的双因子认证技术
        2.3.4 动态双因子认证系统的实现技术
    2.4 基于GPRS的手机短信通信技术
        2.4.1 手机短信和验证码功能实现思想
        2.4.2 采用GPRS技术实现短信收发
    2.5 本章小结
3 TEA算法及在动态双因子认证中的应用
    3.1 TEA微型加密算法
        3.1.1 TEA加密算法的计算原理
        3.1.2 TEA加密算法的C语言实现与验证
    3.2 其它加密算法与TEA算法的比较
    3.3 TEA算法在挑战请求身份认证过程中的应用
        3.3.1 挑战/响应方式的动态口令双因子安全体系
        3.3.2 挑战/响应方式双因子认证体系的编程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AS身份认证服务器侧软件的设计
    4.1 软件架构
    4.2 软件数据库表
        4.2.1 数据库表的定义
        4.2.2 数据库的设计
        4.2.3 数据库的访问
    4.3 底层通信驱动软件包
        4.3.1 基于USB转串口的方式
        4.3.2 基于终端服务器的方式
        4.3.3 底层异步通信线程
        4.3.4 GPRS短信收发
    4.4 人机交互模块
        4.4.1 上下显示窗口的实现技术
        4.4.2 身份认证信息管理
    4.5 本章小结
5 测试和验证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内容
    5.3 测试方法、步骤和结果
        5.3.1 基本功能测试
        5.3.2 TEA加解密算法测试
        5.3.3 手机动态验证过程测试
        5.3.4 双机热备用状态测试
        5.3.5 系统接入容量测试
    5.4 测试结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基于RT-Thread的变电站远动机联网分路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文章组织结构
2 联网分路器需求分析
    2.1 业务需求分析
    2.2 功能需求分析
        2.2.1 功能模块划分
        2.2.2 功能模块描述
        2.2.3 非功能性要求
    2.3 本章小结
3 RT-Thread操作系统与远动规约分析
    3.1 RT-Thread嵌入式操作系统
        3.1.1 RT-Thread软件结构
        3.1.2 I/O设备管理
        3.1.3 SAL-套接字抽象层
        3.1.4 LwIP-轻型TCP/IP协议栈
        3.1.5 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分层分析
    3.2 远动规约
        3.2.1 CDT规约
        3.2.2 IEC 60870-5-101规约
    3.3 本章小结
4 远动机联网分路器设计
    4.1 硬件平台设计
        4.1.1 联网分路器硬件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4.1.2 LPC1768微控制器的选择
        4.1.3 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4.2 软件设计
        4.2.1 软件系统结构
        4.2.2 网络通信设计与实现
        4.2.3 串口通信设计与实现
        4.2.4 一对多通信控制方法设计与实现
        4.2.5 指示灯与蜂鸣器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
        4.2.6 配置模块设计与实现
        4.2.7 按键复位模块设计与实现
    4.3 本章小结
5 联网分路器功能测试
    5.1 网络通信与串口通信测试
    5.2 配置功能测试
    5 3 一对多通信测试
    5.4 变电站现场安装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4)胶带运输系统的物联网监测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胶带运输机监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框架
    2.2 ZigBee技术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CC2530 核心电路设计
    3.2 终端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3.3 协调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软件设计
    4.1 ZigBee软件开发环境
    4.2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4.3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4 协调器节点与服务器通讯协议
    4.5 系统上位机监测软件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
    5.1 系统实验测试
    5.2 系统性能保障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RFID的加气站气瓶安全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1.2.1 物联网技术研究现状
        1.2.2 指纹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1.2.3 基于RFID气瓶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特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课题特点
    1.4 课题论文结构安排
    1.5 小节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
    2.1 射频识别技术
        2.1.1 RFID技术
        2.1.1.1 RFID系统组成
        2.1.1.2 RFID分类
        2.1.1.3 RFID工作工程
        2.1.1.4 多标签防碰撞
        2.1.2 NFC技术
        2.1.2.1 NFC工作模式
    2.2 网络编程技术
    2.3 多线程编程技术
    2.4 数据库编程技术
    2.5 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方案选择
    3.2 设计要求及指标
    3.3 系统软硬件结构
        3.3.1 硬件平台结构
        3.3.2 软件程序结构
    3.4 硬件子系统设计
        3.4.1 NandFlash存储电路设计
        3.4.2 SDRAM电路设计
        3.4.3 显示屏和触摸屏原理
        3.4.4 声卡系统接口
    3.5 软件设计
        3.5.1 开发环境搭建
        3.5.1.1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3.5.1.2 嵌入式软件开发搭建
        3.5.2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3.5.2.1 USB设备驱动程序
        3.5.2.2 串口设备驱动程序
        3.5.2.3 ALSA设备驱动程序
        3.5.3 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3.5.3.1 服务器客户端编程
        3.5.3.2 GPRS软件设计
        3.5.4 数据库程序设计
        3.5.5 Qt用户界面设计
        3.5.5.1 信号与槽机制
        3.5.5.2 RFID软件设计
    3.6 小结
第四章 安全性设计
    4.1 气瓶安全性管理
    4.2 RFID数据的完整性
        4.2.1 奇偶校验法
        4.2.2 循环冗余校验(CRC)
    4.3 RFID数据的安全性
        4.3.1 互相对称鉴别
        4.3.2 数据加密传输
    4.4 手持设备使用安全性
        4.4.1 指纹预处理流程
        4.4.2 初始化及指纹采集
        4.4.3 指纹图像预处理算法
    4.5 硬件设计安全性
    4.6 总结
第五章 成果展示与测试
    5.1 硬件环境介绍
    5.2 软件环境介绍
    5.3 RFID系统调试
    5.4 无线网络测试
    5.5 指纹识别仿真测试
    5.6 系统功能测试
    5.7 小节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Android平台虚拟SIM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虚拟SIM卡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AndroidTelephony架构
    2.2 ARMTrustZone技术
        2.2.1 TrustZone硬件架构
        2.2.2 TrustZone软件架构
    2.3 SFS安全文件系统
        2.3.1 SFS架构
        2.3.2 SFS特性介绍
    2.4 鉴权介绍
        2.4.1 MILENAGE鉴权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虚拟SIM卡架构的分析与设计
    3.1 虚拟SIM卡平台架构
    3.2 高通平台SIM软件架构与虚拟SIM方案设计
        3.2.1 高通平台SIM软件架构
        3.2.2 虚拟SIM卡软件架构
        3.2.3 终端虚拟SIM卡方案设计
    3.3 移动终端数据安全方案分析与设计
        3.3.1 数据安全方案分析
        3.3.2 数据安全方案设计
    3.4 虚拟卡参数安全下载方案设计
        3.4.1 对称加密算法
        3.4.2 非对称加密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SIM卡流程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环境搭建
    4.2 总体流程
    4.3 Framework实现
        4.3.1 对外接口
        4.3.2 操作虚拟卡流程实现
        4.3.3 切换虚拟卡状态维护
    4.4 虚拟卡参数安全管理
        4.4.1 虚拟SIM卡参数安全下载
        4.4.2 虚拟SIM卡参数安全保存
    4.5 Modem侧虚拟卡实现
        4.5.1 使能虚拟卡
        4.5.2 虚拟卡初始化
    4.6 虚拟卡鉴权流程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功能测试
        5.1.1 测试用例
        5.1.2 测试结果以及效果展示
    5.2 对比测试
        5.2.1 国际漫游资费对比
        5.2.2 服务启用耗时对比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研究总结
    6.2 后续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7)MTK通用-基带处理器间通信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实验平台基本介绍
    2.1 智能手机架构介绍
        2.1.1 应用处理器
        2.1.2 基带处理器
    2.2 安卓操作系统概述
    2.3 虚拟文件系统
    2.4 基于MTK平台的AT命令
    2.5 数据加密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MTK通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机制的设计
    3.1 基带固件功能扩展方案设计
    3.2 通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机制设计
        3.2.1 虚拟文件系统函数分析
        3.2.2 基带固件文件操作函数
        3.2.3 安卓操作系统与基带固件的函数关联
    3.3 基于通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机制的功能设计
        3.3.1 基站通信数据获取方案
        3.3.2 分离式加密技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MTK通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机制的实现
    4.1 实验环境
    4.2 基带固件的编译扩展工具链
    4.3 通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机制实现
        4.3.1 数据缓冲区的建立
        4.3.2 安卓内核修改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通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机制方案测试
    5.1 通用-基带处理器通信方案测试
        5.1.1 数据传输测试
        5.1.2 数据交互速度测试
    5.2 分离式加密技术测试
        5.2.1 数据加密测试
        5.2.2 分离式文件加密处理速度测试
        5.2.3 应用处理器数据加密速度对比测试
    5.3 基带处理器通信日志数据测试
        5.3.1 手机通话测试
        5.3.2 网络数据包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8)蓝牙双模SoC多媒体芯片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蓝牙相关技术分析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设计需求
    2.2 设计思路
        2.2.1 芯片供电系统
        2.2.2 芯片功能
        2.2.3 芯片设计指标
        2.2.4 制造工艺方案
    2.3 数字电路设计方案
        2.3.1 MCU型号选择
        2.3.2 存储空间设计
        2.3.3 芯片其他相关设计
        2.3.4 设计难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oC核心架构设计
    3.1 SoC总体架构
    3.2 主控单元的集成设计
        3.2.1 中断管理接口
        3.2.2 指令与数据接口
        3.2.3 电源接口
        3.2.4 总线接口
        3.2.5 主控单元集成后SoC架构
    3.3 Flash专用SPI接口设计
        3.3.1 专用I_AHB与 D_AHB总线接口设计
        3.3.2 专用SPI接口设计
        3.3.3 Flash专用SPI接口集成
    3.4 DMA设计
        3.4.1 DMA模块设计
        3.4.2 DMA在系统中的集成与测试
        3.4.3 DMA的 SoC集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蓝牙基带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蓝牙双模数据处理关键模块设计
        4.1.1 HEC检测码
        4.1.2 CRC校验码
        4.1.3 数据白化与解白化
        4.1.4 FEC
        4.1.5 跳频算法
    4.2 优化后包处理模块设计
        4.2.1 优化后的发送处理流程
        4.2.2 优化后的接收处理流程
    4.3 睡眠模式下蓝牙本地时间校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功能验证与电路测试结果
    5.1 设计功能验证
        5.1.1 验证流程概述
        5.1.2 包处理模块验证
        5.1.3 SoC功能验证
    5.2 FPGA验证
        5.2.1 FPGA验证流程
        5.2.2 FPGA电路测试结果
    5.3 优化前后蓝牙数据处理模块的面积比较分析
    5.4 芯片量产后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Android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源管理设计的研究进展
        1.2.1 硬件低功耗研究进展
        1.2.2 软件电源管理研究进展
        1.2.3 Android和Linux电源管理以及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技术背景
    2.1 课题需求
    2.2 嵌入式无线系统设计流程方法
        2.2.1 嵌入式无线系统硬件架构
        2.2.2 嵌入式系无线统软件架构
        2.2.3 嵌入式无线系统软硬协同设计流程方法
    2.3 电源管理相关技术
        2.3.1 Android电源管理技术
        2.3.2 Linux内核电源管理技术
        2.3.3 Linux设备驱动关键技术
        2.3.4 引导程序与设备树文件
        2.3.5 低功耗方法在移动终端设计中的应用
    2.4 小结
第三章 移动终端电源管理设计方案
    3.1 硬件电路电源管理设计方案
        3.1.1 硬件平台介绍
        3.1.2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3.1.3 硬件电路电源管理设计方案
    3.2 软件电源管理设计方案
        3.2.1 软件平台介绍
        3.2.2 软件总体设计框架
        3.2.3 软件电源管理设计方案
    3.3 小结
第四章 移动终端电源管理设计与优化
    4.1 硬件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4.1.1 硬件低功耗电路原理图设计
        4.1.2 硬件PCB版图设计
    4.2 Android软件电源管理设计与优化
        4.2.1 引导程序电源管理相关设计
        4.2.2 Linux内核电源管理配置
        4.2.3 LCD电源管理设计与优化
        4.2.4 触摸屏电源管理设计与优化
        4.2.5 Camera驱动程序设计与优化
        4.2.6 USB和电池充电电源管理优化
        4.2.7 性能功耗和温升的均衡设计与优化
        4.2.8 Android电源管理的配置与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移动终端电源管理测试
    5.1 移动终端功耗测试
        5.1.1 静态功耗测试
        5.1.2 关机模式和开机模式功耗测试
        5.1.3 动态功耗测试
        5.1.4 功耗分析方法
    5.2 Thermal测试
    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基于超声波的反应堆安全壳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概况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的意义
        1.3.1 研究的意义
        1.3.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2章 超声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
    2.1 超声波基本原理和传播特点
        2.1.1 超声波
        2.1.2 压电效应
        2.1.3 超声波的传播特点
    2.2 通信系统模型
    2.3 反应堆内外环境特征
    2.4 应用到反应堆安全壳的可行性分析
        2.4.1 系统穿透安全壳的可行性
        2.4.2 系统在安全壳内外正常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方案设计
    3.1 方案设计的流程和技术参数
        3.1.1 方案设计的流程
        3.1.2 技术参数
    3.2 设计方案
        3.2.1 设计方案一: 555多谐振荡电路生成载波的超声通信系统
        3.2.2 设计方案二: 以CPLD为核心的超声通信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声通信系统的硬件构成
    4.1 电路设计
    4.2 USB转串口
    4.3 CPLD模块
        4.3.1 CPLD的简介及芯片选择
        4.3.2 EPM570T144C5N芯片的功能实现
    4.4 隔离模块
        4.4.1 光电耦合隔离模块
        4.4.2 电感耦合隔离电路
    4.5 接收电路模块
    4.6 电源模块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综软件部分和调试
    5.1 Quartus Ⅱ和VerilogHDL简介
        5.1.1 综合开发平台QuartusⅡ
        5.1.2 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
    5.2 程序设计
        5.2.1 UART串口模块
        5.2.2 发送模块
        5.2.3 接收模块
    5.3 调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附录
致谢

四、USB加密MODEM的原理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厨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D]. 谭琼花.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2]基于短信动态口令的FTU手机维护App双因子安全体系[D]. 马佳宾.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3]基于RT-Thread的变电站远动机联网分路器设计[D]. 谢宇威. 海南大学, 2019(01)
  • [4]胶带运输系统的物联网监测技术应用研究[D]. 魏传臻. 华北科技学院, 2019(01)
  • [5]基于RFID的加气站气瓶安全管理系统研究[D]. 罗安源.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6]基于Android平台虚拟SIM卡的设计与实现[D]. 徐鑫. 重庆邮电大学, 2018(01)
  • [7]MTK通用-基带处理器间通信机制的研究[D]. 白雪.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8]蓝牙双模SoC多媒体芯片设计与实现[D]. 郑宏立.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6)
  • [9]Android移动终端的电源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D]. 杨柏松.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7(04)
  • [10]基于超声波的反应堆安全壳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 陈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5)

标签:;  ;  ;  ;  ;  

USB加密MODEM的原理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