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性道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德,马斯,康德,现代性,德性,困境,儒家。
现代性道德论文文献综述
陈芝宏[1](2018)在《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反思及其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现代性道德危机?如何看待和解决现代性道德危机中道德和法律的冲突?以麦金泰尔为代表的美德伦理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普遍理性伦理学,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这给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正确看待历史悠久的传统道德和现代法治理念的关系问题带来了启示。(本文来源于《浙江伦理学论坛》期刊2018年00期)
蒋玉,蔡文举[2](2018)在《原始儒家的性善认同与现代性道德自我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自我是个体对自我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系统知觉。道德自我的迷失是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症结之一。原始儒家的性善认同思想肯定人性中先天的善的禀赋,以性善强调人禽之辩,凸显人的道德主体性,并以性善推演向善、为善,这为现代道德自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宣扬人性中的道德自足性、培育个体的道德主体性及提升道德实践功夫是塑造现代道德自我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8年04期)
张守君,周新辉[3](2018)在《论现代性道德困境与西方伦理学的德性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进入现代以后,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构成人类社会结构的诸要素发生了结构性转型,人类个体的生存形态和道德心态同样发生不稳定的转变,社会共同的价值理念尚未出现奠基的因素,现代人的生活面临着道德价值的冲突,这一切都加快了现代人精神气质变形的速度,同时也加剧了现代性问题的频发。研究现代性道德困境及西方德性智慧,有利于中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弘扬正确的道德价值理念,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推波助澜。(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淑芹[4](2016)在《现代性道德冲突与社会规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冲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类特殊道德现象,是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切的道德焦点问题,是平稳实现社会全面转型亟需化解的社会风险。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消除"原生型道德冲突",但可以减少或避免一些"衍生型道德冲突"。原生型道德冲突、主体型道德冲突和社会环境型道德冲突有不同的引发诱因;在社会利益关系多样、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弥散的当代社会,道德冲突虽不可避免,但社会管理、法律与道德的共同规制与互济,能够缓解道德冲突的尖锐性或遏制衍生型道德冲突的泛滥。(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王涣婷[5](2014)在《社会转型视域下现代性道德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涂尔干在社会转型视域下对现代性道德的重构。涂尔干生活着述的年代正值法国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现代性和工业化的发展带来的不只是繁荣,也包括隐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中的危机。旧的秩序已经濒临崩溃,而新的秩序尚未建立,此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呈现出一种道德真空的状态,在社会转型的视域下社会道德的重建也因此成为了涂尔干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对涂尔干社会道德理论的分析和梳理,探索出社会变革时期的社会道德重建之法。全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展现涂尔干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引出急速变革的社会中的失范现象,通过对失范的极端情况一一急剧攀升的自杀率的分析,提出造成失范问题凸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分工发展的不完全。也就是说,失范只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一个副作用,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之一。第二部分阐述社会分工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团结模式的变迁。从社会的角度看,分工的主要作用在于产生一种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凝聚力,并且对这种联系进行约束和管理,这种既有连接作用又有约束和管理作用的纽带就是道德,而道德表现出来的这种凝聚力就是涂尔干所说的“社会团结”。社会团结作为一种总体的道德现象不能被直接观察,所以要通过它的外在符号,也就是法律模式的变化来研究社会团结模式的变化。第叁部分首先指出了涂尔干所要建立的是一种世俗化的个体性道德,这种道德需要具备叁个要素: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自律精神。涂尔干试图从中观层面寻找一种宗教的理性替代物,他提出通过重建“法人团体”来复兴职业伦理,把民众通过职业的相互需要联系在一起并从而实现社会的整合。但他的这一想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代社会中职业机构间的流动是相对自由和快速的,当个人在职业间不停转换的时候,职业伦理对于公民的约束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且,通过基于经济活动产生的职业伦理在私人生活领域的适用性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15)
陈太明[6](2013)在《理性启蒙与现代性道德的重建——后形而上学视域下道德的“第叁条道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理性的启蒙过程被康德诠释为个体从受监护的不自由状态中走出,进而恢复自我决断与规定他者之能力的解放过程。康德这里的假设十分清楚,那就是理性乃是人先天具有但却被蒙昧与懒惰遮蔽的能力。按照哈贝马斯的分析,经过语言学洗礼的现代性社会已然步入后形而上学语境,在此时代背景下,理性诉诸整体性诉求的人之能力观念不可避免地分化为不同领域的合理性论证,理性的宏大叙事再也无力肩负起为"良善生活"进行奠基的使命,圣者与智者的道德生活也因而失却其典范意义。但在哈贝马斯看来,这并不代表经验道德的渐盛与理性道德的式微。在后形而上学语境下,理性依然可以凭借其超越能力为道德提供一个普遍性答案。只是,理性在这里再也不是那种自我设定以及规定他者的超验能力,如此一来,道德也就在改铸之后的理性概念之下重新回归生活世界,从而在共识意义获得一个基于语言沟通的、主体间性的后形而上学道德结构。(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3年05期)
陶立霞[7](2013)在《康德道德哲学:一种重建的现代性道德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的文化语境中,康德以理性批判为基础,实行道德哲学、知识学的分离,批判了以理性解决道德问题的启蒙理性主义道德观;坚持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的态度,将善的意志确定为道德的基础,批判了启蒙现代性道德对人性的破坏;通过意志自律追求道德理想国的实现,批判了以理性实现自由的启蒙自由观。可以说,在现代性的视阈下,康德道德哲学是一种重建的现代性道德话语,对现代性道德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对人的先验理解,康德对现代性道德的建构只具有逻辑上的有效性,未能实质性地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刘光斌[8](2012)在《论哈贝马斯对现代性道德哲学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哈贝马斯引入社会世界的概念,对宗教的有效性基础已被动摇的道德传统进行合理重建。他接受了普遍语用学理论,对道德共识原则进行了论证,由此形成的商谈伦理学具备康德道德哲学的理论特征。哈贝马斯商谈伦理学以康德道德哲学作为理论背景并加以超越,开创了一条重建现代性道德哲学的路径。(本文来源于《石家庄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刘静[9](2012)在《现代性道德困境及其解决——一种可能的康德伦理学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性的发展,社会经历着社会结构的现代转型,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但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带来的却是现代性道德困境问题。面对现代性道德困境,现代正义自由理论主张正当先于德性;而德性伦理学则主张德性先于正当,倡导返回"亚里士多德"。但实践证明二者均未能很好地解决现代性道德困境。一种可能的思路或许在于走近康德,倡导正当与德性的现代融合。(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2年03期)
龙兴海[10](2011)在《现代性道德谋划:中国背景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性"作为一项谋划,包括道德维度的谋划。市场经济、市民社会、民主政治与法治国家等是"现代性"的实体性要素,"现代性"道德谋划,首先必须把握其实体性要素运行的道德支持要求。鉴于社会现代性道德谋划"失败"的教训,我们的"现代性"道德谋划必须有哲学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叁重维度的考量。此外,还必须注意解决好现代性与传统性、普遍化与个性化、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1年05期)
现代性道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道德自我是个体对自我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系统知觉。道德自我的迷失是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症结之一。原始儒家的性善认同思想肯定人性中先天的善的禀赋,以性善强调人禽之辩,凸显人的道德主体性,并以性善推演向善、为善,这为现代道德自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宣扬人性中的道德自足性、培育个体的道德主体性及提升道德实践功夫是塑造现代道德自我的有效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性道德论文参考文献
[1].陈芝宏.现代性道德危机的反思及其现实启示[J].浙江伦理学论坛.2018
[2].蒋玉,蔡文举.原始儒家的性善认同与现代性道德自我的建构[J].学理论.2018
[3].张守君,周新辉.论现代性道德困境与西方伦理学的德性智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
[4].王淑芹.现代性道德冲突与社会规制[J].哲学研究.2016
[5].王涣婷.社会转型视域下现代性道德的重构[D].复旦大学.2014
[6].陈太明.理性启蒙与现代性道德的重建——后形而上学视域下道德的“第叁条道路”[J].江汉学术.2013
[7].陶立霞.康德道德哲学:一种重建的现代性道德话语[J].广西社会科学.2013
[8].刘光斌.论哈贝马斯对现代性道德哲学的重建[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
[9].刘静.现代性道德困境及其解决——一种可能的康德伦理学路径[J].道德与文明.2012
[10].龙兴海.现代性道德谋划:中国背景下的探讨[J].道德与文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