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隧道工程多冷源冻结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研究

浅表隧道工程多冷源冻结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研究

程知言[1]2003年在《浅表隧道工程多冷源冻结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人工地层冻结研究现状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本文以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地层冻结为背景,应用室内试验、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对饱和软土地区的浅表隧道多冷源冻结的温度场、应力场、水分场耦合原理、规律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针对理论研究和冻结工程的实际需要,对上海地区叁种饱和软土的起始冻结温度、低温土体未冻水含量、含冰量、冻、融土的比热、土体导热、导温系数、低温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叁轴剪切强度、弹性摸量及泊松比等指标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了叁种软土的起始冻结温度及冻、融土导热、导温系数的影响因素、低温土体未冻水含量、弹性模量、泊松比与温度的定量关系;研究比较了封闭系统中上海叁种软土的冻胀特性;讨论了低温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叁轴剪切强度的变化规律。 其次,归纳、整理了上海延安东路隧道冻结工程的温度、应力、地表变形和土体分层位移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土体冻结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变化及多冻结管供冷的相互干涉、影响规律,并对水分迁移、孔隙水相变和土体变形与温度场、应力场的耦合规律进行了分析。 第叁,在对室内试验和现场实测结果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土体冻结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水分场耦合原理,并按照冻土体形成发展过程,首先建立了单一冷源冻结轴对称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模型;接着利用势场的迭加原理,将单一冷源情况的叁场耦合问题推广到多冷源情况的叁场耦合;最后根据能量守恒平衡方程、应力平衡方程、质量守恒平衡方程、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初始及边界条件,解出了单一冷源平面轴对称问题的解析解。 最后,在应用Galerkin加权余量法分析的基础上,同时做了一些简化和假设,得到了浅表隧道多冷源冻结情况的温度场、应力场、水分场耦合数值解;利用编制的有限元程序对冻结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得到了与现场实测基本一致的结果。

李婷婷[2]2017年在《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施工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叁场耦合的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隧道、地铁等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地铁建设的不断兴起,已成为解决城市拥堵的主要手段。本文以郑州地铁一号线龙子湖中心站~文苑北路站~河南大学站区间联络通道人工冻结法施工为例,运用室内冻土力学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综合方法,较系统的研究了地铁联络通道砂土冻结过程中地层温度场、渗流场及应力场的变化规律,位移场的分布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次对郑州地区典型砂土进行冻土的单轴压缩、单轴抗折和叁轴剪切试验,研究不同土质、温度、含水率和围压下郑州地区砂土的力学强度特性。(2)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学及渗流力学理论,根据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叁场耦合机理,利用Drucker-Prager准则并匹配Mohr-Coulomb准则的强度理论,建立含相变的热流固叁场耦合的控制方程。(3)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耦合的有限元软件,考虑温度与未冻水含量的关系对物理、力学和热物理参数及变量的影响,对郑州地区联络通道的积极冻结期的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叁场耦合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冻结过程中温度、渗流和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地层沉降量;模拟不同联络通道埋深(联络通道顶端距地表5m,10m,15m和20m)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模拟不同土质(砂土、粉质黏土和黏土)在埋深为10m的联络通道开挖后对地表沉降的影响。(4)在地铁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对盐水温度,冻土温度,地面沉降等方面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可以判断出冻结壁的形成状态是否良好及其有效厚度,地面沉降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相似工程参考。(5)数值模拟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可以很好的反应不同时期地表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本文所建立的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叁场耦合的数值模拟是合理的,数值模拟中的温度、渗流和应力的变化是可以为预测现场施工过程中冻土温度变化、地表位移的变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李健[3]2009年在《地铁联络通道水平冻结土体热固耦合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国内许多城市掀起了地铁建设的高潮。而联接上、下行隧道的联络通道,在保证必要时乘客安全疏散功能的同时,又起到地铁运营中两车站间的集排水作用,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以及应对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工冻结法以结构适应性强、无环境污染、隔水性好等优点,在联络通道施工中常被采用。在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过程中,随着温度降低,冰水相变,土体强度提高,在联络通道开挖面周围形成一道起高强度支护作用的冻土帷幕;因冰水相变而产生的冻胀以及联络通道支护完成后冻土帷幕的解冻而带来的融沉,往往会使地表产生较大的变形,影响道路交通,破坏地下管线或造成邻近建筑物(构筑物)产生倾斜、裂缝等事故;对已建盾构隧道也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保证冻结法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控制地表及已建隧道的变形。研究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在建南京地铁二号线莫愁湖站~汉中门站区间联络通道水平冻结法施工为工程实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联络通道及泵房人工水平冻结法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发展、地表与主隧道变形、渗流场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工程实测相比较,得出了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为以后的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进行较好的预报。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为了得出渗漏发生在冻土帷幕不同位置时渗流场与应力场的变化规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联络通道二维计算模型,对联络通道冻土帷幕分别在拱顶、拱角、底角处存在未冻土柱而发生渗漏时周围土层渗流场、应力场的耦合作用进行研究,得出各时段渗流场的分布规律与冻土帷幕的安全系数;以地表沉降预警值30mm为标准,当冻土帷幕分别在拱顶发生渗漏10天、拱角发生渗漏8天、底角发生渗漏7天时,必须对联络通道渗漏点进行封堵,加固渗漏处土体,否则地面将发生更大沉降。2.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主隧道、联络通道与泵房的叁维计算模型,合理选择本构模型及各土层与支护结构的材料参数,对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结温度场扩展、周围土层及已建隧道变形等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冻土帷幕逐渐形成,将产生极大地冻胀力;在冻胀力作用下地表产生6.55mm的隆起,已建隧道发生7.4mm的上浮,与冻土帷幕交叉部位出现应力集中,并在局部环缝处发生渗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吻合较好,可以对以后的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进行预报。3.对联络通道及泵房在冻土帷幕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构筑施工引起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联络通道埋深较浅时,开挖将产生地表隆起;主隧道管片衬砌与联络通道交叉部位压应力较大,局部承受一定的拉应力;在确保冻土帷幕厚度和强度条件下,联络通道开挖构筑施工是安全的。4.对南京地铁二号线莫汉区间联络通道及泵站冻结法施工中盐水去、回路温度、测温孔土层温度、卸压孔压力、地表变形等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水去回路温差越小,土体冻结情况越好;根据测温孔可对冻土温度分布以及冻土帷幕厚度进行判断;泄压孔的设置可以有效减小冻胀压力,并有利于冻土帷幕内土体的开挖;冻结孔的施工将产生较大地表沉降,冻结阶段地表有较大隆起,冻土帷幕解冻后应及时跟踪注浆,防止地面、隧道产生过大变形。本文为联络通道水平冻结法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肖朝昀[4]2007年在《人工地层冻结冻土帷幕形成与解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工土冻结法(AGF)由于基本不受支护范围和支护深度的限制,以及能有效防止涌水以及城市挖掘、钻凿施工中相邻土体的变形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成为地下工程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人工地层冻结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复杂过程。冻土帷幕的性状受到制冷系统运行状况、地质条件、边界散热、施工工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冻土性质、冻土帷幕的结构状态都是温度的函数,而冻土帷幕温度场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对冻土帷幕温度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上海地铁四号线董家渡段修复工程中采用冻结法施工的江中段垂直冻土墙冻结工程,以及冻结停止后,在现场进行的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原位试验,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等手段对人工冻结冻土帷幕形成及解冻规律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有:(1)分析影响土地热物理性质的各种因素,总结前人对未冻土和冻土的导热系数、比热、导温系数、相变潜热计算方法。依据这些公式,给出了上海常见冻结土层热学性质参考值。在没有试验情况下,温度场计算所需的热学参数可通过表中数值根据含水量大小插值求得。(2)通过对上海地铁四号线江中段垂直冻结信息化监测,较全面揭示了多排管局部冻结冻土帷幕排内和排外发展特征。多排管冻结有利于加强冻结效果;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冻土壁厚度,局部冻结导致冻土壁在深度方向上呈“凸肚子”形状;多排管冻结有利于形成较低平均温度的冻结壁。实际工程中可利用多排管局部冻结这些特征,对设计施工进行优化。(3)通过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原位试验,得出冻土自然解冻和强制解冻温度变化规律。冻土自然解冻速度非常缓慢,强制解冻能显着的加快冻土解冻速度。对于多排管冻结形成的大体积冻土,可利用强制解冻加快冻土解冻速度,达到及时跟踪注浆,更好的控制融沉目的。(4)根据热平衡原理,冻结管向土体供给的冷量等于冻土帷幕增长所需的冷量,建立了单排管直墙型、多排管直墙型、直墙拱形冻结计算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出冻结一定厚度冻土需冷量和解冻时间,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5)利用已建立的单排管直墙型冻结计算模型,详细分析了冻结影响系数取值,冻结管内盐水温度,含水量大小以及冻结管间距对冻结需冷量和冻结时间的影响。(6)利用热平衡原理,建立了单管强制解冻,单排管强制解冻和多排管强制解冻计算模型。利用已建立的模型,分析单排管和多排管强制解冻一定厚度冻土需热量和解冻时间,分析单、双排管强制解冻速度。(7)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差分方法,分析地温对冻土帷幕的作用,得出有限厚度冻土帷幕受地温作用问题不能简化为半无限空间问题来求解的结论。有限厚度冻土帷幕受地温作用,其温度场变化规律为:冻土帷幕内不同位置冻土温度快速上升至相变温度附近;相界面基本以均匀速度由边界向冻土帷幕中心推进,当相界面位置接近冻土帷幕中心时,相界面移动速度加快;解冻完成土体温度缓慢上升,待整个冻土完全解冻完成后,土体内温度上升速度变快。单排管冻结形成的冻土帷幕自然解冻,其解冻时间及解冻速度与厚度大致呈抛物线关系,而多排管冻结形成的冻土帷幕自然解冻,其解冻时间及解冻速度与厚度大致呈线性关系。(8)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分析冻结未停止及冻结停止后边界散热对冻土帷幕作用。在冻结未停止时,由于受边界散热影响,环境温度越高,冻土相界面移动速度越快,冻土厚度减少越多,相界面移动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减慢,最终冻结与边界散热对冻土帷幕作用达到平衡,相界面稳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若冻结停止,冻土帷幕受边界散热影响显着,相界面基本以均匀速度移动,直到冻土完全解冻为止。采用在表面敷设如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隔热材料能够减少空气散热对冻土帷幕的影响。(9)联络通道自然解冻同时受地温及边界散热作用,边界散热对冻土帷幕解冻起主要作用。(10)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分析混凝土水化热对冻土帷幕作用。前叁天混凝土内温度急剧上升,之后受冻土帷幕低温和混凝土永久支护边界散热的影响,温度逐渐下降。受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前叁天相界面移动迅速,并且达到最大值,经过几天的稳定后,冻土开始回冻,冻土帷幕回冻速度比较缓慢。分析结果表明,浇注的混凝土始终不会进入负温状态,混凝土不会因为冻土帷幕低温影响遭受冻害。

程佳[5]2016年在《哈齐客专路基温度场及保温措施数值模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冻土面积分布较广泛,其面积约占我国总国土面积的75%,其中季节性冻土面积约占53%。季节性冻土因冬季寒冷,极易引起高速铁路路基的冻胀,而春季路基又会融化,高速铁路路基在这种冻融循环的作用下会发生轨道的不平顺、翻浆冒泥等冻害,这给高速铁路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为使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得到控制,对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冻胀的形成机理以及铁路路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哈齐客专DK221+150断面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不同保温措施下路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而探讨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的合理保温措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论文分别从土质、温度以及水分等影响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的因素角度进行分析。(2)结合哈齐客专DK221+150路基断面的地温监测数据,研究了地温振幅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铁路基地温的分布规律和冻结深度变化规律。(3)根据哈齐客专工程实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路基温度场的数值模型,通过对比现场温度实测数据,验证模型建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4)通过对不同工况下保温护道路基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优化路基两侧保温护道的铺设高度。模拟结果表明:保温护道对路基中心附近温度影响甚微,而对路基边坡下部及坡脚的温度影响较大。(5)为研究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对高速铁路路基的保温效果以及优化路基边坡泡沫混凝土的铺设长度,分别对不同工况下泡沫混凝土保温板路基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对路基具有明显的保温隔热效果。此外,建议将泡沫混凝土保温板的铺设方式设置为路基面全幅铺设且路基两侧边坡的铺设长度由路肩向下至少延伸2.6m。

张全胜[6]2006年在《寒区隧道围岩损伤试验研究和水热迁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修建大量基础设施势在必行,诸如公路、铁路及隧道工程等。我国东北和西部地区多为气候寒冷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在这些地区修建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后期运营过程中,遇到了寒区特有的冻害问题。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2119)的支持下,针对寒区隧道冻害这一寒区最常见的工程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 利用先进CT无损检测技术,对不同冻融环境下不同岩样的细观损伤结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 提出了CT检测的区段统计频率分析法。2) 针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对铜川砂岩和耀县砂岩细观损伤结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含水率大、孔隙率高、强度低的耀县砂岩损伤扩展较为明显,CT均值降低;对强度高、孔隙率低的铜川硬砂岩初期影响不大,后期影响较大。3) 对不同冻结温度时铜川大理岩、铜川硬砂岩和铜川软砂岩细观损伤结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材料颗粒的热胀冷缩和水冰相变膨胀共同决定了冻融后的细观结构变化。4) 对不同冻结速率下铜川大理岩、铜川硬砂岩和铜川软砂岩细观损伤结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冻结速度对孔隙率贯通性强的岩样细观结构影响不大,而对孔隙贯通性差的岩样细观结构则有一定的影响。 (2) 以有限差分为数值计算基础,以通用商业软件FLAC~(3D)2.1软件为平台,利用其内置的FISH语言为工具,编制了计算程序,克服了FLAC~(3D)2.1软件本身边界条件不能随时间任意变化、不能考虑相变潜热和相变前后导热系数以及比热的变化等不足。并用该程序对某寒区隧道进行了叁维数值研究,主要研究了隧道添加保温材料前后叁维冻结规律、水冰相变温度范围和冻结区形成温度对隧道围岩冻结圈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取0℃作为冻结区形成温度时,水冰相变温度范围越大,冻结圈厚度越大;当取相变中间温度作为冻结区域形成温度时,相变范围越大,冻结圈厚度越小。 (3) 推导了寒区温度场和渗流场完全耦合的控制微分方程。渗流场控制微分方程中考虑了水结冰后孔隙率变化对渗流场的影响,而温度场控制微分方程中考虑了随水的渗流而产生的热交换、水冰相变潜热、导热系数与比热在冻结

谢雄刚[7]2010年在《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的注液冻结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压力作用下,煤矿井下采掘过程中破碎的煤和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的一种动力现象。它是煤矿生产中所面临的一种主要的瓦斯灾害。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高、强度大。随着煤矿往深部开采,我国现有石门揭煤防突措施较难通过超前抽排放瓦斯达到减少煤层瓦斯含量和降低煤层瓦斯压力而有效防突。本论文针对我国现有防突技术的优缺点,根据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煤层注水工艺过程和人工土冻结技术应用实践,提出了石门揭煤注液冻结防突方法,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的动力能量主要由弹性应变能和瓦斯膨胀能组成。瓦斯突出的主要能源来自于瓦斯的膨胀能。根据煤与瓦斯突出能量平衡式,石门揭煤过程瓦斯突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瓦斯突出动力源与突出消耗能在动态酝酿过程中能否保持平衡。瓦斯突出能量量变或者突变到某临界能量值,其大于瓦斯流突破裂隙角联通道所需的消耗能量,瓦斯突出就能瞬时或者延时发生;(2)石门揭煤工作面待揭的突出煤层注水冻结后,将从增加突出煤层瓦斯吸附量V、降低突出煤层瓦斯压力P、降低突出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p、提高突出煤层力学性能、降低卸压区瓦斯突出危险性等方面有效防突;(3)用改造后的WY-98A吸附常数测定仪,首次获取了低温条件下(T≤0℃)煤的CH4吸附常数a、b值。通过数据拟合,当温度T≤0℃时,煤对CH4等温吸附曲线仍属于第Ⅰ类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表征煤对CH4的低温吸附模型。由实验结果可知:不同温度时,同一煤样在相同压力下,吸附量与温度呈近似线性负相关关系,随温度降低,煤吸附甲烷能力提高;(4)通过注水冻结成型煤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实验,发现其受压后变形分为四个阶段: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成型煤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明显增大;泊松比的变化不明显,但整体成减小趋势。冻结温度低于-20℃时,成型煤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加不明显;(5)通过水泥槽模型煤体冻结实验表明:冻结区形成以冻结管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沿径向随时间扩展的冻煤圆柱。随着冻结管不断的供冷,冻煤圆柱直径不断增加,冻煤圆柱内的温度逐步下降,槽中煤、瓦斯和水叁相体最终变成坚硬冻结体,极大地提高了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同一冻结时间,距离冻结管越近,煤体获得冷量越多,煤体温度越低;(6)应用东北大学气固耦合岩石破裂过程RFPA2D分析软件,建立了石门揭煤瓦斯突出过程气固耦合作用的数学模型,根据冻结区突出煤层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数值模拟了注液冻结后龙家山煤矿-400水平2号石门揭露不同温度的6冻结煤层过程。数值模拟表明:注液冻结后煤层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该石门揭煤工作面将不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7)应用ANSYS有限元程序,根据龙家山煤矿-400水平2号石门揭煤工作面施工参数,建立了冻结区温度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时期冻结区温度扩展云图,得出不同冻结时间冻结区有效范围、平均温度、交圈时间及扩展速度。数值模拟表明:距离中心越近,冻结区煤层温度下降越快。把-15℃作为石门揭煤注液冻结防突工程煤层控制温度,该石门揭煤工作面大概需要35-40天冻结时间才能满足防突要求;(8)石门揭煤工作面待揭的突出煤层注水冻结后,将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动力源,增加煤层抵抗瓦斯突出的阻力,从而有效防治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因此,结合本研究课题注液冻结法的特点和我国煤矿未来的开采深度,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低透气性和深部开采的石门揭煤瓦斯突出工作面,这对减少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

周瑜[8]2016年在《黄土地层冻结壁厚度预测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人工冻结法在矿山工程、隧道建设、深基坑支护等工程中应用广泛。该工法的研究与应用多在上海、江苏省、浙江省等地区,但针对中西部地区黄土地层的人工冻结法研究与应用较少,在黄土地层冻结壁设计及工程应用方面尚存在诸多困扰工程界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黄土地层冻结壁形成过程及工程应用展开研究,给出了考虑土体含水量、冻结管布置间距等因素影响下冻结壁厚度的预测方法,为人工冻结法在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通过数值计算对黄土地层圆环布管冻结壁温度场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其温度场的变化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冻结壁温度经历快速下降、减速下降、趋于稳定叁个阶段。圆环布管条件下,冻结壁内侧冻结厚度扩展速度比外侧快,且厚度较外侧大。对冻结管施加负温后,冻结锋面由冻结管向外扩展,冻结壁厚度逐渐增加,扩展速率逐渐降低,形成稳定厚度的冻结壁。进而揭示了土体含水量、盐水温度及冻结管布置间距等因素对冻结壁形成的影响,在固定盐水温度下,同一密度的土体,含水量大的土层冻结壁形成速度明显快于含水量低的土层;对同一含水量土体,冻结壁形成速度随着盐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冻结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黄土冻结壁稳定厚度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盐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冻结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基于数值计算结果,拟合得到圆环布管条件下考虑土体含水量与冻结管间距确定黄土冻结壁厚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基于一字型布管条件下的数值计算结果,拟合得到一字型布管条件下,考虑土体含水量与冻结管间距确定黄土冻结壁厚度的计算公式。基于某黄土冻结壁工程的温度监测资料,揭示了实际工况中黄土冻结壁温度场变化规律,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对,二者反映的温度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通过冻结壁厚度拟合公式计算与实测冻结厚度的比较,印证了拟合公式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浅表隧道工程多冷源冻结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研究[D]. 程知言. 中南大学. 2003

[2]. 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施工温度场、渗流场和应力场叁场耦合的数值模拟[D]. 李婷婷. 河南工业大学. 2017

[3]. 地铁联络通道水平冻结土体热固耦合研究[D]. 李健. 山东科技大学. 2009

[4]. 人工地层冻结冻土帷幕形成与解冻规律研究[D]. 肖朝昀. 同济大学. 2007

[5]. 哈齐客专路基温度场及保温措施数值模拟分析[D]. 程佳.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

[6]. 寒区隧道围岩损伤试验研究和水热迁移分析[D]. 张全胜. 同济大学. 2006

[7]. 石门揭煤过程煤与瓦斯突出的注液冻结防治理论及技术研究[D]. 谢雄刚. 中南大学. 2010

[8]. 黄土地层冻结壁厚度预测方法及工程应用研究[D]. 周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

标签:;  ;  ;  ;  ;  

浅表隧道工程多冷源冻结温度、应力、水分场耦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