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团化论文_董文静,徐鑫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团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热力学,溶剂,烷基,极性,临界,浓度。

胶团化论文文献综述

董文静,徐鑫志[1](2014)在《溶剂驱动的两亲分子胶团化热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C22TABr/EtOH体系,利用溶剂置换驱动其自组织成聚集体,主要研究体系中水含量对胶团化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量的增多,?G0越来越小,说明胶束形成越来越容易。此溶剂驱动的过程是放热过程,焓变对胶团化自由能的贡献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两亲分子聚集,疏水尾连之间的相互作用取代了尾链与水的相互作用。低水量时,胶团化过程是焓驱动;水量增多,胶团化过程转变为熵驱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期刊2014-08-04)

牛迪,岑桂秋,李嘉诚,张世鑫,魏思宝[2](2013)在《不同结构头基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胶团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以及胶束性质。结果表明,各混合体系均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强弱顺序为:Mg(DS)2/DDM<NaDS/DDM<Mg(DS)2/Brij30<NaDS/Brij30。Mg(DS)2与非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较NaDS的弱,Mg2+使MDS偏离标准值程度小于Na+。利用Maeda模型得到的相互作用结果与Rubingh理论所得结果一致。此外,相对于具有刚性头基结构的DDM,具有易弯曲柔性头基结构的Brij30更能促进混合胶束形成,反离子对混合体系的胶束聚集数和微极性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3年10期)

牛迪[3](2013)在《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混合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及胶团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表面张力法、荧光探针法,根据Clint理论、Rubingh模型以及Maeda模型,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帮-β-麦芽糖苷(DDM)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组成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以及胶团化行为。首先,选取了烷基糖苷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以及与DDM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相近的两种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和聚氧乙烯(20)鲸蜡醇醚(Brij58))分别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组成二元混合体系。DDM/NaOA与其他混合体系相比较发现:根据Clint理论计算出叁个混合体系的cmc实验值相对于理想混合体系cmcideal均出现负偏差。各混合体系相互作用参数β均为负值,DDM/NaOA、TX-100/NaOA以及Brij58/NaOA混合体系分别在αNaOA=0.4、0.1、0.1时达到各自体系β最小值,表明在相应的复配比下混合体系中非离子与NaOA的相互吸引作用最强。混合自由能AGM均为负值,且随NaOA的增大AGM均逐渐增大,表明非离子组分相对离子组分更有利混合胶束形成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大小,是由离子表面活性剂头基间静电斥力与非离子的空间位阻相对强弱决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头基的空间位阻以及水化程度的差异是胶束微极性差异的重要原因。其次,研究了DDM/NaOA混合体系在水溶液和20%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乙二醇减弱了DDM碳氢链的疏溶剂效应使DDM的cmc变大。乙二醇使DDM/NaOA混合体系的cmc增大,降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吸附效率。相互作用参数β为负值表明DDM/NaOA混合体系在水溶液和20%乙二醇水溶液中均存在协同效应,在αNaOA=0.4时,两混合体系协同效应均达到最强。荧光测试结果表明:DDM/NaOA混合体,水溶液中的聚集数均明显大于20%EG水溶液中的聚集数。EG水溶液中芘的I1/I3值较水溶液中的大,表明乙二醇能够破坏胶束结构,减小胶束聚集数,增加微环境极性。水溶液中混合体系的Zeta电位的|ζ|明显大于20%EG水溶液中的|ζ|,表明乙二醇对胶束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乙二醇插入到胶束栅栏层中,使胶束半径变大。第叁,选取了DDM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盐(MDS)组成二元混合体系,同时选取与DDM具有相同疏水基的Brij30与十二烷基硫酸盐混合体系作比较,分析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含不同反离子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头基结构对体系协同效应及胶团化作用的影响。DDM(Brij30)/MDS混合体系β均为负值,表明各混合体系均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活度系数计算结果表明,Na+和Mg2+反离子对DDM(Brij30)/MDS混合体系均有影响。利用Maeda模型得到的相互作用结果与规则溶液理论所得结果相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0由于具有易弯曲柔性的头基结构更能促进混合胶束形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头基所带的无机反离子种类和价态对混合胶束聚集数和微极性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杨吉,唐瑞仁,罗一鸣,郑海星[4](2012)在《端羟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新的离子头基上含羟乙基的季铵盐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反丁烯撑基双(十六烷基二羟乙基)溴化铵[G(OH)],考察了G(OH)水溶液的胶团行为。结果表明:G(OH)的临界胶团浓度(CMC)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25℃时为0.90mmol/L,胶团化过程为熵驱动过程,羟基的引入增加了其水溶液的稠度。(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2年04期)

凌锦龙,徐敏虹,洪迪,张艳[5](2012)在《乙二醇对烷基叁甲基溴化铵胶团化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导法研究了烷基叁甲基溴化铵表面活性剂(CnTAB,n=12,14,16),即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DTAB),十四烷基叁甲基溴化铵(TTAB)和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体积分数0~40%)中的胶团化行为。考察了温度对胶团形成的影响,应用相分离模型估算了叁个表面活性剂的胶团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临界胶团浓度(cmc)和反离子解离度(α)都随乙二醇组分的增加而增大。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胶团形成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相差很小,混合焓都是负值,而混合熵都为正值,说明焓-熵补偿效应在胶团形成中起主导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02期)

凌锦龙,曹枫,徐敏虹,洪迪,张艳[6](2011)在《C_(16)mimBr/Triton X-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表面张力,研究了离子液体型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C16mimBr)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混合体系分别在水溶液和20%乙二醇(体积分数)水溶液中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结果表明,混合体系在水溶液和20%乙二醇水溶液中都存在协同效应,乙二醇的加入降低了协同作用,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乙二醇加入而增大.利用Rubingh模型和Motomura模型计算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团相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以及表面吸附超额自由能和胶团形成超额自由能.在水溶液和20%乙二醇水溶液中,发现该混合体系在非离子组分摩尔分数约为0.65时,协同效应最强.(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22期)

凌锦龙,计兵,莫勤华,孙来玉[7](2009)在《Triton X-100/CTAB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热力学性质和胶团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在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乙二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5%、10%和20%)中的热力学性质和胶团化行为.结果表明,混合体系在乙二醇水溶液中存在协同效应,临界胶束浓度随乙二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利用Rubingh和Maeda模型计算了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胶团相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以及自由能的贡献.在实验研究的乙二醇浓度范围内,发现该非离子/离子混合体系在离子组分摩尔分数约为0.3时,协同效应最强.(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叶志文[8](2007)在《联结基团含羟基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胶团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联结基团为含羟基亚甲基链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即C12-3(OH)-C12.2Cl,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元素分析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合成C12-3(OH)-C12.2Cl的最佳条件为十二叔胺:十二叔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摩尔比为2.0∶1.0∶1.0,以正丙醇为溶剂,在回流温度下反应3 h,产率可达94.5%以上;采用表面张力法、瞬态荧光法研究了C12-3(OH)-C12.2Cl在水溶液中的胶团化行为,发现C12-3(OH)-C12.2Cl的胶团生成能力远比其单体强,cmc值降低一个数量级,胶团聚集数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7年04期)

杜西刚,路遥,李玲,寇建益,杨正宇[9](2007)在《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0)E_6混合溶液的胶团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I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溶液混合胶团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表面张力法测定了Ia和C10E6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以任何比例复配的cmc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都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传统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Gemini表面活性剂Ia及混合物的cmc都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而且,任何配比的混合胶团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都是负值,这说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在混合胶团中产生了相互吸引的作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的胶团聚集数比单一Ia的大,但比单一C10E6的小.向Gemini表面活性剂Ia胶束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10E6会使胶束的微观极性变小.(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叶康,许虎君,王中才,包新颜,丁振军[10](2006)在《酯基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化学性质与胶团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导率和表面张力的测定,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烷基-α,ω-双(二甲基酰氧乙基溴化铵)(Ⅱ-12-s)酯基G em in 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及其溶液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热力学函数。结果表明:在298~318 K,临界胶团浓度(CM C)和平衡表面张力(γ)分别为2.51×10-6~4.24×10-6m o l/L和32.9~34.2 mN/m,表面吸附和形成胶团的自由能分别为-68.78~-77.20kJ/m o l和-40.91~-49.80 kJ/m o l,Ⅱ-12-s在溶液、表面吸附及形成胶团过程中均为熵驱动过程。(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12期)

胶团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以及胶束性质。结果表明,各混合体系均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强弱顺序为:Mg(DS)2/DDM<NaDS/DDM<Mg(DS)2/Brij30<NaDS/Brij30。Mg(DS)2与非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较NaDS的弱,Mg2+使MDS偏离标准值程度小于Na+。利用Maeda模型得到的相互作用结果与Rubingh理论所得结果一致。此外,相对于具有刚性头基结构的DDM,具有易弯曲柔性头基结构的Brij30更能促进混合胶束形成,反离子对混合体系的胶束聚集数和微极性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团化论文参考文献

[1].董文静,徐鑫志.溶剂驱动的两亲分子胶团化热力学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2014

[2].牛迪,岑桂秋,李嘉诚,张世鑫,魏思宝.不同结构头基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胶团化行为的影响[J].精细化工.2013

[3].牛迪.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混合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及胶团化行为[D].海南大学.2013

[4].杨吉,唐瑞仁,罗一鸣,郑海星.端羟基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行为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2

[5].凌锦龙,徐敏虹,洪迪,张艳.乙二醇对烷基叁甲基溴化铵胶团化行为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

[6].凌锦龙,曹枫,徐敏虹,洪迪,张艳.C_(16)mimBr/TritonX-100混合体系的表面性质和胶团化行为[J].化学学报.2011

[7].凌锦龙,计兵,莫勤华,孙来玉.TritonX-100/CTAB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中的热力学性质和胶团化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2009

[8].叶志文.联结基团含羟基的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胶团化行为研究[J].化学世界.2007

[9].杜西刚,路遥,李玲,寇建益,杨正宇.烷基苯磺酸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_(10)E_6混合溶液的胶团化[J].物理化学学报.2007

[10].叶康,许虎君,王中才,包新颜,丁振军.酯基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化学性质与胶团化作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论文知识图

表面活性剂结构示意图一5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过程C12En表面活性剂胶团化的焓/熵...CmE8表面活性剂胶团化的焓/熵补...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过程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过程

标签:;  ;  ;  ;  ;  ;  ;  

胶团化论文_董文静,徐鑫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