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跳诱发脑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跳感知,心跳诱发脑电位,心电场伪迹,主成分分析
心跳诱发脑电论文文献综述
袁辉,颜红梅,许小刚,韩飞,晏青[1](2007)在《心跳感知对心跳诱发脑电位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早期研究发现心跳感知能力不同的人其心跳诱发脑电位(heartbeat evoked potential,HEP)存在差异。本文设计两个实验以对比研究在关注状态和静息状态下,心跳感知能力强和心跳感知能力弱的人HEP的具体差异。方法采集22名被试者的30通道的脑电波,通过精神跟踪方法将被试者分为心跳感知能力强和感知能力弱两组。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去除掺杂在HEP中的心电场伪迹。结果(1)对于心跳感知能力强的被试者,关注状态和静息状态的HEP存在着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C3处心电R波后250-450ms和C4处心电R波后100- 300ms。(2)感知能力强和感知能力弱的被试者的HEP差异波主要体现为FZ处心电R波后220-340 ms的一个正波;在关注状态下,这种差异更明显。结论关注因素可能更容易影响心跳感知能力强的被试者;在关注状态,感知能力对HEP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Neuroscience Bulletin》期刊2007年06期)
袁辉[2](2007)在《基于心跳诱发脑电的心脑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心脑关系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搞清两者的关系,对于治疗与情绪相关的病症,以及心脑生物反馈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心脑关系中,作为神经中枢的脑和作为内感受器的心脏主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相互作用,脑能感知心脏的活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控制心脏活动。在心跳感知研究中,目前国际上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心跳诱发脑电和脑功能成像,旨在了解脑在感知心跳过程中的神经传导机制,为治疗惊慌、情绪相关疾病提供帮助。本论文采用心跳诱发脑电试验方法,记录22名被试关注和非关注心跳时(即关注状态和静息状态)的头表脑电。采用精神识别方法,根据被试对心跳感知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心跳感知能力强和弱的两组,进而研究叁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心跳诱发脑电的影响因素。第二,采用叁种方法(Perez模型方法、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对心脏电场伪迹(CFA)的去除问题进行探讨。第叁,对HEP进行源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能力和关注因素是影响心跳诱发脑电的主要因素。被试的心跳感知能力还与心率有关( r=-0.573**),心率越慢的被试,心跳感知能力越强。在去除CFA方面,PCA方法较Perez模型方法和ICA方法有更好的去伪效果。用PCA去伪后的数据进行源定位分析,表明体感皮层和运动皮层是心跳感知过程中的主要活动脑区。推测体感皮层的活动强度与被试的心跳感知能力有关,感知能力强的被试,在此区域产生的活动越强。运动皮层的活动强度与注意因素有关,在关注状态活动更强。(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5-01)
心跳诱发脑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心脑关系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搞清两者的关系,对于治疗与情绪相关的病症,以及心脑生物反馈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心脑关系中,作为神经中枢的脑和作为内感受器的心脏主要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相互作用,脑能感知心脏的活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馈控制心脏活动。在心跳感知研究中,目前国际上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心跳诱发脑电和脑功能成像,旨在了解脑在感知心跳过程中的神经传导机制,为治疗惊慌、情绪相关疾病提供帮助。本论文采用心跳诱发脑电试验方法,记录22名被试关注和非关注心跳时(即关注状态和静息状态)的头表脑电。采用精神识别方法,根据被试对心跳感知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心跳感知能力强和弱的两组,进而研究叁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研究心跳诱发脑电的影响因素。第二,采用叁种方法(Perez模型方法、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对心脏电场伪迹(CFA)的去除问题进行探讨。第叁,对HEP进行源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能力和关注因素是影响心跳诱发脑电的主要因素。被试的心跳感知能力还与心率有关( r=-0.573**),心率越慢的被试,心跳感知能力越强。在去除CFA方面,PCA方法较Perez模型方法和ICA方法有更好的去伪效果。用PCA去伪后的数据进行源定位分析,表明体感皮层和运动皮层是心跳感知过程中的主要活动脑区。推测体感皮层的活动强度与被试的心跳感知能力有关,感知能力强的被试,在此区域产生的活动越强。运动皮层的活动强度与注意因素有关,在关注状态活动更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跳诱发脑电论文参考文献
[1].袁辉,颜红梅,许小刚,韩飞,晏青.心跳感知对心跳诱发脑电位的影响(英文)[J].NeuroscienceBulletin.2007
[2].袁辉.基于心跳诱发脑电的心脑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