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体论文_李园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稼轩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辛弃疾,自觉,理性,体式,宋人,雍容,居士。

稼轩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园媛[1](2010)在《论“稼轩体”之本色:“以小见大”》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着名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以其"以文为词"的创作手法、"以大为美"的词体功能,被称为"词中之龙"也①。"稼轩体"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词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庄子的笔下,"以大为美"的美学思想,彰显了"稼轩体"独特的词体风格。(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4期)

王辉斌[2](2007)在《“稼轩体”与“稼轩风”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稼轩体"与"稼轩风",是在辛弃疾接受史中所形成的两个概念。"稼轩体"是就辛集中某一具体词作艺术性技巧的专指,而不是辛弃疾全部词作的代名词,更不能与"稼轩风"相提并论。"稼轩风"为戴复古对宋自逊"新刊雅词"的称美之辞,其所指为辛弃疾寓居带湖时期的词风。因此,"稼轩风"既不是辛词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内容的综合.亦不曾使南宋末期的词坛出现"叫器、粗野、拙直"的不良现象。(本文来源于《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09-01)

朱靖华,刘彩霞[3](2004)在《论稼轩词的自觉理性显扬——兼论“稼轩体”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稼轩是位既豪迈热烈又能冷静思理的辨证统一词家。其全部创作具有着鲜明的思辨式人生方式。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以其渊博知识和敏感力审视着古来种种“物理变化”的“万物必然之理” ,而主张“天道好还 ,亦以其理而推之耳” ,故其词天然地通向了理悟的进程。他善于在孤寂中“坐中夜思” ,甚至通宵“不寐” ,引发出他独特的哲思顿悟 ;并经常“以古准今”和在现实复杂实践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总结自我 ,从而获得人生的转机和新生。在词中形成了他自觉理性显场的特性。“理”并不悖于“情” ,稼轩能依照“带情韵以行”的艺术规律写词 ,使他成功地“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 ,创造了傲视千古的将豪壮炽热情感与冷峻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稼轩体”。(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朱靖华,刘彩霞[4](2004)在《论稼轩词的自觉理性显扬——兼论“稼轩体”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稼轩是位既豪迈热烈又能冷静思理的辨证统一词家。其全部创作具有着鲜明的思辨式人生方式。他善于现察、勤于思考,以其渊博知识和敏感审视着古来种种"物理变化"的"万物必然之理",而主张"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他善于"坐中夜思",通宵"不寐",引发出他独特的哲思顿悟;并经常"以古准今"和在现实复杂实践中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总结自我,从而获得人生的转机和新生。在词中形成了他自觉理性显扬的特性。"理"并不悻于"情",稼轩能依照"带情韵以行"的艺术规律写词,使他成功地"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创造了傲视千古的将豪壮炽热情感与冷峻理性思辨相结合的"稼轩体"。(本文来源于《稼轩新论》期刊2004-06-01)

陈学广[5](2003)在《论作为风格概念的“稼轩体”和“稼轩风”》一文中研究指出"稼轩体"和"稼轩风"是宋人用来指称稼轩词艺术风格的两个重要概念。本文把这两个概念放到传统文论和宋词创作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和辨析,指出它们虽然同属风格的范畴,但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分别侧重于稼轩词风格的形式层面和内容层面,只有把二者加以综合,才能把握稼轩词的风格全貌。(本文来源于《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3-10-01)

木斋王洪[6](2003)在《论悲壮沉郁为稼轩体特质——从词本体角度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词本体角度探讨:稼轩体的本质特征非豪放,非婉约,非婉约加豪放,而是悲壮沉郁;悲壮沉郁的主要构成因素,从词本体之演进看稼轩体的形成及地位。(本文来源于《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3-10-01)

鞠传文[7](1999)在《“稼轩体”特色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杰出的词作家.《稼轩长短句》凡六百二十首,无论是数量之丰,还是质量之高,皆雄居两宋之首.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郭沫若语),“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四库提要》),开创了豪放词派.在内容上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在艺术上也有着突破性的贡献,成就了独具一格的“稼轩体”.下面试以《沁园春·迭嶂西驰》一词为例,来探讨一下“稼轩体”的主要特色.(本文来源于《泰安师专学报》期刊1999年S1期)

严迪昌[8](1996)在《“稼轩体”与“稼轩风”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稼轩体"与"稼轩风"之辨认,旨在揭明前者原系稼轩词或一体式的标举,后者则是风发乎外、神行其中的稼轩长短句整体风范风调之指称。辛弃疾于词史之卓伟贡献,初不止是(本文来源于《李清照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1996-10-01)

陶尔夫[9](1993)在《“稼轩体”:高峰体验与词的高峰》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界的转换:于唐宋诸大家外别立一宗“稼轩体”是辛弃疾词另一值得重视的称谓。这一称谓之所以特别值得重视,因为它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辛弃疾四十八岁以前的作品已被尊之为“体”;“稼轩体”的推出还为辛弃疾所喜。不仅如此,当我们今天对“稼轩体”进行新的审视时,还可发现其中有许多深刻的含蕴尚待发掘。最早推尊“稼轩体”的是范开。范开编刊《稼轩词甲集》成书于淳熙十五年(1188)正(本文来源于《文学评论》期刊1993年01期)

张廷杰[10](1991)在《稼轩体浅论——兼与施议对同志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即风格特征。稼轩体即稼轩词之风格特征。“形神兼备”谓之体,稼轩体正可作如是观。或日“形神兼备”乃艺术之普遍特征,但稼轩体自有其独特之形与神。就其“形”而言,稼轩体既能在词域内博观约取,集众成一,又能以古诗文为词,大量用典使事,还能把目光转注于民间俗语;观其“神”则是:稼轩体之英雄语豪而不放,妩媚语婉而不浮,闲适语闲而不适。总之,稼轩体之构成是其表层之表现形式美与深层曲折含蕴美的结合;是直觉印象之“面”和深层印象之“味”的结合。(本文来源于《固原师专学报》期刊1991年04期)

稼轩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稼轩体"与"稼轩风",是在辛弃疾接受史中所形成的两个概念。"稼轩体"是就辛集中某一具体词作艺术性技巧的专指,而不是辛弃疾全部词作的代名词,更不能与"稼轩风"相提并论。"稼轩风"为戴复古对宋自逊"新刊雅词"的称美之辞,其所指为辛弃疾寓居带湖时期的词风。因此,"稼轩风"既不是辛词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内容的综合.亦不曾使南宋末期的词坛出现"叫器、粗野、拙直"的不良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稼轩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园媛.论“稼轩体”之本色:“以小见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

[2].王辉斌.“稼轩体”与“稼轩风”辨识[C].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3].朱靖华,刘彩霞.论稼轩词的自觉理性显扬——兼论“稼轩体”的艺术特色[J].潍坊学院学报.2004

[4].朱靖华,刘彩霞.论稼轩词的自觉理性显扬——兼论“稼轩体”的艺术特色[C].稼轩新论.2004

[5].陈学广.论作为风格概念的“稼轩体”和“稼轩风”[C].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6].木斋王洪.论悲壮沉郁为稼轩体特质——从词本体角度的探究[C].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3

[7].鞠传文.“稼轩体”特色论[J].泰安师专学报.1999

[8].严迪昌.“稼轩体”与“稼轩风”辨[C].李清照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

[9].陶尔夫.“稼轩体”:高峰体验与词的高峰[J].文学评论.1993

[10].张廷杰.稼轩体浅论——兼与施议对同志商榷[J].固原师专学报.1991

论文知识图

名利什么的。俺老孙听得心里不

标签:;  ;  ;  ;  ;  ;  ;  

稼轩体论文_李园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