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废水论文_杨天天,刘梅,周颖,李雨贝,杨文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酱油废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水,酱油,微生物,条件,工艺,培养基,絮凝。

酱油废水论文文献综述

杨天天,刘梅,周颖,李雨贝,杨文静[1](2019)在《电絮凝-催化氧化联合处理酱油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Fe-TiO_2/凹凸棒催化剂,并用FT-IR、XRD和SEM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电絮凝-催化氧化联合工艺对酱油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单因素法优化了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催化剂主要呈棒状或块状结构,TiO_2主要分布在凹凸棒表面或层间,部分Cu、Fe掺入了TiO_2晶格,Cu-Fe-TiO_2/凹凸棒催化剂复合成功。在电压为25 V、pH为8、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情况下进行电絮凝后,调节废水pH为2左右,加入5 m L 0. 05 mol/L的K2S2O8,与1 g/L自制的催化剂进行催化氧化处理,出水与原废水相比,脱色率达99. 8%,COD去除率达69. 5%,处理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叶冬冬[2](2018)在《酱油酿造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酱油工业化生产产生大量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A_2O-MBR)是目前处理酱油酿造废水最主要的方法,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去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物去除息息相关,且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目前,酱油酿造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运用16S rRNA基因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A_2O-MBR系统处理酱油酿造废水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活性。在DNA和RNA水平上,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多样性。Proteobacteria是丰度最高、代谢最活跃的细菌。丰富的Megasphaera、Thauera和Azoarcus代谢活性较低,而少量存在的Psychrobacter在厌氧池中具有最高的代谢活性。Cenarchaeales是最丰富、最活跃的古菌目,大多数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与Megasphaera存在互养关系。少量存在的Methanosarcinales和Nitrosopumilales在缺氧池中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此外,通过基于DNA和RNA的qPCR对细菌和古菌进行定量,发现16S rRNA/rRNA基因拷贝数比率随着污水处理的进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次,运用16S rRNA基因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A_2O-MBR系统处理酱油酿造废水过程中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古菌不同,总的和活的细菌呈现季节性的聚类。Firmicutes和Planctomycetes在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增加,而Thaumarchaeota相对丰度减少。在冬季,Prevotella_9和Lactobacillus的代谢更加活跃。温度、pH、化学需氧量(COD)、总氨氮(TAN)、硝酸盐氮(NO_3~--N)是影响细菌和古菌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与COD和TAN呈正相关,而Proteobacteria呈负相关。SM1A02在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增加,与温度呈正相关。Methanomicrobiales与TAN呈正相关,对氨具有高亲和力。此外,总的细菌生物量在冬季明显增加,并且高温促进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FAPROTAX预测表明细菌的代谢功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化能异养、好氧化能异养、发酵、硝酸盐还原、氮呼吸是细菌主要的代谢功能。总之,该研究分析了酱油酿造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为酱油酿造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7)

王笑悦,左金龙,王雪微,杨鑫国,陈大祥[3](2017)在《SBR工艺处理模拟酱油废水及混凝脱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酱油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废水中COD和色度很高,本实验用SBR工艺去除模拟酱油废水中的COD和氨氮,并用混凝工艺去除色度,实验表明,在pH为7,曝气3 h时,COD的去除率达到86.9%,随着时间的延长,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4.9%、83.7%.SBR出水用混凝工艺去除色度,色度可降到40倍左右.(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黄炯,林永生,黄志华,曾祥专[4](2016)在《酱油废水处理升级改造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流+预处理+ABR+缺氧+好氧MBR+混凝沉淀+脱色"工艺处理酱油废水。该工艺自2014年6月投产至今,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结果表明COD去除效率达98%,磷酸盐去除效率达97%,氨氮去除效率达95%,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6年08期)

孔惠,李旭,李东,赵飞[5](2016)在《酱油酿造废水处理工程改造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北方某酱油酿造企业生产废水含有较高的BOD5、COD、SS和NH3—N,原废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指标不达标。在对原有处理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调整了工艺,将中间沉淀池改为缺氧池,生化池改为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改为斜板沉淀池。结果表明,改造后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雅雯,张红燕[6](2014)在《掺杂La-Nd混合元素的电极制备及其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La-Nd混合元素的Ti/Sb-SnO2电极,掺杂比例为Sn∶Sb∶La∶Nd=100∶10∶5∶4(原子质量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该电极处理酱油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电流密度40mA/cm2,电解时间90 min,极板间距4.0cm,pH值为5,在此条件下电极对酱油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34.3%和90.11%,达到了预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宗辉,李丽,刘天宇[7](2014)在《IC反应器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酱油废水属于较难处理的高盐度高悬浮物高色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工艺在其废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IC反应器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交替提高进水浓度和进水流量的方式提升IC反应器容积负荷,最终完成高盐高色度酱油废水的处理。(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4年08期)

王罡,吴育声,周兴求,林霞亮,范聪[8](2014)在《厌氧-好氧-强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酱油废水工程实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良型UASB-氧化沟-强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酱油废水,在进水CODCr、BOD5、SS、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 080、1 036、360、62.3 mg/L,色度为176倍时,出水CODCr、BOD5、SS、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5、14.6、27、6 mg/L,色度为6倍,各项指标均达到DB 44/26—200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要求。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高效且节能。(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4年02期)

李瑶瑶,彭登科,董新姣[9](2014)在《利用酱油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增强其絮凝效果,降低培养成本,以酱油废水替代发酵培养基对WN-2菌进行了培养,通过单因素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培养时间、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预处理过的酱油废水作为廉价替代培养基,高效絮凝菌株WN-2可以在此条件下产生微生物絮凝剂。且WN-2最佳絮凝条件为:外加氯化钙浓度为0.2 g/L、无需添加碳源和氮源、培养时间为36 h、pH为7.0、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测定,其絮凝率达到93.6%。因此,利用酱油废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替代培养基是完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江西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刘艳娟,程磊[10](2013)在《利用酱油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酱油废水中分离得到絮凝剂产生菌,再以酱油废水为基质进行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备,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选取实验中絮凝效果最佳的菌株,以COD为3 000mg/L的酱油废水在28℃,150r/min条件下摇瓶培养72h,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最高,可达78.3%。说明酱油废水来做替代培养基是可行的,在降低微生物絮凝剂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有机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酱油废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酱油工业化生产产生大量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厌氧/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A_2O-MBR)是目前处理酱油酿造废水最主要的方法,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对污染物的去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物去除息息相关,且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目前,酱油酿造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相对较少。运用16S rRNA基因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A_2O-MBR系统处理酱油酿造废水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代谢活性。在DNA和RNA水平上,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多样性。Proteobacteria是丰度最高、代谢最活跃的细菌。丰富的Megasphaera、Thauera和Azoarcus代谢活性较低,而少量存在的Psychrobacter在厌氧池中具有最高的代谢活性。Cenarchaeales是最丰富、最活跃的古菌目,大多数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与Megasphaera存在互养关系。少量存在的Methanosarcinales和Nitrosopumilales在缺氧池中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此外,通过基于DNA和RNA的qPCR对细菌和古菌进行定量,发现16S rRNA/rRNA基因拷贝数比率随着污水处理的进行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其次,运用16S rRNA基因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A_2O-MBR系统处理酱油酿造废水过程中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与古菌不同,总的和活的细菌呈现季节性的聚类。Firmicutes和Planctomycetes在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增加,而Thaumarchaeota相对丰度减少。在冬季,Prevotella_9和Lactobacillus的代谢更加活跃。温度、pH、化学需氧量(COD)、总氨氮(TAN)、硝酸盐氮(NO_3~--N)是影响细菌和古菌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与COD和TAN呈正相关,而Proteobacteria呈负相关。SM1A02在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增加,与温度呈正相关。Methanomicrobiales与TAN呈正相关,对氨具有高亲和力。此外,总的细菌生物量在冬季明显增加,并且高温促进微生物生物量的动态变化。FAPROTAX预测表明细菌的代谢功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化能异养、好氧化能异养、发酵、硝酸盐还原、氮呼吸是细菌主要的代谢功能。总之,该研究分析了酱油酿造废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为酱油酿造废水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酱油废水论文参考文献

[1].杨天天,刘梅,周颖,李雨贝,杨文静.电絮凝-催化氧化联合处理酱油废水[J].现代化工.2019

[2].叶冬冬.酱油酿造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王笑悦,左金龙,王雪微,杨鑫国,陈大祥.SBR工艺处理模拟酱油废水及混凝脱色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黄炯,林永生,黄志华,曾祥专.酱油废水处理升级改造工艺设计[J].给水排水.2016

[5].孔惠,李旭,李东,赵飞.酱油酿造废水处理工程改造设计[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6

[6].杨雅雯,张红燕.掺杂La-Nd混合元素的电极制备及其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唐山学院学报.2014

[7].李宗辉,李丽,刘天宇.IC反应器在酱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与生活.2014

[8].王罡,吴育声,周兴求,林霞亮,范聪.厌氧-好氧-强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酱油废水工程实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4

[9].李瑶瑶,彭登科,董新姣.利用酱油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优化[J].江西科学.2014

[10].刘艳娟,程磊.利用酱油废水制备微生物絮凝剂实验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酱油废水一2投加量对酱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改造后酱油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一3碱化度对酱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实验装置示意图色度的去除效果

标签:;  ;  ;  ;  ;  ;  ;  

酱油废水论文_杨天天,刘梅,周颖,李雨贝,杨文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