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管清除系统在选煤厂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媛[1](2020)在《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磁除铁器是非磁性物料中去除铁磁性杂质的非常重要的设备,是煤炭、水泥、陶瓷等行业必需的设备。它的存在提高了煤炭的质量,减少了破碎机、研磨机等设备发生事故的次数,保护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运输皮带上越来越厚的物料,企业越来越高的除杂要求,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电磁除铁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根据电磁除铁器的使用场合及要求,并结合现有电磁除铁器整体结构方案,择其优点,完成了电磁除铁器结构的优化工作,引入了用鼓形滚筒作为驱动滚筒的自动卸铁装置,减少了卸铁皮带发生跑偏的几率,提高了除铁效率,并运用Solidworks 2014三维建模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模型的建立,并论述了各个装置的重要性及结构特点。通过对电磁除铁器主要部件驱动滚筒的力学性能的分析,确定出力学关系,并求出驱动力矩、摩擦力矩等数据,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驱动滚筒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确定出最大应力与变形的分布位置,并以此对滚筒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应用金属检测、PLC控制、信号处理以及智能监控等技术,建立了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该方案达到了节能环保的优良效果;同时,完成了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的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并运用STEP7-Micro/WIN V4.0实现了控制系统程序设计,为实现电磁除铁器的智能化打下基础。利用人机交互技术及远程监控技术,并结合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设计出电磁除铁器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做到了对电磁除铁器节能控制的智能监控,通过Easybuilder8000软件设计了电磁除铁器现场人机交互界面,实现了近程工艺参数设置及功能测试等。同时,通过组态王kingview6.55软件设计了电磁除铁器节能控制的远程监控系统登录界面和监控界面,实现了对除铁信息掌握的及时性、准确性,保证了监控时效性与智能化。
苏健[2](2019)在《补连塔选煤厂除杂物管控措施及改造》文中研究指明选煤厂商品煤中的杂物不仅影响质量,大型的杂物还可能引起更大的煤质事故,为了减少商品煤中杂物含量、控制商品煤万吨含杂率、提升煤炭质量、加强对杂物的管控力度,本文对选煤厂常见杂物进行统计,分析杂物的来源,对现有除杂设施进行改造,最后制定选煤厂杂物管控措施,实现商品煤万吨含杂率目标。
樊福杰[3](2017)在《选煤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的探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随着生产生活的消耗,其储量迅速下降。但是其作为国家基础性能源的地位没有变,国家众多产业还是以其为基础。但是目前就国内情况来说,我国煤炭利用率不高,选煤厂信息化水平较低,选煤精度较差。尤其是在重介质选煤密度控制问题上,采用常规PID控制,易出现大滞后、非线性,现有的选煤工艺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并且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化存在“孤岛效应”。本文旨在实现选煤过程的信息化控制,设计重介质选煤智能技术控制系统,来提高选煤的产量和精度。本文以选煤厂为工业背景,介绍了智能控制技术在选煤信息化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叙述了选煤工艺流程,针对选煤厂的信息滞后问题,设计了以工业以太网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将储运集控中心、原煤集控中心、中心调度室、重介水洗车间、储运配电室和重介选矸等分别安装以太网交换机并铺设光缆,形成一副巨大的工业环网,由调度中心统一管理调控。实现关键工艺节点参数在线检测、信息化数据传输,选煤过程控制自动化以及生产数据综合到综合信息化平台上,实现数据的整合。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重要数据参考,来对现场设备的运行状态自动检测,实现选煤系统信息化控制。重介质旋流器中的悬浮液密度是影响选煤精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密度波动下能生成含杂率不同的精煤,需要控制密度在恒定状态下才能分离出最优的产品。为了实现重介选煤过程的数据自动调控和密度恒定控制目标,本文重点研究了重介质密度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法建立了数学模型,近似为二阶纯迟延函数。设计了重介质密度控制器,该控制器基于PSO和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PSO算法的选优能力和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将控制重介质旋流器悬浮液密度的PID参数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控制参数的实时在线整定。通过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响应速度快、稳态误差小、鲁棒性和可调性强,能很好的解决重介选煤过程中出现的大滞后、非线性问题。其算法实现过程主要是通过OPC技术实现对工艺过程的数据采集,然后借助MATLAB软件工具实现PSOBPPID优化算法,最终把运算后的数据送给监测平台进而传送给现场控制装置。此过程中监测平台与控制装置借助于实时以太网技术实现简单的数据传输。通过对选煤过程的优化设计,大大提高了选煤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备故障频率明显降低,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同时以太网技术的引入也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建设。
张庆[4](2015)在《中马村矿选煤厂集散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竞争加剧,用户对煤炭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选煤成为煤炭生产的重要环节。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选煤控制系统已不能满足现代化选煤厂的需求,选煤的控制系统正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中马村矿选煤厂的实际生产特点,研究选煤厂集散控制系统。论文在介绍了目前选煤技术现状和发展、选煤方法以及选煤的必要性;然后对中马村矿选煤厂的选煤工艺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了块煤分选工艺、末煤分选工艺以及煤泥水处理工艺;其次根据选煤工艺,选择了分选设备,主要包括运输机械、筛分机械、分选机械和脱水机械等设备;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中马村矿选煤厂DCS控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选择并配置了PLC结构、设计了电气原理图并搭建了DCS硬件平台,分别运用PLC梯形图和上位MCGS编程,采集了各分选设备的工作状况及电量参数等,经过运算、处理并输出控制量或直接输出报警信号;最后进行了软硬的性能测试,实现了选煤厂的集中控制。实际应用表明,集散控制系统技术可行和经济效益明显。
刘春,王纪波,黄健,王宝君,费传文,陈景国,王苏,渐伟[5](2010)在《“三零”工程长效机制的实施》文中研究指明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兖州煤业)是1997年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设立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实现纽约、香港、上海三地成功上市的企业,也是第一个在海外全资收购经营煤矿的中国企业。主要从事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炭销售和铁路运输,"十五"期间原煤产量达到1.9亿吨,销售收入513亿元,利润126亿元,2007年位列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第23位。
沈红宾,王兆连,刘梅[6](2009)在《低温超导除铁器在港口输煤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普通除铁器的分类、原理、在输煤皮带机清除杂铁方面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收货人对出口煤炭中雷管及残屑、炮线等杂质的反映,阐明使用超导除铁器除杂的必要性。结合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低温超导除铁器的原理,详细阐述了低温超导除铁器的工艺设计要点,并对低温超导除铁器和普通除铁器的清除杂铁效果进行了对比。
孙靖彪,孙忠仁[7](2005)在《选煤厂精煤除杂工艺与装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井下混入煤流系统的杂物种类较多,技术人员应对杂物进行系统分类并制定清除技术措施。本文介绍了制定除杂工艺流程分类及应用除杂装置
宋峰,李玲[8](2004)在《雷管清除系统在选煤厂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矿井下开采、掘进过程中常采用爆破技术。由于爆破开采工作面的环境条件恶劣,技术人员对爆破过程中未引爆的雷管不能完全清检回收。雷管进入生产煤流系统后,对人员及设备构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现代化的煤矿生产企业日益重视煤矿安全工作,对雷管清除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要介绍了济宁三号煤矿选煤厂安装的-检测拣选法雷管清TR100除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验情况,以及运行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高庆,赵厚清[9](2004)在《兖矿集团商品煤实现“三零”目标的主要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兖矿矿集团全面实施以零杂物、零缺陷、零投诉为主要内容的产品"三零"工程,进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首先严格抓好原煤生产、洗选加工和装车三大环节,其次是投入巨资增加洗选和各种检测及监测设备,同时制定了科学、详细、具体的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在3a时间内逐步实现了"三零"目标,推动了"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大集团公司的建设步伐。
郭昭华[10](2004)在《吊斗铲倒堆工艺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分析研究应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黑岱沟露天煤矿现状、吊斗铲在国内外应用状况,对黑岱沟露天煤矿生产能力由12Mt/a扩大到18Mt/a技术改造采用吊斗铲倒堆工艺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吊斗铲作业方案比选、开采工艺参数优化和现有工艺系统衔接关系以及单斗-卡车工艺系统和吊斗铲倒堆工艺系统比选论证了吊斗铲倒堆工艺系统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应用最佳方案。编制了详细的生产进度计划,阐述了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二、雷管清除系统在选煤厂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雷管清除系统在选煤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除铁器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1.3.1 当前除铁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
1.3.2 除铁器设备的发展方向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磁除铁器结构设计与三维模型建立 |
2.1 电磁除铁器主要技术参数 |
2.2 电磁除铁器整体结构的设计 |
2.2.1 现有电磁除铁器结构方案分析 |
2.2.2 电磁除铁器结构方案确定 |
2.2.3 电磁除铁器工作原理 |
2.3 电磁除铁器的三维模型建立 |
2.3.1 吸铁装置的三维模型建立 |
2.3.2 自动卸铁装置的三维模型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3 电磁除铁器主要部件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仿真软件的介绍 |
3.2 驱动滚筒的受力分析 |
3.3 驱动滚筒的有限元仿真与改进 |
3.3.1 驱动滚筒的ANSYS有限元分析 |
3.3.2 驱动滚筒的改进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设计 |
4.1 引言 |
4.2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确定 |
4.2.1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介绍 |
4.2.2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工作原理 |
4.3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硬件设计 |
4.3.1 金属探测仪 |
4.3.2 信号处理单元 |
4.3.3 其它构成硬件的选择 |
4.4 电磁除铁器控制方案软件设计 |
4.4.1 STEP7-Micro/WIN V4.0 编程软件介绍 |
4.4.2 控制程序编写 |
4.5 本章小结 |
5 电磁除铁器智能监控系统 |
5.1 引言 |
5.2 软件介绍 |
5.2.1 Easybuilder8000 软件介绍 |
5.2.2 组态王kingview6.55 软件介绍 |
5.3 人机交互系统方案设计 |
5.3.1 人机交互系统简介 |
5.3.2 人机交互系统方案确定 |
5.3.3 人机交互界面布置 |
5.4 远程监控技术 |
5.5 远程监控系统 |
5.5.1 远程监控系统登录界面 |
5.5.2 远程监控系统监控界面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补连塔选煤厂除杂物管控措施及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煤厂杂物统计及分类 |
1.1 选煤厂杂物统计 |
1.2 选煤厂杂物分类 |
2 选煤厂煤中杂物的危害及现场除杂存在的问题 |
2.1 选煤厂商品煤中杂物的危害 |
2.2 生产现场除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 选煤厂除杂的管控措施 |
3.1 全面落实考核机制及管理办法 |
3.2 加强杂物清理工作 |
3.3 加强各环节的管理 |
3.4 定期对设备和部件进行排查 |
3.5 加强材料的领用管理 |
3.6 加强煤质管理的宣传力度 |
4 选煤厂除杂改造 |
4.1 加大洗选加工环节拣杂除杂力度 |
4.2 加强装车过程中的杂物管理 |
4.3 对于火工品要实行统一管理 |
4.4 进行装车除杂 |
4.5 设置惩罚机制并设置杂物箱 |
5 结论 |
(3)选煤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的探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选煤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论文的结构和研究内容 |
第2章 选煤工艺流程 |
2.1 选煤原理 |
2.2 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 |
2.3 重介质旋流器的工作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选煤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3.2 系统的硬件设备 |
3.2.1 CPU模块 |
3.2.2 检测仪表 |
3.2.3 控制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介质密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
4.1 密度控制模型的建立 |
4.2 基于PSO的BP神经网络PID密度控制器 |
4.2.1 BP神经网络算法基本描述 |
4.2.2 PSO算法的基本描述 |
4.2.3 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权值 |
4.2.4 PSO_BPPID控制器 |
4.3 控制算法实现 |
4.3.1 算法实现原理 |
4.3.2 基于OPC的Matlab与组态王通信机制 |
4.3.3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
5.1 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 |
5.1.1 选煤厂信息化系统 |
5.1.2 选煤厂工业光纤环网搭建 |
5.2 综合信息化系统的监控画面 |
5.3 下位机控制系统功能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附录A |
附录B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马村矿选煤厂集散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选煤的必要性 |
1.3 选煤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选煤方法 |
1.4.1 手选 |
1.4.2 重力选煤法 |
1.4.3 浮游选煤法 |
1.4.4 特殊选煤法 |
1.5 环境保护 |
1.6 选煤厂集散控制系统现状与发展 |
1.7 本文研究内容 |
2 选煤工艺分析 |
2.1 总体工艺框架 |
2.2 块末煤分选工艺 |
2.3 块煤分选工艺 |
2.4 末煤分选工艺 |
2.5 煤泥水处理工艺 |
3 选煤设备 |
3.1 运输机械 |
3.2 筛分机械 |
3.3 分选机械 |
3.4 脱水机械 |
3.5 辅助设备 |
3.6 选煤设备确定 |
4 DCS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DCS系统设计过程 |
4.2 DCS总体设计方案 |
4.3 负载的控制功能 |
4.3.1 第一类负载 |
4.3.2 第二类负载 |
4.3.3 第三类负载 |
4.3.4 第四类负载 |
4.3.5 第五类负载 |
4.3.6 第六类负载 |
4.4 负载的电气原理图 |
4.5 PLC选型设计 |
4.5.1 PLC选型配置 |
4.5.2 I/O模块选择 |
4.5.3 通信功能选择 |
4.5.4 负载I/O分配表 |
5 DCS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总体功能 |
5.2 软件设计流程 |
5.3 PLC软件程序设计 |
5.3.1 PLC软件编程 |
5.3.2 单台设备启动程序 |
5.4 上位机监控系统设计 |
5.4.1 MCGS系统构成 |
5.4.2 MCGS组态构成 |
5.4.3 上位监控系统软件 |
5.5 上位监控软件界面设计 |
6 系统运行调试 |
6.1 系统程序调试 |
6.1.1 系统静态调试方法 |
6.1.2 系统动态调试方法 |
6.2 系统调试 |
6.2.1 硬件测试 |
6.2.2 软件测试 |
6.2.3 调试过程 |
6.3 联调 |
6.4 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雷管清除系统在选煤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煤厂生产流程 |
2 雷管清除系统 |
2.1 系统工作原理 |
2.2 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
2.3 雷管清除试验 |
3 雷管清除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 结语 |
(10)吊斗铲倒堆工艺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 吊斗铲特点及其世界应用状况 |
1.3 我国露天煤矿采用吊斗铲倒堆剥离的前景 |
1.4 黑岱沟露天煤矿应用吊斗铲工艺充分条件 |
1.5 论文研究内容 |
2 矿区概况 |
2.1 交通及地理位置 |
2.2 矿床赋存条件 |
2.3 开采现状 |
3 吊斗铲选型方法及模拟开采模型的建立 |
3.1 吊斗铲基本作业方案 |
3.2 初步选型计算方法 |
3.3 吊斗铲选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3.4 吊斗铲模拟开采数学模型的建立 |
4 吊斗铲与抛掷爆破倒堆开采工艺方案优化应用 |
4.1 倒堆工艺开采参数 |
4.1.1 倒堆工作线长度 |
4.1.2 倒堆工作面参数 |
4.2 吊斗铲倒堆方案比选 |
4.2.1 吊斗铲倒堆作业方式 |
4.2.2 吊斗铲倒堆方案及优选 |
4.3 运煤方案及比选 |
4.3.1 可选的运煤方式 |
4.3.2 运煤方式优选 |
4.3.3 坑内卡车运煤方案及其优选 |
4.4 吊斗铲倒堆开采程序方案及其比选 |
4.5 采掘设备能力及数量 |
4.5.1 达产年剥采工程量 |
4.5.2 倒堆吊斗铲生产能力计算 |
4.5.3 采煤方法和设备参数确定 |
4.5.4 上部黄土剥离工艺及参数 |
4.5.5 轮上、轮下及端帮部黄土和中部岩石剥离工艺及参数 |
4.6 穿孔爆破 |
4.6.1 岩体爆破性评价 |
4.6.2 采矿工艺及环境对爆破作业的要求 |
4.6.3 爆破方法 |
4.6.4 爆破效果预测 |
4.6.5 爆破作业相关设备的要求 |
4.6.6 爆破器材与生产需要差异分析 |
4.6.7 高台阶倾斜孔装药抛掷爆破技术需要研究课题 |
4.7 生产剥采比和开采进度计划 |
4.7.1 生产剥采比 |
4.7.2 吊斗铲倒堆工艺工作面准备 |
4.7.3 开采进度计划 |
4.8 轮斗挖掘机剥离系统和煤系统校核与补充 |
4.8.1 轮斗挖掘机剥离系统校核 |
4.8.2 煤系统校核与补充 |
4.8.3 破碎站和带式输送机的搬迁和移设 |
4.9 开采技术安全措施 |
5 单斗-卡车开采工艺方案 |
5.1 开采参数 |
5.1.1 台阶划分及台阶高度确定 |
5.1.2 采掘带宽度 |
5.1.3 平盘宽度 |
5.1.4 采掘工作线长度 |
5.2 剥离方式 |
5.2.1 轮斗-胶带开采系统剥离方式 |
5.2.2 单斗-卡车剥离系统剥离方式 |
5.3 采煤方法 |
5.4 开拓运输系统 |
5.4.1 采掘场内道路技术标准 |
5.4.2 开拓运输系统现状 |
5.4.3 过渡时期开拓运输系统(2003-2007年) |
5.4.4 达产时期开拓运输系统 |
5.5 生产剥采比 |
5.5.1 自然剥采比 |
5.5.2 生产剥采比均衡 |
5.6 开采进度计划 |
5.6.1 开采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 |
5.6.2 开采进度计划的编制 |
5.7 采掘设备生产能力及数量 |
5.7.1 设备选型 |
5.7.2 设备能力 |
5.7.3 设备数量 |
6 露天煤矿技术改造开采工艺比较确定 |
6.1 各开采工艺主要技术特征比较 |
6.1.1 单斗-卡车开采工艺主要技术特征 |
6.1.2 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主要技术特征 |
6.2 开采工艺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评价 |
6.2.1 单斗-卡车开采方案优点 |
6.2.2 单斗-卡车开采方案缺点 |
6.2.3 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方案优点 |
6.2.4 吊斗铲倒堆开采工艺方案缺点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雷管清除系统在选煤厂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磁除铁器及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D]. 程媛.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2]补连塔选煤厂除杂物管控措施及改造[J]. 苏健.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22)
- [3]选煤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及其智能控制技术的探究与应用[D]. 樊福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4]中马村矿选煤厂集散控制系统研究[D]. 张庆.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5]“三零”工程长效机制的实施[A]. 刘春,王纪波,黄健,王宝君,费传文,陈景国,王苏,渐伟. 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 2010
- [6]低温超导除铁器在港口输煤系统中的应用[J]. 沈红宾,王兆连,刘梅. 现代矿业, 2009(08)
- [7]选煤厂精煤除杂工艺与装置[J]. 孙靖彪,孙忠仁. 煤炭技术, 2005(05)
- [8]雷管清除系统在选煤厂中的应用[J]. 宋峰,李玲. 煤炭科技, 2004(04)
- [9]兖矿集团商品煤实现“三零”目标的主要措施[J]. 高庆,赵厚清.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4(05)
- [10]吊斗铲倒堆工艺在黑岱沟露天煤矿应用研究[D]. 郭昭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4(03)
标签:电磁除铁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