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枝聚合论文_王文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枝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接枝,可见光,甲基丙烯酸,纤维素,疏水,乳液,活性。

接枝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艳[1](2019)在《HRP引发纤维素的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还原酶催化材料接枝聚合改性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同传统自由基聚合一样,酶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难以控制,材料上的接枝聚合物链长短不均、分子量分布广,对改性材料的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论文在纤维素基材料表面固定RAFT链转移剂,然后利用酶引发材料表面的RAFT接枝聚合,调控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构。课题以2-(十二烷基叁硫代碳酸酯基)-2-甲基丙酸(DDMAT)为RAFT链转移剂,首先通过DDMAT上的羧基与纤维素材料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将其接枝到纤维素大分子上,然后利用HRP/ACAC/H_2O_2叁元体系引发纤维素材料表面的DDMAT产生自由基,发生材料表面的RAFT接枝聚合反应。论文首先研究HRP/ACAC/H_2O_2体系引发乙烯基单体的RAFT自聚合反应。通过GPC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多分散系数(PDI)进行测定,考察加入DDMAT对聚合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DMAT加入后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多分散系数小于2。论文以葡聚糖为纤维素模型化合物,在均相条件下模拟纤维素接枝聚合反应。通过MALDI-TOF MS和红外光谱对葡聚糖接枝聚合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产物分子量结果表明其可能为接枝共聚物,红外光谱图中可见接枝聚合后产物的特征吸收峰,如酯键的C=O和酰胺键的N-H特征吸收峰。然后,论文对不同纤维素基材料(滤纸、纤维素膜、棉织物)上的酶引发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进行研究。通过产物中酯基含量和羟基取代度,考察反应条件对滤纸接枝DDMAT的影响。结果表明DDMAT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影响较大,在DDMAT用量0.03 g,反应时间32 h,反应温度25℃时,能获得较好的反应效果,产物中酯基含量超过1.1 mmol/g。当采用溶解纤维素与DDMAT进行酯化反应时,产物可获得更高的酯基含量,达到1.9 mmol/g。纤维素基材料改性前后的ATR-FTIR、XPS结果表明,DDMAT成功接枝于纤维素基材料(滤纸、纤维素膜、棉),HRP/ACAC/H_2O_2叁元体系成功引发DDMAT-纤维素材料上的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DDMAT-纤维素材料的ATR-FTIR谱图在1738 cm~(-1)处出现酯键C=O的伸缩振动峰,表明DDMAT与纤维素之间的酯化反应成功发生;滤纸–PAM的ATR-FTIR谱图中出现明显的酰胺键振动;滤纸–PMA和棉–PMA谱图在1738 cm~(-1)处的峰有显着增强;纤维素基材料接枝DDMAT后,表面S元素含量增加,接枝聚合丙烯酰胺后,表面N元素含量增加。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对纤维素基材料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的接枝率和反应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研究RAFT链转移剂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滤纸接枝聚合丙烯酰胺反应过程中,接枝率和单体转化率与时间增加呈近似线性增长的关系,拟合直线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2622和0.96702;接枝聚合反应的假一级动力学曲线,拟合曲线为y=0.28733x-0.03643(R~2=0.94329);以上结果均表明接枝聚合反应具有可控性,符合RAFT聚合规律。纤维素基材料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后,润湿性能发生改变。纤维素基材料与DDMAT发生酯化反应后,材料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当进一步发生RAFT接枝聚合后,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的亲疏水性不同,则产物的润湿性不同,接枝聚合丙烯酰胺后,纤维素材料重新恢复亲水性,而接枝聚合丙烯酸甲酯后,材料的疏水性能会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家立[2](2019)在《纤维素—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季铵化及其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料废水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吸附剂处理染料废水,由于其吸附效果好,价格低廉,可再生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并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型天然材料成为染料吸附剂合成原料的理想选择之一。本文首先研究了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对于0.5g微晶纤维素,依次改变引发体系(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硝酸铈铵、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苯甲酰)、反应温度(45℃、50℃、55℃、60℃、65℃)、引发剂比例、引发时间(15 min、20 min、25 min、30 min、35 min)以及单体用量(0.5mL、1 mL、2mL、3mL、4mL)。实验结果显示,接枝率、接枝效率以及阳离子度都比较低。为获得高接枝率的阳离子型纤维素接枝聚合物,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制备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ellulose-graft-poly[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Cell-g-PDMAEMA},随后通过纤维素接枝聚合物侧链上叔胺基与碘甲烷的亲核取代反应,获得季铵化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酷{quaternized cellulose-g-poly[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QD-Cell-g-PDMAEMA}。并利用 FT-IR、SEM、13C-NMR以及TG/DTG等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实验研究所制备的QD-Cell-g-PDMAEMA吸附剂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0.5g微晶纤维素,当引发剂浓度为3.6g/L、单体用量为3 m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 h时,接枝率可达65.1%;当季铵化反应温度为35℃、碘甲烷与叔胺基基团比例为4:1时,季铵化程度达到最大为58.3%,相当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2-methacryloyloxyethyl)trimethy1 ammonium chloride,DMC]接枝率达到38%,较文献报道提高35.7%。吸附实验结果表明,QD-Cell-g-PDMAEMA吸附剂在pH为3-10的范围内,对溶液中的甲基橙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吸附剂在pH=6.97时,对溶液中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最大为99.30%,而在pH=10.00的溶液中,吸附速率最低,但去除率仍能保持89.26%。QD-Cell-g-PDMAEMA吸附剂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甲基橙的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由之推导获得最大吸附量(qm)为135.01 mg g-1,并与实际最大平衡吸附容量相符。本文研究表明,相较于纤维素接枝聚合DMC,在纤维素表面接枝聚合DMAEMA并进一步季铵化,是制备更高接枝率阳离子型纤维素接枝聚合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所制备的QD-Cell-g-PDMAEMA,可作为有效的吸附剂,用于吸附污水中的阴离子型染料。(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0)

张家旋,朱晓群[3](2019)在《光引发接枝聚合调控水凝胶表面疏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引发表面聚合的方法在水凝胶表面接枝疏水基团,赋予水凝胶表面疏水性能,其原理是基于TypeⅡ型光引发剂的夺氢光引发机理,夺取水凝胶高分子链中叔胺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使得该碳原子成为自由基,引发丙烯酸十八酯增长聚合,从而在水凝胶表面以化学键铆接上一层疏水的高分子层。通过红外(FT-IR)、接触角和水滴渗入时间测试,探讨了光引发接枝条件对水凝胶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凝胶中加入含有叔胺基团的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作为TypeⅡ型光引发的助引发剂和接枝位点,与疏水单体丙烯酸十八酯发生聚合反应可以形成稳固的疏水层,有效增强水凝胶的疏水性;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交联剂能使疏水层形成交联网络结构,提高接枝层的致密性和疏水性,对水滴的渗入起到更好的阻碍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岳世杰[4](2018)在《ABS乳液接枝聚合脱出残留单体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液聚合过程以水为反应介质,并加入乳化剂、稳定剂、引发剂和不饱和单体等,以自由基加成聚合方式生产,ABS乳液接枝聚合主要以苯乙烯、丙烯腈和聚丁二烯胶乳为合成原料,其中苯乙烯和丙烯腈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剧毒,且具有较强的挥发性(苯乙烯常压沸点为(本文来源于《石油技师》期刊2018年04期)

李延春,啜岳林,宋岩[5](2018)在《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乳液聚合工艺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的聚丁二烯橡胶(PB)接枝共聚物,然后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共混制备了ABS树脂。研究了预溶胀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过程中乳液粒径大小及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溶胀有利于ABS树脂冲击强度的增加;接枝聚合反应的最佳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分别为65℃和120 min。(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23期)

马文中,赵宇辰,李玉雪,张鹏,贾天飞[6](2018)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MWCNTs-g-PMMA及对PVDF微孔膜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WCNTs-g-PMMA)。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MWCNTs-g-PMMA复合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考察了微孔膜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通过水接触角和水通量测试分析了膜的亲水性能,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膜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随着MWCNTs-g-PMMA接枝率和含量的增大,PVDF复合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明显改善。当MWCNTs-g-PMMA接枝率和含量分别为28. 6%和1%时,PVDF复合微孔膜的亲水性能、结晶度、β相和力学性能相对纯PVDF膜提升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9期)

王印典,赵长稳,马育红,杨万泰[7](2018)在《可见光引发的活性接枝聚合及其生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光接枝聚合具有步骤简单、反应活化能低、反应时间/区域易于控制的特点,是表面改性的重要方法。与紫外光引发体系相比,可见光辐照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副反应少、对生物活性物质无损害,在生物相关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多年的研究基础,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材料表面工程研究室近年来开发了基于硫杂蒽酮衍生物的可见光引发表面活性接枝新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方法涉及的反应机理及其在酶固定化、生物芯片及细胞包覆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贺斌[8](2018)在《光引发表面可控/活性接枝聚合固定化酵母细胞/酶制备生物乙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乙醇具有可再生、绿色环保、来源多样性的特点,是可再生能源的重点发展方向。以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生物乙醇是制取该生物能源的主要途径,目前面临成本较高、难以工业化应用的困境。通过对纤维素转化生物乙醇过程中所用微生物、酶的固定化,可以改善其对环境的耐受性、易于分离、实现重复利用,降低成本,是开发生物乙醇制备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光引发表面可控/活性接枝聚合技术,结合多种化学修饰方法,在聚合物基材表面引入了含官能团的聚合物刷及聚乙二醇(PEG)交联层,并实现了对纤维素酶及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探究了其在纤维素转化生物乙醇中的应用特点。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开发了在聚合物基材表面接枝含官能团聚合物刷固定化纤维素酶新方法,用于纤维素滤纸催化水解。首先通过紫外光激发的夺氢-偶合反应将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半频哪醇“休眠种”引入到聚乙烯膜(LDPE)表面,其次在紫外光辐照下激活“休眠种”引发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PEGMA)活性接枝聚合,得到PEG聚合物刷。随后利用该反应可控/活性接枝聚合的特征,通过二次接枝,在紫外光下接枝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得到同时包含PEG“间隔”段和环氧官能团的嵌段聚合物刷。通过聚赖氨酸或乙二胺中的氨基与环氧基反应将官能团转化为氨基,最终利用戊二醛与纤维素酶和氨基聚合物刷的偶联反应,得到以聚合物刷共价固定纤维素酶的功能聚合物膜。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实了嵌段聚合物刷的成功接枝及后续官能团转化反应。PEG“间隔”段长度为385 nm,可以增加酶与聚合物基材的距离,提高固定化酶的表面活动能力。通过聚赖氨酸和乙二胺氨化处理的聚合物刷的酶载率分别为2.58%和1.98%。固定化纤维素酶的酶膜进行重复催化9个批次,水解5.0 g·L-1滤纸,得到葡萄糖浓度从0.06 g·L-1持续增加到0.57 g·L-1。2、发展了以聚丙烯无纺布(PPF)为基材,基于可见光表面可控/活性交联接枝聚合原位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包含两步,首先,通过紫外光反应在PPF上引入ITX半频哪醇“休眠基”。之后在可见光激发下,“休眠基”可逆断开形成表面自由基引发含有酵母细胞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溶液聚合,形成交联PEG叁维“分子网布”并对酵母细胞原位包埋。通过表征证实大部分酵母细胞被包埋在交联网络内部,少量嵌在交联层表面,包埋酵母细胞活性优异。对聚合单体浓度、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底物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PEGDA浓度50%(v/v),葡萄糖浓度20 g·L-1,30 ℃,200 rpm时,乙醇产率最高为88.2%。经紫外光接枝包埋的酵母细胞的乙醇产率只有相同条件下使用可见光聚合包埋的1.12%,证实了可见光引发的优越性。在最优化条件下,固定化体系在25个批次(每个批次24 h)的间歇重复发酵过程中,相对乙醇产率维持在80.7±0.4%到95.5±6.3°%,发酵稳定性良好,说明酵母细胞在PEG分子网布内保持了较好的活性。同时,由于固定化体系成膜状,通过增加膜的数量,即可增大酵母细胞量,实现高底物浓度的转化,有利于工业应用。3、开发了 β-葡萄糖苷酶(BG)和酵母细胞分层共固定化技术,可实现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生物乙醇。首先以PPF为基材,采用可见光表面可控/活性交联接枝聚合方法,以PEGDA为双官能团单体,将BG原位固定于基材表面。随后基于表面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再引发特性,通过二次可见光接枝合成PEG“分子网布”并对酵母细胞进行原位固定,得到分层结构的酶/酵母细胞共固定体系。通过多种表征手段证实BG与酵母细胞已被成功分层包埋,其中固定BG酶部分厚度为40μm,固定酵母细胞层厚度为30 μm,酶的固定化效率为98.09%,固定化BG的活性为游离酶的25%,酵母细胞的活性良好。通过分层固定化设计,以PEG分子网布的致密结构将酶与酵母细胞进行分隔,可有效地避免了酵母细胞与BG酶的互相干扰问题。分层固定化体系在重复发酵7个批次后,乙醇产率仍能维持在60%左右,体现出良好的操作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梁旭,秦利娟,张亚涛,刘金盾[9](2018)在《二氧化硅接枝聚合磷酸胆碱/聚醚砜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MPC)为两性离子单体,采用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技术,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接枝聚合磷酸胆碱,合成了两性离子材料二氧化硅-聚磷酸胆碱(SiO_2-PMPC);将其与聚醚砜(PES)共混,利用相转化方法制备了聚醚砜基杂化荷电复合膜(SiO_2-PMPC/PE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及膜性能测试等研究了杂化荷电复合膜的结构与分离性能,考察了SiO_2-PMPC含量对杂化荷电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iO_2-PMPC的添加有助于提高PES复合膜的亲水性;杂化荷电复合膜对染料活性黑5和活性绿19的截留率较高,分别达到82.6%和92.4%,而杂化荷电复合膜对无机盐的截留率则保持在8%以下,在保持较高水通量的同时,杂化荷电复合膜能够有效分离活性染料与无机盐.(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熊曾恒,林艳,林昭华,何忠平,张玉苍[10](2017)在《菠萝叶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条件优化及其共聚物性能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的氧化还原体系中,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菠萝叶纤维以水为介质的非均相接枝聚合反应。以纤维接枝率作为聚合效果评价指标,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铈离子浓度0.006 mol/L,氢离子浓度0.06 mol/L,MMA浓度0.4 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 h,接枝率达到185%。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纤维强力仪等分析MMA接枝前后纤维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结果显示,菠萝叶纤维接枝MMA后,改变了纤维分子原有的规整排列,纤维部分结晶区受到破坏,纤维呈松散状且更柔软,抗拉性能下降,而耐热性有所增强。同时,研究结果也显示了菠萝叶纤维MMA接枝率越高,则纤维的吸湿率越低,耐酸碱性能越强。(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接枝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染料废水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吸附剂处理染料废水,由于其吸附效果好,价格低廉,可再生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并且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型天然材料成为染料吸附剂合成原料的理想选择之一。本文首先研究了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对于0.5g微晶纤维素,依次改变引发体系(过硫酸钾、过硫酸铵、硝酸铈铵、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过氧化苯甲酰)、反应温度(45℃、50℃、55℃、60℃、65℃)、引发剂比例、引发时间(15 min、20 min、25 min、30 min、35 min)以及单体用量(0.5mL、1 mL、2mL、3mL、4mL)。实验结果显示,接枝率、接枝效率以及阳离子度都比较低。为获得高接枝率的阳离子型纤维素接枝聚合物,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制备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cellulose-graft-poly[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Cell-g-PDMAEMA},随后通过纤维素接枝聚合物侧链上叔胺基与碘甲烷的亲核取代反应,获得季铵化纤维素-接枝-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酷{quaternized cellulose-g-poly[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QD-Cell-g-PDMAEMA}。并利用 FT-IR、SEM、13C-NMR以及TG/DTG等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吸附实验研究所制备的QD-Cell-g-PDMAEMA吸附剂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0.5g微晶纤维素,当引发剂浓度为3.6g/L、单体用量为3 m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 h时,接枝率可达65.1%;当季铵化反应温度为35℃、碘甲烷与叔胺基基团比例为4:1时,季铵化程度达到最大为58.3%,相当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2-methacryloyloxyethyl)trimethy1 ammonium chloride,DMC]接枝率达到38%,较文献报道提高35.7%。吸附实验结果表明,QD-Cell-g-PDMAEMA吸附剂在pH为3-10的范围内,对溶液中的甲基橙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当吸附剂在pH=6.97时,对溶液中甲基橙的去除率达到最大为99.30%,而在pH=10.00的溶液中,吸附速率最低,但去除率仍能保持89.26%。QD-Cell-g-PDMAEMA吸附剂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甲基橙的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由之推导获得最大吸附量(qm)为135.01 mg g-1,并与实际最大平衡吸附容量相符。本文研究表明,相较于纤维素接枝聚合DMC,在纤维素表面接枝聚合DMAEMA并进一步季铵化,是制备更高接枝率阳离子型纤维素接枝聚合物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所制备的QD-Cell-g-PDMAEMA,可作为有效的吸附剂,用于吸附污水中的阴离子型染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枝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王文艳.HRP引发纤维素的RAFT接枝聚合乙烯基单体改性[D].江南大学.2019

[2].赵家立.纤维素—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的季铵化及其对甲基橙吸附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张家旋,朱晓群.光引发接枝聚合调控水凝胶表面疏水性能[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岳世杰.ABS乳液接枝聚合脱出残留单体的方法[J].石油技师.2018

[5].李延春,啜岳林,宋岩.接枝聚合工艺条件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J].广州化工.2018

[6].马文中,赵宇辰,李玉雪,张鹏,贾天飞.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MWCNTs-g-PMMA及对PVDF微孔膜性能的影响[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7].王印典,赵长稳,马育红,杨万泰.可见光引发的活性接枝聚合及其生物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贺斌.光引发表面可控/活性接枝聚合固定化酵母细胞/酶制备生物乙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9].梁旭,秦利娟,张亚涛,刘金盾.二氧化硅接枝聚合磷酸胆碱/聚醚砜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10].熊曾恒,林艳,林昭华,何忠平,张玉苍.菠萝叶纤维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条件优化及其共聚物性能表征[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7

论文知识图

通过在UV预处理的PVDF膜表面上引发逆...乳液聚合过程中接枝PVA占PVA总量的比...原子转移自由基“graftingfrom”改性...通过表面共聚制备PVDF-g-PSBMAUF膜的...()通过St6bre法制备的初始二氧化硅微...乳液聚合物的选择溶解分离过程示意图

标签:;  ;  ;  ;  ;  ;  ;  

接枝聚合论文_王文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