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德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

职校德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

袁少柏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分享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种更加开放、民主的教学互动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德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割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分离的状况,形成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德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关键词】参与教学课堂模式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191-03

一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社会背景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由此拉开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幕。《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同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008年12月1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新一轮职校德育课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必然呼应着新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匹配。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心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考验,各种思想、信念、价值观从不同的渠道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单纯的说教已很难满足他们,教育正朝着现代化迈进,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德育课及教学模式,必然不能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总局限在理论加事例的讲授、作业加考试的巩固的模式中,学生较多地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但随着考试结束,一学期的理论认同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尤其明显,所以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并提高他们对理论的认同性。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直接目的是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课教学模式,以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其根本目的是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以提高职校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变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局面,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活泼好动、参与意识强是当代职校生的突出特点,而参与式教学模式正好顺应了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倡导自主学习、探索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范围和途径,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以培养。

课程改革包括教材的更新,也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倘若只有教材的更新而没有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课程改革将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不良局面。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于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切实增强德育课教学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eanPiaget)最早提出的经后继研究而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场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探索参与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

以柯而柏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论强调:未成年人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做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能力,而不是遵从他们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因此,道德发展必然借助于学生自己的探索、努力和活动,而不是直接的灌输。

主体教育理念认为,德育教学的模式不是完全由教师控制的工作程序,不是无生命的工作流水运转。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要求建立平等、友爱、合作的师生关系,参与式德育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主体性教育的思想上,教师的定位不是主宰或权威,而是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和合作者。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学做是合一的。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交给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运用类似的方法,自己将这个答案找出来,并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习者。“教学做合一”理论强调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而“参与”本身也是一种“做”,参与式教学模式符合这一理论要求。

四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涵义、特点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推动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参与式教学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全体参与者都能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掌握方法,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从总体上看,参与式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民主性、双向性、趣味性、反馈及时等特点。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主体性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主动学习为主,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包括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等,从而体现共性化学习与个体特征培养的统一。

2.教师作用的主导性

主导性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导”为主,具体来说就是“导学、导思、导做”;导出方法,导出规律,也就是起“导游”、“咨询辅导员”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搞“教师中心论”、“一言堂”、“满堂灌”,从而体现教师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3.多边互动性

“多边”是指教学活动的主客体,包括学生、教师、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互动”是指“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学学相长;学校及其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互动,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共同提高,从而实现学生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提高的统一。

4.教学活动的创造性

参与式教学是建立在交往和互动基础上的教学,它必定会超越传统教学单纯的传道授业功能,在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环境的创设上都有新的设计和突破。同时,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沟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个体不唯上、不唯书,能够独立去观察判断和表达,成为独特的“自我”,最终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主动地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发展思维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策略,改善学习习惯,增强创新意识,并培养和形成了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学中师生创造性的发挥是参与教学的鲜明特点。

5.教学质量的高效性

由于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改变,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教学内容的科研性更强了,在教学中也就更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的统一。

五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流程与关键环节

德育重在育心,而非传授知识,德育课的教学往往从创设活动入手,引导学生体验探究,从而达到育心的目的。德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是:活动准备→情境导入→参与体验→总结提炼→实践升华。活动准备在课前完成,实践升华在课后完成,中间三个环节在课中完成,所有环节都尽量由学生参与完成。践行参与式教学模式时有如下一些关键环节需要予以重视:

1.参与准备环节,包括游戏导入和布置任务

第一,游戏导入。参与式教学方法经常采用游戏方式导入教学,一方面,通过游戏可以使学生达到醒脑与放松身心的目的;另一方面,游戏可以活跃气氛,融洽人际关系,在游戏中增进彼此的了解,便于团队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游戏是广义上的,包括游戏、小品、即兴表演等。

第二,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是指布置学习任务,即要让学生明确当前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这是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环节。学习任务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对繁琐的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提炼出明确简练的问题。

2.参与核心环节:包括明确规则和头脑风暴

第一,明确规则。参与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参与行为需要组织、动员和设计,参与的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参与规则因学习任务的不同亦有所不同,要想使参与的效果最佳,在每一次参与过程前,教师必须首先向学生提出在参与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保证参与的“形散而神不散”,参与的有序、可控,收到预期效果。

第二,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是参与式教学方法与传统互动教学最为相似的环节和教学手段。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头脑风暴指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而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头脑风暴往往是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实现的,即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团队贡献智慧,不是单一个体的封闭式思考。这种合作式思考就是头脑风暴,它有利于激发个体思考的积极性,确保个体思维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从而有效避免思维的惰性。

3.参与的提升环节,包括展示分享和总结提升

第一,展示分享。参与式教学方法特别倡导成果的展示与分享。每个个体在团队合作中已经将彼此的智慧成果进行了交换与分享,这一环节主要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学习成果通过互相展示,在全体师生的范围内进行更大范围的分享,其成果的展示是分享的前提和形式。

第二,总结提升。参与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在上述各个参与式教学环节中分别扮演组织者、协助者、引导者,而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正确导向作用的发挥就在于最后的总结提升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既有团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互评,更重要的是教学的总结评述,这时教师的总结评述就要有明确的导向性、教育性甚至是修正性。这是整个参与式教学成效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

4.参与的实践升华环节,包括倡导践行和检查督促

第一,倡导践行。德育课贵在导之以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其把正确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行为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检查督促。实践作业的形式包括实践报告、实践反思、调查报告等,规定时间,要求以书面的形式上交。虽然道德践行主要靠实践主体自觉自愿地进行,但对于未成年人,特别是自觉性相对较弱的职校生而言,适当地施加压力是很有必要的。

六参与式教学的常见形式

教学有模式,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参与式教学必须凭借一定的活动而进行,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参与式教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勇于创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可采用小组讨论竞赛式、成果展示式、实地调查研究式、演讲辩论等形式。

1.课堂讨论式

小组讨论的人数不宜过多或过少,以4~6人为最宜,过多则人浮于事,大家推诿,不能激发所有人的积极性;人少则气氛难以调动,思路会较单一。小组讨论结束,派代表在班上发言。分组也不宜过细,过细会导致全班交流时人数过多,时间匆促。课堂讨论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全班交流的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为最宜。

上讨论课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课堂驾驭能力,讨论要收放自如,教师事先必须充分准备,掌握翔实的理论和事实材料,在必要时老师以平等的身份成为讨论中的一成员,以引导讨论的方向,不能以身份压服人,而是以理论服人,以事实服人。

2.成果展示式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研究的题目可大可小,可以是简单思考、查找资料后就能得出一个结论;也可以是同学讨论后的一个方案;也可以是经过社会调查之后的一个调查报告,形式不一,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提前给出可供选择的题目,分组准备。

如在讲授“设计职业生涯”时,我要求全体学生课后都要制作职业生涯规划书,在下一堂课上每组推荐代表上台介绍,由学生代表组成评委团进行打分,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积极性很高,都能做到课前认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而且课上小组讨论热烈,并能慎重推出发言代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情景体验式

在讲述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时,单纯理论与事例结合法,很容易使课堂变成简单的“说教式”,由于理论知识过于抽象、枯燥,一些口号式的理论学生总是理解为是“大道理”觉得不现实。而一篇感染力很强的美文却能让学生感悟人性的美,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进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时,我下载了一篇题为《映山红》的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上海女青年放弃都市的安逸生活自愿献身山村教育的事迹,非常感人,文章也写得极美。我在课上充满激情地朗读这篇美文,同时配放抒情婉转的音乐,我看到了许多学生晶莹的泪珠。同学们都感动地落下了眼泪。

4.演讲、辩论形式

这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自我认识能力的最高形式训练。演讲内容、辩论题目不一定直接与书本有关,但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结合。老师要把握全局,对每一位演讲的学生进行客观的、侧重于肯定的评论,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引导方向,控制全局。这时的课堂应该是宽松、民主、自由的,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对个别偏激观点不能直接批评,应以引导转移为主。此时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提出活动内容的倡导者、学生确定议题和讨论活动时的参谋者、活动“初级阶段”的示范者、学生活动开始后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结束后的参评者。

演讲或辩论的题目可事先让学生设计,教师收集整理后交给学生,最后由学生自己确定演讲主题、辩论内容。如:“中学生带手机进学校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学生上网利弊之我见”、“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公交车上让座与发放爱心卡的思考”、“由太湖蓝藻爆发所想”、“就业,你准备好了吗?”等。

5.实践体验式

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校内外积极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是加强个人修养的良好方法,也是开展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方法。学生最终要走出校园,回归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所有道德行为都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只有立足实践开展教学,我们才能培养出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的合格的共和国公民。比如,我在进行关于社会公德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我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捡拾垃圾,我不仅率先垂范,还适时穿插讲解授课内容,大家围坐在草坪上分组谈体验,并进行总结升华,快结束时,起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作用。再如,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参与社会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学校或班级近期的实践活动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开展参与式教学。总之,只要充分发动学生,集思广益,开展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

七参与式教学模式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师课前必须精心设计活动,没有好的活动开展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设计的参与活动必须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参与性、趣味性、创造性。

第二,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适当的引导,不能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全体参与,共同提高。

第三,教师应注意及时总结,使学习者参与活动后能有所收获,在理论知识上有所提升,在情感体验上有所触动,在行为引导上有所指向。

第四,参与式活动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又要适当适量,活动形式既要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又要讲求实效。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形成科学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

第五,倡导参与式教学,并非要“一刀切”,教学中不宜滥用,要有针对性、选择性,而且一堂课使用的形式也不宜过多,无论哪种形式,都一定要为教学内容服务。

第六,关注参与式教学法的活动过程。参与式教学过程必须有序、有效。必须建立组织、必须适时跟进评价和调整。参与式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且要见诸于学生的行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取适当的活动形式,以保证全体学生参与和活动的效果。活动的特征就是“动”,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参与了才会有体验,德育才能落到实处。

总之,参与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教学分享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种更加开放的教学互动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德育课讲授中“教”与“学”彼此割裂的现象,避免了两者单向、机械、线性的发生关系。因此,该模式通过启发教学、主体参与、成果展示、分享与评估等有效地解决了德育课存在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相分离的状况,形成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我们在德育课教学中,恰当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3]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2008

[4]肖川.论学习方式与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5]薛桂芬、徐亚萍等.“参与型”课型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11):121~122

[6]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王建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8]周庠聪.略论参与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的作用[J].高教论坛,2006(3):121~123

[9]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标签:;  ;  ;  

职校德育课参与式教学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