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患者入院时的分工与急救

脑外伤患者入院时的分工与急救

一、脑外伤病人入院时分工急救(论文文献综述)

蒋锦悦[1](2021)在《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 的]通过循证护理,构建集束化护理方案。将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观察集束化护理方案应用的临床效果,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确定循证问题,制定检索策略,通过文献查询,搜集相关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系统评价、Meta分析、临床实践指南、专家共识等文献,将纳入文献经过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推荐,并结合院内专家咨询,制定出集束化护理方案。2.在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康复医学科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干预前,干预3周后,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口腔情况、误吸发生率、认知及意识功能。[结 果]1.以纳入的16篇文献为基础,通过小组讨论和院内专家咨询,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出吞咽功能评估、口腔训练、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四位一体的集束化护理方案。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方面:干预6周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食用水性状食物的人数增加,试验组改良版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评分为(80.23±11.04)分,对照组MMASA评分为(73.47±12.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周后,试验组有4人在依赖管饲进食,对照组有9人在依赖管饲进食,试验组经口摄食的人数比对照组多。试验组在患者口腔情况,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及意识功能方面:在干预6周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都有提高,且两组患者RLA分级都≥Ⅳ级,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口腔情况,降低误吸发生率,提高意识认知水平。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该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推动了循证护理的发展,为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尽快恢复,提供临床护理方案依据。

王如意[2](2019)在《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液体(乳酸钠林格氏液、醋酸钠林格氏液)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对病人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以期为筛选相对理想的复苏液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应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氏液(acetated Ringer’s solution,AR),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LR),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分别于开始复苏前、复苏30min及复苏1 h后抽取外周静脉、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液样本,测定血清中IL-4、IL-6、TNF-α、γ-IFN的水平及血清乳酸水平、动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静脉氧分压,通过比较两组病人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及动静脉血气,观察两种液体的复苏效果。结果:复苏30min及1h后,两组休克病人外周血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均升高,除复苏后30min至复苏后1h之间IL-4和γ-IFN的升高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升高幅度的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发现,与LR相比,AR复苏失血性休克病人能减少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释放,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IL-4和γ-IFN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AR与LR相比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水平。动静脉血气分析方面,观察组复苏1小时后血乳酸下降,而对照组血乳酸轻度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静脉氧分压均改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AR与LR相比可以纠正患者酸中毒现象。结论:1.在炎症反应方面,应用醋酸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均可以快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并维持一定的血压水平,而且均能减轻失血性休克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水平。但是醋酸钠林格液可以更进一步的减少失血性休克患者体内TNF-α及IL-6的表达,进而减轻细胞及组织的损伤。2.在动静脉血气分析方面,两种液体均可以改善失血性休克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以及静脉氧分压。但是应用醋酸钠林格液复苏患者后动脉血乳酸值下降,可以更好的纠正患者体内的酸中毒现象。

王静[3](2019)在《神经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神经重症患者伤后由于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意识及吞咽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等原因可致营养失调,而其营养状况与患者的临床愈后密切相关,营养不良可促使并发症增加、呼吸机撤机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及病死率增加等。早期采取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有效的营养措施实施依赖准确、及时的胃肠道状态评估。神经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易并发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GMD),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胀、便秘、胃排空延迟等,而早期采用胃肠功能监测并落实营养治疗方案对患者疾病预后意义重大。运用超声技术监测神经重症患者胃窦动力指数(Motility Index,MI)可间接反映其胃肠动力状态。本研究旨在运用超声技术监测神经重症患者入院后早期胃肠动力变化,并对影响其胃肠动力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类患者营养支持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探究神经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状态;探究神经重症患者早期影响其胃肠动力状态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入住苏州市某三甲医院的118例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床旁超声技术监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患者在入院后早期不同时间的MI值。记录、观察患者入院后早期药物治疗及相关辅助治疗情况,同时每日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胃肠道临床症状。运用重复测量分析方法分析患者入院后早期胃肠动力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影响患者入院后早期胃肠动力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被纳入研究的1 18例神经重症患者入院后早期MI曲线呈波动状;观察MI曲线发现,MI值最早在患者入院后6h测得,均值为0.398±0.151;入院后48hMI测得值最低,均值为0.300±0.109;入院后66hMI测得值最高,均值为0.869±0.294;比较EN前、后MI值发现,EN后的MI值较EN前均显着升高(p<0.05);通过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PACHE II分值与患者入院后48hMI值存在强正相关性(r=0.542,p<0.05),斜率值为0.019;GCS与患者入院后48hMI测得值存在强正相关性(r=0.696,pp<0.05),斜率值为0.013;BMI值与其入院后48hMI值存在中度负相关性(r=-0.405,p<0.05),斜率值为-0.013;使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性别、有无吸烟、饮酒史对入院后48hMI预测值存在影响(p<0.05),斜率值分别为:0.001、-0.003、0.101、0.026;患者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对患者伤后48h当天发生呕吐存在影响(p<0.05),斜率值为-0.003;患者的疾病类型与是否使用抗生素对患者入院后48h当天发生腹泻存在影响(p<0.05),斜率值分别为-0.013,0.212;BMI值、营养液的输注种类对患者伤后发生便秘存在影响(p<0.05),斜率值分别为-0.013、0.031;GCS、是否使用血管活性药、激素与冰毯对患者入院后是否发生GRV存在影响(p<0.05),斜率值分别为0.086、-0.009、0.815、0.148;GRV对患者入院后48hMI值存在显着影响(p<0.05),斜率值为0.131。研究结论:神经重症患者在伤后早期的MI曲线呈波动状;患者最早在入院后6h测得MI值;MI值在48h最低,在66h最高;EN可以促进神经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影响神经重症患者胃肠动力的因素有APACHEⅡ、GCS、性别、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营养输注种类、是否经历手术、手术持续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激素药物的使用、MV、冰毯的使用、疾病类型。

韩长晋[4](2016)在《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疾病谱研究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调查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2月晋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了解该院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系统疾病与年龄、性别、就诊季节分布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疾病的构成和其高发病排序,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探讨该地区急诊疾病谱的构成及特点,优化急诊科医护人员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值班人员以及以疾病为导向的针对性培训提供参考,同时为急诊科的物资、设备、人员和技术的组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晋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1月2015年12月4年间661例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收集,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患者信息按照性别、年龄、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科室、住院总费用、入院前急诊科检查治疗费用(即转专科住院及明确诊断前治疗和检查费用)、急诊诊断或患者主诉八个条目录入EXCEL表格,使用EXCEL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自2011年11月建立急诊绿色通道以来,4年间的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人数呈显着递增趋势。(2)住院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98:1;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在46-50岁,占13.16%,91-95岁年龄段最少,占0.03%。(3)全年冬季与夏季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人数最多,分别占26.63%、26.33%;秋季次之,占26.02%;春季最少,占21.03%;不同季节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的人数不同。(4)急诊科疾病谱的前4类疾病分别为神经系统疾病、急诊科、骨科、重症医学,分别占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总数的27.08%、22.69%、9.98%、8.47%;各系统疾病的分布与有关研究相似,但又具有地方特异性。(5)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急诊诊断或患者主诉疾病排位受地域性影响,创伤位居首位。结论:通过对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绿色通道住院情况的分析,能够较为直观的反映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常见病种的时间、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和规律,以及就诊疾病谱的构成,研究结果有利于相关医疗部门根据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的疾病谱合理地对急诊医疗资源进行统筹与分配,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

周丹[5](2015)在《100例急诊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文中指出总结了100例急性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呼吸道护理、防治脑水肿、躁动等方面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与耐心细致的护理。认为在面对急性重度脑外伤患者时,细致的临床观察、严密的病情监测、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与致残率,并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解敏,杨丽萍[6](2015)在《1例创伤性血气胸合并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文中认为严重胸部外伤包括肋骨或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腔内出血、肺或支气管损伤等。创伤性血气胸是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因其解剖部位特殊,伤后往往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具有病情凶险、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及时、正确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救治成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2015年3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严重创伤性血气胸合并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孙新刚[7](2012)在《长沙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监测及早期识别与快速转运技术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长沙市2005-2011年连续7年社区人群脑卒中的发病情况;评价对脑卒中院前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实施干预的效果;评估脑卒中早期识别量表-洛杉矶院前脑卒中筛查量表(Los Angeles Prehospital Stroke Screen, LAPSS)在我国筛查院前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月在长沙市选择坡子街和裕南街两个社区,两社区各约有5万人群并且在地理位置上彼此分开。对两社区2005-2011年脑卒中及其亚型的发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病例收集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病例收集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2007年9月至10月,在两社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人群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水平进行基线调查,并在长沙市从事120工作的医务人员中随机抽取20名医师作为坡子街社区固定的急救医师。2007年11月至2011年12月,以坡子街为干预社区进行干预,对社区人群就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对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随机抽取的20名120急救医师进行培训,以期提高人群脑卒中早期识别与救助知识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急救转运速度。裕南街社区则做为对照社区不做任何形式的干预。2012年1月干预结束后在两社区人群中就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及急救转运相关知识展开问卷抽样再调查。收集干预期间被送至急诊或门诊的干预社区新发脑卒中患者(干预组)及对照社区新发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急救转运所用时间、入院时的临床症状、入院时平均斯堪地那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 S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中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比例,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存活者生活质量的Barthel index (BI)评分。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对20名担负长沙市急救工作的120医生进行培训(不包括固定负责干预社区急救工作的医师),接受培训后的急救医生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按LAPSS量表处置每一例急性起病的以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为表现的非妇产科疾病、非外伤、非昏迷患者,定期核实每一例受评定患者及回收每一份LAPSS量表,评价此量表筛查急性脑卒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Youden指数。结果:2005-2011年两社区脑卒中年平均发病率为244.7/10万(95%CI:233.2/10万-256.2/10万)(男279.9/10万(95%CI:262.6/10万-297.2/10万),女209.2/10万(95%CI:194.2/10万-224.2/10万)),年龄标化后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68.5/10万(95%CI:159.0/10万-178.0/10万)(男189.3/10万(95%CI:175.1/10万-203.5/10万),女148.7/10万(95%CI:136.0/10万-161.4/10万))。脑出血年平均发病率为123.0/10万(95%CI:114.9/10万-131.1/10万),年平均标化率为85.1/10万(95%CI:78.3/10万-91.9/10万)。脑梗塞年平均发病率为106.9/10万(95%CI:99.3/10万-114.5/10万),年平均标化率为72.6/10万(95%CI:66.3/10万-78.9/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年平均发病率为12.9/10万(95%CI:10.0/10万-15.5/10万),年平均标化率为9.4/10万(95%CI:7.1/10万-11.7/10万)。监测期间两社区脑卒中发病率经标化后呈增高趋势(p=3.7,P=0.001),男性(p=4.2,P=0.001)及女性标化率(p=3.1,P=0.026)均呈明显升高趋势。对其亚型分析,脑梗塞发病率(p=3.5,P=0.003)经年龄标化后呈明显增高趋势,脑出血(p=-0.2,P=0.651)及蛛网膜下腔出血(p=0.4,P=0.441)的标化率无明显变化。监测期间脑出血占卒中比例为50.3%,为长沙市脑卒中的主要形式。干预结束后干预社区人群脑卒中早期识别及急救转运知识的掌握情况有8项明显提高,复查时有5项明显好于对照社区。对照社区复查时的结果与基线调查时相比无明显差异。干预期间干预组患者急救转运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7.3±7.1)h VS(8.4±8.6)h,P=0.046)。入急诊或门诊时,干预组的平均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165.0±27.9)mm Hg VS(168.9±27.3)mm Hg,P=0.023),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4,27-43)VS(30,26-40),P=0.003)。对其亚型分析,干预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2,27-43)VS(30,26-40),P=0.024)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26-44)VS(32,23-40),P=0.031)的S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溶栓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9.3%VS4.5%,P=0.029)。起病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无明显差异(3.9%VS3.4%,P=0.743),其中出血性脑卒中(5.5%VS5.0%,P=0.469)及缺血性脑卒中(1.8%VS1.6%,P=0.591)的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干预组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BI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80,50-100)VS(70,35-100),P=0.002),对其亚型分析干预组缺血性脑卒中存活患者((75,50-100)VS(65,35-90),P=0.035)及出血性脑卒中存活患者((80,50-100)VS(75,40-100),P=0.025)生活质量的BI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本研究中LAPSS量表的灵敏度为81.22%(95%CI:78.15%-84.29%),特异度为99.05%(95%CI:98.72%-99.38%),阳性预测值为94.05%(95%CI:92.05%-96.05%),阴性预测值为96.61%(95%CI:96.01%-97.22%),阳性似然比为85.49,阴性似然比为0.19,Youden指数为0.80(95%CI:0.77-0.83)。漏诊患者中有48例(41.03%)因年龄<45岁不符合LAPPS量表筛查标准,29例(24.78%)单纯因血糖>400mg/dl不符合标准。结论:1.2005-2011年长沙市脑出血发病率居高不下,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高于以往监测结果;2.对社区人群实施宣传教育及对急救医生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可明显提高社区人群关于脑卒中早期识别症状和急救转运方面知识的水平,加快脑卒中患者急救转运的速度,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LAPSS量表是一种适合应用于我国社区的脑卒中院前早期筛查量表,但与国外文献报道相比灵敏度稍低,对其年龄、血糖值的界定标准值等项目进行适当修改后可能会提高其灵敏度。

张宝胜[8](2012)在《上海市成批伤亡事件医院内救护方案优化的仿真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文献回顾、原始资料翻阅、专家咨询和现场跟踪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上海市突发公共事件特征及医院内成批伤员救护特点,进而构建符合上海市成批伤事件特点的城市成批伤亡人员医院内救护仿真模型,采用仿真软件对城市成批伤亡事件医院内救护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发现医院内成批伤亡人员救护的瓶颈问题,对方案进行仿真优化,形成优化方案,合理配置救护资源,并能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管理依据,推进成批伤员救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高医院有序、高效、安全的救护城市成批伤员的能力。方法:①上海市成批伤亡事件特征及医院内成批伤员救护特点:在结合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成批伤亡事件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成批伤员救护资源配置表等,选取上海市收治成批伤亡事件较多的九家三甲综合性医院进行调查,对2007年10月到2011年9月间急诊科收治的成批伤亡事件进行原始资料翻阅和现场跟踪调查,对突发成批伤亡事件类型、不同伤情成批伤员人数等数据进行分析。②构建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典型救护流程:查阅文献了解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具体情况及国际上通用的对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方案,调阅所选医院的成批伤亡事件应急预案及成批伤员在医院内救护的展开方案或救护流程,同时也针医院内对成批伤员的救护的救护及治疗具体走向进行现场跟踪调查,结合专家咨询意见勾画并建立成批伤亡事件医院内救护的典型流程。③建立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仿真模型:在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典型救护流程基础之上,借助由美国Image That公司研发的ExtendSim仿真软件,在仿真的环境下构建仿真模型,重现成批伤亡人员医院内救护过程。④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方案优化仿真:运用ExtendSim仿真软件对模型在仿真环境下进行运行,根据仿真优化的目的,对仿真模型中的流程环节进行参数赋值,针对考察目标输出的仿真结果结合仿真结果评价指标,发现瓶颈因素;在方案优化策略指导下:采用经验尝试法,基于服务对象的策略,在系统界面上进行手动选择对控制参数进行修改从而进行方案的调整,之后对仿真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提出优化方案,再进行仿真分析,形成优化方案。结果:①构建了符合上海市成批亡事件及成批伤员特点的以创伤为主的成批伤员救护仿真模型。②针对医院急诊科某一时刻突然出现或一批次送来10人、30人不同数量成批伤员在不同救护方案下的仿真,分别形成了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情况下而最大等待时间不超过每个环节限定评价值下的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优化方案。10名成批伤员优化方案为:预检分诊小组1组2名护士,轻伤救护小组1组每组1名医生和1名护士,重伤救护小组2组每组1名医生和2名护士,危重伤救护小组1组每组3名医生和3名护士,共计医生6名、护士10名,及其他设备为急诊科固定配置1台X射线机,1台CT机,2张清创床位。30名成批伤员优化方案为:预检分诊小组3组6名护士,轻伤救护小组7组每组1名医生和1名护士,重伤救护小组5组每组1名医生和2名护士,危重伤救护小组2组每组3名医生和3名护士,共计医生18名、护士29名,及其他设备为急诊科固定配置1台X射线机,1台CT机,2张清创床位。结论:①构建的上海市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的仿真模型,充分体现了符合本城市突发事件和成批伤员特点的特征,可为其他城市构建符合本城市的仿真模型提供借鉴;同时本模型主要是以创伤为主的救护仿真模型,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模型建立提供参考。②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当下,尤其是在面对大量伤员时,合理配置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在优化方案的指导下对资源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③面对突发事件成批伤员的救护,护士的配置往往是根据经验,本研究中的护士配置结果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参考。④仿真研究得到的10人、30人不同数量下成批伤员救护优化方案,可为管理者提供参考

刘国栋[9](2011)在《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分析》文中指出地震是地壳板块间挤压碰撞的结果,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中国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是自唐山大地震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对震区医疗卫生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导致其救治能力极度降低,难以满足短时期内积聚的大量伤员的救治需求。为了能让伤员接受更系统、合理的治疗,在国家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下,将灾区医疗卫生系统收治的10,015例伤员紧急转运至四川省外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救治,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地震伤员转运救援行动。为了了解这些转运地震伤员的伤情、救治特点和救治效果,总结此次地震伤员医学救援的经验与教训,积累灾害救援的数据资料,并为以后可能的重大灾害医学救援提供借鉴和准备,本研究依托于国家“863”项目—“5.12地震伤情数据采集及信息整理分析研究”,研制了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软件,全面采集了转运到重庆市和全国部队医院救治的汶川地震伤员的伤情和救治资料,建立了地震伤情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和救治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以“创伤数据库系统V3.0”为基础,结合地震损伤特点、转运救治的实际情况,以及地震损伤研究者和临床科研工作者的需求,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用德尔菲法设计地震伤情调查表。2.在调查表基础上研制“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V1.0”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系统采用B/S模式,分为数据库服务器、逻辑层、客户端(浏览器)三层。开发工具以微软公司的.Net 2.0版本为核心,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客户端采用微软的IE浏览器,数据库采用MSSQL2000。3.本研究根据国家卫生部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供的转运地震伤员信息,采集转运至重庆市医院和全国部队医院的地震伤员的病历资料。采集方法以现场阅读病历、填写调查表为主,辅以数据库系统现场数据录入。数据采集前制定了细致的采集计划并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采集过程中质控员要对调查表进行形式和内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质控完成后签名确认。最后,将采集的数据集中录入到地震伤情数据库管理软件中,建立地震伤情数据库,录入过程同样也要对数据录入项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质量控制。4.从地震伤员伤情和救治概况和地震多发伤伤员的损伤和救治特点进行分析:一方面,对总体转运地震伤员的损伤和救治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了解本次转运地震伤员的伤情和救治情况概况;其次,对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的损伤和救治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转运距离等因素对多发伤伤员救治结局的影响。二、主要研究结果1.设计完成了5.12地震伤情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包括伤员基本信息、受伤情况、现场救治、转运及后送、急诊救治、院内救治、诊断、并发症、专科治疗及出院等10个部分。2.根据5.12地震伤情调查表研发了网络版“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V1.0”数据管理软件,并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着作权保护(No.2010SR035530).本软件共有728个字段(含内部字段),其中外部业务字段(界面显示)348个,内部系统字段380个。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共有48个业务模块,含44张业务数据表和软件系统数据表。地震伤情数据库软件主要包括伤员基本信息、受伤情况、现场救治、转运及后送、急诊救治、院内救治、诊断、并发症、专科治疗及出院等板块。能完整记录地震伤员从受伤、院前与院内救治到出院的基本信息,整合了地震伤数据与创伤评分、AIS伤情评定信息,在此基础上,软件还实现了简单和自定义查询、定制报表和自定义报表分析功能,能较好地满足地震伤情数据支撑平台要求和地震伤情临床研究需求。3.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完整采集到转运至四川省外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92所医院收治的3,145例转运地震伤员的病历资料,与计划相比总体回收率为95.83%,可以满足转运地震伤员伤情及救治分析的需求。将所有采集到的转运地震伤员数据完整录入到“地震伤情数据库系统V1.0”,建立了地震伤情数据库。4.转运伤员总体伤情和救治特点以及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伤情和救治特点。(1)所有转运伤员的一般情况:转运伤员主要来自重灾区(67.37%)。伤员年龄0-103岁,其中7-17岁占17.50%,≥61岁占24.80%。从伤员职业分布来看,农民和学生占55.71%。致伤原因中压砸伤最多,占73.85%。对不同年龄段伤员受伤时活动和受伤场所的分析结果显示,0-6年龄段人群受伤时活动主要为休息/睡眠/进餐等或在学校学习;而≥61岁年龄段人群受伤时主要在家里休息/睡眠/进餐等。受伤至入院时间为0~136 d(中位数为8),时间跨度大。(2)转运伤员总体伤情特点和救治概况:①AIS评分主要集中在1-3分,占96.83%。受伤部位主要为四肢(上肢和下肢)和体表,占64.27%。AIS>4分主要集中在四肢、胸部和头部,分别占11.62%、10.38%和7.52%,与总体致伤部位分布一致。ISS>15分597例,占18.98%。涉及的损伤部位主要为下肢(172处,24.75%)、胸部(137处,19.71%)、头部(117处,16.83%)和上肢(91处,13.09%),与总体损伤部位的分布特点一致。②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839例(58.47%)血常规检查异常,1,047例(52.91%)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异常,810例(37.36%)肝肾功+血清电解质检查结果异常,但这些伤员经过治疗后均好转,提示地震伤员经过前期救治,在转运时身体状况尚可,只需确定性治疗。511例(65.60%)伤员首次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心肌损伤;1,810例伤员(57.55%)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地震创伤导致强烈的应激反应有关。③转运伤员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肌肉骨骼系统手术、体被系统手术及其他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肌肉骨骼系统手术中主要包括复位固定术990例次(93.57%),其次为骨折清创术13例次(1.23%)。体被系统手术共实施744例次,其中清创术有413例次(55.51%)。I型伤口中有12例为丙级愈合(0.98%),这些手术主要为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清除坏死组织。④转运伤员住院时间为1-422 d,伤员住院时间主要集中在100 d以内(97.93%)。住院时间≥100 d共65例,其中残疾21例(32.31%)。伤员总体治愈率为90.56%,残疾率为7.06%,死亡率为0.16%。(3)重庆三甲医院与其他地区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特点比较:A组为转运到重庆三甲医院的多发伤伤员,B组为转运其他地区三甲医院的多发伤伤员。两组伤员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受伤至转运时间A组为(11.54+11.04)d,B组为(12.51±3.94)d(P>0.05)。从伤员总体年龄分布来看,年龄≥61岁和≤17岁的占了总数的65.63%。从两组年龄分层来看,A组和B组中年龄≥61岁和≤17岁的伤员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伤员。主要职业为农民(A组占30.53%,B组占39.34%)和学生(A组占27.48%,B组占22.95%),与职业分布的总体特点一致。A、B两组伤员入院时感染率分布为22.90%和9.84%(P<0.05),出院时均治愈。两组伤员都没有发生死亡。两组治愈率和残疾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两组FI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主要结论(1)本研究研发了结构科学合理、具有分类和汇总功能的网络版地震伤情数据库管理软件,并获得了着作权保护(No.2010SR035530)。该软件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专门记录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的数据管理软件,为研究地震伤员的伤情信息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工具。(2)本数据库收集了所有重庆市和全国部队医院收治的3,145例转运地震伤员病历资料,是目前国内数据记录完整性和可靠性高的大宗数据。采集数据过程工作量大,数据回收率高(95.83%)。建立了结构科学、合理的地震伤情数据库,为开展地震伤情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3)地震后转运伤员主要为重灾区农村人口和学生,地震发生时间刚好是学生上课和人们午休时间,致伤原因主要为建筑物倒塌所致的四肢压砸伤,提示伤亡人群分布和受伤部位分布与地震发生的时间、人群职业及建筑物性质密切相关。转运时间跨度大,但高峰期集中在发现唐家山堰塞湖后(73.93%),与国家统一调度有关。(4)伤员损伤部位主要为四肢(50.89%),胸部(11.62%)、头部(10.38%)和脊柱(7.52%)所占比例高,提示转运伤员时科室安排以骨科和外科为主。(5)伤员入院时部分检查结果异常,出院时均得到好转,提示入院时伤员生理情况稳定,只需要后续确定性治疗,可能与转运前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恶劣环境有关,尽早转运则治疗结果更好。但特别要关注心肌损伤伤员。手术治疗中骨折固定和清创手术多,这可能与前期对骨折的固定不满意有关,也与伤员转运时间延迟有关。提示应建立综合灾害应急预案、伤员转运机制和统筹管理机制,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快速反应,这对伤员救治结局有直接影响。(6)部分转运伤员住院时间长,与伤员是否残疾并需要继续康复治疗密切相关。(7)部分转运伤员出现再转院的情况,提示转运前对伤员目标救治科别选择不当,应在转运早期做好合理安排,应有针对性地及早转运特殊伤员。(8)多发伤伤员中老年人(≥61岁)和儿童(≤17岁)所占比例高,提示这部分人群地震灾害中受伤更严重。对多发伤伤员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转运距离并没有影响多发伤伤员的救治结局,提示我国急救医疗转运是成功的。(9)本研究中发现部分医院的病历资料记录欠规范和完整,缺乏现场救治的相关信息,不利于对地震伤情的深入研究,提示应在我国卫生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医院伤员信息的规范化录入和管理,为灾害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胡明军[10](2011)在《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与预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的统计表明,全球每年有13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伤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数量逐年增多,意外交通事故伤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每年有8-9万人死于意外交通事故伤害,其中约50%-70%是因颅脑交通伤致死。研究表明,导致颅脑交通伤死、残率高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的是院前救护不及时或救护技术不熟练及急救设备不完善等所致。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根据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调查研究结果,建立和完善了急性颅脑创伤预防和控制中心,科学制定了院前急救、转运、就近救治和院内急救等制度,并颁发了一些法律、法规以及公共教育等预防措施。从而提高了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使得急性颅脑创伤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我国的急性颅脑创伤救治工作从救治方法到管理措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缺乏严格而完善的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程序,其原因是缺少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在全国范围内对急性颅脑创伤早期救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全国四十余家医院的交通致急性重型颅脑创伤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交通急性颅脑创伤发生的一般规律,为我国相关部门制定急性颅脑创伤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完善颅脑创伤规范化救治程序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改进救治体系,提高急性颅脑创伤预防和救治水平。方法1、自2008年3月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组织制定《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广东军区总院、兰州军区总院等41家医院专家委员会审定后,确定具体统计表格、统计步骤、统计方法。2、经过会议讨论,专业培训,以上医院于2008年4月1日开始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本数据均由经治医师按统一标准填写,科主任审核签字,并以书面资料及电子表格形式保存。3、共收集1532份统计结果,经过筛选,符合统计标准的有1107份,其单位共有40家,它们分别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广州军区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兰州军区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广东省清新县人民医院、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阳江市人民医院、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东江门市人民医院、广东省农垦中心、天津环湖医院、解放军第175医院、广东东莞市黄江医院、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省新丰县医院、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天津市静海县医院、武警天津总队医院、广东云浮市人民医院、广东东莞市常平人民医院、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广东东莞市石碣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广东省翁源县人民医院、广州市120中心等。4、一般资料:(1)病人姓名、年龄、籍贯、日期、住院号等。(2)发生交通事故地点、接到120或交警电话时间、救护车出车时间、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抢救时间、致伤交通车时间、工具、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合并伤、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其它抢救情况。(3)伤病员转运及急诊科抢救情况:从现场到达急诊科的时间、在急诊科抢救、检查时间;到达急诊科时病人情况: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变化、GCS评分、急诊科处理结果。(4)住院抢救治疗情况:病人到达神经外科时间、生命体征、瞳孔变化、入院1、3、5、7天血气分析、血生化检查,入院1、2、5、7、21天GCS评分及意识状态,入院第1、3、7、21天CT检查,入院第1、3、5、7天颅内压检测,治疗方法、并发症,出院或住院1个月时恢复情况:GOS评分、附病人病历CT、血生化、血气分析报告复印件。5、预后标准根据统一的院内规范化治疗,及出院后三个月康复情况,应用GOS分级判定预后,来进行从接报至到达现场的不同时间段,和到达现场进行抢救时间段,分析与患者预后存在的相关性。6、资料经过汇总后再进行认真、严格筛检,将统计不合格病例去除,按照GCS评分在8分以下采集,及按照表格规定统计;统计分析:按照《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统计表》的统计内容,经过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X2检验。结果根据1107例统计数据,分别进行从接报时间到到达现场时间分析和现场抢救时间分析,并进行各时间段与半年预后的相关分析,做卡方趋势性检验,显示有统计学意义(x2=10.70,P=0.001),即从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经作Spearman相关分析,rs=-0.095,(P=0.002),说明从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与患者预后存在负相关,即从接报到到达现场时间增加,患者预后越差;现场抢救时间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X2=11.12, P=0.001); Spearman相关分析rs=-0.06,(P=0.034),说明现场抢救时间与患者预后存在负相关,即随着现场抢救时间增加,患者预后越差。在院内急救时间方面,根据数据条图可以从宏观上看出来,在绝大多数指标下,条图中好的情况下的峰值在减小,病情加重的情况的峰值在增加,所以可以定性的说明在急诊科治疗时间延长,总体病情加重。根据函数数据分析:入诊后由于时间的延长,病人的病情是加重。结论本文从接报时间到到达现场时间分别按≤10min、<10-20min、<20-30min、<30-40 min、<40 min以上时间段分为五组,在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病况,分为死亡、植物生存、重残、中残、良好五项进行统计,其中≤10 min死亡率18.5%,而<40 main以上死亡率28.4%;现场抢救时间也同样进行了以上相同的统计,其中≤5min死亡率23.4%,而<30 min以上死亡率46.4%。从接报至到达现场时间和现场抢救时间,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经作spearman相关研究,从中可以看出接报救护时间至现场抢救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预后较差,死亡率及致残率逐渐增高,成正比关系;通过数据图及函数数值等对比和从整体的各个指标综合判定,院内急救也随着时间的延长,病人的病情逐渐加重;总体可以反应出急救反应速度的能力,路途耽搁时间、现场及院内抢救时间和预后相关联,尽量缩短此时间段,预后减少伤残。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在交通事故早期抢救时间、抢救技术、医疗设备等方面有一定差距,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也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都影响到伤员预后效果,需要政府方面投入和全社会的努力,我们在医疗工作中应抓住抢救时机,建立健全各项简单而有效的抢救程序,尽量缩短在院外、院内救护时间,提高现场救护质量,还要进行正规的抢救培训,医疗机构的协作,提高现场抢救器械,普及和宣传现场抢救知识等等方面,以有效减少死亡和致残率。

二、脑外伤病人入院时分工急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外伤病人入院时分工急救(论文提纲范文)

(1)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相关概念
    3 研究现状及趋势
    4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影响因素
    5 研究目的
    6 研究意义
第一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的构建
    1 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部分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实施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
    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的筛査与评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
    附录 C 综述
        参考文献

(3)神经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名词界定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神经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
    二、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的相关研究
    三、影响神经重症患者发生胃肠动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四、胃肠动力检测技术
    五、文献回顾总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三、样本量的估算
    四、研究指标、工具及监测
    五、资料收集
    六、资料分析
    七、质量控制
    八、伦理原则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二、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的分析
    三、影响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四、影响患者发生胃肠动力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五、胃肠动力障碍与患者入院后48hMI值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二、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的分析
    三、影响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四、影响患者发生胃肠动力障碍临床表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五、患者发生胃肠动力障碍与其入院后48hMI值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局限性
    三、对今后的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1:一般资料收集表
附表2:患者疾病资料记录表
附表3:危重患者APACHE Ⅱ评分表
附表4:胃动力监测指标
附表5:Hart腹泻计分表
附录1:知情同意书
缩略词汇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图
致谢

(4)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疾病谱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问题
3 结果
    3.1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4年间的变化情况
    3.2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疾病谱的性别、年龄分布
    3.3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医保类型分布
    3.4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的系统疾病构成
    3.5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急诊诊断或急诊主诉分布情况
    3.6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分布情况
    3.7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住院总费用分布情况
    3.8 急诊科绿色通道住院患者转专科住院及明确诊断前治疗和检查费用
    3.9 急诊绿色通道住院患者疾病按月分布
    3.10 急诊绿色通道患者全天就诊时间分布规律
    3.11 急诊绿色通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4 讨论
    4.1 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绿通道疾病的人群分布特征
    4.2 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疾病病种分析
    4.3 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疾病时间分布
    4.4 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疾病构成变化
5 结论
6 建议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100例急诊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 结果
2 护理措施
    2.1 临床观察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防治脑水肿
    2.4 躁动的处理
    2.5 促进脑功能恢复
    2.6 手术治疗 如经上述治疗无效, 颅内压仍增高明显或出现脑疝, 应立即行脑减压或局部病灶清除术。
3 讨论

(6)1例创伤性血气胸合并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急救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 开放性血气胸的处理
    2.3 快速补充血容量
    2.4 心搏、呼吸骤停的处理
3 护理重点
    3.1 准确判断、评估伤情
    3.2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3.3 活动性出血的观察与处理
4 护理难点
    4.1 团队心肺复苏
    4.2 安全转运
5 体会

(7)长沙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监测及早期识别与快速转运技术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脑卒中发病率监测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脑卒中发病率监测
        1.2.2 脑卒中及亚型分类和诊断标准
        1.2.3 质量控制
        1.2.4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脑卒中发病率及变化趋势
        2.2 脑卒中各亚型发病率及变化趋势
        2.3 脑卒中各亚型占卒中的比例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二部分 早期识别及急救转运干预效果评价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线调查
        1.2.2 干预方法
        1.2.3 干预期间就诊患者信息登记
        1.2.4 干预效果评价
        1.2.5 研究工具
        1.2.6 质量控制
        1.2.7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早期识别及急救转运知识水平变化
        2.2 两社区患者急救转运时间及临床症状比较
        2.3 发病3月后两组患者存活者BI评分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第三部分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筛查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筛查工作人员的组成及培训
        1.2.2 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的内容
        1.2.3 质量控制
        1.2.4 数据处理
    第二章 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上海市成批伤亡事件医院内救护方案优化的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一、 相关概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的
    四、 研究技术路线及主要步骤方法
第二部分 上海市城市成批伤亡事件特点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三部分 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典型救护流程的构建
    一、 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典型救护流程的建立
    二、 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典型救护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第四部分 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仿真模型的建立
    一、 相关概念
    二、 仿真模型建立的步骤
    三、 ExtendSim 仿真软件介绍
    四、 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仿真模型的建立
第五部分 城市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方案优化仿真
    一、 模型参数的设置
    二、 仿真运行设置
    三、 仿真结果评价与方案优化策略
    四、 优化方案仿真与形成
第六部分 讨论
    一、 上海市成批伤亡事件特点
    二、 建模仿真技术在成批伤员救护研究中的意义
    三、 成批伤员医院内典型救护流程
    四、 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仿真模型
    五、 成批伤员医院内救护方案优化仿真
第七部分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创新性
    三、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附录 1:成批伤事件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 2:成批伤员个人情况调查表
    附录 3:每位成批伤员与医生、护士配比调查表
    附录 4:急诊科物质资源配备调查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在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部分 汶川地震背景资料
    一、我国地震情况介绍
    二、汶川地震情况介绍
第二部分 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资料采集
    一、地震伤情调查表的设计
    二、5.12地震伤情数据库录入管理软件的研制
    三、地震伤情数据库建立
    讨论
第三部分 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和救治分析
    第一节 转运伤员的总体伤情特点与救治分析
        一、转运伤员的一般情况
        二、转运伤员的总体伤情和救治特点
        讨论
    第二节 三甲医院多发伤伤员伤情特点及救治比较
        一、一般资料
        二、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汶川地震伤员远程转运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附录Ⅰ

(10)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与预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论文小结
附录: 《重型颅脑损伤抢救记录表》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撰写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脑外伤病人入院时分工急救(论文参考文献)

  • [1]集束化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研究[D]. 蒋锦悦.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2]不同液体限制性复苏对失血性休克病人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D]. 王如意.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3]神经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动力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 王静. 苏州大学, 2019(04)
  • [4]晋城市某三甲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疾病谱研究与分析[D]. 韩长晋.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5]100例急诊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周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12)
  • [6]1例创伤性血气胸合并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与护理[J]. 解敏,杨丽萍. 全科护理, 2015(31)
  • [7]长沙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监测及早期识别与快速转运技术评估[D]. 孙新刚. 中南大学, 2012(12)
  • [8]上海市成批伤亡事件医院内救护方案优化的仿真研究[D]. 张宝胜. 第二军医大学, 2012(10)
  • [9]地震伤情数据库研究及汶川地震转运伤员伤情特点分析[D]. 刘国栋.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1)
  • [10]交通事故性重型颅脑损伤院前、院内急救与预后研究[D]. 胡明军.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脑外伤患者入院时的分工与急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