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黄土与湿陷性黄土路基论文-石勇平,散斯尔

沉降黄土与湿陷性黄土路基论文-石勇平,散斯尔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降黄土与湿陷性黄土路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陷性黄土,问题措施

沉降黄土与湿陷性黄土路基论文文献综述

石勇平,散斯尔[1](2019)在《湿陷性黄土路基边坡沉降问题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湿陷性黄土地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性地基,其特点在于具有特殊性。对于在工程建设中如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本文将依据实际生活中的工程建设,来分析湿陷性黄土在通常情况下会用到的地基处理办法,同时对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后极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8期)

王亚宁,周子豪[2](2018)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保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在深厚湿陷性黄土纵深地区的沉降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文章通过大量理论计算、经验总结及试验研究,提出了有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具体通过地基处理挤密地基土,消除全部或部分湿陷性,配合严格的防排水设计,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控制工后沉降量、剩余湿陷量和路基本体预留沉降量的总和满足规范要求,从路基沉降变形叁源头控制其沉降变形总量,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类似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高速铁路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吉明[3](2017)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性及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广泛,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的特殊工程性质,即黄土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着附加变形,导致该地区多数公路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对该地区公路路基的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进而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同时大大增大了公路养护的费用与难度。论文依托“宁夏地区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优化及处理效果自动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G309线固原至西吉段高速公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性及预测进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如下:(1)宁夏固原路基湿陷性黄土湿陷特性试验研究。对固原地区湿陷性黄土进行含水率、密度、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和塑限、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湿陷性系数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含水率在大于23%、密度分布于大于1.7、孔隙比分布于小于1、饱和度分布于大于60%、压缩系数分布于小于0.2时,黄土不具有湿陷性;含水率分布于15%~23%之间、密度分布于1.4~1.7之间、孔隙比分布于1~1.2之间、饱和度分布于35~60%之间、压缩系数分布于0.2~0.4之间,黄土具有湿陷性;含水率分布于小于15%、密度分布于小于1.4、孔隙比分布于大于1.2、饱和度分布于小于35%、压缩系数分布于大于0.4,黄土具有强湿陷性。(2)湿陷性黄土地基挤密桩处理效果数值模拟及工程实例试验研究基于FLAC-3D平台,建立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圆孔扩张数值模型,模拟了30cm、40cm、50cm和60cm等不同桩径的挤密过程,得到了挤密过程中地基的位移和应力云图,并对挤密桩处理工程实例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挤密桩单桩影响效果,不同桩径的挤密水平范围不同,挤密桩充分挤密区范围为0~0.8d,有效挤密区范围为0.8~2d,挤密影响区范围为2~3.5d,非挤密影响区为大于3.5d;挤密桩挤密土体后,桩周表面土体会发生向上隆起,向上竖向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并在0.7~1.0d处达到最大值,在深度为0.4倍桩长处竖向位移几乎为零,即此时土体无竖向位移,竖向位移在桩底截面取得最大值。(3)宁夏地区固西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现场监测研究论文采用剖面沉降管、水分计和分层沉降计等设备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现场监测,研究沉降监测数据表明:四个断面基本在2015年9月26日到2015年10月8日、10月27日到12月20日路基沉降速率较大(路堤填土施工阶段),在2015年10月8日到2015年10月27日、12月20日到2016年2月10日路基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不变且较小(路基自然下沉阶段),2016年2月10日以后路基沉降速率减为最小并逐渐趋于0(路堤施工完成以后),路堤填土厚度为路基沉降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路基施工完成在自然条件下,路基速率较小并趋于稳定。(4)宁夏地区固西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基沉降预测模型研究。论文以大量的路基沉降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据,用四种曲线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四个断面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并通过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预测模型适应性进行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四种曲线拟合法基于沉降监测数据较少时,可以较好预测特定时间段的路基沉降,BP神经网络基于大量监测数据时,可以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进行高精度的预测,是一种优于曲线拟合法的准确可靠的预测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高静[4](2016)在《减少湿陷性黄土路基工后沉降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主要病害形式,从强夯、重夯、垫层处理、灰土挤密桩加固等方面,阐述了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的施工技术,并提出了路基工后沉降的预防措施,有效保证了路基的施工质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10期)

陈莉[5](2016)在《高速公路高填方湿陷性黄土路基拓宽不均匀沉降处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我国某地区的某高速公路其中一段路段作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它的研究实验结果,分析了在高填方浅层湿陷性黄土路基拓展工程中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并阐述了应对该现象的两种处治技术——砂桩法与预压法。(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王健[6](2014)在《高速公路高填方湿陷性黄土路基拓宽不均匀沉降处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蒙古赤承高速公路工程拓宽路段结合部整体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出适合于高速公路拓宽路段工程处治技术,有效地减少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增强加宽路堤的整体稳定性,保证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今后的公路工程拓宽路段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熊建安,罗青[7](2014)在《低填方浅层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中,新老路基过渡段往往存在差异性沉降。此处出现的病害也较多,如路面结构损害、结合处滑移、横坡比变化等。低填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主要出现在路堤形心处,新老路基过渡段的差异性沉降会改变路面横坡比,影响行车舒适度并造成一定安全隐患。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选取3个路段为试验路段,每个路段长100m,填方高度为2m。首先测量了3个路段的不同地质参数,随后计算了不同深度的地基附加应力和沉降量,最后给出了地基处理方案,希望为今后的低填方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交通建设与管理》期刊2014年22期)

罗晓锋,王艳艳,崔光辉[8](2014)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路基浸水试验与沉降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郑州-西安高速铁路项目,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25m的典型路段(潼关和华阴)地区做了直径为25m的浸水试验,试验历时52d,同时采集大量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获得了一系列黄土力学参数.研究发现,该地区黄土浸水后变形较大,从而导致黄土沉降较为严重,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该研究可为沿线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及防排水措施提供资料,同时也为其它地区同类黄土的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贺国峰[9](2008)在《冲击碾压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量与压实度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地区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常因处治不当而发生变形沉陷,黄土路基的处理往往是工程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我院承担设计的连霍国道主干线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重点讨论了冲击压实处理黄土路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08年06期)

刘兴平,贾文君,杨有海[10](2008)在《叁种沉降预测模型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叁种常用沉降预测模型的原理,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建模分析,探求黄土地区最适用的沉降预测模型及方法,为今后更高标准的黄土地区铁路建设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08年03期)

沉降黄土与湿陷性黄土路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确保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在深厚湿陷性黄土纵深地区的沉降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文章通过大量理论计算、经验总结及试验研究,提出了有砟轨道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具体通过地基处理挤密地基土,消除全部或部分湿陷性,配合严格的防排水设计,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控制工后沉降量、剩余湿陷量和路基本体预留沉降量的总和满足规范要求,从路基沉降变形叁源头控制其沉降变形总量,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类似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降黄土与湿陷性黄土路基论文参考文献

[1].石勇平,散斯尔.湿陷性黄土路基边坡沉降问题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9

[2].王亚宁,周子豪.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变形综合控制技术研究[J].高速铁路技术.2018

[3].吉明.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特性及预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4].高静.减少湿陷性黄土路基工后沉降的措施[J].山西建筑.2016

[5].陈莉.高速公路高填方湿陷性黄土路基拓宽不均匀沉降处治技术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6].王健.高速公路高填方湿陷性黄土路基拓宽不均匀沉降处治技术[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

[7].熊建安,罗青.低填方浅层湿陷性黄土路基沉降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

[8].罗晓锋,王艳艳,崔光辉.大厚度湿陷性黄土路基浸水试验与沉降变形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

[9].贺国峰.冲击碾压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沉降量与压实度观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

[10].刘兴平,贾文君,杨有海.叁种沉降预测模型在湿陷性黄土路基中的分析[J].路基工程.2008

标签:;  ;  

沉降黄土与湿陷性黄土路基论文-石勇平,散斯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