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短路限流器论文_陶翔,崔新新,陈余寿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态短路限流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态,电力系统,旁路,拓扑,故障,电感,电流。

固态短路限流器论文文献综述

陶翔,崔新新,陈余寿[1](2013)在《基于全控器件的高频固态短路限流器的研究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传统固态限流器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控器件的高频固态短路限流器。利用不控整流桥与全控器件配合的方式取代了原本的半控桥式拓扑,从而简化了驱动方式;同时采用高频化技术,解决了传统固态限流器直流电感利用率低,旁路电感体积庞大的问题。通过S A B E R软件对提出的单相和叁相限流器拓扑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高频固态短路限流器能够达到限制短路电流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10-19)

苏斌,吕征宇[2](2009)在《新型电流型固态短路限流器驱动电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新的固态短路限流器的驱动电源架构,提出新的谐振型高频交变恒流源拓扑方案,获得了低谐波含量的电流型高频交流母线。新型驱动电源采用功率和控制信号分离传输技术,以高压电缆线和高压光纤作为电气隔离基础,以磁环作为电流变压器实现多路输出;具有电压隔离等级高、扩展性好和安装便捷等优点;新母线技术,简化了电路,提高了变换效率和可靠性。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讨论了参数的影响,并给出设计参考。试制一台400W、2.5A输出的样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的驱动电源可实现软开关,获得高效率(最高效率为91%),在全负载范围内的频率调整范围小,并获得低谐波含量的高频交变电流母线。(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9年27期)

王栋[3](2007)在《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系统中耦合变压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电力系统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迅速提高,越来越威胁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短路限流技术的研究和故障限流器的开发,浙江大学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开始进行新型固态短路限流技术的研究工作,至今已近有十年的历史,已对适用于交流系统的限流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获得多项专利成果,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但大量短路故障限流器还处于实验和试验阶段,限流系统设备的重量、体积和成本问题是目前短路限流装置走向应用的主要障碍,本论文结合饱和型耦合变压器桥式固态限流器系统对耦合变压器的特殊要求,提出一种用场路耦合的方法分析饱和型耦合变压器运行特性以及此特殊变压器的设计要求,降低限流系统设备的重量、体积以及成本,使短路限流技术走向应用。论文的第1章首先综述了电力系统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力系统对短路技术的要求,并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现有一些短路限流技术进行了介绍。第2章主要结合浙江大学近十年来取得的专利成果介绍了新型固态限流器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桥式固态限流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拓扑结构,并就饱和型耦合变压器固态限流器系统运行状态研究了系统对饱和型耦合变压器的特殊要求。第3章则在第2章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在线变压器的电磁性能,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就变压器运行的状态进行有限元分析。本文提出用场路耦合的方法计算分析变压器的特性,并用能量扰动法计算变压器等效电感。最后实例试验分析,确定此特殊变压器的设计要求。在确定了特殊变压器的设计要求后,在第4章中用Ansys建立系统仿真计算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对比研究,并印证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在第5章节中用Matlab进行仿真对比试验。最后第6章进行论文的研究总结和分析,提出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以后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01)

花秀峰,江道灼,刘华蕾[4](2007)在《两种拓扑结构的固态短路限流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变压器耦合式固态桥式短路限流器和带旁路电感的变压器耦合式固态桥式短路限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对其拓扑结构的控制策略和对系统影响的谐波分析和经济成本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带旁路电感的变压器耦合式叁相固态桥式短路限流器在现阶段有一定的优势的结论。同时提出在固态限流器研究应用中所遇到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其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花秀峰[5](2006)在《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在系统中应用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单机和发电厂的容量、变电所的容量、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负荷和负荷密度的持续增大以及配电网络的不断发展,短路电流水平不断提高,给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埋下了很大的隐患。传统的限流技术已逐渐显现出局限性,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电能质量上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型的短路电流限流技术。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制开发的新型固态限流器,其中的变压器耦合式固态短路限流器已经完成了理论论证,在此基础上的项目也通过了相关单位的验收,并针对其一些固有缺陷提出并实现了带旁路电感的变压器耦合式固态短路限流器的理论认证。新型固态限流器的研制工作相对已经比较成熟,随之而来的就是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方面的研究,而针对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为人们所讨论。 本论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限流技术及短路限流器研究成果和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的基础上,以课题组研制的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为例,研究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后自身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以及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后,其对断路器开断特性的影响。论文第一章综述了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及国内外限流技术研究的进展;第二章对新型固态限流器的3种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第叁章探讨了限流器本身故障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第四章基于断路器的Mayr模型,分析了在系统发生短路故障后,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对断路器暂态恢复电压的影响;第五章总结全文,并对今后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5-01)

刘华蕾[6](2006)在《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了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系统规模(包括容量和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目前我国电力系统正逐步向跨地区互联和全国大联网的方向发展,但随着电力系统规模(容量)的不断扩大,其短路电流也将急剧增大,并成为制约电力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冈此有必要研究短路电流限制技术。 与短路限流技术的探索和短路限流器的开发研究相比,有关短路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配置及其对电力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问题目前还较少为人们所讨论。而这些是研究限流器及其能否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的重要问题,因为不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可能使限流器无法得到恰当的应用并发挥最佳效益,甚或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新的问题。 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有关限流技术及短路限流器研究成果及我国电力系统的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以课题组研制的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为例,研究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一些相关问题。论文第一章综述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及国内外限流技术研究的进展;第二章对固态限流器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成本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后的谐波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第叁章探讨固态限流器在电网中安装位置的选择与优化问题,并以IEEE10机39节点的电网模型发生单点短路故障为基础,利用BPA和PSASP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第四章研究固态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后的如下影响问题:①对距离保护的影响,②对系统暂态稳定性能的影响,③对发电机轴系扭振的影响,④对电压跌落的影响,⑤对电磁环境影响,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第五章总结全文,并对今后固态限流器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6-02-01)

刘华蕾,江道灼,陈刚,张鹏飞[7](2006)在《安装固态短路限流器后距离保护整定的改进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时将对继电保护尤其是距离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带旁路电感变压器耦合叁相桥式固态限流器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对距离保护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装设固态限流器线路的距离保护整定新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限流器对距离保护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6年02期)

李洪凤[8](2005)在《固态短路限流器的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故障是发生各种类型的短路故障。随着电力系统规模和容量的不断扩大,短路容量成为制约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减少短路故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危害,必须采取措施快速限制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传统的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存在各种缺点,因此新型限流技术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天津大学985一期基金项目“关于短路限流器的研究与实现”的资助下,通过阅读大量参考文献,对目前存在的各种短路限流器拓扑结构进行研究,对两种比较优秀的拓扑结构进行了改进,给出了新的控制方法、硬件及软件设计思想。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研究的几种短路限流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两种比较优秀的拓扑结构:具有可控串补功能的短路限流器及新型桥式固态限流器。本文根据具有可控串补功能的短路限流器的拓扑结构及电力系统的特点,结合神经网络的优点,给出了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并采用MATLAB仿真软件以大同到房山的输电线路为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出了较满意的结果。并以其为例,比较详细的分析了短路限流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及电能质量的改善。由于具有可控串补功能的短路限流器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起到串联补偿功能,因此这种短路限流器比较适合安装在输电线路中。本文另外提出了一种适合安装在低压配电网的改进桥式固态限流器,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对目前浙江大学研究的桥式固态限流器进行了改进,并根据改进后的拓扑结构提出了更简单灵活的新的控制策略,做到正常运行时无谐波、能够自动检测短路电流、无需外加检测装置、能够实现自动重合闸。在本文的最后给出了两种拓扑结构控制策略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实现思想。(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5-01-01)

夏凌辉[9](2004)在《新型多路输出高压隔离电源及其在固态短路限流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的是一种新型多输出隔离电源在固态短路限流器中的应用。 在总结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短路限流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固态短路限流器的分类与发展。根据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驱动要求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引出了论文的研究方向。研究工作结合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样机的开发进行。 基于专利技术,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用于固态短路限流器中晶闸管驱动的多输出隔离电源。设计电源的输出路数足以用来驱动所有使用在固态限流器中的晶闸管。使用超高压绝缘的电缆线作为所有输出变压器单匝的原边绕组,电源输出之间的隔离电压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等级。根据固态限流器中的晶闸管的实际需要电源输出级的路数和安装位置可以很容易地改变。 新型多输出隔离电源的开发,保证了400V/300A、最大短路限流1500A的实验室样机的研制完成。改进后的新型电源更满足了目前正在研制的10kV/1000A、最大短路限流6000A的工业性试验样机对电源的所有要求。 相对于用其他方式研制的具有相同输出路数、相同功率、相同隔离电压的电源,新型电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可靠性强、价格低等显着优点。使用在大功率的装置中,新型电源也可以很好地适应那些具有大量功率电子器件的如多用途的大型电机驱动系统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4-03-01)

陈刚,江道灼,吕征宇,吴兆麟[10](2004)在《一种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适用于中高压电网的新型固态短路故障限流器,正常工作时对线路几乎无影响;当故障发生时,旁路交流电抗器立即自动插入故障回路进行限流,检测到故障后将故障相桥路进行逆变。直流电抗器中的能量回馈电网,桥路尽快退出故障线路的运行,随后故障电流完全由旁路交流电抗器限制。新型限流器的固态器件和直流电抗参数不受电网允许的短路电流水平约束,所以可进行灵活优化设计。理论分析和单相固态限流器在叁相系统中的仿真结果表明,整个单相桥路相当于过零点断开的开关,限流器不会引起附加振荡和过电压,控制方法简单,新型固态限流器具有良好特性,在电力系统中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04年03期)

固态短路限流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一种新的固态短路限流器的驱动电源架构,提出新的谐振型高频交变恒流源拓扑方案,获得了低谐波含量的电流型高频交流母线。新型驱动电源采用功率和控制信号分离传输技术,以高压电缆线和高压光纤作为电气隔离基础,以磁环作为电流变压器实现多路输出;具有电压隔离等级高、扩展性好和安装便捷等优点;新母线技术,简化了电路,提高了变换效率和可靠性。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输出特性,讨论了参数的影响,并给出设计参考。试制一台400W、2.5A输出的样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的驱动电源可实现软开关,获得高效率(最高效率为91%),在全负载范围内的频率调整范围小,并获得低谐波含量的高频交变电流母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态短路限流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陶翔,崔新新,陈余寿.基于全控器件的高频固态短路限流器的研究与仿真[C].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新能源发电技术论坛论文集.2013

[2].苏斌,吕征宇.新型电流型固态短路限流器驱动电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

[3].王栋.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系统中耦合变压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花秀峰,江道灼,刘华蕾.两种拓扑结构的固态短路限流器比较[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

[5].花秀峰.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在系统中应用的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06

[6].刘华蕾.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

[7].刘华蕾,江道灼,陈刚,张鹏飞.安装固态短路限流器后距离保护整定的改进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

[8].李洪凤.固态短路限流器的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

[9].夏凌辉.新型多路输出高压隔离电源及其在固态短路限流器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4

[10].陈刚,江道灼,吕征宇,吴兆麟.一种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拓扑及其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

论文知识图

谐振式固态限流器Fig.2.4Resonicsoli...理想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单相拓...一5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主电路拓扑...固态短路限流器的主电路拓扑固态短路限流器结构布置图一2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单相拓扑结...

标签:;  ;  ;  ;  ;  ;  ;  

固态短路限流器论文_陶翔,崔新新,陈余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