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后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原发性,因素,糖尿病,腮腺,病原学,细胞,生存率。
预后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郭凌燕,陈芬,吴平凡,李羽,雷振革[1](2019)在《原发性颌骨骨内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颌骨骨内鳞状细胞癌(primary intraoss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IOSC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2~2018年)收治的PIO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该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例PIOSCC患者,平均诊断年龄为53.7岁(41~77岁)。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上颌骨8例,下颌骨13例。在随访期间,2例死于局部复发,5例死于远处转移,总生存率为66.7%。肿瘤大小、颈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是影响该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大于4 cm的肿瘤或出现颈淋巴结转移的PIOSCC患者预后较差。(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2期)
张艳,郑伟慧,姜琳,兰霞斌,陈超[2](2019)在《淋巴结阳性腮腺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病理类型和淋巴结分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例淋巴结阳性(p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8例,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56.3%。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在同侧腮腺区(88.9%),其次为同侧颈部Ⅱ区(11.1%)。pN+腮腺癌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0.0%。涎腺导管癌和非涎腺导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7.5%(χ~2=3.355,P=0.067);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8.6%和87.5%(χ~2=4.604,P=0.032)。8~(th)AJCC pN_1、pN_2和pN_3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6.7%和50.0%(χ~2=1.052,P=0.59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0%、33.3%和50.0%(χ~2=1.469,P=0.480)。[结论]p 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的比例较大。腮腺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位于同侧腮腺区和Ⅱ区。涎腺导管癌是pN+腮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较8~(th)AJCC pN分期能更好地评估pN+腮腺癌预后。(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向义桂,杨庚秀,冯家银[3](2019)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连续纳入就诊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共125例,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新发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21例)及预后良好组(10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同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曲线分析影响此类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5. 51±2. 24)%:(6. 93±3. 54)%,t=2. 38,P=0. 02]及多支血管病变比例[66 (63. 46%):19 (90. 48%),χ2=5. 86,P=0. 02]显着低于预后不良者,同时,多支病变患者Hb A1c水平显着高于单支血管病变者[(7. 31±4. 21)%:(5. 16±2. 21)%,t=3. 40,P <0. 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 A1c、多支血管病变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优势比(OR)(95%CI)分别为1. 04(1. 04~1. 05)和1. 46(0. 13~16. 99)(P <0. 05)。结论Hb A1c及多支血管病变是伴发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心脑血管病防治》期刊2019年06期)
陈燕,赵瑞红,涂盛,何杰,陆虎林[4](2019)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S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按患者血培养标本采集后28 d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Cox回归分析研究影响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APACHEⅡ评分、高Pitt菌血症评分、感染时入住ICU、感染前30 d内手术、有创操作、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器官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感染前3个月内入住ICU和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APACHEⅡ评分(OR=1.066,95%CI:1.027~1.107,P=0.001)、手术(OR=3.777,95%CI:1.816~7.855,P<0.001)、有创操作(OR=2.864,95%CI:1.303~6.295,P=0.009)、器官移植(OR=3.892,95%CI:1.553~9.752,P=0.004)、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OR=5.626,95%CI:2.740~11.553,P<0.001)是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有高APACHEⅡ评分、高Pitt菌血症评分、感染时入住ICU、感染前30 d内手术、有创操作、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器官移植、感染前3个月内ICU入住史、使用抗菌药物、粒细胞缺乏、血液透析和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Cox回归分析发现高APACHEⅡ评分(HR=1.061,95%CI:1.039~1.084,P<0.001)、有创操作(HR=2.505,95%CI:1.239~5.063,P=0.011)、入住ICU(HR=1.589,95%CI:1.042~2.424,P=0.03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χ~2=41.612,P<0.001)。结论高APACHEⅡ评分、手术、有创操作、器官移植、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可导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显着高于CSKP感染者,但CRKP感染并非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APACHEⅡ评分、有创操作、入住ICU则可显着增加患者短期病死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周阳,孙媛[5](2019)在《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4例初治Ph~+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并评估相关因素对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34例患儿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6.5个月,随访2年和5年累积OS率分别为(61.57±7.09)%和(50.75±8.22)%;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3.5个月,随访2年和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4.49±6.77)%、(48.77±7.42)%。合并髓系抗原表达患儿早期治疗反应良好率显着低于未合并者(P <0.05);早期治疗反应良好组1个疗程达CR率显着高于不良组(P <0.05);诱导治疗阶段加用TKI后1个疗程达CR率显着高于单纯接受化疗者(P <0.05)。化疗+TKI+allo-HSCT组和化疗+TKI组患儿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均显着高于单纯化疗组(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ALL患儿随访2年总生存率影响因素包括基线WBC计数水平、LDH水平、肝脏下缘与肋缘距离、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合并髓系抗原(+)、早期治疗反应性、1个疗程后FCM-MRD状态、1个疗程后BCR-ABL状态和TKI应用(P <0.05);随访2年无复发生存率影响因素包括LDH水平、肝脏下缘与肋缘距离、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合并髓系抗原(+)、早期治疗反应性、1个疗程后FCM-MRD状态、1个疗程后BCR-ABL状态和TKI应用(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h~+ALL患儿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均为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3 cm(P<0.05)。结论:儿童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独特;接受单纯化疗预后较差,而化疗与TKI联合使用能够显着增加生存获益,同时合并髓系抗原(+)者早期治疗反应性不佳;而脾脏下缘与肋缘距离≥3 cm是影响患儿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滕光英,屈文静,张坤[6](2019)在《影响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影响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并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63例行BCH-AML 05方案治疗的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初诊时(T1)、第1次诱导治疗后(T2)、第2次诱导治疗后(T3)、第1次巩固治疗后(T4)、第2次巩固治疗后(T5)及第3次巩固治疗后(T6) RUNX1-RUNX1T1融合转录本水平,并相应分为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分组界值为104copies/104-葡萄糖苷酸酶(GUS)、103copies/104GUS、102copies/104GUS、10 copies/104GUS、1copies/104GUS、0 copies,将所得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63例患儿随访期间死亡23例,其余40例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30. 04(11-60)个月。比较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初诊患儿CD15检测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 <0. 05);而2组患儿性别、年龄、FAB分型、血小板(Plt)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及T2时骨髓幼稚细胞数比例,均无明显差异(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1时Plt计数和T1、T2、T6时融合转录本水平与患儿5年总生存率有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T2时融合转录本水平> 103copies/104GUS是影响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 13,95%CI:1. 04~7. 78)(P <0. 05)。结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首次诱导治疗结束后融合转录本水平是患儿长期预后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马修尧,刘彬,任超,武汉,胡萍[7](2019)在《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2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合并高血压、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类型、动脉瘤直径、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多次破裂、瘤颈宽度、动脉瘤囊有小阜、Hunt-Hess分级。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动脉完全栓塞176例(77.19%),动脉大部分栓塞36例(15.79%),动脉部分栓塞16例(7.02%)。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纳入的228例患者中,发生预后不良58例(25.44%)。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蛛网膜下腔出血史、动脉瘤位置、动脉瘤类型、动脉瘤直径和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高血压、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多次破裂、动脉瘤囊有小阜和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多发性动脉瘤、动脉瘤多次破裂、动脉瘤囊有小阜和Hunt-Hess分级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为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范陈良,李小四,龚黎[8](2019)在《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病原学检测及其预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病原学检测及其预后分析,进一步为临床上用药及控制感染提供有利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8例T2DM并发感染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结果 1 238例T2DM并发感染患者中检出了病原菌1 047株,检出率为84.6%;常见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877株(占83.8%),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27株(占12.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常见感染位置为泌尿系统与呼吸系统;预后好转率为94.1%;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较高;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并发糖尿病的慢性病变者、糖尿病的防控状况、糖尿病病程时间、年龄差异等有关。结论 T2DM并发感染患者常见的病原菌耐药性较高,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尽早采用有效措施积极防控进而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谷敏,柴晓艳,沈涵菁,田亚丽[9](2019)在《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30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非特异性为主,本组30例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缺乏食欲、腹痛,占比分别为53.33%、46.67%、73.33%。并发症包括1例消化道穿孔、2例消化道出血、4例消化道梗阻。所有患者均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或胃肠镜检查,在初次胃镜检查中,有9例患者诊断为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3例误诊为低分化或中等分化胃癌、误诊5例为良性胃溃疡、有3例被误诊为胃间质瘤。随访平均时间(45.34±1.09)个月,5年生存率为46.67%。经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不良指标包括临床分期和肿瘤大小,而肿瘤类型、治疗方式、肿瘤部位与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影响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的因素较多,比如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等,临床应以化疗或化疗联合放疗方式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4期)
高铜拴,于哲,蔡丹,陈明[10](2019)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75例,评价其疗效,并探讨影响术后局部复发及肢体功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MSTS)]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患者随访25~76个月,平均随访52.8个月,无转移及死亡病例;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6.25±2.51)分,其中优42例,良2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股骨近端骨肿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复发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截骨长度及是否保留股骨大转子均无关(P>0.05);而无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为II级、截骨长度≤12 cm、保留股骨大转子者术后MSTS评分均分别明显优于有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为III级、截骨长度>12 cm及未保留股骨大转子者(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安全、有效,是否伴病理性骨折、Campanacci分级、截骨长度、是否保留股骨大转子是影响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因素。(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预后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淋巴结阳性腮腺原发性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病理类型和淋巴结分期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6例淋巴结阳性(p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8例,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56.3%。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在同侧腮腺区(88.9%),其次为同侧颈部Ⅱ区(11.1%)。pN+腮腺癌的5年生存率和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和60.0%。涎腺导管癌和非涎腺导管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9%和87.5%(χ~2=3.355,P=0.067);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8.6%和87.5%(χ~2=4.604,P=0.032)。8~(th)AJCC pN_1、pN_2和pN_3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66.7%和50.0%(χ~2=1.052,P=0.591),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5.0%、33.3%和50.0%(χ~2=1.469,P=0.480)。[结论]p N+腮腺癌中涎腺导管癌的比例较大。腮腺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位置主要位于同侧腮腺区和Ⅱ区。涎腺导管癌是pN+腮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较8~(th)AJCC pN分期能更好地评估pN+腮腺癌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后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郭凌燕,陈芬,吴平凡,李羽,雷振革.原发性颌骨骨内鳞状细胞癌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9
[2].张艳,郑伟慧,姜琳,兰霞斌,陈超.淋巴结阳性腮腺癌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9
[3].向义桂,杨庚秀,冯家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
[4].陈燕,赵瑞红,涂盛,何杰,陆虎林.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5].刘周阳,孙媛.Ph~+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6].滕光英,屈文静,张坤.影响RUNX1-RUNX1T1阳性AML患儿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9
[7].马修尧,刘彬,任超,武汉,胡萍.老年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8].范陈良,李小四,龚黎.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病原学检测及其预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9].谷敏,柴晓艳,沈涵菁,田亚丽.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9
[10].高铜拴,于哲,蔡丹,陈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