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量论文-王燕

风蚀量论文-王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蚀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旱作农区,风蚀特征,土壤粒径分布,风蚀量

风蚀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1](2019)在《武川县旱作农区土壤风蚀特征研究及风蚀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土地类型土壤颗粒风蚀特征,定量确定其年内风蚀损失量,以武川县旱作农区常见土地类型草地、林地、农田、裸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分形方法定量分析土壤颗粒风蚀后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用修正后的大田推广模型进行风蚀量估算,并与粒度对比法估算的土壤风蚀量进行对比,确定模型的精度,推导出适用于当地的土壤风蚀预测模型,试验结论如下:(1)研究区内各土地类型中土壤粒度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平均粒径值在0.16~0.59mm之间;易蚀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10~270μm;土壤颗粒在粒径500~600μm围内发生累积。(2)4种土地类型的土壤分形维数从大到小为:草地>农田>林地>裸地;土壤粒径广义维数谱为“S”型且具有一定宽度;多重分形谱函数为单峰凸曲线,左右不对称,土壤粒径非均匀现象明显。(3)该区域不可蚀颗粒粒径大于0.8mm,通过修正建立的土壤风蚀模型可较好的估算研究区年内土壤风蚀量,模型精度达86.37%。研究区土壤风蚀量表现为农田>裸地>林地>草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余沛东,陈银萍,李玉强,闫志强,王旭洋[2](2019)在《植被盖度对沙丘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可移动风洞进行原位测试,开展了沙丘植被盖度对风沙流输沙率影响的研究,探讨了地表风蚀量与风速及植被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植被盖度增加先平缓后剧烈,与植被盖度相关关系呈叁次函数增长。在各植被盖度下各层输沙率均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风速增加而递增。同一植被盖度下风蚀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符合幂函数或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函数相关性更高。同一风速下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阶梯式降低,在盖度小于27%时风蚀量平缓下降,盖度27%~43%时风蚀量急剧下降,盖度43%以上时风蚀量下降重新趋于平缓。相对截留率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随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大,沙丘草本植被盖度43%以上时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此时平均截留率达88.02%。(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5期)

李磊,张鑫,刘利军,史晓凯[3](2018)在《Pasak模型在开发建设项目土壤风蚀量预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州新区某光伏发电站建设类项目为例,利用Pasak模型预测建设过程中的扰动地表土壤风蚀量为10 151 t/(km~2·a)。研究表明,Pasak模型经修正后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发建设项目扰动地表土壤风蚀量的预测是可行的。尤其对于黄土丘陵区的整地类建设项目的土壤风蚀量的预测,不仅具有水土流失防治意义,更具有大气颗粒物的污染防治作用。结果可为风蚀地区同类项目或类似的土地开发建设项目土壤风蚀量预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8-20)

景璐,杜敏,牟亚男,宁心哲,齐雅静[4](2017)在《陈巴尔虎旗沙化草原植被及风蚀量的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采用标桩法对陈巴尔虎旗沙化草原植被及风蚀量的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3种植物对草原沙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可作为草原沙化的指示性植物;沙埋和风蚀是造成草原沙化及沙化面积扩张的最主要途径,且与季节有关;不同沙地类型对风蚀量影响显着不同。(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7年07期)

张婷婷[5](2017)在《准东地区土壤颗粒分形研究及其风蚀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风蚀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风蚀问题研究也被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密切关注。因此深入开展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土壤风蚀监测的相关研究,可为防治土壤风蚀及风沙灾害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准东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定量表征土壤粒径大小的分形维数为手段,分析其在空间上的变异,根据实测数据采用粒度对比法估算土壤风蚀量,寻求分形维数与研究区土壤风蚀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用~(137)Cs示踪法测定准东地区土壤侵蚀速率,得出以下结论:(1)准东地区土壤质地多为砂壤土、砂土。研究区土壤颗粒以砂粒为主导,土壤颗粒粒径集中在0.04~0.2 mm范围内;计算研究区单重分形维数可得耕地土壤质地较好,土壤结构较为聚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强,分形维数最高;研究区土样的∑u_i(q,δ)lg[u_i(q,δ]与lg(δ)线性拟合结果以及粒径分布广义维数谱D(q)~q曲线的结果均反映研究区土壤粒径呈非均匀分布,具有多重分形特征;通过土样土壤粒径分布分形参数与土壤质地的相关分析可知,土壤中中砂体积含量是影响研究区土壤的非均质特征的主要因素,随着中砂体积含量增加,土壤粒径分布越多分布于稀松区域,局部集中程度增大,土壤粒径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2)从粒度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准东地区从耕地、草地、裸地到半固定沙丘,土壤颗粒平均粒径由细变粗,范围是0.046~0.158 mm;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分选情况也不同,耕地分选很差,草地和裸地分选较差,半固定沙丘分选状况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中等,可见土壤的分选程度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准东地区耕地、草地和裸地为极正偏,半固定沙丘为正偏,土壤粒度粗细分配的对称性极差,土壤沉积物细偏,平均值向较细方向移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峰态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土壤粒度分布并不均匀,具有明显的优势粒径级别,半固定沙丘土壤粒度分布更为尖窄,亦说明高植被覆盖度对土壤粒度分布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受植被的影响,耕地土壤粒度分布趋于宽平;依据粒度对比法估算准东地区2016年土壤风蚀量在1 700~4 160g/(m~2·a)范围内,平均风蚀量为3219.36g/(m~2 · a),强度为中度风力侵蚀区;半固定沙丘土壤风蚀量远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相同地类由于植被覆盖度等原因也存在明显差异;准东地区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其风蚀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3)耕作土~(137)Cs活度变化范围在2 Bq/kg~4 Bq/kg,变化区间较小,且新开垦农田与长年耕作土在不同剖面深度表现出了不同的规律性,新开垦农田底层有较高的~(137)Cs含量,长年开垦农田剖面表层和底层在0~20 cm变化区间起伏变化不大;非耕作土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是呈指数减少的趋势变化的,土壤中50~80%的~(137)Cs含量集中在表层土壤10 cm以内;研究区耕作土较非耕作土土壤侵蚀速率偏低,耕作土中多年耕作农田土壤侵蚀速率为2 949.55 t/km~2/a,比新开垦农田土壤侵蚀速率要高。(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6-30)

刘斌[6](2017)在《基于RWEQ模型的天津近10年土壤风蚀量估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天津为研究区域,先利用目视解译法获取了天津近10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然后对研究区的风速数据和土壤质地数据进行转化,再以端元线性混合模型分解法获得了生长植被和枯萎植被覆盖度,最后使用美国农业部开发修正的土壤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估算了天津近10年的土壤风蚀量。对近10年天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土壤风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天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以旱地、人工物体表面、水体为主,2005-2015年期间,旱地和水体以落势为主,人工物体表面、采矿区、水田、草地以涨势为主,人工物体表面新增图谱单元最多,占新增总面积46.41%;稀疏草地和裸土则相对稳定。在60类变化图谱中,"旱地→人工物体表面"图谱单元类型变化最显着,面积为514.82km2,分散在除城六区以外的其它区。(2)本文依据模型中的输入要求分别计算了气候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土壤结皮因子、土壤地表糙度因子、综合植被因子。天津的风蚀力较小,在受到海陆风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时,滨海新区南部风蚀力开始增大,随离岸距离增大风蚀力迅速衰减。2005年、2015年天津土壤可蚀性因子最大值以滨海新区沿海地带为主;土壤结皮因子宝坻区东部、宁河区东北及中部、武清北辰西青叁区交界处的结皮因子值较大。天津土壤糙度范围在0-0.6之间。天津的生长植被覆盖度很高,生长植被因子整体都很低。滨海新区和城六区在2015年的夏季、冬季的综合植被因子基本不变的,其它区域的则是夏季低,冬季高。(3)2005年、2015年天津土壤风蚀模数集中在0-10t/(km2·a),均为微度风蚀。主要发生在冬季,以农田、果园为主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上。2005年天津大部分都有土壤风蚀发生,土壤风蚀严重区为北辰区、西青区、武清区的交界处,其次为宝坻区西部、宁河区东北角与东部、津南区。2005年土壤风蚀总面积7527.25km2,根据本文划分微度侵蚀的10个等级,主要为一到五级,其中一、二级占74.16%。2015年土壤风蚀面积7223.5km2,较2005年而言,分布范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风蚀级别上呈大面积降级。整体来看,近十年天津风蚀程度趋于减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曹月娥,张婷婷,杨建军,吴芳芳,刘巍[7](2017)在《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分析及风蚀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并估算风蚀量,结果表明,准东地区土壤主要由细砂组成,粒径范围在0.046~0.158 mm,其中耕地分选很差,草地和裸地分选较差,半固定沙丘分选状况较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中等,耕地、草地和裸地为极正偏,半固定沙丘为正偏,土壤粒度粗细分配的对称性极差,风蚀沉积物细偏,平均值向较细方向移动;与半固定沙丘相比,耕地、草地和裸地土壤粒度峰态值明显较小,高植被覆盖度对土壤粒度分布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利用粒度对比分析法得到准东地区2016年土壤风蚀量在1 700~4 160 g/(m~2·a)范围内,平均风蚀量为3 219.36 g/(m~2·a),土壤侵蚀强度为中度风力侵蚀区,其中半固定沙丘土壤风蚀量最大,相同土地利用类型由于植被覆盖度、地形等不同,风蚀量也有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狄伟佳,马礼,刘丑年[8](2017)在《不同覆盖度牧草地年土壤风蚀量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地处内蒙古阴山北麓丘陵区农牧交错带的商都县为研究区,采用标桩法,在3个年度监测不同覆盖度牧草地土壤风蚀量,对比分析不同覆盖度牧草地年土壤风蚀量及其年际变化.结果表明:牧草地植被覆盖度是影响土壤年风蚀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覆盖度越大,土壤抗风蚀能力越强.冬春季降水量是影响土壤风蚀量的重要因素,降水量较多可有效减少土壤风蚀.近10余年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显着,土壤风蚀量减少.今后应加强草原建设,保护优先,以自然恢复为主,采取围封禁牧、休牧、轮牧、改良牧草场、人工种草等措施,提高牧草地质量,增加其覆盖度;同时应限养牲畜,实现草畜平衡,促进当地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吴芳芳,曹月娥,卢刚,杨建军,张婷婷[9](2016)在《准东地区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分析与风蚀量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阐明准东地区土壤风蚀现状及影响因子,通过实地采样,结合气象、土地利用数据、DEM、遥感影像,从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盖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GIS平台结合WEQ经验模型对各因子迭加计算的土壤风蚀状况进行分级,并对各侵蚀等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土壤及植被盖度共同影响该区域的土壤风蚀状况。受各因子的影响,准东地区风蚀分级状况比较明显,侵蚀强度由南向北呈增强趋势,主要表现为重度侵蚀,占研究区面积的43.02%。该区域平均侵蚀模数为4 470.64t/(km2·a),风蚀量达9 969.53万t。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137 Cs示踪法推算的风蚀模数与模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137 Cs示踪法估算值间的平均相对误差7.78%,证明该模型在研究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殷代英,屈建军,赵素平,谭立海,安志山[10](2016)在《砾质戈壁在不同扰动方式下的风蚀量研究——以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北边的砾质戈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移动式风洞,测定了雅丹的砾质戈壁在不同破坏方式、破坏强度、不同风速和不同破坏面积下的风蚀量。结果表明:砾质戈壁不同破坏方式下的风蚀量为:车碾压>剥去砾石破坏>不去砾石破坏>脚踩踏;不同破坏强度下的风蚀量为:车碾压叁道>车碾压一道。连续破坏的风蚀量要明显高于间隔破坏。无论在哪种破坏方式和破坏强度下的风蚀量都要远远大于自然床面。不同破坏方式引起的风蚀量随着风速的增大呈指数增加,当风速低于10 m·s~(-1)时床面以轻微侵蚀为主,当风速>12 m·s~(-1)时床面以强烈侵蚀为主。戈壁破坏面积与风蚀模数无关,因此可以利用风蚀量乘以对应的面积来估算各个破坏面积下的风蚀总量。不同扰动方式与强度对风沙流结构也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6年03期)

风蚀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科尔沁沙地不同植被盖度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可移动风洞进行原位测试,开展了沙丘植被盖度对风沙流输沙率影响的研究,探讨了地表风蚀量与风速及植被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植被盖度增加先平缓后剧烈,与植被盖度相关关系呈叁次函数增长。在各植被盖度下各层输沙率均随高度增加而递减,随风速增加而递增。同一植被盖度下风蚀量随风速增加而增大,符合幂函数或二次函数关系,但二次函数相关性更高。同一风速下风蚀量随植被盖度的增加呈阶梯式降低,在盖度小于27%时风蚀量平缓下降,盖度27%~43%时风蚀量急剧下降,盖度43%以上时风蚀量下降重新趋于平缓。相对截留率随风速增大而减小,随植被盖度增加而增大,沙丘草本植被盖度43%以上时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效果,此时平均截留率达88.0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蚀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燕.武川县旱作农区土壤风蚀特征研究及风蚀量估算[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2].余沛东,陈银萍,李玉强,闫志强,王旭洋.植被盖度对沙丘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9

[3].李磊,张鑫,刘利军,史晓凯.Pasak模型在开发建设项目土壤风蚀量预测中的应用[C].《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18

[4].景璐,杜敏,牟亚男,宁心哲,齐雅静.陈巴尔虎旗沙化草原植被及风蚀量的监测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7

[5].张婷婷.准东地区土壤颗粒分形研究及其风蚀量估算[D].新疆大学.2017

[6].刘斌.基于RWEQ模型的天津近10年土壤风蚀量估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7].曹月娥,张婷婷,杨建军,吴芳芳,刘巍.准东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粒度特征分析及风蚀量估算[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狄伟佳,马礼,刘丑年.不同覆盖度牧草地年土壤风蚀量对比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吴芳芳,曹月娥,卢刚,杨建军,张婷婷.准东地区土壤风蚀影响因子分析与风蚀量估算[J].水土保持学报.2016

[10].殷代英,屈建军,赵素平,谭立海,安志山.砾质戈壁在不同扰动方式下的风蚀量研究——以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北边的砾质戈壁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6

标签:;  ;  ;  ;  

风蚀量论文-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