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学论文-陈文新

清代诗学论文-陈文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清代诗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诗史,诗乐,宋明诗学,清代诗学

清代诗学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新[1](2019)在《“诗史”与“诗乐”:宋明诗学的理论转向与清代诗学的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诗史"作为宋人眼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范畴,突出了超越诗艺的人伦价值、叙事写物的实录品格和以文为诗的篇章布局等意涵。"诗乐"作为明人眼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范畴,则强调另外一些侧面,如诗与文的不同文类特征、诗与感觉现象和情绪状态的关联、诗对意图干预的拒斥、诗的表达不必拘泥于事实或物象的准确与否,等等。绵延相续的唐宋诗之争构成宋明诗学理论转向的背景,而"诗史"论、"诗乐"论在更高境界上的合一或互渗则标示了清代诗学的进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韩宝江[2](2018)在《郑板桥与清代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初诗歌理论勃发,王士禛"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方苞桐城派等,都高举各自的旗号。由于文网高张,各派创作大多徘徊故纸而缺乏创造,故作庄严而少有灵机,清词丽句而不关世务,汗牛充栋而不问苍生。郑板桥崇尚"沉着痛快",推崇杜少陵诗风,针对"神韵说"的流弊倡导写文章要痛快,讲道理要透彻。不赞成以不尽之言、言外之意来掩盖文章的空虚,反对颠倒拖沓的文章。板桥诗"怒不同人",以"爱"和"怒"的对立统一,以沉着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与写实的性情,以"真"为重要审美契机,充分展现才华,突破了"神韵""格调"之说的束缚,以朴实的现实主义诗风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学》期刊2018年01期)

马卫中[3](2018)在《名在当代 功在后世——钱仲联先生清代诗学研究之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清代诗学的研究领域,钱仲联先生是拓荒者和领军者。其对诗歌流变的总体把握之高屋建瓴、对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之筚路蓝缕、对作家作品的评判选择之独具慧眼,给我们今天的清代诗学研究开辟了非常广阔的道路,准备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清代的诗歌创作,是继唐、宋以后的又一个高峰,清代是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最为繁荣的时期,正因为这个原因,研究清代诗学,成了当今学界的热点之一。所以,总结和表彰钱仲联先生在清代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对我们以后的清代诗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蒋寅[4](2018)在《回望清代诗学的“史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部着作写完,总有许多感慨,尤其是这种写作多年的着作,就像历经艰辛跑完的马拉松,长舒一口气之余,实在是感触良多,甚至不知从何说起。学者历来分两种,套一句曹植的话说就是“或好烦文博采、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句、分毫析厘者。所习不同,所务各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3-23)

蒋寅[5](2017)在《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的建构,始终存在很大缺陷和偏颇。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学界对古代文论和批评持有叁个偏见:一、中国文学批评属于感悟式、印象式的;二、没有成系统的理论着作;叁、缺少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范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命题。清代诗学的丰富文献将改变我们的看法,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传统,看到它拥有的丰富的概念、命题和独特的批评形式,从而实现"在中国发现批评史"的学术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史研究也是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刘亚文,陈骁[6](2017)在《“融通与超越:清代诗学学术研讨会”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1月5—6日,"融通与超越:清代诗学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学者就清代诗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7年04期)

蒋寅[7](2017)在《袁枚诗学的历史意义及对清代诗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对学人诗的反思袁枚性灵诗学在乾隆后期的广泛影响,使当时诗坛无论是推崇者也好,排诋者也好,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它鲜明的独创性与反传统色彩,更形成后世截然对立的正负两种评价,这在王建生《袁枚的文学批评》中已有详细列举(王建生《袁枚的文学批评》第五章"当时人及后人对于袁枚和他的文学批评的批评")。现在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袁枚诗学在明清诗论史上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2017年03期)

严勤铭[8](2016)在《上海大学“清代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3日至4日,由"清诗话全编"国家重大招标项目承标组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清民诗文研究中心主办的"清代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顺利举行。与会者有海内外80多位学者,共提交会议论文54篇。会议既呈现清代诗学研究的现状,也体现了未来研究的多种面向。一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订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工作。这次会议召开的契机就是张寅彭教授主编的《清诗话叁编》的出版和张教授主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期刊2016年02期)

陈曦燕[9](2016)在《清代诗学中的王维诗体和并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总结时期,对王维诗歌作了多方面的阐释,存在着大量对王维诗体和并称的评论。本文以清代诗学中的王维诗体和并称为对象,运用文本细读、比较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力图梳理和辨别其中的特征,从而探寻唐诗的审美价值。诗体研究主要考察王维五言诗和七言诗在清代不同的诗歌史定位和风格评价,分析其受辨体观和风格论的影响以及对近现代王维诗歌阐释的影响。并称研究主要考察“王孟高岑”和“王孟韦柳”的形成过程和内涵,揭示这两个并称分别体现王维诗歌不同的审美风格;李白、杜甫和王维的叁家并提,出现的形式多样,内涵相异,而杜甫和王维的二家之争实际上是儒家诗教与纯审美观之间的斗争。(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0)

蒋寅[10](2015)在《“清代诗学研究”主持人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诗学是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中较突出的学术增长点,在文献考索和理论阐释两方面都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清代文学文献的大量影印、整理,为清代诗学拓展深度、广度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向研究者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满足于简单地罗列资料、语焉不详,或炒冷饭,陈陈相因。本栏目刊登的叁篇论文,分别就清代女性诗学中"江山之助"的观念与影响、翁方纲宋诗(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清代诗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初诗歌理论勃发,王士禛"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袁枚"性灵说"、翁方纲"肌理说"、方苞桐城派等,都高举各自的旗号。由于文网高张,各派创作大多徘徊故纸而缺乏创造,故作庄严而少有灵机,清词丽句而不关世务,汗牛充栋而不问苍生。郑板桥崇尚"沉着痛快",推崇杜少陵诗风,针对"神韵说"的流弊倡导写文章要痛快,讲道理要透彻。不赞成以不尽之言、言外之意来掩盖文章的空虚,反对颠倒拖沓的文章。板桥诗"怒不同人",以"爱"和"怒"的对立统一,以沉着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与写实的性情,以"真"为重要审美契机,充分展现才华,突破了"神韵""格调"之说的束缚,以朴实的现实主义诗风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代诗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新.“诗史”与“诗乐”:宋明诗学的理论转向与清代诗学的进路[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韩宝江.郑板桥与清代诗学[J].中国美学.2018

[3].马卫中.名在当代功在后世——钱仲联先生清代诗学研究之贡献[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蒋寅.回望清代诗学的“史家”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5].蒋寅.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J].文艺研究.2017

[6].刘亚文,陈骁.“融通与超越:清代诗学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17

[7].蒋寅.袁枚诗学的历史意义及对清代诗学的影响[J].古典文学知识.2017

[8].严勤铭.上海大学“清代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6

[9].陈曦燕.清代诗学中的王维诗体和并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10].蒋寅.“清代诗学研究”主持人语[J].文艺理论研究.2015

标签:;  ;  ;  ;  

清代诗学论文-陈文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