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甘肃省临洮县第二中学730500
摘要: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只有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数学知识可能在将来会被遗忘,但思维品质的培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价值得以真正实现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思维品质能力培养方法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知的核心成分,思维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利用成熟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做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工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开发高中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几个方面。思维的灵活性是建立在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基础上,并为思维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提供保证的良好品质。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照章办事易,开拓创新难,难就难在缺乏灵活的思维。所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使更多的学生思维具有灵活特点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发散思维”的培养提高思维灵活性
1.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地做出判断,从而灵活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这根弦,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2.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多种方法,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思维过程的灵活性。一题多解可以拓宽思路,增强知识间的联系,学会多角度思考解题的方法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不是问题和方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论。只有让学生确实意识并掌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富有联想的思维习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作用。
二、以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学法指导能及时为学生注入灵活思维的活力。
“导入出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要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及早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解题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便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编制试卷”——列出考查知识点、考查重点、试题类型,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份测验试卷并给出解答,使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体验出题心理,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
“撰写小论文和研究型学习报告”——根据学习体会、解题经验、考试心得等等,撰写学科研究性小论文,选择比较好的指导修改并编辑出版,激励学生善于进行总结,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总之,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自己和教师在平常的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著《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2]田万海著《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3]郑和钧邓京华等著《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4]徐仲安著《中学生素质教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雷文搁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