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郭伟(乌鲁木齐市第54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课程的实施、新课标的提出,对于一些从教物理多年的老教师带来不小的冲击,许多物理教师都不能适应,对书本的编排不适应,对知识点应掌握的深度不能适应,对知识结构的顺序不能适应,对书本探究性的实验不能适应……很多时候还是老一套,用传统的“注入式”来替代探究性的教学模式,用教师个人演示实验或者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的探究活动,用题海战术来替代学生的社会实践,认为只要我们穷尽各种情况,就可以应付中考,没有真正按照新课程标准去指导自己的教学,没有用新的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所以在教学中凭经验走老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教出来的学生也就不能适应。所以新课程需要新的理念,更需要我们的教师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走出新路,有所创新。

1.理解新课标,建立新理念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理论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教学凸现学生中心,强化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营造民主氛围。《物理新课程标准》正是这种理论在物理学习中的具体体现。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学习者在该过程中依靠现在和过去的知识建构新的思想和概念。学习是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记载与吸收;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是社会实践的参与。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教材、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我们只有真正了解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的理念的不同,才不会用旧的观念去应付新的教材,才不会去搞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来固化知识。只有教师的理念变了,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动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要大胆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用以获助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近几十年来,创造性的探究式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主流,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强调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中心,并辅以阅读教材,参看录像等直观手段,教师设疑提问,最后通过实验、讨论而得出结论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整堂课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使学生产生一种真正是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真正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从中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据心理学家的统计,一个人看过而记住的材料要比听过所记住的材料多1.66倍。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像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实验、实验、再实验”,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不断开发和增加想像力、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如何探究,除了精心组织好学生探究实验外,还须从问题入手,以问题为中心贯穿课堂教学。因为探究离不开问题,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无不围绕问题展开。哈佛大学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海森堡认为:“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什么是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就是问题。教师将问题作为学科知识建构的载体,将问题作为发展学科能力的载体,以整体设计的问题链有机地串联整个教学过程,恰当地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以教师的问题诱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提出问题,或者教师设计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探究活动、思考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获得体验,唤起学生思维的活力,并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要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要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讲课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阅读教科书,学会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要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会独立地收集信息和拓宽知识面。

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现在的学生依赖思想越来越重。生活上依赖父母,学习上依赖老师的讲解,很多学生一遇到难题就放下,或者等待课上听老师讲或者去抄袭别人的,而不是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现在老师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以来的保姆式的教学,面面俱到,具体而详细,使学生有了依赖思想。不会反正有老师讲,我只要上课听讲就行了,这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学习。教师应该是扮演学生学习引擎的火花塞的角色,点燃学生这台发动机,真正让他们动起来。

4.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开展

新教材中将过去所有演示和分组实验都改编成了新的探究性的活动,没有了过去规定的学生必须要做的分组实验和老师演示实验的区别,也就是说书中的每一个探究性的活动都应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去发现,然后得出结论,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的实验活动,能够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获得有了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经历了探究、发现的过程,学生更能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参与探究实验以及实验中对现象的观察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性实验活动,要让探究性活动成为物理教学中主角。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实验活动的指导。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手脑并用,既要独立操作,又要善于与别人合作。

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应开动脑筋,创造条件开展实验。如在《人眼看不见的光》这一节课的准备中,对于红外线和紫外线存在的探究是一个难题,尤其在天气不好情况下更难,我们可以采用过去老式的投影仪作为光源,做光的色散实验,红外线的存在可以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来显示,当将温度计放在可见区域时温度计液柱缓慢上升并稳定,当放到红光外侧时能看到温度计的液柱能继续上升,说明红光的外侧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光。对红外线的热效应,我们让学生每个人将自已家的遥控器带来,课上让学生按住遥控器对看着温度计的玻璃泡照射,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使学生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这一知识有了更直接的感性认识。紫外线存在的探究中,实验非常困难,首先荧光物质比较难找,而且在光的色散中紫光外侧的紫外线非常弱,也不能使人民币上防伪标志发光。最后我们想到了电视上曾介绍过的隐形笔,买回来在白纸上涂上一个记号,然后将白纸放到光的色散区域的紫光的外侧,效果非常明显。使学生真正能发现紫光外侧存在着某种不可见的光,比空洞的讲述学生将信将疑更有说服力。

在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下,要寻求突破。如在《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这一节教学中,对于透镜的奥秘实验探究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线现象不易观察,我们将实验器材玻璃三棱镜改为水三棱镜(用玻璃先做成空三棱镜,再向其中灌入滴有少量牛奶的水)将水三棱镜放入方形玻璃水槽内,并在水槽内放入点燃的蚊香,用激光小手电照射,这样学生既可看到水槽内空气中的光线,也可以看到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的折射的情况,不用多讲,一目了然,并且还可以将两个三棱镜组合成类似凸透镜和凹透镜,用上述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奥秘。

5.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运用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在温房中长大,没有经受过风风雨雨,社会生活经验少,经历也不多,经常老师讲到某种机械或装置,学生常常是一头雾水,不知是什么,大脑中无法再现,当然很难理解。比如提到电动机、电烙铁等。也有些同学见过,但不知道是什么,有什么用,也就是名称和实物不能联系起来,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展示实物,创设情境,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生图片给学生看,能让他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多体验,做个有心人,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具体做法是: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那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

6.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

多媒体技术已日益普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多媒体技术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捷。物理上有很多实验很难进行,或者人眼无法直接感知的,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得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如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而电荷是看不见的,可有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再如讲电压时,电流是看不见的,用水流来类比电流,但很难组装书上的实验装置,可以用电脑形象直观地模拟演示,这样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原因的理解更加深刻。恰到好处地用好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毕竟是人工制作,做得再好都是人为的,它绝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更新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才能真正找到激发学生源动力、开启学生物理之门的金钥匙。

标签:;  ;  ;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物理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