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围岩,地震波,压力,水轮机,荷载,巷道。
动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汤连生,巫燕萍,赵占仑,赵璐,陈浩昆[1](2019)在《循环荷载下土体动应力响应特征及pH值变化对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循环荷载下土体内动应力响应特征及pH值变化对动应力累积效应的影响,对不同pH值花岗岩残积土进行了室内循环荷载试验。通过试样内埋设应力盒的方法,实时测得不同pH值试样内动应力响应值。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下土中动应力和累积变形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加载时,酸碱处理过的试样峰值应力显着增大;卸载后,碱处理过的试样残余应力也增大,且碱性越强,峰值应力和残余应力增长的幅度越大;碱性试样的动应力和变形均大于酸性试样和未经酸碱处理试样;动荷载下土体内部的附加应力滞后于应变,应变又滞后于外荷载。酸碱度的差异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动应力响应有较大影响,实际工程中应对此问题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12期)
杨志先,周传平,李树屏,尹俊[2](2019)在《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界面处的动应力集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对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压力波的散射问题进行研究,给出颗粒周围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分析研究不同压力波入射频率下镁基体中钛颗粒间距对钛颗粒和镁基体的界面附近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为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结构强度分析提供较有意义的应用参考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23)
刘畅,黄伟[3](2019)在《基于RecurDyn的TBM边缘滚刀动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缘滚刀安装在TBM刀盘外侧圆弧上,研究边缘滚刀的动态载荷及在动态载荷作用下的动应力和动应变,对于优化边缘刀具布局,提高滚刀掘进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边缘单刃滚刀切削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平台RecurDyn,模拟滚刀的实际切削状态,获得滚刀刀圈内部动应力。在滚刀纵断面上选取观测点,获取观测点在不同推进速度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推进速度对边缘滚刀纵断面应力最大观测点的峰值应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杜文刚,原思聪,李玲,裴喜永,王永滨[4](2019)在《球-球接触条件下扭动微动应力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扭动微动的应力分布解析计算中,通过接触表面切应力可以推导出接触体内部的应力。而转矩卸载过程中,由于接触表面切向力表达式复杂,难以推导出接触体内部的应力。为此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对球-球接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以此获得卸载时接触体内部的应力分布。首先,计算出接触表面加载时的应力分布,并得到转矩与扭转角之间的迟滞曲线。然后,分析法向力和加卸载转矩共同作用下接触体内部的应力分布,以及最大应力的大小与位置。最后,在迟滞曲线上标明最大应力点位置,并分析黏着区半径c和摩擦因数f对最大应力位置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卸载时表面切向力qr沿半径方向,先增大再减小最后持续增大;法向力在较大范围内影响接触体应力分布,而转矩主要在深度0~0.5a范围内起作用;黏着区半径c越大,摩擦因数f越小,最大应力点更可能位于接触体内部。(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0期)
陶加银,刘乐,巫志华[5](2019)在《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气流激振及动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350 kW有机朗肯循环机组在满负载试验下发生叶片断裂故障的现象,在不改变蜗壳的前提下,对该向心透平的喷嘴和叶轮进行优化,包括优化喷嘴叶片的数量、型线和优化叶轮流道等。针对优化前后的向心透平进行非定常流场计算,并在额定工况下对新叶轮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新叶轮受到的气流激振力急剧降低;新叶轮平均应力很小,动应力非常小;新叶轮具有足够的静态和动态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显利,张锐,杨旭姣[6](2019)在《散射波作用下冰雪结构孔域弯曲动应力集中的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冰雪结构抗震问题,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研究地震波散射引起的冰雪结构孔域弯曲动应力集中现象.采用弯曲振动方程和波函数展开法,将待解问题归结为一组无穷代数方程组,进而导出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解析解.算例分析了入射波数、频率、冰雪厚度对孔域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冰雪结构孔域动应力集中严重区域采取加固措施可以提高其抗震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邢士强[7](2019)在《综放工作面采动应力分布及其影响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肖家洼煤矿211302工作面特厚煤层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以及工作面采动对相邻211303工作面材料顺槽的影响,为工作面超前支护及邻近巷道支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6期)
刘德民,邓祥平,赵永智,段昌德,严肃[8](2019)在《大型混流式模型机组动应力及压力脉动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几年在若干水力工程中,由于设计及机组运行调度的不合理,一些电站的机组,尤其是转轮叶片出现了局部裂纹问题,这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为此,东方电机在模型机组和真机上开展了叶片表面的动应力及表面压力脉动的测试。呈现模型机组测试的结果,通过这种测试发现最大的压力脉动幅值出现在转轮进口边区域,叶片表面上的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大于转轮与活动导叶动静干涉所在的无叶区诱发的压力脉动幅值以及尾水涡所在的尾水管区域诱发的压力脉动幅值。叶片表面的压力脉动对应的主频和动应力对应的主频一致,主要为叶片数通过频率。动应力表现为类转频、尾水涡频率和动静干涉频率的迭加。(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张冰,文小鹰,曹熙,衷鹏[9](2019)在《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城轨车辆受电弓实测动应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受电弓应力变化并预估受电弓实际寿命,在上海地铁1号线和11号线实际运营线路上,开展受电弓动应力实测研究。通过受电弓动应力实测数据归纳和剪裁,获得动应力环境试验谱,采用雨流计数法分析评估了受电弓疲劳寿命。为避免传统去噪算法易将部分真实动应力信号视为噪声,从而导致动应力信号能量损失,采用小波包分析(Wavelet Packet Analysis)法对获取的受电弓动应力信号进行多层次高频和低频分解,并对分解所得系数进行阈值处理,有效地去除动应力信号中的真实噪声,结果表明:小波包法能明显改善受电弓动应力去噪性能-信噪比SNR和根均方误差RMSE,且在不同噪声水平下的去噪性能均优于传统去噪算法;既能有效去除受电弓动应力谱中的噪声成分,亦能保留动应力信号细节特征。(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9年08期)
乔斌[10](2019)在《深部采动应力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支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部采动应力下巷道支护技术难题,以文家坡矿井41盘区一号回风巷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技术对巷道表面变形特征、锚杆(索)受力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巷道观测至15d后,巷道围岩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巷道围岩移近量整体不大;锚杆(索)受力整体不大,锚杆最大受力不到杆体屈服载荷的49%,锚索最大受力仅为其拉断载荷的19. 8%,未能发挥锚杆(索)的支护性能。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对锚杆(索)进行支护参数优化,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其稳定性加以分析,分析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稳定,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9年14期)
动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基于弹性动力学理论,对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压力波的散射问题进行研究,给出颗粒周围动应力集中系数的表达式,分析研究不同压力波入射频率下镁基体中钛颗粒间距对钛颗粒和镁基体的界面附近动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可为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他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和结构强度分析提供较有意义的应用参考和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汤连生,巫燕萍,赵占仑,赵璐,陈浩昆.循环荷载下土体动应力响应特征及pH值变化对其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2].杨志先,周传平,李树屏,尹俊.钛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中界面处的动应力集中[C].第十届国际(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第六届国际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学术大会、首届国际新材料前沿发展大会摘要集.2019
[3].刘畅,黄伟.基于RecurDyn的TBM边缘滚刀动应力分析[J].轻工科技.2019
[4].杜文刚,原思聪,李玲,裴喜永,王永滨.球-球接触条件下扭动微动应力数值模拟[J].机械设计.2019
[5].陶加银,刘乐,巫志华.有机朗肯循环向心透平气流激振及动应力分析[J].动力工程学报.2019
[6].王显利,张锐,杨旭姣.散射波作用下冰雪结构孔域弯曲动应力集中的解析解[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邢士强.综放工作面采动应力分布及其影响规律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
[8].刘德民,邓祥平,赵永智,段昌德,严肃.大型混流式模型机组动应力及压力脉动测试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9].张冰,文小鹰,曹熙,衷鹏.基于小波包分析的城轨车辆受电弓实测动应力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
[10].乔斌.深部采动应力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支护技术[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