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洋务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洋务运动,近代化学教育,新式学堂
洋务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江家发,丁婉婉[1](2019)在《中国近代化学教育的萌芽——洋务运动时期的化学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学教育起始于洋务运动时期。从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中的化学教育、主要化学书刊及本土学者、外籍学者、留学生等3类化学教育人物,介绍洋务运动时期化学教育的发展,探究洋务运动时期化学教育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23期)
王琦[2](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士人对《海国图志》的丰富与发展——以新发现的《拟重纂海国图志凡例》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发现的《拟重纂海国图志凡例》连载于1893年出版的新加坡《星报》,系广东大浦人何惠荃作于1887年。何氏认为自《海国图志》成书以来的叁十年余间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方科技的发展与传播使得重纂此书成为"今日之要务"。何氏以"专为办理洋务而纂"为目的,加入"修约""开矿""卫商"等主张,扩充并丰富了原书内容,而在"筹海"问题上继承并发展了魏源观点,反映出中法战争之后洋务派士人的时局观与自强思想。(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菲菲,税沙沙[3](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美学生发展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鸦片战争后,在容闳、丁日昌等人的协力筹办下,清政府于1872-1875年共选派120名学生留学美国。但在种种力量的阻挠下,学习之路于1881年中断。尽管留学任务没有圆满完成,但留美学生对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经济、教育和外交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温泉[4](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游记中的世界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社会中世界性因素的出现和逐渐累积,促使中国文学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但在洋务运动时期,新的因素在文学领域出现的深度、广度都是非常有限的。这一时期的游记,在某些方面更能直观具体地体现出对"世界"新的想象和认知。(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李永锋[5](2019)在《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文化惰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的文化专制,扼杀了活跃的文化反思和西学东渐,也抑制了民族的意识形态。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的近代化,从而带来了新的文化思考和嬗变。(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25期)
张雪蓉,李家艳[6](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的产业发展与近代工匠精神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还是从匠人个体的维度,工匠精神都体现出工匠对技术和基本职业道德、技巧、信念的层递追求。随着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产业格局的形成,工匠和工匠精神开始了近代转型。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近代工匠又将产业的发展与爱国自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近代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自强、精益求精、求是求实、开放创新。(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博强[7](2019)在《抵拒洋务到斟酌邦交:刘坤一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日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坤一在近代中日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洋务运动时期,刘坤一在政治地位日益提升的过程中,由抵拒、消极对待洋务到客观认识洋务,日益注重处理对外关系。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日外交事件不断增多,刘坤一成为东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处理外交事宜的地方督抚之一,但刘坤一未能像李鸿章一样对日本形成具象化、客观化的认识。随着《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和中日关系的不断发展,刘坤一对日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强调斟酌邦交成为他主持对外交涉事宜的一条主线。刘坤一的宦海生涯中,对日外交成为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对清政府的外交政略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鸿亮,陈世杰[8](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船炮技术提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办了42家军工厂局,其采用衙门式的管理模式,耗用巨资,外购和仿制了众多西洋船炮,初步形成了近代中国兵器工业的基础。其中,位于上海的江南制造总局及其翻译馆的建立,最具特色,创造了近代中国船炮史上的多个第一。它从仿制西洋前装滑膛炮开始,最终在1905年仿成德国克虏伯式7.5生后装线膛管退式山炮,此是近代中国制炮技术最高水平的体现。但是,以沪局为代表的诸多军工厂局所产武器大而全,船炮数量不足和型制杂乱的问题一直是个顽疾。晚清以沪局为代表的军工厂局所生产的众多船炮,一则对整个社会影响甚微、御侮作用有限;二则多无创新,总体水平落后于国际主流;叁则无统一规划和炮类的画一,迟滞了技术的更新。(本文来源于《国家航海》期刊2019年01期)
古林萍[9](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工业化思想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言人",洋务运动也是他人生的辉煌时期,它在经济方面的工业化思想对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价值,从李鸿章的生平来了解这个人,然后着重分析洋务运功时期的工业化思想,探究他的这一思想所具有的价值。以期让人们认识到李鸿章对于社会工业化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12期)
朱智斌,李婵玉[10](2019)在《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美教育与船政学堂留欧教育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洋务运动时期有两项着名的留学活动,即1872年开始的幼童留美与1877年开始的船政生留欧。两项留学活动在留学生生源、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留学目的、留学生年龄等方面存在诸多异同点。幼童留美教育与船政学堂留欧教育两项留学活动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清廷在用人方面的燃眉之急,为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对中国留学教育有开创性意义,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洋务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发现的《拟重纂海国图志凡例》连载于1893年出版的新加坡《星报》,系广东大浦人何惠荃作于1887年。何氏认为自《海国图志》成书以来的叁十年余间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方科技的发展与传播使得重纂此书成为"今日之要务"。何氏以"专为办理洋务而纂"为目的,加入"修约""开矿""卫商"等主张,扩充并丰富了原书内容,而在"筹海"问题上继承并发展了魏源观点,反映出中法战争之后洋务派士人的时局观与自强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洋务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江家发,丁婉婉.中国近代化学教育的萌芽——洋务运动时期的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2].王琦.洋务运动时期士人对《海国图志》的丰富与发展——以新发现的《拟重纂海国图志凡例》为中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马菲菲,税沙沙.洋务运动时期官派留美学生发展及影响[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4].温泉.洋务运动时期游记中的世界观念[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5].李永锋.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文化惰性[J].高考.2019
[6].张雪蓉,李家艳.洋务运动时期的产业发展与近代工匠精神内涵[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李博强.抵拒洋务到斟酌邦交:刘坤一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日关系[J].惠州学院学报.2019
[8].刘鸿亮,陈世杰.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对中国船炮技术提升的影响~[J].国家航海.2019
[9].古林萍.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工业化思想浅析[J].才智.2019
[10].朱智斌,李婵玉.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美教育与船政学堂留欧教育之比较[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