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析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

结构分析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

一、结构分析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林慧明[1](2020)在《六速前驱液力自动变速器装配线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动变速器发展已有八十多年,而国内自动变速器进入快速发展期还是近十年,目前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国内主要汽车厂均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自动变速器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在研发方面成果显着,因国内研发人才数量和水平都不断提高,外部又有很多实力强劲的设计咨询公司协助,国内汽车品牌厂商都有自动变速器产品问世,种类涵盖传统液力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AT)、双离合变速器(Double 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DCT)、无级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CVT)、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从产业化来讲则差距明显,生产线规划及设计多依靠外来引进人才和设备供应商,最终产品合格率与世界一流厂商差距明显。本课题以一款六速前驱自动变速器生产线投建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生产线对产品质量保障的方法,并通过相关质量工具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确认。本课题是从实际生产需求出发,对各类质量保障技术方法和质量工具的综合运用。(1)论述自动变速器发展历程及当前国内外产业化形态。从1939年自动变速器批量生产应用已达80多年,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晚,尤其自动变速器又是中国汽车工业中的一块短板。国内从2010年左右才开始有相对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陆续投放市场。(2)分析产品的结构及原理。并根据质量成本模型,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等理论基础,规划质量投入和识别质量风险点,并输出相关工艺文件。(3)根据产品结构及工作原理,分别从装配线的规划、设计、生产、安装调试、使用维护,分析各阶段主要质量管控点和方法。着重分析了几种常用的质量管控方法,技术上有视觉自动检测系统、测量顺序防错系统、光栅防漏装系统、工装防漏用系统、视觉辅助检查系统等方案,管理上使用统计过程控制、测量系统分析、过程能力指数等方法。(4)通过模拟整车实际工作情况的试验台,对装配完成的成品进行全方位检测,通过驻车测试、失速测试、传动效率、传动比、换挡品质等检测确保只有合格产品才能下线。

周传巨[2](2020)在《基于结构分析法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文中研究说明节能减排法规日益严格,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纯电动汽车作为零排放低噪声的代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电动汽车电气化结构复杂程度提升,高效精确的故障诊断对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诊断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典型失效形式,建立了动力系统及其故障模型,采用结构分析法设计了高效、准确的诊断策略,实现了对动力系统典型故障的检测和隔离。首先,根据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建立了动力电池和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分析了动力系统中电池和电机的典型失效形式,建立对应故障的失效形式及影响分析表,并构建了其故障模型。其次,针对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典型故障,研究结构分析法基本理论,分别从系统故障的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最小型结构超定方程集获取、测试集选择、残差设计、诊断策略制定、故障检测与隔离系统模型建立、观测器算法及评价方法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形成了可根据5个观测值信号对动力系统12个典型故障进行诊断的诊断策略。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纯电动汽车整车仿真模型和故障检测隔离(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FDI)系统模型,开展了动力系统典型故障模拟的仿真研究,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典型故障的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验证了基于结构分析法的动力系统故障诊断的可行性。

尹永芳[3](2019)在《基于CAN总线的重型拖拉机PST电液换挡品质及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用拖拉机向重型化和智能化发展,为了避免拖拉机换挡时的动力中断,减少换挡冲击,减少频繁换挡导致的电液控制系统故障等问题,重型拖拉机逐步开始采用动力换挡变速器(Power shift transmission,PST)技术,实现动力换挡变速器的轻便操纵与自动化是其技术开发重要内容。本文以某款自主研发的拖拉机全动力换挡变速器为对象,对重型拖拉机PST电液换挡品质、电液系统故障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ISO 11783协议标准设计了拖拉机整车CAN通讯网络,满足整车各模块之间的通讯要求;设计了PST节点与CAN bus连接的硬件电路,用于实现动力换挡变速器系统功能;设计了动力换挡应用层数据帧,以提高动力换挡变速器节点在CAN通讯网络中的工作效率。建立了拖拉机运动学模型、动力换挡变速器转矩传递模型和换挡离合器模型,并在AMESim中建立了简化动力换挡变速器机械模型、整车模型和电液控制模型。仿真了电液比例阀的流量和压力特性曲线、换挡离合器位移和扭矩变化曲线,验证了系统仿真模型的可靠性。分析了换挡离合器动力耦合过程的扭矩传递特点,研究得出换挡离合器平稳控制的关键是离合器油缸的压力控制。以换挡重叠时间和接合压力为切入点,研究不同的压力控制策略对换挡品质的影响。仿真表明换挡重叠时间为0.3s时,换挡液压冲击最小、滑摩功最少且扭矩损失最少,具有最佳的换挡品质;接合压力在0.40-0.63 MPa(滑差455-560r/min)范围内的输出扭矩相同,滑摩功和换挡液压冲击在接合压力为0.40MPa时有最小值。对动力换挡变速器电液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根据以往记录的故障数据特点,选取了部分特征向量,采用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方法,借助LibSVM工具包在Matlab中实现故障模式识别,正确率达到95%,满足实际工程需要,该方法可以实现基于整车CAN通讯网络的故障模式在线识别。

李文朋[4](2018)在《基于AMESim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故障仿真研究》文中认为自动变速器由于其便捷的操作性、良好的舒适性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各类汽车上。其中,AT(液力自动变速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变速器,深受各大汽车厂商的青睐。AT结构的高集成、涉及领域的多样性使得其故障不易诊断,其中AT中所涉及机械和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更为困难,故障样本也很难得到。而故障仿真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针对AT的机械和液压系统,利用仿真模型对其故障进行研究。本文以A340E型自动变速器为例,首先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得到其机械和液压系统的逻辑关系图,并利用FMEA(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方法对主要元件进行分析,从而建立故障模式和故障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通过AMESim系统建模仿真软件建立了AT的机械动力传输系统与1-2档换挡液压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利用VV&A(仿真系统校核、验证与确认)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接着,在故障注入的理论基础下,研究了AT常见故障元件的机械和液压故障注入方法,以换挡阀、电磁阀和制动器为例,对其故障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对多个特征量曲线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故障模式和故障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利用SVM(支持向量机)对换挡阀的三种模式进行识别,验证了数据的有效性。本文建立了AT的机械和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模型,为复杂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实例。通过故障注入技术对机械和液压系统故障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便捷地得到故障下多个特征量的仿真数据。在较少故障模式的情况下,基于SVM的故障模式识别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确认故障模式和故障特征之间的关系,因此故障数据样本能够为故障诊断系统提供良好的原始数据。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5](2017)在《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从汽车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控制、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汽车电子化、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以及汽车碰撞安全技术5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汽车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汽车NVH控制方面综述了从静音到声品质、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主动振动控制技术等;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方面综述了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等;汽车电子化方面综述了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转向电控技术、汽车制动电控技术、汽车悬架电控技术等;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方面综述了中美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复杂交通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并给出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车联网和人机共驾等典型应用实例解析;汽车碰撞安全技术方面综述了整车碰撞、乘员保护、行人保护、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等。该综述可为汽车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张振[6](2017)在《基于模型的6速自动变速器(6AT)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汽车工业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自动变速器作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功能性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安全性。因此,对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动变速器的工作状况,更能够对其本身潜在的故障进行预判,对于减少自动变速器故障,提高整车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依托于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项目——“汽车故障诊断和智能预测技术研究”,主要对一款6速自动变速器进行故障诊断研究,采用结构分析法(SA)对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和换挡执行机构故障进行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分析,并设计出鲁棒性较好的残差用以验证基于结构分析法故障诊断理论的有效性。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1)系统介绍丰田A760E 6档液力自动变速器基本结构及功能;使用失效模式以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分析系统各部件的故障模式、故障引起的影响以及故障产生的原因,并借助风险优先级顺序值(RPN)评估各故障的危险程度,从而获得对各系统影响最为严重的关键故障;运用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建立故障树,更清晰地表征系统故障、子系统故障以及各部件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2)分析关键故障的特征和性质,介绍故障的主要种类和表征形式,并引入故障变量参数;建立液力变矩器和换挡执行器的数学模型,并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融入故障变量参数,获得各自的故障模型;通过DM分解进行故障的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分析;根据获取的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MSO sets)进行基于解析冗余关系式(ARR)的序列残差设计。(3)建立序列残差的仿真模型,并结合设置的人为故障信号,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FDI故障诊断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FDI故障诊断系统对关键故障进行检测,选择固定值作为残差的阈值,并判断残差的值是否超过对应的阈值,作为故障是否发生的判断条件,将诊断结果与预先设置的故障对比,验证基于结构分析法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何龙[7](2017)在《新型8速DCT故障诊断及故障处理研究》文中提出相比较于传统变速器,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具有传动效率高、动力无中断、换挡舒适性好等优点,因此在近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DCT结构复杂,发生故障时不易于拆检,且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有诊断盲区,所以对DCT故障诊断及故障处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自主研发的新型8速DCT,进行了故障诊断及故障处理的研究。此款DCT由机械、液压、电控三大系统构成,文中综合运用基于系统知识、基于解析模型和基于信号处理的故障诊断方法开展研究,实现了故障实时在线诊断与处理。不仅提高了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与便捷性,并对后续的车辆维修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及成果总结如下:(1)分别介绍了新型8速DCT的机械、液压、电控三大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DCT及DCT故障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归类总结了故障诊断技术。(2)选用基于系统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中经典的模糊故障树分析法,主要针对机械与液压系统进行了DCT换挡过程故障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了模糊故障树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模糊数学理论知识,其次按照故障树建造、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步骤进行“换挡无响应”故障树分析,最后得到了各故障树底事件的发生概率。(3)选取“离合器打滑”、“换挡电磁阀故障”和“油源低压”三个高发故障树底事件详细分析,分别制定了故障诊断策略并建立了Stateflow诊断逻辑模型;接下来,借助Simulink建立了DCT及整车模型,并将诊断逻辑模型整合为故障诊断模块加入其中,通过人为设置故障源进行仿真来验证故障诊断策略。(4)总结出了DCT电控系统中的各传感器信号,通过对比分析这些信号,把传感器及电控系统的故障分为了严重、中等和轻微三个等级,并分别提出了处理策略;在此理论基础上,协同课题组同学在TCU中设计了故障分级与处理模块,并搭建了硬件在环实验台,通过人为设置故障源验证了TCU故障分级与处理模块的功能。

陈锐[8](2016)在《变速器台架试验早期故障识别与监控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汽车传动系的工作性能。变速器在出厂前需要通过各种台架试验对其性能进行验证,为下一步的产品优化提供参考试验数据。在台架试验过程中被试变速器有可能会产生故障现象,若故障发生后不能及时阻止试验台运行,可能会引起变速器其他零部件的失效,最终造成变速器大面积损坏,甚至导致试验台破坏。因此,被试变速器的在线状态监控是台架试验重要组成部分。早期故障信息的提取可以准确判断变速器故障源,为变速器的回厂返修和性能优化提供重要依据,而良好的监控方法可使台架在变速器发生局部故障时及时停止试验,保留变速器的早期故障特征,方便实验人员开展后续故障分析。本论文分析了变速器故障特征,在故障识别方法研究基础上选用振动量作为变速器早期故障主要识别信号。然后将频域的阶次分析方法用于提取变速器早期故障特征,选择基于重采样的阶次分析方法,较好地提取出齿轮类故障特征。针对轴承类早期故障特征信号微弱的特点,本文选用以包络分析和阶次分析相结合的包络阶次分析方法,实现高频调制信号中故障特征的提取,在此基础上构建对冲击类故障敏感的峭度滤波器过滤干扰信号。本文研究了被试变速器在线状态监控中的阈值设置方法,提出基于转速、扭矩、温度和档位的工况区间划分方法,进行了区间划分。变速器在不同工况区间自学习生成参考值,采用阶次参考谱计算方法和监控特征量基于β分析的阈值设置方法进行自学习,联合监控相关特征量实现监控系统自动报警。通过以上早期故障识别与监控方法的研究,本文设计了变速器台架在线状态监控系统。采用NI公司PXI采集设备和丹麦B&K公司的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等搭建监控系统硬件平台,并基于C#语言编制在线状态监控软件系统,最后对监控系统性能进行了验证。

彭建鑫[9](2014)在《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车辆自动变速器的广泛应用,故障诊断技术作为自动变速器的关键技术之一,能有效地提高自动变速器维修效率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本文结合AMT重型越野车辆的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展开,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主要内容概括如下:首先,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划分AMT系统结构,建立软/硬件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AMT系统知识,研究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故障定义、故障诊断目的、故障传播特性、故障可诊断性等问题。通过对系统行为特性的分析,划分系统行为类型(稳态行为、物理系统响应行为和离散事件),并研究不同类型的系统行为故障先验知识和诊断方法,从而提出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策略。将系统稳态行为按照行为的优先级划分系统信息类型,大大降低故障诊断的难度,提高故障诊断功能的可实现性。针对稳态行为下驾驶员意图信息,运用信号时域/频域分析、采集传输协议的方式实现故障诊断功能;针对稳态行为下平稳随机信息,运用改进PCA理论对无故障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对平稳随机信号的在线故障检测和诊断功能;针对稳态行为下非平稳随机信息,通过研究信号之间的冗余关系,基于不可信原则、多故障兼容原则、概率原则,提出非平稳随机信号的故障检测和诊断策略,并试验验证。针对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物理系统响应行为,首先将物理系统响应行为划分为六种基础子行为,并分析不同子行为之间的时序逻辑关系;针对不同子行为,建立传动系统数学模型和操控系统数学模型,并运用SDG理论将两种数学模型整合,提出了基于SDG模型的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故障诊断方法,构建了基于SDG模型的专家知识库。最后,总结并建立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单行为(稳态行为和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故障诊断专家知识库。深入研究了稳态行为与物理系统响应行为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稳态行为和物理系统响应行为的故障联合诊断策略,并获得故障联合诊断专家知识库,进一步提高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故障诊断的精度。

胡楠[10](2014)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自动变速器具有操作方便、运转平稳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能以及乘坐舒适性,成为现代车辆传动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自动变速器本身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拆装难度大,导致自动变速器各类故障的发生。自动变速器的各类故障不仅降低了其本身的使用性能,还有可能会影响车辆的动力性与行驶安全性,而目前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难以满足对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高效率、智能化的要求。因此针对自动变速器研究更为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不仅有利于降低自动变速器的维修成本,更可以提升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延长自动变速器乃至整车的使用寿命,为个人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本文研究并开发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虚拟仪器技术是一种利用软件来实现人机交互和大部分仪器测试功能的计算机仪器系统。凭借其诸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学等领域。汽车自动变速器诊断平台利用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进行编程以及相关的硬件设备进行试验平台的搭建,目的在于通过进行试验的方法实现对车辆自动变速器的性能参数测试与故障诊断。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自动变速器内部元件失效分析与诊断方法研究自动变速器集机械、电子和液压系统于一身,其本身结构复杂,不同元件不同的失效方式会导致自动变速器不同故障现象的产生;同样,对自动变速器不同类型故障的分析与判断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诊断方法。因此,本文将从机械系统、液压控制系统以及电子控制系统三方面对自动变速器内部关键元件进行失效分析,并研究相应的故障检测方法。2.运用动力流理论对存在故障的换挡执行元件进行定位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包含大量的换挡执行元件,仅依靠传统的自动变速器性能试验检测的方法无法对故障元件进行准确定位。针对这一不足,本文以辛普森式四挡自动变速器为例,利用动力流理论对存在故障的换挡执行元件的定位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利用动力流理论进行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3.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的搭建诊断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方面,诊断平台选用PXI系统和CAN总线接口卡等硬件设备,实现对车辆自动变速器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以及模拟行驶路面的目的;软件方面,诊断平台利用LabVIEW2011构造诊断系统的软件平台,并通过系统中不同的模块实现对自动变速器的性能参数测试与故障诊断的目的。4.利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进行故障诊断本文选用装配有A341E型自动变速器的试验车辆进行实车试验并获取车辆在正常状态与故障状态下的试验数据,进而验证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对车辆自动变速器性能参数测试与故障诊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结构分析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构分析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六速前驱液力自动变速器装配线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动变速器发展历程
    1.2 自动变速器种类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第2章 产品结构及装配工艺
    2.1 产品结构分析
    2.2 工艺及质量规划的理论依据
    2.3 产品工艺制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线质量控制方法实现
    3.1 生产线质量管控方法
    3.2 设备质量管控能力确认
    3.3 生产过程中正确使用及持续改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变速器总成检测
    4.1 终检测试台介绍
    4.2 测试项目及方法
        4.2.1 驻车测试
        4.2.2 失速测试
        4.2.3 传动比检测
        4.2.4 换挡质量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结构分析法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模型
    2.1 驾驶员模型
    2.2 整车控制模型
    2.3 动力电池模型
    2.4 逆变器模型
    2.5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
    2.6 整车动力学模型
    2.7 动力系统数学模型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力系统故障分析及故障模型构建
    3.1 故障类型
    3.2 动力电池故障分析
    3.3 电机驱动系统故障分析
    3.4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及故障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结构分析法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4.1 系统结构分析
    4.2 系统故障分析
    4.3 最小型结构超定方程集
    4.4 测试集残差生成
    4.5 诊断策略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结构分析法的动力系统故障诊断
    5.1 动力系统无故障情况仿真分析
    5.2 动力系统故障情况仿真验证
    5.3 诊断策略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整车、动力系统模型参数表

(3)基于CAN总线的重型拖拉机PST电液换挡品质及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2 拖拉机CAN网络通讯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拖拉机CAN通讯技术
        1.2.2 国内拖拉机CAN通讯技术
    1.3 换挡离合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4 PST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整车CAN网络设计与PST节点设计
    2.1 拖拉机CAN总线网络结构设计
    2.2 ISO11783 协议节点通讯研究
        2.2.1 物理层
        2.2.2 数据链路层
        2.2.3 传输层
        2.2.4 网络层
        2.2.5 应用层
        2.2.6 ISO11783 协议栈报文处理流程
    2.3 基于CAN通讯网络的PST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2.4 PST节点在CAN通讯网络中的软硬件设计
        2.4.1 硬件电路设计
        2.4.2 应用层数据帧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ST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
    3.1 全动力换挡变速器工作原理
        3.1.1 转矩传递方案
        3.1.2 湿式离合器转矩传递原理
        3.1.3 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3.2 数学模型
        3.2.1 换挡离合器模型
        3.2.2 PST扭矩传递模型
        3.2.3 拖拉机动力学模型
    3.3 AMESim模型
        3.3.1 机械传动部分模型
        3.3.2 整车模型
        3.3.3 电液控制系统模型
    3.4 模型可靠性仿真实验
        3.4.1 比例阀工作特性仿真研究
        3.4.2 换挡离合器工作性能仿真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换挡离合器接合规律与换挡品质研究
    4.1 换挡品质评价指标
        4.1.1 常用的换挡品质评价指标
        4.1.2 随机载荷对纵向加速度的影响
        4.1.3 换挡液压冲击
    4.2 动力换挡过程的影响因素
    4.3 换挡离合器接合规律与换挡品质仿真分析
        4.3.1 基于换挡重叠时间的离合器接合规律与换挡品质研究
        4.3.2 基于接合压力的换挡离合器接合规律与换挡品质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ST电液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5.1 PST电液系统故障分析
        5.1.1 电控系统故障
        5.1.2 PST液压系统故障
    5.2 基于CAN总线网络的PST电液系统故障诊断
        5.2.1 故障诊断原理
        5.2.2 支持向量机原理
        5.2.3 SVM在多类分类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5.3 故障分类预测与结果分析实例
        5.3.1 故障实例分析
        5.3.2 Lib SVM在 MATLAB中的应用
        5.3.3 测试结果分析
        5.3.4 分类正确率的影响因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完成的工作与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基于AMESim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故障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故障模式分析
    2.1 AT的结构分析
        2.1.1 机械动力传输系统
        2.1.2 电子控制系统
        2.1.3 液压控制系统
    2.2 AT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2.2.1 液压控制系统的FMEA
        2.2.2 机械动力传输系统的FMEA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力自动变速器AMESim仿真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1 AMESim建模思想和特点
        3.1.1 AMESim软件的建模思想
        3.1.2 AMESim软件的特点
    3.2 机械动力传输系统建模
        3.2.1 机械动力传输系统建模
        3.2.2 参数设定和计算
        3.2.3 整车机械动力传输系统模型验证
    3.3 1-2换挡液压系统建模
        3.3.1 2号电磁阀建模与参数设定
        3.3.2 1-2换挡阀建模与参数设定
        3.3.3 B_2制动器建模与参数设定
    3.4 联合仿真和VV&A
        3.4.1 机械系统和液压系统联合仿真
        3.4.2 仿真模型VV&A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故障注入和故障仿真研究
    4.1 故障注入技术
        4.1.1 故障注入技术介绍
        4.1.2 基于模拟的故障注入方法
    4.2 换挡阀故障仿真研究
        4.2.1 阀芯卡滞
        4.2.2 泄漏
        4.2.3 回位弹簧松弛
    4.3 电磁阀故障仿真研究
        4.3.1 控制信号失效
        4.3.2 漏磁
    4.4 制动器故障仿真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故障模式识别与应用
    5.1 SVM原理
        5.1.1 线性可分问题
        5.1.2 线性不可分问题
        5.1.3 非线性分类问题
    5.2 仿真结果分析和故障特征提取
    5.3 基于SVM的元件故障模式识别
        5.3.1 数据处理
        5.3.2 故障识别和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论文总结
    2.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引言
1汽车NVH控制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统稿)
    1.1从静音到声品质 (重庆大学贺岩松教授提供初稿)
        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1声品质主观评价
        1.1.1.2声品质客观评价
        1.1.1.3声品质主客观统一模型
        1.1.2存在的问题
        1.1.3研究发展趋势
    1.2新能源汽车NVH控制技术
        1.2.1驱动电机动力总成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林福博士生提供初稿)
        1.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2热点研究方向
        1.2.1.3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2.2燃料电池发动机用空压机的NVH技术 (同济大学左曙光教授、韦开君博士生提供初稿)
        1.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2存在的问题
        1.2.2.3总结与展望
    1.3车身与底盘总成NVH控制技术
        1.3.1车身与内饰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庞剑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1.3.1.1车身结构
        1.3.1.2声学包装
        1.3.2制动系 (同济大学张立军教授、徐杰博士生、孟德建讲师提供初稿)
        1.3.2.1制动抖动
        1.3.2.2制动颤振
        1.3.2.3制动尖叫
        1.3.2.4瓶颈问题与未来趋势
        1.3.3轮胎 (清华大学危银涛教授、杨永宝博士生、赵崇雷硕士生提供初稿)
        1.3.3.1轮胎噪声机理研究
        1.3.3.2轮胎噪声计算模型
        1.3.3.3轮胎噪声的测量手段
        1.3.3.4降噪方法
        1.3.3.5问题与展望
        1.3.4悬架系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1.3.4.1悬架系NVH问题概述
        1.3.4.2悬架系的动力学建模与NVH预开发
        1.3.4.3悬架系的关键部件NVH设计
        1.3.4.4悬架NVH设计整改
    1.4主动振动控制技术 (重庆大学郑玲教授提供初稿)
        1.4.1主动和半主动悬架技术
        1.4.1.1主动悬架技术
        1.4.1.2半主动悬架技术
        1.4.2主动和半主动悬置技术
        1.4.2.1主动悬置技术
        1.4.2.2半主动悬置技术
        1.4.3问题及发展趋势
2汽车电动化与低碳化 (江苏大学何仁教授统稿)
    2.1传统汽车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同济大学郝真真博士生、倪计民教授提供初稿)
        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1替代燃料发动机
        2.1.1.2高效内燃机
        2.1.1.3新型传动方式
        2.1.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3重点研究方向
        2.1.4发展对策及趋势
    2.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教授、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存在的问题
        2.2.3重点研究方向
    2.3新能源汽车技术
        2.3.1纯电动汽车技术 (长安大学马建、余强、汪贵平教授, 赵轩、李耀华副教授, 许世维、唐自强、张一西研究生提供初稿)
        2.3.1.1动力电池
        2.3.1.2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技术
        2.3.1.3纯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2.3.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重庆大学胡建军、秦大同教授, 彭航、周星宇博士生提供初稿)
        2.3.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3.2.2存在的问题
        2.3.2.3热点研究方向
        2.3.2.4研究发展趋势
        2.3.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王震坡教授、邓钧君助理教授, 北京重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雷工程师提供初稿)
        2.3.3.1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2.3.3.2关键技术及热点研究方向
        2.3.3.3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2.3.3.4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趋势
3汽车电子化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统稿)
    3.1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春教授、陈飞博士提供初稿)
        3.1.1国内外研究现状
        3.1.2重点研究方向
        3.1.2.1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技术
        3.1.2.2汽车发动机涡轮增压控制技术
        3.1.2.3汽车发动机电子节气门控制技术
        3.1.2.4汽车发动机点火控制技术
        3.1.2.5汽车发动机空燃比控制技术
        3.1.2.6汽车发动机怠速控制技术
        3.1.2.7汽车发动机爆震检测与控制技术
        3.1.2.8汽车发动机先进燃烧模式控制技术
        3.1.2.9汽车柴油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3.1.3研究发展趋势
    3.2汽车转向电控技术
        3.2.1电动助力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3.2.1.1国内外研究现状
        3.2.1.2重点研究方向和存在的问题
        3.2.1.3研究发展趋势
        3.2.2主动转向及四轮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陈国迎博士提供初稿)
        3.2.2.1国内外研究现状
        3.2.2.2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
        3.2.2.3研究发展趋势
        3.2.3线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郑宏宇副教授提供初稿)
        3.2.3.1转向角传动比
        3.2.3.2转向路感模拟
        3.2.3.3诊断容错技术
        3.2.4商用车电控转向技术 (吉林大学宗长富教授、赵伟强副教授, 韩小健、高恪研究生提供初稿)
        3.2.4.1电控液压转向系统
        3.2.4.2电液耦合转向系统
        3.2.4.3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4.4后轴主动转向系统
        3.2.4.5新能源商用车转向系统
        3.2.4.6商用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3.3汽车制动控制技术 (合肥工业大学陈无畏教授、汪洪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3.3.1国内外研究现状
        3.3.1.1制动系统元部件研发
        3.3.1.2制动系统性能分析
        3.3.1.3制动系统控制研究
        3.3.1.4电动汽车研究
        3.3.1.5混合动力汽车研究
        3.3.1.6参数测量
        3.3.1.7与其他系统耦合分析及控制
        3.3.1.8其他方面
        3.3.2存在的问题
    3.4汽车悬架电控技术 (吉林大学庄晔副教授提供初稿)
        3.4.1电控悬架功能与评价指标
        3.4.2电控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3.4.3电控悬架其他控制算法
        3.4.4电控悬架产品开发
4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共同统稿)
    4.1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研究概要
        4.1.1美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厅Jianming Ma博士提供初稿)
        4.1.1.1美国智能网联车研究意义
        4.1.1.2网联车安全研究
        4.1.1.3美国自动驾驶车辆研究
        4.1.1.4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
        4.1.2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研究进展 (长安大学赵祥模教授、徐志刚副教授、闵海根、孙朋朋、王振博士生提供初稿)
        4.1.2.1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规划
        4.1.2.2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4.1.2.3中国企业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情况
        4.1.2.4存在的问题
        4.1.2.5展望
    4.2复杂交通环境感知
        4.2.1基于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 (长安大学付锐教授、张名芳博士生提供初稿)
        4.2.1.1点云聚类
        4.2.1.2可通行区域分析
        4.2.1.3障碍物识别
        4.2.1.4障碍物跟踪
        4.2.1.5小结
        4.2.2车载摄像机等单传感器处理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胡钊政教授、陈志军博士, 长安大学刘占文博士提供初稿)
        4.2.2.1交通标志识别
        4.2.2.2车道线检测
        4.2.2.3交通信号灯检测
        4.2.2.4行人检测
        4.2.2.5车辆检测
        4.2.2.6总结与展望
    4.3高精度地图及车辆导航定位 (武汉大学李必军教授、长安大学徐志刚副教授提供初稿)
        4.3.1国内外研究现状
        4.3.2当前研究热点
        4.3.2.1高精度地图的采集
        4.3.2.2高精度地图的地图模型
        4.3.2.3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
        4.3.2.4基于GIS的路径规划
        4.3.3存在的问题
        4.3.4重点研究方向与展望
    4.4汽车自主决策与轨迹规划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李升波副教授、忻隆博士提供初稿)
        4.4.1驾驶人决策行为特性
        4.4.2周车运动轨迹预测
        4.4.3智能汽车决策方法
        4.4.4自主决策面临的挑战
        4.4.5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规划算法
        4.4.5.1路线图法
        4.4.5.2网格分解法
        4.4.5.3 Dijistra算法
        4.4.5.4 A*算法
        4.4.6路径面临的挑战
    4.5车辆横向控制及纵向动力学控制
        4.5.1车辆横向控制结构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 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4.5.1.1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PID)
        4.5.1.2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3基于智能控制理论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4考虑驾驶人特性的车辆横向控制
        4.5.1.5面临的挑战
        4.5.2动力学控制 (清华大学李升波副研究员、李克强教授、徐少兵博士提供初稿)
        4.5.2.1纵向动力学模型
        4.5.2.2纵向稳定性控制
        4.5.2.3纵向速度控制
        4.5.2.4自适应巡航控制
        4.5.2.5节油驾驶控制
    4.6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黄武陵副研究员、王飞跃研究员,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刘跃虎教授、郑南宁院士提供初稿)
        4.6.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现状
        4.6.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热点研究方向
        4.6.2.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内容研究
        4.6.2.2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方法
        4.6.2.3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场地建设
        4.6.3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存在的问题
        4.6.4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研究发展趋势
        4.6.4.1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地建设要求
        4.6.4.2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方法的发展
        4.6.4.3加速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及进程管理
    4.7典型应用实例解析
        4.7.1典型汽车ADAS系统解析
        4.7.1.1辅助车道保持系统、变道辅助系统与自动泊车系统 (同济大学陈慧教授, 何晓临、刘颂研究生提供初稿)
        4.7.1.2 ACC/AEB系统 (清华大学王建强研究员, 华南理工大学游峰副教授、初鑫男、谷广研究生, 中山大学张荣辉研究员提供初稿)
        4.7.2 V2X协同及队列自动驾驶
        4.7.2.1一维队列控制 (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李升波副教授提供初稿)
        4.7.2.2二维多车协同控制 (清华大学李力副教授提供初稿)
        4.7.3智能汽车的人机共驾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褚端峰副研究员、吴超仲教授、黄珍教授提供初稿)
        4.7.3.1国内外研究现状
        4.7.3.2存在的问题
        4.7.3.3热点研究方向
        4.7.3.4研究发展趋势
5汽车碰撞安全技术
    5.1整车碰撞 (长沙理工大学雷正保教授提供初稿)
        5.1.1汽车碰撞相容性
        5.1.1.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1.2存在的问题
        5.1.1.3重点研究方向
        5.1.1.4展望
        5.1.2汽车偏置碰撞安全性
        5.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2存在的问题
        5.1.2.3重点研究方向
        5.1.2.4展望
        5.1.3汽车碰撞试验测试技术
        5.1.3.1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2存在的问题
        5.1.3.3重点研究方向
        5.1.3.4展望
    5.2乘员保护 (重庆理工大学胡远志教授提供初稿)
        5.2.1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重点研究方向
        5.2.3展望
    5.3行人保护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余泳利研究生提供初稿)
        5.3.1概述
        5.3.2国内外研究现状
        5.3.2.1被动安全技术
        5.3.2.2主动安全技术研究
        5.3.3研究热点
        5.3.3.1事故研究趋势
        5.3.3.2技术发展趋势
        5.3.4存在的问题
        5.3.5小结
    5.4儿童碰撞安全与保护 (湖南大学曹立波教授, 同济大学王宏雁教授、李舒畅研究生提供初稿;曹立波教授统稿)
        5.4.1国内外研究现状
        5.4.1.1儿童碰撞安全现状
        5.4.1.2儿童损伤生物力学研究现状
        5.4.1.3车内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5.4.1.4车外儿童安全法规和试验方法
        5.4.1.5儿童安全防护措施
        5.4.1.6儿童约束系统使用管理与评价
        5.4.2存在的问题
        5.4.3重点研究方向
        5.4.4发展对策和展望
    5.5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 (大连理工大学侯文彬教授、侯少强硕士生提供初稿)
        5.5.1国内外研究现状
        5.5.1.1新能源汽车碰撞试验
        5.5.1.2高压电安全控制研究
        5.5.1.3新能源汽车车身结构布局研究
        5.5.1.4电池包碰撞安全防护
        5.5.1.5动力电池碰撞安全
        5.5.2热点研究方向
        5.5.3存在的问题
        5.5.4发展对策与展望
6结语

(6)基于模型的6速自动变速器(6AT)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故障诊断技术及方法概述
        1.2.2 国内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3 国外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FMEA和FTA的自动变速器危险性分析
    2.1 自动变速器基本结构及功能介绍
        2.1.1 液力变矩器
        2.1.2 行星齿轮机构
        2.1.3 换挡执行机构
        2.1.4 液压控制系统
        2.1.5 电子控制系统
    2.2 基于FMEA的自动变速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2.2.1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概述
        2.2.2 液力变矩器的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2.2.3 换挡执行机构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2.3 自动变速器故障树分析FTA
        2.3.1 故障树分析FTA概述
        2.3.2 液力变矩器的故障树分析
        2.3.3 换挡执行机构的故障树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动变速器关键故障模型建立
    3.1 液力变矩器故障模型
        3.1.1 关键故障的种类和故障变量参数的引入
        3.1.2 故障模型建立
    3.2 换挡执行机构故障模型
        3.2.1 关键故障的种类和故障变量参数的引入
        3.2.2 故障模型建立
    3.3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结构分析法的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
    4.1 结构分析法理论简介
        4.1.1 结构分析法概述
        4.1.2 结构分析法使用步骤
    4.2 故障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分析
        4.2.1 系统结构表征图
        4.2.2 Dulmage-Mendelsohn分解
        4.2.3 液力变矩器故障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分析
        4.2.4 换挡执行机构故障可检测性和可隔离性分析
    4.3 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MSO sets)
        4.3.1 液力变矩器故障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
        4.3.2 换挡执行机构故障结构最小型超定方程集
    4.4 残差设计
        4.4.1 液力变矩器故障诊断残差设计
        4.4.2 换挡执行机构故障诊断残差设计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FDI系统设计与仿真校验
    5.1 FDI系统模型构建
        5.1.1 发动机仿真模型
        5.1.2 FDI系统仿真模型
    5.2 液力变矩器故障检测与分离系统验证
        5.2.1 故障模拟
        5.2.2 仿真验证分析
    5.3 换挡执行机构故障检测与分离系统验证
        5.3.1 故障模拟
        5.3.2 仿真验证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新型8速DCT故障诊断及故障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DCT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DCT技术简介
        1.2.2 DCT国外发展现状
        1.2.3 DCT国内发展现状
    1.3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概述
        1.3.1 汽车故障诊断定义及方法
        1.3.2 汽车故障诊断发展历程
    1.4 DCT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第二章 新型8速DCT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新型8速DCT的结构组成
    2.2 新型8速DCT工作原理及动力传递路径
    2.3 新型8速DCT电液伺服控制与执行系统简介
    2.4 新型8速DCT的TCU系统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糊故障树的换挡过程故障分析
    3.1 模糊故障树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汇总
        3.1.1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3.1.2 故障分析中的模糊性
        3.1.3 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简介
    3.2 新型8速DCT换挡过程常见故障
    3.3“换挡无响应”故障树分析
        3.3.1 故障树的建造
        3.3.2 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3.3.3 模糊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4.1 STATEFLOW建模工具简介
    4.2 故障诊断策略与STATEFLOW建模
        4.2.1 离合器打滑故障及建模
        4.2.2 换挡电磁阀故障及建模
        4.2.3 油源低压故障及建模
    4.3 SIMULINK整车系统建模
        4.3.1 新型8速DCT建模
        4.3.2 包含故障诊断系统的整车建模
    4.4 故障诊断策略的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信号分析的故障处理及硬件在环实验
    5.1 DCT系统的传感器信号汇总
    5.2 基于传感器信号分析的故障分级与处理
    5.3 TCU系统的故障处理功能硬件在环实验
        5.3.1 TCU故障处理模块的设计
        5.3.2 实验台架的设计与搭建
        5.3.3 基于Labview软件的实验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5.3.4 实验方案的制定
        5.3.5 实验过程及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活动情况

(8)变速器台架试验早期故障识别与监控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1.2.1 早期故障诊断与监控方法国外研究现状
        1.2.2 变速器早期故障诊断与监控方法国内外发展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2 变速器早期故障识别与监控方法
    2.1 变速器故障模式分析
        2.1.1 齿轮常见故障
        2.1.2 轴承常见故障
    2.2 信号分析基本理论
        2.2.1 时域分析
        2.2.2 频域分析
    2.3 故障识别方法
    2.4 监控阈值设置方法
    2.5 变速器的振动机理分析
        2.5.1 变速器正常工作的振动特征
        2.5.2 变速器异常工作的振动特征
    2.6 本章小结
3 台架试验早期故障识别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基于阶次跟踪的故障识别方法
        3.2.1 阶次分析方法概述
        3.2.2 硬件式和计算阶次跟踪方法:
        3.2.3 重采样阶次分析
        3.2.4 阶次分析实例
        3.2.5 阶次抗混叠滤波
        3.2.6 变速器特征阶次计算
    3.3 基于阶次包络谱的早期故障识别方法
        3.3.1 阶次包络分析方法
        3.3.2 基于峭度谱的滤波器实现
        3.3.3 希尔伯特包络检波分析
        3.3.4 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在线状态监控方法研究
    4.1 概述
    4.2 变速器监控参数及运行工况选取
        4.2.1 转矩、转速监控
        4.2.2 温度、档位监控
        4.2.3 振动信号监控
    4.3 工况区间划分
    4.4 监控系统阈值自学习
        4.4.1 阶次参考谱自学习
        4.4.2 基于β分布的动态自学习方法
    4.5 在线状态监控报警逻辑
        4.5.1 监控报警特征量选取
        4.5.2 报警方法设置
    4.6 本章小结
5 监控系统开发
    5.1 概述
    5.2 硬件系统开发
        5.2.1 变速器室内试验台架
        5.2.2 监控系统传感器选择
        5.2.3 数据采集系统开发
    5.3 软件系统开发
        5.3.1 软件开发平台
        5.3.2 数据库建立
        5.3.3 软件模块功能设计
    5.4 试验验证
    5.5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9)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概述
        1.2.1 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国外研究状况
        1.2.2 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国内研究状况
    1.3 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
        1.3.1 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
        1.3.2 基于信号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
        1.3.3 基于数据挖掘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研究
    1.4 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论文选题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ASCS 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策略研究
    2.1 AMT 系统结构分析
        2.1.1 AMT 系统硬件构成分析
        2.1.2 AMT 系统软件构成分析
    2.2 ASCS 系统轨迹特性
        2.2.1 ASCS 系统层次关系
        2.2.2 ASCS 系统混杂特性
        2.2.3 ASCS 混杂系统轨迹
    2.3 ASCS 故障特性研究
        2.3.1 ASCS 故障定义
        2.3.2 ASCS 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目的
        2.3.3 ASCS 故障特性分析
        2.3.4 ASCS 故障可诊断性研究
    2.4 ASCS 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策略研究
        2.4.1 ASCS 系统行为研究
        2.4.2 ASCS 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策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ASCS 稳态行为故障检测和诊断算法研究
    3.1 ASCS 稳态行为故障检测和诊断策略
    3.2 驾驶员意图信息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研究
    3.3 稳态行为下 ASCS 自身信息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研究
        3.3.1 基于改进 PCA 的 ASCS 平稳随机信号的故障检测和诊断算法研究
        3.3.2 ASCS 非平稳随机信号的故障检测和诊断方法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SCS 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故障检测和诊断算法研究
    4.1 ASCS 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数学建模研究
        4.1.1 ASCS 物理系统响应过程的时序逻辑
        4.1.2 ASCS 物理系统响应行为的局部数学建模
    4.2 物理系统响应行为 SDG 建模技术研究
        4.2.1 SDG 理论简介
        4.2.2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 SDG 故障诊断模型
        4.2.3 物理系统响应行为 SDG 故障诊断模型
    4.3 基于 SDG 模型的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4.3.1 SDG 模型的简化
        4.3.2 SDG 模型阈值的选择
        4.3.3 基于 SDG 模型的专家知识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SCS 稳态行为和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故障联合诊断研究
    5.1 ASCS 单行为故障诊断知识库
    5.2 ASCS 稳态行为和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故障联合诊断方法研究
    5.3 ASCS 稳态行为和物理系统响应行为故障联合诊断试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10)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
        1.2.1 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1.2.3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液力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2.1 液力自动变速器结构分析
        2.1.1 液力变矩器
        2.1.2 行星齿轮机构
        2.1.3 换挡执行机构
        2.1.4 液压控制系统
        2.1.5 电子控制系统
    2.2 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动变速器部件常见故障分析与诊断方法研究
    3.1 自动变速器的常见故障分类
    3.2 机械系统元件失效分析
    3.3 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
        3.3.1 位置传感器故障分析
        3.3.2 转速传感器故障分析
        3.3.3 挡位开关传感器故障分析
        3.3.4 油温传感器故障分析
        3.3.5 油压传感器故障分析
    3.4 液压控制系统元件失效分析
        3.4.1 换挡电磁阀故障分析
        3.4.2 换挡执行元件故障分析
    3.5 基于自动变速器性能试验方法的故障诊断研究
        3.5.1 基础检验
        3.5.2 时滞试验
        3.5.3 失速试验
        3.5.4 油压试验
        3.5.5 道路试验
    3.6 OBD II 诊断系统
        3.6.1 OBD II 诊断系统的发展过程
        3.6.2 OBD II 诊断座引脚与故障码
        3.6.3 与自动变速器相关的 OBD II 故障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动力流理论的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4.1 自动变速器诊断原则
    4.2 基于动力流理论的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案研究
        4.2.1 动力流理论概述
        4.2.2 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动力流理论分析原理
        4.2.3 自动变速器动力流分析
        4.2.4 动力流分析结果与诊断方案的研究
        4.2.5 利用动力流理论进行故障诊断的一般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设计与开发
    5.1 虚拟仪器技术简介
    5.2 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5.3 诊断系统硬件设计
        5.3.1 CAN 总线接口卡
        5.3.2 PXI 平台
    5.4 故障诊断平台的软件设计
        5.4.1 系统主界面
        5.4.2 自动变速器性能参数测试模块
        5.4.3 传感器状态监测模块
        5.4.4 换挡执行元件故障诊断模块
    5.5 自动变速器诊断系统实验验证
        5.5.1 车辆性能参数测试试验
        5.5.2 换挡执行元件故障诊断
        5.5.3 故障示例
        5.5.4 换挡执行元件故障诊断示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结构分析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六速前驱液力自动变速器装配线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林慧明. 湘潭大学, 2020(02)
  • [2]基于结构分析法的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故障诊断[D]. 周传巨.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3]基于CAN总线的重型拖拉机PST电液换挡品质及故障诊断研究[D]. 尹永芳.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4]基于AMESim的液力自动变速器故障仿真研究[D]. 李文朋.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9)
  • [5]中国汽车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7[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7(06)
  • [6]基于模型的6速自动变速器(6AT)故障诊断研究[D]. 张振.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7]新型8速DCT故障诊断及故障处理研究[D]. 何龙. 合肥工业大学, 2017(07)
  • [8]变速器台架试验早期故障识别与监控方法研究[D]. 陈锐. 重庆理工大学, 2016(05)
  • [9]自动机械变速操控系统实时故障检测和诊断[D]. 彭建鑫. 北京理工大学, 2014(04)
  • [10]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汽车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平台开发[D]. 胡楠. 吉林大学, 2014(10)

标签:;  ;  ;  ;  ;  

结构分析在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