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兴隆镇卫生院1518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西医内科疗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014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西医内科疗法,采用清化、消肿、调整控制患者饮食的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的症状变化和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糖尿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可见清化、消肿、合理饮食的西医内科疗法对缓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重要的作用。结论:西医内科疗法对治疗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且不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西医内科疗法;糖尿病;临床治疗
引言
人体内由于胰岛素的相对或者是绝对缺乏,或者是体内胰岛素的抵抗,导致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发生紊乱,从而引起糖尿病的一系列症状。患上糖尿病太长时间会引起一些列并发症,对人体主要的器官会如脑、心脏、眼等造成危害。目前糖尿病患者大多为2型糖尿病,这类患者早期的时候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维持血糖在正常值范围。西医治疗糖尿病患者注重采用饮食疗法,患者在饮食过程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合理,同时要摄入足够的纤维和矿物质等,减轻胰岛负担。合理饮食是为进一步的药物治疗做好铺垫。近些年来,饮食、运动加药物治疗一直在西医临床中推广。西医内科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目前主要推广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和砒格列酮。本文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探讨,先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2011-2014年到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单随机抽取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8人,女22人,年龄在37-75之间,平均年龄为(50.7±1.2)岁,患病时间1-18年不等;观察组男性21人,女性29人,年龄在33-73岁之间,平均年龄(51.3±1.1)岁,患病时间在2-14年不等。
1.2方法
观察组治疗方法:口服砒格列酮,每次服用30mg,每天服用一次,治疗计划两个月;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每次服用500mg,每天服用两次,治疗计划两个月。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计划时间内对两组进行观察,查看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空腹和餐后两小时两组血糖的改变情况。同时还需要对两组的复发率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士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5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患者的血、尿糖结果都已经恢复到正常值,有关症状彻底消失;有效:患者血糖水平能够维持在8.0mmol/L以内,血、尿糖的得到大幅度改善,相关症状基本不在;无效:患者的血糖水平仍在8.0mmol/L以上,血、尿糖基本没有变化,相关症状继续存在。
2结果
2.1糖尿病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过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为14例,总有效率为72.1%;观察组经过使用砒格列酮治疗后,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为显效17例,有效为28例,无效为5例,总有效率为90.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
空腹状态下,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分别为(9.48±1.41)mmol/L和(8.02±1.13)mmol/L;观察组在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分别为(9.04±1.17)mmol/L和(7.14±1.32)mmol/L。餐后2小时,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分别为(17.91±2.08)mmol/L和(15.54±1.87)mmol/L;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分别为(18.18士2.03)mmol/L和(10.37士1.7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通过以上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和砒格列酮不管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还是餐后进行治疗都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在临床上以经应用了50余年,对于兼有肥胖或者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比较好的疗效。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肝糖升高。二甲双胍在对抗高血糖时的作用是针对肝脏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血糖恢复正常可以降低高血糖对胰岛的毒性作用,使胰岛细胞功能得到改善。体内游离脂肪酸的升高会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展,同样也给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带来更大的危险因素。二甲双胍可以降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对降低血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二甲双胍的应用非常适用于2型糖尿病肥胖及非肥胖人群,并且有助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且适用于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对降糖药应用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血糖过低的现象,在此方面二甲双胍的副作用较小,但是二甲双胍在多年的应用中发现,其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消化道的刺激上,但是这种消化道刺激持自限性。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降低肌肉、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达到对胰岛素抵抗的减轻。吡格列酮可以增强细胞表面转运体对糖的装运能力,从而提高对葡萄糖的摄取,以此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相关研究报道认为,这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对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量所起到的效果基本相同。通过本次研究显示,砒格列酮治疗患者的效果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空腹和餐后两小时服用砒格列酮对降低血糖水平具有较大作用,治疗后患者的复发情况也较低。砒格列酮进入人体后,把患者体内的脂肪、骨骼肌、肝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激活,激活后的过氧化物酶转录胰岛素应答基因从而起到积极有效的调节作用,致使糖尿病患者肝脏对胰岛素的激活,从而使患者体内血糖降低。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增强体内无氧酵解能力,减弱肝糖异生反应过程,使肝糖的输出量减少,从而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细胞功能,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二甲双胍的副作用主要是对患者消化道的刺激,但这种刺激有自身的恢复性功能。利用西医内科治疗糖尿病治愈率在60%左右,与常规治疗相比,对激素的调节及副作用的产生具有明显优势。说明西医内科作为治疗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在对糖尿病的治疗上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通过本组实验,吡格列酮的效果明显优于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1]蒋东艳.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1).
[2]赵学军,杜文建,昌桂英.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7(14):125-126.
[3]杨兆军,颜树峰,邢小燕,等.砒格列酮对磺酚脉类和双肌类药物联合治疗失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09,21(12):1099-1100.
[4]赵列宾,陈钦达,王琴琴,等.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17(16):357-358